治堵不能“就交通论交通”

2019-07-10 05:35石飞
瞭望东方周刊 2019年11期
关键词:城市交通公共交通场所

石飞

附屬实验小学门口,一名小学生从拥挤的车流中走过(周密/摄)

自小汽车发明以来。世界各国多个城市均经历过交通拥堵阶段,但也有一些城市堵车较少。这些城市因为成功塑造了良好的交通出行环境,从而提高了城市竞争力,如库里蒂巴、哥本哈根、斯德哥尔摩、新加坡、中国香港,等等。

上述城市中,有的并没有如北京、上海这样的长达四五百公里的轨道交通和上千条公交线路,但却在公共交通与土地利用的整合中,促进了城市与交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因此成为公交都市的典范。

倘若思考城市交通拥堵的成因,我们无法逃离“用地”这一视角。各种办公场所及承担公共服务职能的场所,是吸引大量人流、客流的最主要场所,其对应的用地性质为行政和商务办公用地,以及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用地。这两类用地分布的合理性。对城市交通的影响很大。

我们常见的报道是,早晚通勤高峰时,城市主要道路和新城与旧城间的通道极度拥堵。

当前我国正处于快速城镇化进程中,大城市向周边区域的延伸导致生活、就业范围不断扩大,机动化出行需求增长迅猛。但在城市扩张的同时,我们仍保留了一个强大的城市中心,甚至仍在不断强化这一中心,其结果是,市中心或老城主要承担了工作、商业职能,城市外围则主要承担居住职能。由此,不难解释早晚通勤高峰时的潮汐现象和职住失衡、空间错配现象。

优质医疗资源过于集中,导致周边道路变成了停车场并加剧了老城拥堵。

另一方面,一个发达的、高品质的公共交通系统,需同时具备客流集约性和空间有序性两个前提,这也是前述城市能够成为公交都市典范的制胜法宝。但我国城市摊大饼、无序扩张的问题,导致空间有序性无从保障,从而诱发大量小汽车出行,并形成出行无序和高耗能的交通模式,这显然不利于公共交通和城市交通的可持续发展。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拥有数百公里地铁和上千条公交线路的北京仍难以满足居民的公交出行需求,并使得公交供给不足成为居民购车、用车的重要理由。

常见的报道还有,上学时间段,尤其是周一,重点、热门中小学附近交通拥堵严重;早八点至十点,三甲医院附近无论天气是否恶劣,道路都会拥堵。

事实上,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资源的分布不均和不足,导致了居民对高质量办学和就医场所趋之若鹜,当人们为享受更好的服务而试图去克服距离问题时,就会引发这些场所周边的局部交通拥堵。

建城历史悠久的城市多存在此类问题。如江苏省内排名靠前的省人民医院、南京军区总医院、省中医院、鼓楼医院、儿童医院、市妇幼保健院、市第一人民医院等三甲医院,均坐落于南京老城内,近年来又不约而同集体扩建。如此一来,优质医疗资源过于集中,导致周边道路变成了停车场并加剧了老城拥堵。

本质上,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存在的目的,是保障个人最基本的生存权和发展权,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基本社会条件。政府及社会为个体提供的公共服务在空间上应当是公平的、均等的。但目前看来,实现难度较大,并衍生出严重的交通问题。

缓解交通问题不能“就交通论交通”,交通拥堵的最主要原因是城市空间布局的不合理,应坦然面对交通问题的本源,并寻求标本兼治、重在治本之路。

就业岗位集中于市中心,也许符合经济学规律,医院就地扩建,可能符合最小边际效应,但无疑带来了沉重的外部成本,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目前,国内的公交都市建设,尽管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公共交通事业的发展,但由于未结合用地合理规划,多少显得内涵不足、层次不高。

中国土地的公有制,意味着决策层能够更好地协调各方利益,合理规划用地布局。期待城市的土地能够利用得更合理,以实现城市交通的可持续发展。

数据来源:高德地图联合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城市公共交通智能化技术实验室、未来交通与城市计算联合实验室等单位共同发布的《2019年中国主要城市交通分析报告》 制图/开开

猜你喜欢
城市交通公共交通场所
水泄不通
城市轨道站点公共交通一体化衔接分析
2020年5月全市场发行情况(按托管场所)
2020年4 月全市场发行情况(按托管场所)
2019年12月全市场发行情况(按托管场所)
共享单车对城市交通的影响
共享单车对城市交通的影响
2019年11月全市场发行情况(按托管场所)
在未来,我们不需要路
城市交通旅游电子地图的研究与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