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银桂花期调控试验研究

2019-07-10 09:29陈晓玲王恩章银柯马骏驰
安徽农业科学 2019年11期
关键词:桂花

陈晓玲 王恩 章银柯 马骏驰

摘要 [目的]人工调控早银桂的花期。[方法]利用桂花对温湿度的敏感性,以早银桂为材料进行低温加湿室内催花试验,通过调控温湿度的手段促使早银桂提前开花。[结果]经过低温加湿的早银桂比露天自然条件下的早银桂花期提前了10 d左右。[结论]低温加湿的方法可以促使早银桂提前开花。

关键词 桂花;催花试验;花期调控

中图分类号 S685.1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9)11-0135-02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19.11.037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Abstract [Objective]To artificial regulate the florescence of Osmanthus fragrans ‘Zao Yingui.[Method]Using the sensitivity of O. fragrans to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O.fragrans ‘Zao Yingui was used as the test material to carry out the flower forcing test with low temperature and humidification.[Result]Under the low temperature and humidification, the O.fragrans ‘Zao Yingui flowering period was about 10 days earlier than that under the open natural conditions. [Conclusion]The low temperature and humidification can promote O.fragrans ‘Zao Yingui to blossom ahead of time.

Key words Osmanthus fragrans;Flower forcing test;Florescence regulation

作者简介 陈晓玲(1978—),女,浙江台州人,高级工程师,从事园林植物研究。

收稿日期 2018-10-22

桂花(Osmanthus fragrans)又称木犀、岩桂、九里香[1],属木犀科木犀属常绿乔木或灌木[2]。叶片革质,对生,不同品种有黄白至红色等花色。桂花在我国至少有2 500年的栽培历史,形成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和鲜明的民族特色[3],是我国的十大名花之一,也是杭州市的市花,深受杭州市民的喜爱。桂花花期容易受气候影响,不能有效控制花期会影响其观赏性。有学者研究发现日最低温和空气相对湿度与银桂初花期关系密切[4],桂花开花前4周的周平均最低温度持续走低及开花前降水充足有利于开花[5],利用降温的方法可促进桂花花芽发育[6-7],空气相对湿度增大,利于促成桂花开放[8],桂花的花开放受冷积温调控[9],花前温度是影响桂林市桂花开花的关键因素[10], 桂花开花需要一定的低温刺激[11]等。笔者以早银桂(Osmanthus fragrans ‘Zao Yingui)为材料,通过对催花室温度与湿度的调控,促使了早银桂提前开花,验证了温度与湿度对桂花花期的重要影响,同时做了同植株光照对比试验,证明了光照对桂花花芽的促进作用,并记录了催花过程中早银桂花芽各阶段发育情况及时间长短,为桂花花期调控的实际操作提供了简便可行的参考方法和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高约2.5 m的单杆早银桂(Osmanthus fragrans ‘Zao Yingui)11株,室内配备白炽灯、空调、喷雾工具、温度计等设施。

1.2 方法

在2016年8月23日—9月5日,白天室内开顶部灯源增强光照,中间大房间光照强度从植株基部到顶部为650~1 050 lx,摆放1~8号早银桂,两边小房间光照强度从植株基部到顶部为450~850 lx,摆放9~11号早银桂。夜晚熄灭灯源,同时室内3个房间空调温度均设置在18 ℃。每天早上关闭冷空调,使室温自然上升到25 ℃左右,每天白天植株叶片喷雾3次,增加空气湿度,并将室内空气相对湿度尽量保持在70%以上。催花时查看11号早银桂不同部位花芽发育情况,做对比观测小试验。另外,9月1日将3、4、7号早银桂移至室外自然条件下,白天依旧喷雾3次,其他不做处理,将这3株早银桂与室内的早银桂进行花芽发育后期对比。

2 结果与分析

2.1 桂花花芽发育情况分析

从表1可见,11株早银桂花芽萌动期(花芽膨大,两片芽鳞绽裂)均在8月23—24日,从圆珠(花芽膨大成圆珠形)进入顶壳(芽鳞散落,花芽外部的苞片分裂为许多大小不等的黄褐色膜壳,顶起在芽体上端)的时间开始分化,1号花芽发育较快,8、9、10、11号发育较慢,圆珠时间相对较长。1、2、3号顶壳最早,铃梗(花序分散延伸,花梗变长,膜壳散落)也较早,1号最早进入香眼(花序的小花开始分离,部分小花顶端出现孔隙,散出清香)和初花期(1朵或同时几朵花的花瓣开始完全开放),其次为2号,8、10号最晚,1号在9月3日进入盛花期(1/2 以上的花蕾都展開花瓣)。各植株进入香眼期所用时间为8~13 d,具体见图1。分析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除植株可能存在的个体差异外,与此次11株早银桂摆放的位置有关。由于试验的早银桂均为高度2.5 m左右的大苗,室内房间面积有限,将1~8号放在有一个柜式大功率空调和一个悬挂式空调的中间大房间,11号放在有通道相通并有一个悬挂式空调的左侧小隔间,9、10号放在有通道相通并有悬挂式空调的右侧小隔间,由此展开低温加湿催花试验。由于空调本身,外界气候及人为影响的原因,3个房间室内并不能保证每时每刻都是18 ℃,夜晚温度会在18~20 ℃浮动变化,距离空调吹风口较近的位置温度降低到18 ℃所用时间相对较短,距离空调吹风口较远的位置降低到18 ℃所用时间相对较长。另外左右隔间均只有1个空调,左侧隔间还有另外一条半密封的通道,右侧隔间则有一扇室内外相通的大门,这些因素都会对9、10、11号维持低温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位于大房间大空调对面的1、2号早银桂夜晚维持在18 ℃的低温时间相对最长,距离空调较远的8号以及左右小隔间的9、10、11号早银桂夜晚维持在18 ℃的低温时间相对较短。而1~8号早银桂接受光照和加湿喷雾基本相同,但是花芽发育时间却并不相同,综上分析认为这是低温时间长短对早银桂花芽发育造成的不同影响。两侧隔间桂花花芽发育较慢除了低温因素的影响外,还可能是光照强度相对较弱对试验植株造成的二重影响。表1中,试验的11株早银桂的香眼期较正常情况下有0.5~1.0 d时间的延长,考虑原因可能为自然条件下桂花初开的时候气温容易上升到30 ℃以上,而此次桂花催花阶段白天室温均在25 ℃左右,这或许与低温催花的最后阶段没有进行俗语中的“桂花蒸”有关。

2.2 桂花催花后期室内外花芽对比分析

3、4、7号早银桂于9月1日被移出催花室,放置于屋外露天自然条件下,除维持白天3次日常喷雾加湿外,不做任何其他处理。从表1可见,原本花芽发育基本同步的4、5、6、7号在隔了1 d之后,花芽发育情况出现了不同。其中,未被移出催花室的5、6号于9月2日进入香眼期,而移出催花室的4、7号则于9月3日进入香眼期,4、7号明显晚了1 d进入香眼期。分析原因,9月1—3日室外夜晚温度持续在20 ℃以上,白天喷雾的水汽在室外又消散得很快,因此4、7号花芽发育相对放缓,导致推迟进入香眼期。由此可见,低温加湿对桂花花芽发育后期也有明显促进作用。

2.3 光照对桂花花芽发育的影响

在催花的过程中,关于相同温度湿度条件下光照对早银桂的影响,选取11号进行同一植株不同位置对比分析。由于左边小隔间只有一个窗户且面积狭小,11号位置又处于该隔间唯一的窗户口,因此靠窗与顶部的枝条采光明显较强,背窗较低的一侧采光明显较弱。观测发现,当靠窗与顶部枝条的花芽基本进入香眼期时,背窗较低一侧的枝条花芽基本还在铃梗期,2个部位花芽发育期有明显差异,说明光照对桂花花芽发育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3 结论与讨论

此次催花试验期间,外界气候晴热少雨,夜晚温度均在20 ℃以上,植物园内的早银桂初花时间普遍在9月13—14日。试验的11株早银桂对比杭州植物园内露天自然条件下的地栽早银桂,其花期总体提前了10 d左右。催花试验结果表明,花期前2周维持一定时期的18 ℃低温并喷雾加湿处理,对早银桂花芽发育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此次试验证明了低温加湿对桂花花芽的促进作用,并将这个理论应用到了早银桂大苗植株中,取得了成功。此次试验为桂花花期的调控提供了简便实用的操作方法和参考依据。此外,通过将3、4、7号植株移出催花室的试验,证明了低温加湿的方法对桂花花芽发育前后期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通过对11号植株不同位置强弱光照的对比,证明光照对桂花花芽发育也具备一定的促进作用。

此次试验记录了催花时桂花花芽发育的不同阶段情况,分析了使用空调低温催花过程中可能受到的影响因素,为以后不同桂花品种花期调控研究及露天自然条件下桂花花期预测等提供了参考依据。在园林应用上,可利用桂花开花前期对温度和湿度等的敏感特性,人为控制温湿度来调控桂花花芽的发育速度,使之最终达到需求的开花时间点,从而达到控制桂花花期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楊康民,朱文江.桂花[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

[2]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3] 向其柏,刘玉莲.中国桂花品种图志[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4] 李军,杨秋珍,杨康民.银桂初花物候期的气候条件[J].植物生态学报,2006,30(3):421-425.

[5] 郝日明,张璐,张明娟,等.影响南京地区桂花秋季开花期变化的关键气候因子研究[J].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2006,15(3):31-34.

[6] 邵长文.桂花的栽培与花期调控技术[J].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1):5515,5543.

[7] 陈辉.桂花的栽培与花期调控技术探究[J].中国园艺文摘,2013(11):134,139.

[8] 邱丽颖.盆栽桂花花期调控法[J].农村百事通,2009(17):31.

[9] 侯丹.桂花主要品种花香和花色及其对温度变化的响应[D].杭州:浙江农林大学,2014.

[10] 阙欣欣,黄莹,白先达.桂林市桂花花期与气候因子关系研究[J].南方农业学报,2013,44(11):1831-1834.

[11] 吴炫柯,段毅强,李家文,等.桂花盛花期预报方法初探[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7):8482,8484.

安徽农业科学,J.Anhui Agric.Sci. 2019,47(11):153-156

猜你喜欢
桂花
香远轻黄话桂花
做桂花糕
今年的桂花
桂花深处是吾乡
桂花蒸
那一年桂花飘香
打桂花
桂花飘香
好香好香的缅桂花
桂花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