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结合的竹产品设计研究

2019-07-10 09:29刘畅徐宇杰王静怡
安徽农业科学 2019年11期
关键词:现代技术传统工艺

刘畅 徐宇杰 王静怡

摘要 在分析竹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从发展模式与技术变革、产品主题、器物造型、功能需要与材料特性的发挥等方面对竹产品设计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与解决方案,力求新的历史时期在现代生活方式与现代生产工艺的变革中将传统竹工艺产品的创新所提出的要求转变为发展的动力,真正实现传统民族产品与现代科技手段并举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 传统工艺;现代技术;竹产品设计

中图分类号 J52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9)11-0191-03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19.11.055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Abstract Based on analyzing the current status of bamboo industrys development,this paper proposed some suggestions and solutions for the design of bamboo produots from the development model and technology change, product theme, utensil modeling, functional needs and material characteristics.In new historical period,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innovation of the traditional bamboo technology products have become the driving for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novation of the traditional bamboo craft products in the reform of modern life style and modern production technology, and it can truly realize the virtuous development of the traditional national products and modern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means.

Key words Traditional technology;Modern technology;Bamboo productsdesign

基金项目 浙江省教育厅科研项目(Y201737972)。

作者简介 刘畅(1978—),女,黑龙江齐齐哈尔人,讲师,硕士,从事工业设计基础造型研究。

收稿日期 2019-02-25

竹产业作为全世界公认的绿色产业之一,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生态价值和文化价值。工业化过程使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变得疏离,大量金属、复合等新材料充斥着人们的生活,也冲击着对传统材料的利用。因此,竹材这种可快速再生、可循环、可美化环境的材料,在历史的起起伏伏中不仅没有被人们忽视,而且引起了许多国家设计师对它的关注,并不断用新的理念和技术加以利用,通过这些设计活动和行为,在人类、自然、科技、社会中构筑起一种十分良性的文化生态观念,同时起到了对传统竹文化的保护和延续作用[1]。笔者分析了竹产业发展现状,从发展模式与技术变革、产品主题、器物造型、功能需要与材料特性的发挥等方面对竹产品设计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与解决方案。

1 竹产业发展现状

我国是竹子之乡,近些年虽然竹产业规模和竹材工业化都取得了巨大的发展,竹制品企业相对数量较多,但竹产业产品存在高端产品少、技术含量低、产品附加值不高等问题,这也阻碍了竹产业的进一步创新发展。此外,由于丰富多样的西方现代文化产品充斥着整个市场,而年轻一代消费者对传统特色文化的认知缺乏也使得传统竹工艺品的市场消费人群萎缩,导致由于从业人员锐减带来的精品竹工艺品创新乏力且价格昂贵,除了少量外贸需求外,国内基本很难寻求到良好的销售渠道,从业者被迫离开该行业,那些手艺精湛的传统竹工艺从业人员也已很难找到,精美的竹編工艺面临失传的困境[2]。虽然从国家到地方都出台了一系列针对传统文化进行保护的政策,那些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传统竹制工艺重新走进人们视野,那些技术精湛的手工艺人也得到了“大师”的称号。但是,这些仍然没有很好地解决目前竹产品发展中存在的根本性问题。即使是实用性较好的竹制品,目前其生产企业大多集中在竹材的原产地区,以当地人参与为主,正是这种局限性导致产品质量参差不齐,文化性、艺术性不高,在产品设计上缺乏自主知识产权,也显得比较滞后,或主要以代工出口为主,难以满足人们不断变化的审美需求,国内市场占有率较低[3]。

因此,对竹产品生产发展中存在的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研究,提出利用工业设计的相关新技术与设计方法,将传统竹产品中的精华与文化内涵融入到现代竹产品设计中,提高竹产品设计水平,同时实现传统竹工艺品的保护和传承是目前面临十分紧迫的课题。

2 传统与科技并举的双轨发展模式

面对不断挑战的设计创新,针对传统竹文化产品的发展需要采取现代技术与传统工艺相结合的双轨制发展模式。

双轨制模式最早发源于日本,是一种对传统与现代产品的不同处理态度而形成的发展模式。这种发展模式既强调文化传承又能跟随时代发展的步伐,已经在日本、韩国等国家取得了较好的应用。其主要内容包括2个方面:一是在设计领域系统地研究传统,以求保持传统风格的延续性;二是在高技术的设计领域按照现代经济发展的需求进行设计,在设计形式上与传统没有直接联系,但设计思维始终受到传统美学观念的影响。这种设计模式在处理传统与现代的矛盾冲突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2]。

这一模式十分适合我国竹产业发展的现状,会对我国目前的竹产品发展产生有力的推动作用。比如对于极具艺术价值的经典传统手工艺制品,除了将其列为非遗项目外,更要重点支持现有的技艺掌握者和传承人的后续培养。政府作为文化遗产的第一保护人,应当定期邀请和组织跨行业的相关专家参与每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利用相关行业的最新技术为其发展与创新提供可行的技术支持。在相应的大学或文化研究机构设置专门的研究部门,并对传承者给予更多的关怀与帮助以及必要的物质补助,鼓励年轻一代有志向的学子投身其中,并积极开拓技术创新;加强互联网宣传平台的搭建,进一步推进传统工艺品的市场化,给予行业经营的优惠政策,摆脱曲高和寡的尴尬处境。

以实用性为主的竹产品,首先应注重设计的现代感,要能满足现代审美与功能需求,提高产品的加工工艺与材料的性能处理能力,研究开发更高端、更智能的加工设备,大胆推动传统竹工艺与机器生产的优势互补,以现代科学技术对传统竹产业进行改造,提供“再设计”实现的技术手段。例如,对于传统手工竹编产品,如果能开发类似纺织品加工方式或者具备立体编织功能的竹织机,则在效率、质量及工艺的复杂性上都能得到很大提高。尤其是前期竹材处理工作(如锯竹、开片、刮青、车节、打磨、打孔、竹材染色、防虫防腐、涂胶等工艺),现在都可以使用现代机器完成,由此降低操作难度,提升安全性,也改善了工作环境.;节约了大量工作时间,使生产者能更专注在竹艺的核心工艺和价值上,规避了某些手工技艺的弊端,并提升了产品的外观精致度;增加产品附加值与文化层次,摆脱目前低质、粗糙、设计水平不佳的产品印象,只有做到结合时代的发展才能使实用性传统文化产品的发展之路越走越宽[4]。

3 以现代审美与技术的视角重塑传统竹工艺品设计与创作

目前,国际上很多设计界、产业界在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背景下,都开始关注竹材。日本在竹工艺传承与活化利用上早就先于我国建立了行之有效的传承机制,创作了很多精美绝伦的现代竹工艺品与本土风格显著的文化创意商品;印度、泰国等南亚国家也开拓了竹材新的应用领域和表现手法,同样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情;欧美国家也在积极探索竹材材料新的应用新领域与设计新语言[5]。在国内,近些年中国美院率先开设了手工艺术学院,并在2018年5月中国美术学院新一届毕业生作品展之际邀请了中南亚众多知名设计师在中国美术学院的民艺博物馆内展出了主题为“东方竹”的亚洲竹生活艺术作品展,探讨如何从国际的视角重塑传统竹工艺产品的设计与作创作。

3.1 加深对原竹材料特性研究的产品设计探索

引入创新设计思维,加强对原竹材料的特性研究,与国外前沿加工方式相结合,探索竹子“材性”,并采用机器辅助结合手工的方式制作模型,提高原竹和竹型材结合的产品工艺与设计含量。 图1充分利用原竹材料的韧性与加热后易弯曲变形的可塑性,通过设计将生动的仿生造型与实用性贯穿于作品之中。作者设计的初衷是源于儿童对动物形象的喜爱,所以将大象的形象设计成凳子,但它的使用对象也不限于儿童,尺寸对任何人都适用。由于造型的生动简约,其功能性也不仅限于坐,也可作为支架来使用。其制作工艺与传统竹凳的相似之处在于凳子的转折处,在竹料上挖眼穿逗转弯,以达到竹材的稳固和转折的目的。与传统竹凳不同的是它将传统竹凳中90°直角挖眼穿逗转弯,使得承重力分散,3片竹材的衔接组合更有弹性,且具有设计感。同样,利用竹加热可塑性作品(图2)由自然形态演变而来,转弯自然大方,受力处由3片竹片组合而成,增加其稳固性,也使得外观呈现流畅的美感,造型整体大气,它被设计成一个树形书架,由一个框架复制排列组合而成,也打破了传统书架惯有的模式,更加随意、自然的形态,也更多地让人感到设计的温暖,当书架中放满书时整体颜色也会随之而变,这便是设计者的用意,一棵会“变色”的树。除实用性以外,也可作为雕塑作品而存在于空间中。传统的竹书架常有前后柱作为框架,再选取较硬直的竹片镶起。此作品不再局限于先框后镶的模式,也不限于传统竹书架规整的顶、格,取自然形态外形而设计,具有独特的美感。

3.2 结合现代构成语言的立体有机形态竹编设计探究

随着目前80后、90后消费群体的迅速崛起,对当代艺术风格产品需求量的增加,竹编产品必然要在功能与审美上更加契合新的消费变化,将更多地发挥竹材的特殊韧性,以现代构成语言为基础的立体有机造型应用于新的竹编设计中。如图3所示,这件竹凳外形线条流畅、一气呵成,利用原竹片的韧性进行编结的结构设计十分精巧。在连接方式上并没有传递出如木质结构连接那般硬性的气质,而是将竹的柔软韧性尽情发挥,分散了弯曲所承受的力量,采用自然将力分解开的柔软延伸的构造,弯曲产生的负荷通过座椅的每个转折关节来吸收,转折处的镂空设计增添了整件作品的通透感,似有跳动的空气在隙间流动,散发出一种轻盈灵动的氛围,坚固而轻巧。

笔者以不同尺寸的竹条和铜丝等材料编结而成的落地灯(图4),通体以竖条编结而成,结构紧凑、线条流畅、质地细密通透、富有流动感和张力的外形。其中,顶部似半圆形的容器式内构件为光源发散出,用以放置大小不同的球形灯罩,在内构容器之外,包裹着纤细灵动、富有曲线动感的外观。篾条以及用以固定和形塑器型的钢丝构成韵律感极强的排列形式,作品整体结构灵活、稳定,却又不失形式美感。同时,还可以根据不同喜好衍生出不同颜色、弧度和竹条的宽度。

3.3 3D打印技术与传统竹编产品的结合创新

3D 打印技术是运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建立待打印物体的3D数字化模型,并对模型数据进行二维分层切片化,通过计算机控制3D打印系统,进行逐层堆积材料,最终形成三维立体结构物体的一个制造过程。目前,通过不断探索将竹子、木材、黄麻、农作物废料等生物质材料磨粉后与聚乳酸(PLA)混合,并使用双螺旋挤压机挤出复合细丝是目前应用天然纤维素材料可再生生物质基3D打印材料制造中的又一发展方向。通过设计并快速制造結构复杂材料能力的 3D打印技术,可根据需要进行精确设计与生产制造,而且这种竹木复合材料可以兼顾生物质材料和3D打印技术的双重优点[6]。采用将竹纤维粉与聚乳酸(PLA)按一定比例混合后的3D打印编结产品模型,这一技术应用于既复杂又繁琐的传统竹编产品中可以大大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降低人工成本,提高产品的加工工艺,提高附加值。虽然目前在打印材料的竹纤维粉含量和后期产品性能上需要更多的研究与尝试,但3D打印技术的融入必将使竹产品的发展进入新的阶段。

猜你喜欢
现代技术传统工艺
乡村振兴背景下传统工艺的传承与发展
传统工艺的传承与发展
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人文教育的探讨
初中语文教学运用现代技术的思考
浅谈森林火灾的现代监测技术
刍议现代工业设计对传统工艺的发展性继承
传承·融合·再创造——传统工艺青年论坛综述
砖与竹
——印度传统工艺成就的家具系列
浅谈“锔瓷”传统工艺及其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