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职业教育观在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价值探究

2019-07-11 10:41唐琍琍
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教育观育人职业

唐琍琍

(三明医学科技职业学院 思政部,福建 三明 365000)

“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1]教育被摆在了人民期盼的首要位置,摆在了优先发展的战略高度。中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提出了一系列有关职业教育的新论述、新观点,为新时期的职业教育指明了改革方向和发展路径,也对当代高职院校“如何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更多的要求。

一、习近平职业教育观之于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价值

习近平职业教育观对职业教育的战略定位、任务和使命都有丰富而深刻的概括,对职业教育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从思想政治教育基本范畴的维度剖析习近平职业教育观不难发现其是一个完整的逻辑过程,服务发展为逻辑起点,以人为本为逻辑支点,在手段和效果的相互作用下达到立德树人这个逻辑终点,如图1所示。

(一)个人与社会的基础:服务发展

2015年习近平在贵州调研考察时提出“职业教育不仅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基础工程”[2],解决职业教育系列问题的关键在于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办学理念[3],引导社会各界特别是行业企业积极支持职业教育,增强职业教育的发展活力,只有“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真正形成“劳动光荣、技能宝贵”的社会氛围才是职业教育的愿景。他在2016年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进一步说明教育的“四个服务”即“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4],“职业教育不仅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途径,承担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5]。这是习近平对职业教育服务社会发展的经济社会功能的界定。

图1 以思想政治教育范畴剖析习近平职业教育观示意图

(二)教育主体和教育客体的核心:以人为本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有一对重要的范畴,那便是教育的授受者——人,这也是习近平职业教育观的逻辑支点。习近平曾提出职业教育有利于寒门学子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6],“要教育引导青年学生既扎实打牢基础知识又及时更新知识,既刻苦钻研理论又积极掌握技能,不断提高与时代发展和事业要求相适应的素质和能力”[7]。2015年6月他考察贵州省机械工业学校时说,“希望同学们立志追求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技高一筹的境界,学到真本领,用勤劳和智慧创造美好人生。”[2]这就为广大青年指出一条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路径。另一个对象是教师,习近平在教师节都会看望教师或致信祝贺,强调尊师重教,“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8],“让广大教师在岗位上有幸福感、事业上有成就感、社会上有荣誉感,让教师成为让人羡慕的职业”[9],“教师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理应受到尊重”[10],教师也“要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三)教育和管理的手段:培养大国工匠

习近平深谙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在逻辑,其职业教育观中体现了教育和管理这一对范畴,他强调大学生在校应深入学习理论,更鼓励他们密切联系社会,如职业教育“要牢牢把握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11]。职业教育要服务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区域特色,结合区域产业发展特色开设并办好特色专业;深化教育和产业的有机融合,发挥职业教育在脱贫攻坚中的特殊优势和作用服务乡村振兴;推进东西部职业学校合作促进区域协调;服务全面开放新格局,积极参与制定职业教育国际标准,共建海外院校、特色专业、培训机构,助推“一带一路”建设。我们要从职业教育教育类型、层次和外部联系来更新教育和管理理念,把握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培养好大国工匠。

(四)教育内化和外化的效果: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学习不学习不仅仅是自己的事情,本领大小也不仅仅是自己的事情,而是关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事情”[12],习近平形象地展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化与外化的关系。他在2013年考察湘西时提出了”精准扶贫“,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上提到“加大对农村地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职业教育支持力度,努力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4],从个体内部阐述了职业教育的“扶贫”功能。而职业教育的使命是“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坚实人才保障”。高职院校要改革完善体制,转变人才培养模式必须要以思想政治教育为抓手,帮助“人”这个主体的内化外化辩证统一,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五)教育思想和行为的结果:立德树人

技能是职业教育培养人的目标,但在用人单位的反馈中我们发现人才质量是一个复合的概念,是思想和行为的集合。习近平不断强调“立德树人”,将德才兼备,德艺双馨作为优秀职业技能人才的追求。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总任务是培养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能够传承中华美德,具备精益求精工匠精神的人才,真正引导学生“立大德”,在“做中学,学中做”,肩负时代使命,提升思想道德政治素养,进而提升实践能力。所以“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当然也是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14]。

二、贯彻习近平职业教育观,助推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新发展

自2006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2010—2020)》、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 年)》等文件的出台,特别是中共十八大提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后,高职院校逐步走上了内涵发展的新阶段。习近平指出“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必须高度重视”[14]。

(一)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教育同向同行的现实困境

高职院校多由中专、职业大学升格合并而来,经过20年的发展,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学生数量激增,伴随而来的“先天不足”愈加突出,从思想政治教育领域来看其存在管理模式无异于中职,课程设置趋同于本科,师资力量薄弱,重管理轻培养等问题。兼之社会大环境对职业教育的理解尊重程度有限,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略显尴尬与无奈;学生受挫抗压能力弱化、精神世界空虚,管理教育难度升级。

现阶段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定位仍然不够明晰,在人才培养中重技能训练轻能力养成,以考试考核作为标准,强调教育和管理,忽视学生的潜能和主动性。高职院校有着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本质特征。而人的培养是一个系统性工程,是一个由表及里的过程,既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又要在世界观方法论上的全面发展。只有实现“红”与“专”的系统协调才能解决当前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教育同向同行的现实困境。

(二)培养“人”的“关键能力”,实现“立德树人”

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应秉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除了对政治素养、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培养外,更重要是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德国职业教育界普遍将这种培养称作“关键能力”的培养,即“与专业实际技能不直接相关的知识、能力和技能,是在各种不同场合和职责情况下做出判断选择的能力;胜任人生生涯中不可预见各种变化的能力”[15]。这种“跨职业”“可携带”的能力是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使命所在。

当前高职院校大都向专业培养倾斜,重视基础理论和技术技能,将大量时间用在课堂与实训中。但在毕业生跟踪调查中,用人单位普遍反映学习成绩好的毕业生未必是他们眼中的优秀员工,而团队协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问题应变能力和职业伦理素养反而是他们衡量优秀与否的标尺。为了防止学生能力“两张皮”的现状,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应将培养“关键能力”作为主战场,更新教师理念,从发展人的角度找准自身的定位,实现“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

(三)“中看中用”,提升学生主体意识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自上而下的来自学校层面的,然而“高职院校教育的对象是具有形象思维特点的个体”[16],他们追求技术性和实验性,与社会的互动性强,对抽象理论的理解能力弱,知行合一的程度差,授受之间充满距离。高职的思想政治教育应尽可能保持教育环境和现实环境的真实,用现实的伦理与价值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教育手段和效果上达到“中看中用”,真正解决学生实际困惑,提升学生主体意识。

(四)实现“三全育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2016年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全员育人……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4]。正因为“职业教育是跨界的教育,也是一项辐射面很广的教育,仅仅靠学校自身无法实现产业链、教育链、人才链、信息链和价值链等的衔接与融合”[17],所以当前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实现“从天上回到人间”全方位育人,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同向同行的全过程育人,全员育人。

1.强化逻辑,隐性融入

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是培养“大国工匠”的有机手段,通过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课堂教学、教材建设、课程设置、学校管理,引导高职院校学生完善品行,增长技艺,张扬个性,突出高职质量立校、质量立教的办学宗旨。《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强调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的总体战略定位是“融合”“贯通”“衔接”,当前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也要紧密贴合这一战略,融合不同阶段、不同专业、不同学情的实际需要,培养“社会发展、知识积累、文化传承、国家存续、制度运行所要求的人”,给学生搭建一个多路径成长、多样化选择的成长“立交桥”。针对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泛化个性不足,在新的形势下必须在教学活动、专题讲座、校园文化等显性教育中融入隐性的职业元素,强化育人逻辑,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达到“人人出彩”。

2.优化环境,主客体回归

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工作应该是创设合适有效的育人环境,过滤劣质的教育资源,既让学生接触到价值的多元,了解到思想文化的激荡,也给学生提供认识工具,让学生主动理解并选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自己的价值选择,从而增强抗压能力,规避社会不良诱惑,健康而全面地成长成才。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现行体制中往往是党政团干部为核心,教师、辅导员队伍有权威,而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的位置,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被弱化。高职教育应加大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工学结合中,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提高自身的素质与技能,真正实现思想和行为的统一。

3.载体联动,理性升华

高职思想政治教育要想实现让学生运用理性分析现实问题,提升“工匠”的社会存在感,提振职业人士气效果,需要利用多样化的教学载体去帮助学生了解社会发展所需的技术创新、专业选择和职业生涯规范,理解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将道德选择和职业动机有机融合在教育全过程,最终帮助学生实现理性升华;建立更多的实践基地,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感受工匠们严谨高效的工作精神、工作态度、工作作风等工作氛围;建立校外专家遴选机制,挑选优秀的实习(见习)带队教师,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跟进工作,引导学生找到技术的价值和自我的价值。

三、结语

目前,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在数量、质量上的缺口仍然很大,迫切需要推进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改变职业教育同质化、大众化趋向,确立特色化职业教育运营体制。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想有所作为,亟须厘清思路,明确自身的目标和价值,以习近平职业教育观为指导,通过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方式和途径来提升学生的“关键能力”,实现高职院校内涵发展。

猜你喜欢
教育观育人职业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观对项目化学习的发展意义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浅谈如何用科学教育观培育孩子
职业写作
基于“学为中心”教育观的“5.2分式的基本性质”教学探索及反思
我爱的职业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