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之前,曾宝仪立下遗书

2019-07-11 02:40李莎
看天下 2019年18期
关键词:莱斯玩偶伴侣

李莎

我不是评判者,我是来了解这个世界的

出发去墨西哥前,曾宝仪写下了遗书。她要从美国亚利桑那州的小城诺加莱斯出发,前往边境围栏外的另一侧,那里也叫诺加莱斯,地属墨西哥。腾讯新闻出品的专题片《明天之前》的第三集《近邻?近敌?》要在那里拍摄。摄制组前往美墨边境,拍摄在边境两侧那些因特朗普的建墙计划而改变命运的人。他们中有摄影记者、偷渡者、帮助偷渡者的美国志愿者,以及自发搜寻、驱赶偷渡者的民兵等。

作为探索嘉宾,曾宝仪要全程深入到拍摄的各个角落。镜头会随着她的视角展开,纪录下她与拍摄对象的交流,交流前后的思考,和由此引发的感受。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墨西哥的诺加莱斯,就在贩毒集团的控制之下。摄制组在当地找了一个能“黑白通吃”的向导,据他所说,在诺加莱斯,绑架行为非常猖獗。在当地人眼中,中国人大多有钱,摄制组被绑架的概率很大,行程危险,以至于曾宝仪要在临行前备下遗书。

“一个集团控制这边,另一个集团控制那边。”车子驶向诺加莱斯的街道,向导叮嘱起来,“不要看这边,那就是毒枭的大本营。也不要看那边……”剧组清晨出发,不敢过夜,半夜收工,赶回了美国。

今年6月,上海电视节期间,《明天之前》举办了一场首映会,曾宝仪以及制片人朱凌卿在会上分享了这段拍摄故事。“我们导演一直很希望拍到我被劫持的镜头。”曾宝仪看向身旁的制片人,开起玩笑来,“很抱歉让他们失望了。”

曾宝仪说,制片方邀请她来讲述诸如边境墙这样的严肃议题,很大程度上就是看中她“有点搞笑”。《明天之前》共四期,除了边境问题外,还有这些话题:人与伴侣机器人的关系;人类是否应该追求永生;无法选择出生的我们,是否有权利自主选择结束生命。团队希望这些庞大复杂的问题可以用轻松的方式抵达大众,“可能就是希望大家知道这些话题不是离我们特别远,离我们很近,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曾宝仪说。

“当我触摸男性玩偶的胸肌时”

《明天之前》由腾讯新闻和曾获得过奥斯卡的英国纪录片团队Grain Media共同制作,全片拍了一年多,杀青那天,制片人朱凌卿花了三百美金买了红酒和零食,把所有主创聚在一起,专门聊拍摄中受到的冲击。

“我在心里想,自己是不是介入別人正常的生活了?”一位英国摄像师开口说道,即便已经从业十几年,还拿过大奖,但拍摄《明天之前》的过程,所受到的冲击还是经常会让他们不知所措。

一位女性越境者在偷渡途中,被18个毒贩多次轮奸,她的丈夫被毒贩用刀抵住腰,被迫目睹这一切;24岁的年轻母亲,在危地马拉的教会工作,因鼓励年轻人远离黑帮而遭到威胁,不得已带着孩子偷渡美国,走进美墨边境的沙漠前,她对女儿说,一定要抱紧我;民兵蒂姆·弗利把越境者称为“蟑螂”“过街老鼠”,他是建墙计划的拥护者,认为非法移民抢走了自己的工作机会。他和同伴定期志愿巡逻,搜捕偷渡客;还有一部分美国人会驱车前往沙漠腹地,为那些从中南美洲逃生出来的人输送水和食物,他们和巡逻队还曾狭路相逢……

曾宝仪在听说这些故事时,时而扶额低头,时而皱眉凝思;在看到逃难的儿童时,甚至落下泪来;也有和采访对象因观点不同发生争论的时候。“我不是评判者,我是来了解这个世界的。”每当遇到和自己意见相左的被访者,曾宝仪都会这样提醒自己,不只是在《近邻?近敌?》中,其他三集中,也经常出现这句画外音。

拍摄《伴侣机器人》一集前,曾宝仪对成人玩偶抱着批判的态度,“我觉得这是物化女性,太糟了,我一定要好好说说他们,不能这样。”可当她到达美国最大的情趣玩具工厂,看到男性玩偶时,“会想这个胸肌触感这么好……”首映会上讲起这一段,曾宝仪还是一贯的幽默语气,用一种哭笑不得的表情继续说,“将心比心,你很难用理论或者教条的方式说你不应该这样,这样做会不会危害女性。你换一个位置……其实还挺开心的。”

在映后的采访环节中,腾讯新闻好雨知时工作室总监金辉对记者说,这套专题片并不是要追寻“答案”究竟是什么,譬如美墨边境究竟该不该建墙,成人玩偶是否会打破人与人之间的互动规则,人类追求永生对伦理道德提出了怎样的挑战,每个人或许都有不同的思考或见解。片子之所以取名叫“明天之前”,更多地是想表达一种趋势,究竟是否真的会在明天之后成为广泛的社会现实,“谁也不知道”。但这些思考和见解,决定了我们如何去面对明天。

辩论没有胜负

第二集《人类应该追求永生吗》中,有这样一幕:

画面左方定格在曾宝仪的脸上,右方则来回切换两个持不同意见的人:47岁的美国女性利兹·帕理什,2015年在哥伦比亚的私人诊所里完成了基因改造,追求“永生”;英国布莱顿大学老年生物学家理查德·法拉格,他对人类永生概念保持怀疑。

定格和切换组成的镜头形成一场隔空辩论:

“在我身上的效果非常好,如果在成百上千的人身上都这么见效,那我们就真的可以欢呼雀跃了。”

“她在自己身上做的一些实验,在她的国家根本不合法,更不可能清晰准确地评判效果。”

“我献出了我的血液,让那些有兴趣的大学拿去检验,但没有大学来找我。”

“抗衰老领域,从来不缺给你永生承诺的人,从世界上第一个皇帝那里就有这种人。”

“我可不想等到85岁躺在床上奄奄一息,然后才说给我一些实验药品吧。”

“大家的兴趣都在这些旁门左道,导致多年来,真正的研究领域资金严重不足。”

一位成人玩偶用户会带着他的“女友”去酒吧喝酒

……

曾宝仪没有像辩论会的主持人一样,宣布谁胜谁负。转而去求教“更智慧的大脑”——哈佛大学基因学研究中心主任、世界顶尖的基因遗传学专家乔治·丘奇教授,他研究的领域是逆转衰老。

截至记者发稿前,《明天之前》播放了三期,像这样的无解辩论在每一期中都出现过。

《伴侣机器人》一集中,机器人与人工智能伦理学教授凯瑟琳·理查森,坚定地反对机器人伴侣,她对曾宝仪说:“他们购买的是色情产品,转而影响世界上的所有女性,这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我们还是有一种把人当做财产的文化。”

而另一方面,在采访了三位成人玩偶用户后,曾宝仪又确实感受到玩偶带给他们的满足。这些人多半在与异性交往中有过不愉快的经验,有人告诉她,“我不想和真的女人恋爱了,跟娃娃在一起,你想要什么就会有什么。”

曾宝仪采访英国人工智能专家戴维·拉维

上海的首映会上播放了这一集,辩论延续到了片外。在映后的互动环节,新闻评论员任大刚说,伴侣机器人在未来会对传统婚姻造成很大的冲击,“我们国家有三四千万光棍,这些人将来怎么办?有的地方送彩礼要几十万,拿出一小部分就可以买一个机器人了。”另一位媒体人韩福东表达了不同的观点:“一个略带AI功能的充气娃娃,已经是16000美金起步了,中国广大农村的光棍肯定是买不起的,性价比不高。”

有的观众表示无论如何也理解不了把成人玩偶当做伴侣的做法,也有人举手示意自己希望拥有一个“机器人小三”。

《明天之前》的拍摄范围横跨三大洲,20个国家。采访了前沿人群、顶尖科学家、商家、用户、难民、反对与维护难民的人等等。在四个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中,各自给出了自己的答案,这些观点不一定准确,但都自由地表达了出来。

辩论越激烈,接近“明天”的可能性就越大。就像曾宝仪在片中经常说的那句:我不是评判者,我是来了解这个世界的。

猜你喜欢
莱斯玩偶伴侣
萌趣伴侣
亲密关系可以激发欲望
女子被巧克力卡喉咙 宠物犬捶胸口施救
动一动,手指玩偶
当当心爱的玩偶不见了
封闭自己的伴侣,到底在害怕什么?
可以激发无限想象的创意玩偶
Nothing,你能在海上漂几天?
玩偶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