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演播室大屏模式下主持形态变化研究

2019-07-11 01:42苏晓龙
新闻世界 2019年7期
关键词:大屏幕变化影响

苏晓龙

【关键词】大屏幕;主持形态;影响;变化

面对越来越激烈的行业竞争和不断提升的新媒体技术,近几年来,众多电视台都对新闻演播室进行了升级改造,超大尺寸高清大屏幕的应用成为演播室改造的共同点。演播室的空间是有限的,大屏幕的使用极大地拓展了演播室的空间。主持人作为新闻节目播出的重要环节,与演播室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被广泛使用的大屏幕与主持人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大屏幕的功能不同,主持人的主持形态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如何更好地使用大屏幕,如何使主持人的主持形态与大屏内容联系更加紧密,如何通过大屏幕传递更多的信息……这些都成为“大屏”模式下,主持人需要认真思考的一系列问题。

一、大屏功能多样化对主持形态的影响

结合目前演播室内大屏的使用方式,其主要有三种功能:呈现节目背景、参与新闻叙事、展现新闻细节。受其影响,出现了“播报”、“说”、“解读”三种主持形态。从横向上来看,三种主持形态在不同电视台的不同节目中都有所体现,主持形态是否适宜,取决于节目定位、演播室设置及大屏功能等因素;从纵向上来看,三种主持形态之间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后一种主持形态是在借鉴前一种形态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大屏技术的不断进步对主持形态的发展也起到了促进作用。

(一)大屏呈现背景,主持人“播报”新闻

目前,新闻演播室的大屏幕大都作为背景板使用。大屏充当背景屏主要有两种功能:一是突出新闻节目的品牌;二是烘托氛围。

作为“背景板”使用的大屏,目的在于突出节目内容,而非彰显主持人个性,主持人只需根据不同的大屏幕内容调整播报状态即可,对于主持人而言,与在传统演播室工作并无差异。

“在传统的新闻节目中,主持人更多的是坐着播报或主持,镜头景别上为近景或中景,基本没有景别变化,在有限的空间中,很难运用更多的非语言符号进行传播”。[1]在使用大屏幕当背景的节目中,播出内容以逐条播出新闻的传统模式为主,主持人播报的内容更多的是对新闻事件的概括,主持人和大屏之间几乎没有互动,这也导致大部分主持人沿用传统新闻的“播报”模式:主持人多以“坐播”方式主持;镜头景别也以中近景为主,辅以少量的全景;受“坐播”及中近景景别的影响,主持人的肢体动作较少;播报模式也以单条新闻的导语和编后为主,缺少更多自主发挥的空间。

(二)大屏参与新闻叙事,主持人“说”新闻

在早期的演播室中,除非节目改版或是特别节目,否则很难看到新的背景板出现,和每条新闻的内容相关联的背景板更难见到。随着虚拟视窗技术的出现,即主持人播报时,通过虚拟技术在播出画面上增加一个视窗,视窗上的内容往往是主持人播报新闻的图片或相关文字。但因为主持人在播报时无法看到虚拟视窗,因而对主持人播报形态的影响不大。

大屏幕和虚拟视窗技术完全不同,有较强的包容性和多变性的大屏幕正在逐渐取代虚拟视窗技术。大屏展示新闻的部分信息,不但具备传统虚拟视窗技术带来的画面多样、信息丰富的优点,还能够让主持人在录制过程中看到画面,这就给主持人带来了更多可发挥的空间。

大屏幕的使用在视觉上具有较强的冲击力,拍摄出来也非常美观,并且可以随意调整相关信息的比例大小,所以很多大屏呈现的新闻节目都采用主持人站播的形式。主持人站播之后,主机位由传统的中近景变为全景,画面中主持人所占比例减小,观众会将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大屏展示的内容和主持人的肢体语言上,主持人的播报内容和大屏展示的信息联系更紧密。

(三)大屏展现新闻细节,主持人“解读”新闻

用大屏展现新闻细节,受到越来越多节目的重视。展示更多的新闻细节是指不仅仅靠一张图片、一段视频、简单的文字来展示新闻的部分内容,而是依靠大屏播放前期制作的一系列与新闻相关的信息。这些信息可能包含新闻事件的发展过程、关键矛盾点,也可能是对新闻事件横向或纵向的比较。就现阶段而言,这种应用模式以中央电视台的《东方时空》和东方卫视的《东方新闻》最具代表性。

在主持过程中,大屏幕上承载的内容越多,主持人的压力也就越大。大屏功能的升级不仅给节目带来全新的呈现方式,也要求主持人在主持形态上有所调整,才能够适应大屏幕带来的改变。

首先,因为大屏幕承载了更多的信息,所以大屏幕在电视画面中所占的比例大,站播就成为了主持人播报新闻的主要方式;其次,画面不再像传统演播室中那样以主持人为主,多机位拍摄成为常态,除了多种景别拍摄主持人之外,还会拍摄大屏幕所展现的细节内容;再次,主持人在播报过程中,需要用肢体语言来辅助播报,帮助观众在大屏幕展示的内容中寻找重点;最后,因为主持人的肢体语言更加丰富,需要表达的内容更加庞杂,主持人的播报如果一味地采用书面语或者结构复杂的句子,既不方便口播,观众也难以捕捉有效信息,因此主持人要用更加生活化或口语化的表述方式,在“说”新闻的基础上,“分解新闻要素,读取事件重点”, 这样才能保证信息具有逻辑感,多而不杂,条理清晰。

二、三种主持形态并存“解读”新闻成为趋势

(一)技术、需求双重支撑,“解读”形态应运而生

传统的“播报”新闻,以其清晰明了的播报形式,較大的新闻容量,短平快的新闻组合模式,使节目具有鲜明的特点;而“说”新闻,形式上更加亲民,将复杂的新闻语言转变为平实的语言进行更有效的传播,在民生新闻蓬勃发展的当下满足了不同受众的需求。“播”新闻和“说”新闻两种主持方式在近二十年间互相补充,但最近几年,随着新技术的发展,这两种主持形式已无法满足观众的视听需求,配合大屏“解说”新闻的形态应运而生。

大屏幕极强的信息承载能力为“解读”新闻的主持形态提供了支撑,但真正促成新闻播报方式转变的还是受众对新闻解读的需求。首先,新媒体的快速发展给传统电视媒体带来了更大的压力。近十年来,新媒体快速发展,人们可以越来越便捷地获取信息,所以现在的电视新闻节目除了要具有时效性之外,还要具备独特的观点,才能吸引观众。其次,遇到信息较为庞杂的新闻时,用图表加主持人现场解说的方式更为直观。最后,新闻节目需要在样式上不断创新才能满足观众的收视需求,“解读”新闻更能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二)“解读”新闻需主持人与大屏充分融合

大屏展现新闻细节给节目带来更多可能性,同时也给主持人带来诸多挑战。作为演播室内最主要的两大要素,主持人和大屏之间不是彼此孤立的关系,主持人能否处理好自身与大屏之间的关系直接影响到节目传播的效果。

1、“备稿”内涵延伸:关注稿件关注画面

“备稿是播音创作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每一次具体的播音创作活动的开始,是如何播好稿件的第一步”。[2]但“即使是广义备稿也是在文字稿件的基础上的充分想象和挖掘”。[3]在大屏幕充分展示新闻细节的基础之上,备稿的对象仅仅局限于文字稿件已经远远不够,还需要将主持人肢体语言和镜头变化的因素考虑进去。

从肢体语言的“备稿”来讲,“坐播”中观众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主持人身上,主持人的肢体动作不能过多,以自然为主,以免分散观众的注意力。但一旦大屏幕展示了大量的信息,那么观众的视线就容易被大屏幕吸引,这时主持人不再占据画面的主要位置,因此,主持人需要更多的肢体语言来对观众进行引导。因此,在备稿时,主持人需要提前预知大屏幕上的内容,并且对自己的肢体语言进行设计。什么时候手指向什么样的内容,什么时候大屏幕上的内容只是背景,自己是否需要走到画面中间吸引注意力……这些问题,都需要在备稿阶段有充分的思考和设计。

从镜头变化的“备稿”来讲,大屏幕带来的变化是摄像机机位的增多。传统演播室往往只有一两个机位,即使是在大屏幕参与叙事后,因为强调大屏幕对内容的导入功能,所以机位一般也只有一到两个。但在大屏幕展示了大量的信息后,演播室内的机位增加到三个以上。机位之所以增加,是为了满足拍摄主持人和展现大屏幕内容细节的双重需求。例如在东方卫视的《东方新闻》节目中,主持人使用大屏幕时,至少有四个机位在拍摄:一个正面拍摄主持人和大屏幕的全景;一个侧面拍摄主持人和大屏幕的中景;一个拍摄主持人的近景;一个拍摄大屏幕内容的特写。这样的镜头组合富有变化,同时又能够满足对主持人和大屏幕关系的呈现及对新闻重点的关注。主持人在“备稿”时,需要考虑到镜头的变化:引导观众看某项内容时,比较适合用大屏幕特写或者主持人与大屏幕同时出现在画面中;评论性的内容,比较适合用主持人的中近景,展现更多面部表情或肢体动作……虽然录制时,完成画面切换工作的是导播,但什么时候用什么样的机位却需要主持人在备稿阶段进行规划。

2、主持角色变化:主持外壳“导演”思维

在传统演播室中,主持人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完成播报,在新闻演播室完成改造之后,随着大屏幕功能的增多,主持人的任务也相应增加。除了播报工作,“主持人可以调动大屏的元素,成为节目的支撑”。[4]根据大屏幕上内容的需要,主持人还要担当棚内记者及主编的工作,主持人不再是只有单一任务的角色,而是集多重角色与功能于一身。

大屏幕具有强大的信息承载能力,图片、视频、文字、卫星连线等信息都可以在大屏幕上进行展现,虽然这些工作在前期有相应的工作人员准备,但当节目开始时,“一切信息资讯与媒介资源都由主持人根据演播室环境及节目内容的多元变化来决断和调配”。[5]如果说新闻制作中的每个环节,像是一颗颗珍珠,那么在传统的新闻制作中,主持人也是一颗珍珠,由节目主编串起珍珠。而现在,主持人不再是一颗珍珠,而是和主编一样,需要串联起各个环节,只不过主编是在制作时串联,而主持人是在演播室中将主编的思路阐释得更加清晰。

在中央电视台的《东方时空》栏目中,主持人在主持节目时,大屏幕上播放的内容是由主持人手中的遥控器来进行操作的,什么地方是重点,重点的地方怎么说,新闻要素间的逻辑关系是怎样的……这些内容在节目播出时,全部由主持人来控制。在安徽电视台的《超级新闻场》节目中,主持人身旁的大屏幕还具备触摸功能,主持人可以对大屏上信息的直接操作,信息如何展现由主持人在终端掌握。这些节目中大屏幕设定的功能的满足不仅要求主持人会播报,同时也要具备评论和解读新闻的能力,主持人的工作也具有了主持和主编的双重属性。

三、大屏模式下主持人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一)机遇:深入新闻内核,注重个性表达

利用大屏幕展示新闻要素,有利于主持人參与到新闻报道中。一旦将新闻里的主要内容呈现在大屏上,主持人现场进行解读,主持人就直接介入新闻报道中。这不仅要求主持人有较好的播报能力作为基础,也需要主持人不断提升自身的新闻素养和逻辑分析能力。这种需求也促进主持人从单纯的“播报”向复合型主持人转变。

大屏幕上可以展示图片、文字、视频等信息,主持人在解读新闻时,需要将这些信息进行详细解读,并将编辑记者准备好的稿件经过整理,按照稿件和自己建立的逻辑对大屏内容进行分析。与此同时,在演播室内,主持人还可以透过大屏和现场记者及专家进行视频连线。之前,需要面对摄像设想出连线对象。现在,通过大屏幕就可以真真切切地看到采访对象,主持人不用再通过幻想来“调动自己的思想感情,使之处于运动状态”了,[6]主持人的表现也会更加自然和积极。在很多节目中,主持人掌控着大屏幕的操作权,要合理地利用各种媒介资源,通过恰当的展示方式,对新闻进行解读。“主持人作为信息传播链条中的一环,存在着客观价值和主观意义:主持人既是信息的整合传播者,又是信息流的引导者”。[7]不同的主持人的成长环境、学历背景各不相同,面对同样一条新闻的解读所表现出来的语气、形体和逻辑也会各不相同。因此,同样的新闻,不同的主持人会呈现出不同的面貌。这也就给了很多富有个性和才华的主持人一个展示自己的窗口。

(二)挑战:驾驭多重时空,提高综合能力

一两个机位、一台题字器、正襟危坐面对镜头……很多主持人都已经习惯了这样的传统播报样式。但在大屏模式下,“传统的读提示器念新闻稿的播音员已经不适应全媒体时代”。[8]主持人需要掌握多种信息、需要面对多个机位、需要大段大段地解读新闻……这就对主持人的口语表达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一块大屏,一位主持人,这样的形式也像老师在讲台上讲课,需要主持人对自己的非语言表达,比如肢体动作、面部表情等,进行设计并在节目中呈现出来。所以,主持人需要不断提升自己口语及非语言表达能力,才能够适应大屏幕带来的改变。

深度介入节目内容的能力不单单只是对新闻本身的介入,还包括对技术、摄像、编辑等层面的深度介入。在传统的新闻制作中,主持人是一个相对被动的角色,如今,主持人需要将复杂的信息展现给观众,需要对内容有足够的了解。在节目的策划、拍摄和最终呈现上,主持人都要参与其中,才能在节目最终展现时胸有成竹。此外,主持人需要面对的镜头变得更加复杂,什么时候什么内容需要用什么样的机位和景别,主持人也要在节目开始前,和摄像进行交流和沟通。同样,每一张图片的制作,主持人也要提出自己的意见,这样才能找到更加适合自己的主持形态。因此,主持人深度介入节目内容几乎包含了新闻制作中的每个环节,这种由被动到主动的转变,需要主持人加强对各个工种的了解,并能够将自己的想法与节目进行有机结合。

技术进步带来了演播室功能的提升,这种提升影响着节目的制作流程,甚至改变了节目的呈现方式。面对新事物,主持人不但要了解它,还要利用它,要通过它来改变自身。对于很多电视台而言,大屏技术的应用只需要足够的投入就能解决,但是软件,也就是主持人素质的提升却是一个漫长和艰巨的过程。面对大屏时代的到来,主持人在保持传统主持形态优势的基础之上,还要努力适应大屏幕被广泛应用后所提出的新要求,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主持人在信息传播中的作用。

注释:

[1]苏凡博.解析全媒体高清演播室新闻节目主持[J]. 新闻界,2013(10):52-55.

[2][6]付程. 实用播音教程[M]. 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2.

[3]苏晓飞,夏添.全景多媒体高清演播室對新闻播音员主持人的影响[J].东南传播,2013(06):117-118.

[4]杨玉洁,田霖.高清、交互、多媒体——全媒体时代的新闻演播室构建[J].影视制作,2011(07):14-20.

[5]李燕.机遇 挑战 对策——新媒体时代电视节目主持人素养刍议[J].当代电视,2014(03):89-91.

[7]徐庆元. 全媒体演播室中新闻主持人的功能定位与转变[J].声屏世界,2015(01):32-34.

[8]李玉珠,黄棕.全媒体新闻演播厅的互动功能[J]. 视听界,2012(03):80-81.

(作者:北京大学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

责编:姚少宝

猜你喜欢
大屏幕变化影响
宁夏
日本公布新年号:令和
这五年的变化
浅谈LED大屏幕在县级春晚中的应用
这是一份不受影响的骨子里直白的表达书
经理人的六大变化
喜看猴年新变化
变化休想逃过我的眼睛
如何搞好期末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