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课的单元整体建构,让教学真实发生

2019-07-11 05:46吴爱燕马皖霞
新课程·小学 2019年5期

吴爱燕 马皖霞

摘 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在教学中,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应减少单纯的技能性训练,避免繁杂计算和程式化地叙述“算理”。单元整体建构不仅是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还从教学时间上进行整合。这一切都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让学生自主探究,使学生学会计算,更知道为什么要这样计算。

关键词:计算课;单元整体建构;自主成长

2018年,笔者有幸两次参加了以市“单元式备课,引领教材架构新高度”的数学教研展示活动,结合自身的教学困惑,发现这种模块式的单元整体建构教学对自己任教的三年级“乘与除”特别适用。看三年级上册教材编排:第四单元“乘与除”,第五单元是“周长”,第六单元“乘法”。周长单元的能力目标中提到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和其他多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学生是不是只能用口算法去解决周长问题呢,我们发现学生已经在偷偷地使用乘法的笔算(格式不规范的自创式竖式)。从学生的自我能力发展来讲,他可以在解决周长问题时选择口算解决,也可以用笔算解决,所以笔者认为,第六单元的“乘法”笔算可以往前移,与第四单元的口算进行整合,这样对学生来说更易懂易行。由此单元整体建构在笔者的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深深感受到了单元整合、整体建构的无穷魅力。

首先,顺应学情,比照得内涵。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认知能力,其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相对于中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已有较为明显的提高。他们渴望通过自己的自主探索获得知识。通过整合课后的乘与除,让我们看到老师在准备课中加以指引,在成长课中不限制学生的发挥,在规范课上学生的数学知识就可以像竹子一样拔节长高。只要学生真正参与了学习,所有的知识点都是在自己的头脑中有根有枝有花有果。笔者愿撷取几个精彩的片段跟大家分享。

片段一:准备课的对比沟通,理解口算算理,得出算法。(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和整十、整百、整千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的整合)

2×3= 8÷4= 20×3= 80÷4= 200×3= 800÷4=

活动(1)先计算,再思考,选取其中的一列和同桌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生1:我发现同一列中,都用到了同一句乘法口诀。

师追问:那2在这三道算式中表示的意思一样吗?

生:第一个2是2个一,第二个2是2个十,第三个2是2个百。

小结:原来0先不看的口算方法的道理是这样的,也就是2个( )×3=6个( )。

学生发现,后面的除法也可以這样小结,从此沟通了乘法和除法口算的方法。

这个片段中,老师在唤起学生表内乘除法的旧知基础上,重点引导学生进行横向比对和纵向比对,从比照中让学生自主沟通了表内乘法与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的联系,也沟通了乘与除的口算算理与算法。

第二,凸显本质,建构成模型。新版教材在计算课上很注重让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计算,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甚至会提出更多看似不同但本质相同的方法。对于一些程度好的孩子来说是帮助其拓展思路,但对于一些程度不好的孩子来说却是一份负担,各种计算方法让他们无从下手,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注重优化算法,让所有的学生都能掌握最简练的计算方法,这也是高效课堂最基本的要求。笔者认为在讨论中建模是优化的有效手段,来看一下片段二:

老师引入:口算方法大家都学会了(前面只用了一节小课20分钟完成了整十数、整百数乘、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教学),接下来大家静静地思考,你能用其他办法把12×4的口算过程记录下来吗?学生汇报中有画图、表格、分三步计算,列竖式(不规范的自创式竖式)。请大家观察这些办法,有没有把口算过程记录下来,口算中的每一步能不能在这些办法中找到,在哪里?(找相同点,凸显本质)

通过老师这样的引导和学生的自主探索,最终得出了一位数乘除两位数的计算模型。

第三,表征说理,辨析促生长。在不断的实践摸索中,学生的思维被发散,创造出了很多的办法,最终我们还得在思辨中规范化。一起来欣赏第三个片段:

师:我们创造出了那么多的计算一位数乘除两位数的方法,大家都觉得画图法和表格法太麻烦了,那老师把它们擦掉剩下简洁的竖式,你们这里有一层的,也有两层的,有从低位算起的,也有从高位算起的,到底哪种方法更好?

学生思考辨析,在这里学生展开了别开生面的大讨论,最终认为乘法一层比两层更简洁,因为以后一定还会学两位数乘两位数等多位数乘法,现在就写两层会很乱。从低位算起更顺手,因为碰到有进位时,从高位乘起会很容易出错,书写上也不清楚了。

师:乘法上大家都认同了从低位乘起,一层计算更清楚、简便,那么除法竖式应该是一层还是两层?从高位还是低位除起呢?举例尝试:58÷3(这一道有余的除法可谓打通了学生的任督二脉,笔者认为这里如果是用教材上的68÷2就起不到促进学生深度思考的效果)。

学生在探究中,进行了充分的试错,最后大家一致认为,乘法一层方便,除法两层更清楚;乘从低位乘起,除法从高位除起更好。好坏的标准就是用起来方便,写起来清楚。

分享了这三位教师的三个小片段,笔者也收获满满。为了促进学生更好地学,在利于学生各方面发展的前提下,教师有必要顺应学生内在的需求进行教材内容的大胆加与减,课时数的增与减。小学生只有学会数学认知结构的建构方法,才能更好地完善自身的认知结构,使之趋向于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