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本雅明式的引文写作
——以《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为例

2019-07-12 08:16佘丽珍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昆明650000
名作欣赏 2019年24期
关键词:抒情诗波德莱尔本雅明

⊙佘丽珍[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昆明 650000]

本雅明,一个具有众多“标签”的德国文学批评家。他的文学评论写作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他的语言如诗一般,行文深刻,富有前瞻性。他善于将日常生活中某些琐碎的生活表象赋予其深刻的韵味,并通过引用别人的语言作具体的解释说明,从而形成了一种只属于本雅明自己写作的独特风格。本雅明创造了别具滋味的评论文,而评论文塑造了他成为杰出批评家的里程碑。关于本雅明的研究,在学术界是众说纷纭,但在文学评论这一部分,相对较为薄弱,特别是对于本雅明式的引文写作的探讨还不够具体。就此,笔者以《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这本著作为例,借此谈谈本雅明特有的引文式写作,并将其与李善《文选注》中的征引式之异同进行对比。

一、本雅明与《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

本雅明,一个浪荡,孤独,集才华、博学、深邃于一身的德国犹太人。他吸收了马克思主义的观念,同时还对“对哲学、文学、艺术等诸问题进行重新思考”,其思想极为锋利。在他的《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中,便借助这一思想利器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激烈的批判。除此之外,本雅明还是一个典型的边缘人,他试图从边缘向中心发起挑战,他的命运与他笔下波德莱尔的命运是极为相似的。无论是他们的作品、思想,还是他们自身的生存方式,都极具边缘性。然这种边缘性,使得本雅明注定要一生漂泊,居无定所。正如他在此著作中,追踪着游手好闲者的足迹。由此可知,实际上,本雅明就是如此一个游手好闲的流浪汉。

在这本著作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学者的博学、一个思想者的深邃、一个作家的才华。这也是在今天这个一切都通货膨胀的时代,本雅明这位思想者还一如既往地受到关注的原因之所在。此中,本雅明不但借波德莱尔的作品来分析研究现代都市的问题,而且“还开创了一种特殊的写作方式”。即本雅明把批评变成了一种写作,就算是在当今的中国,这种写作也是独一无二、无从替代的。通读《波德莱尔笔下的第二帝国的巴黎》,我们可以领略到一种优雅的语言魅力所在,即将抽象的思想赋予一种可见的形象,且其余味无穷。本雅明借助波德莱尔的作品,将优雅的语言和深邃的思想巧妙地糅合在一起,并在行文中总是喜欢借用别人的文献资料来言说自己的观点,还时不时在行文中出现各种岔道;更妙的是,他在言说这些复杂的思想理念之时,还能写出各种美妙绝伦的句子,实在让人佩服不已。

在本雅明的这本著作中,有一个最显著的特征,即本雅明会经常直接引用别人的著述。如在《波德莱尔笔下的第二帝国的巴黎》这篇文章中,作者引用到“浪荡游民”“休闲逛街者”“现代主义”等术语。并在第一章中,直接指出“浪荡游民”这一术语马克思“是将这些人称为职业密谋家”。在此,本雅明首先将马克思对于职业密谋家的勾勒类型片段截取出来,并引用到自己的文本之中,直截了当地对于职业密谋家那种“摇摆不定”“更看重偶发事件”“生活无序可循”“飘忽不定”的性格特征呈现在读者的面前,达到一种简练、鲜明、直入主题的效果。接下来,本雅明又通过一系列的引用与拼凑,来完成自己的书写目的。他将其每个与此相关的语言片段截取出来,经过自我主观意识处理,将它们拼凑在一块,以此来言说自己的观点。而在第二章、第三章中,本雅明以同样的方式来描述“休闲逛街者”和“现代主义”。其内容极为广泛,如有生理学、经济学、建筑学、美学、哲学、文学、逻辑学、科学社会学等各方面的知识内容。由此可知,本雅明所擅长的就是将一切平常之物呈现出夺目耀眼的陌生化效果。他将很平常的引文处理成了一种本雅明式独有而奇特的引文写作,让穿梭在他思想中的人们充满奇遇,总会有难以预料的意外收获。他的思想如幽灵一般徘徊闪现在诸多研究领域。他在引用别人的东西时,总能产生出另一种新奇的效果,并在此基础上又挖掘出众多具有启发性的原创思想。本雅明式的引文写作也是一种碎片化的写作方式,而本雅明这种碎片化的写作方式与他对现代城市的理解是密不可分的。正如上官燕所说的,对于本雅明来说“最重要的是重建,即利用蒙太奇的手法把这些细小的、个别的、孤立的现象并置起来,使被隐匿、被遗忘的事物得以显现,以此产生某种震惊效果”。

本雅明的蒙太奇技巧尤为体现在他对于引文频繁的操作上,他声称,对这段资本主义现代性相关的历史记录“必须把不用引号而引用的艺术发展到极致,其理论依据与蒙太奇密切相关”。在本雅明早期的作品《德国悲剧的起源》中,我们就看到了他对于引文的热爱,本雅明曾明确地表示:“在论文的经典形式中,唯一的意图因素——而且是教育的而非说教的意图——是权威的引语。”在《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中,我们也可以看到本雅明所说的将“引用的艺术发展到极致”。这部作品里,本雅明也是引用了大量权威的引文,它们虽以碎片的方式存在,却因其权威仍然有其尊严。而这些脱离原有文本的引文,或者说,这些独特而毫不相关的碎片被并置堆砌起来,经过本雅明的重新阐释而获得了新的意义,并形成了一个新的文本,即本雅明式的引文写作。然从本雅明引文的截取类型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学者的博学;在其阐明思想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思想者的深邃;在其语言的表述中,我们看到了一个作家的才华。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本雅明文学评论的显著标志就是把批评变成了一种写作,批评不再是一种附庸。也就是说,本雅明笔下的批评写作是一种具有文学性的批评写作。

二、李善与《文选注》

在提到本雅明的引文式写作时,我们不得不提到我国古代著名的学者李善与他的《文选注》。李善精通《小学》、博览群书,在他的选注中,我们可以看到李善作为学者的渊博之处,也可以看到一位学者的文学语言的典雅。李善作的《文选注》为我们展示了一种引书宏富的画面,其引书“据统计近一千五六百种,其中许多书都已散失,佚文赖李注保存至今,封辑佚和考订名物训诂,有极大价值”。

李善的注释体例最突出的特点是征引。对此,他有明确的表述,开宗明义说:“诸引文征,皆举先以明后,以示作者之祖述也。他皆此类。”又云:“诸释义,或引后以明前,示臣之任不敢专。他皆此类。”李善的《文选注》引用达1600余种的文献资料,可谓空前绝后。而这一点恰恰与本雅明的引文式写作有着相似之处。本雅明与李善,两者都是通过大量引用别人的文献来完成自己的著作,由此,都可以看出本雅明与李善作为一名学者的渊博。但是这种征引式的写作或注释都存在着一点弱点,那就是对于读者的要求比较严格。若读者没有达到一定的文化水平,对于此种的写作或注释内容是难以理解,且难以普及的。李善详于征引,然征引这一训诂体式也是由李善《文选注》首创的,其注释语言典雅,富有文人气息,但李善的《文选注》中的注释大部分承继了前人的文风和形式,其思想也是不够彻底。而这一点也是李善的征引式与本雅明的引文式写作的不同之处。本雅明是完全解构了前人的文学形式,并在前人思想的基础上挖掘出了属于自己独有的思想特性。

李善的《文选注》另一特征就是“例即见于注中”,即在注中就已经举出很多例子来证明。而这一点又与本雅明的引文式写作存在某些相似之处。在《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中,本雅明在解读阐明波德莱尔的作品和阐明波德莱尔的思想过程中就已经举出了当时很多文人的遭遇及他们笔下的某些文学作品,还涉及了很多领域的知识结构。从这一点中,我们可以看出,李善作注的征引式与本雅明的引文式写作存在着某些相似的地方。然而,在其具体引用例子的方式中,他们二者又存在着某些差别。如,李善作的《文选注》,所引用很多例子都是重复的,其例子基本上是关于明后和明前这两个时期。而且其例子格式较为单一,也不够具体,有些例子还有混淆现象。然这恰恰是与本雅明的引文式写作所不同的地方。在本雅明《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中,我们可以看到,本雅明所引用的例子范围,不管是在时间长度上,还是在内容涉及广度上,其跨度都是非常广博的,几乎没有重复的地方。而且,本雅明能够在引用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特有的思想见解,从这一层面来看,李善还是没有达到本雅明这一高度。本雅明的引用是张弛有度,而在这一方面,李善恰恰没有把握好分寸,把征引这种体制运用过分了。这正如《周易》中的乾卦卦爻辞中所写的“上九,亢龙有梅”,也就是说“物极必反”,而这也正是李善《文选注》的一个小缺憾。

三、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李善的《文选注》与本雅明式的引文写作,是同中有异,异中有同。他们二者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各自独领风骚。李善的《文选注》与本雅明的《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这两本著作都是在引用别人的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来完成属于自己的著作。但是他们在表达方式上却是各有各的特点。李善的《文选注》大部分是继承了前人的文风和形式,其思想也是不够彻底;而本雅明却是在解构了传统的文学形式,通过截取、并置的方式来书写属于自己的思想。由此可见,李善是一个渊博的学者,一个富有才华的文人,却不是一个深邃的思想者;而本雅明却是集这三者于一身,他把批评写作变成了一种文学性的批评写作,这恰恰是本雅明最为独特的地方,也是他风靡全球,备受人们关注的原因之一。

猜你喜欢
抒情诗波德莱尔本雅明
波德莱尔
试论本雅明式的引文写作
多多与波德莱尔诗学理念比较研究
抒情诗身上的光
一株麦子的抒情诗
南方
瓦尔特·本雅明:马克思主义、艺术意志与思想图像
本雅明论布莱希特
本雅明的俄国之恋
并非“抒情诗选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