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东南飞》悲剧意蕴多元探究的意义价值

2019-07-12 08:17李锦华周建强北京市新英才学校北京101300
名作欣赏 2019年21期
关键词:焦母焦仲卿孔雀东南飞

⊙李锦华 周建强[北京市新英才学校, 北京 101300]

《孔雀东南飞》这首长篇叙事乐府诗与《木兰诗》被誉为我国的“乐府双壁”,无论语言的铺陈雅丽还是对于我国古代叙事诗的垦拓而言,这首诗都有着里程碑性的文学意义。不仅于此,《孔雀东南飞》这首诗就其内容思想意蕴而言,在不同历史时代语境诠释解读下富有多元意义价值指向。《孔雀东南飞》被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选编入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语文教科书》。就其蕴含的教育启示、价值意义与普世人性的追问和共鸣观照而言,这一古代悲剧经典文本的本体召唤结构与主体建构解读已成为我们不断对《孔雀东南飞》悲剧意蕴深入多元探究的动机渊源。这首诗无论对于一个初读此文的学生而言,还是对于一位立德树人的语文教师来说,其悲剧意蕴的多元探究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价值。通过解读经典,品味经典文本,去了解这其中浸润出的人文与艺术的芬芳。

一、《孔雀东南飞》悲剧意蕴的多元体认与解读

(一)封建制度樊笼下的家庭悲剧

刘兰芝十七岁嫁给焦仲卿,“共事二三年”,那时的刘兰芝也不过二十出头。虽然诗中已经铺陈叙写了刘兰芝的勤劳善良、顾大局识大体的形象。但即使是这样,年轻又人格独立、生命力饱满的刘兰芝总会有一些年轻人的坚持与锋芒,年轻气盛的时候难免追求自我。按照古代男子二十周岁行成人冠来推算,焦仲卿应该有二十七八岁了,他内心对于家庭及其妻子有着更加成熟的思考与理解,渐近而立之年的焦仲卿由于忙于事业,而疏于家庭。那么家中强势寡居而又专横跋扈的焦母与媳妇刘兰芝就难以避免发生不和睦与冲突,同时又没有人从中调解化解,那么矛盾一旦激化,自然就会导致最后的悲剧发生。更为重要的是焦母深受封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以及门当户对的制度观念的束缚,在牢笼捆绑之下,她既是一个害人者同时又是一个受害者。在那个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里,妇女没有话语权。可怜的焦母为了活着和养活自己的儿子,在这样一个社会里含辛茹苦、栉风沐雨用自己的强势在家庭中和社会上扮演着“男人”的角色。这就自然而然传承了封建家长观念里固守与秉承的绝对权威,同时充当了社会话语霸权受害者在家庭中却自觉不自觉地成为家庭话语霸权的害人者。虽然焦家是官宦之家,但从刘兰芝出嫁时娘家陪嫁的嫁妆来看,刘家也是一个经济富足的家庭。古代封建制度观念自古重视门第,但是像焦家这样家道近于落魄的仕宦之家从骨子里鄙视像刘兰芝这样的家庭出身,所以就会有焦母对儿媳刘兰芝的指责、刁难和逼迫儿子强行将儿媳妇遣送回娘家,并且还打算给自己的儿子再次选择一个对自己百依百顺的儿媳妇。这就是封建家长强权对儿女爱情婚姻的制度强暴与亲情绑架。

(二)封建观念思想下的命运悲剧

孔雀东南飞取材于东汉献帝年间发生在庐江郡的一桩婚姻悲剧。东汉中期以后,各种社会矛盾开始大量积聚起来。随着豪强地主势力壮大,封建大土地所有制不断发展,土地兼并激烈进行,使大批农民失掉土地,沦为农奴,或流离失所。由于外戚宦官专权,政治黑暗,官吏贪残,横征暴敛,敲诈勒索,人民负担沉重,苦难日深。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来看,那时候正是动乱的年代。社会矛盾爆发,生活在这个时代的焦母不免会想要追求更高的社会地位,她想要过更加闲适的生活,有权有地位,因为她已经体会过了丧夫后独自抚养儿子焦仲卿长大的困苦和艰难,她不想要再继续下去。所有才导致焦仲卿与刘兰芝两人由恩爱夫妻被强行拆散,最终双双殉情的悲剧。不可否认礼教是其悲剧产生的重要因素,但礼教只是封建家长所运用的武器。关于《孔雀东南飞》的爱情悲剧,历来探讨最多的是封建礼教及家长制与爱情自由之矛盾。由此可见,封建礼教的残酷是更被广泛接受的悲剧原因。

(三)家庭婚姻中的性格悲剧

刘兰芝和焦仲卿都生在一个没有父亲的家庭。但是这两家又有不同,焦家是焦母持家,而刘家则是刘兰芝的哥哥持家。这就对焦仲卿和刘兰芝的性格塑造有了大不同。焦母作为一个家庭的支柱,要是想撑起这个家庭只有把自己变得强大起来,这就导致了焦母变成了现在所说的大女子主义。她会想让儿子无条件地服从自己,并以自己多年来的辛劳付出来约束儿子。焦仲卿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就会有一些“恋母情结”,他会想要服从母亲的决定,性格变得优柔寡断,唯唯诺诺,不敢忤逆母亲。(当然也是孝心的表现)而刘母在家里并不是起到决定作用的人物,所以她不像焦母那样强势,而是小女子的模样,对儿子顺从,并且宠爱小女儿。这就让刘兰芝有了一个相对宽松的成长环境。这致使她有自己的想法,并且敢于表达自己。

不同的家庭教育背景与生活环境就导致了焦仲卿和刘兰芝的性格不同。强权专制型的家庭教养方式生成了焦仲卿唯唯诺诺,平等自然型的教养方式生成了刘兰芝处世利落的性格。这也是导致他们婚姻悲剧的原因之一。

(四)传宗接代的思想观念悲剧

在封建社会, 封建孝道的基本要求是家庭成员必须以家长的意志为转移,以家长的是非为是非。家庭其他成员均无言论、思想自由。 子孙后代一向都是影响婚姻的一个很大的因素。就算是在现代,也有很多家长因为儿媳妇没有给家里添个一儿半子而对这段婚姻不满意,甚至致使孩子走上了离婚的路。焦仲卿和刘兰芝结婚多年,一直都没有后代。这不免会引起婆婆焦母的不满,由此才导致焦母看不惯刘兰芝。有道是:爱情不等于婚姻,爱情因素仅是构成婚姻成分的一个小小方面。在封建社会中,婚姻并不在于是否情投意合,而是取决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并讲究门当户对。从全文看来,刘兰芝是一个合格的好媳妇,她知书达礼,孝敬婆婆,美丽漂亮而且娘家经济富足。那么她被休了一定是因为她与焦母之间存在不可调节的矛盾。焦母丈夫早逝,她作为焦家的主宰,对于焦家传宗接代的问题自然是看得很重。焦仲卿是独子,那么延续香火的使命就全是在焦仲卿身上,焦母一定给予了很重的期待。孟子曰:“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焦母想要抱孙子,延续焦家的家族香火。正是因为迟迟没有生养孩子,焦母认为刘兰芝只是一个中看不中用的绣花枕头,才对她心生不满。

(五)汉代经学的文化异化悲剧

以董仲舒为代表,注重阐发经文的“微言大义”,竭力为汉王朝的封建“大一统”寻找理论依据,把儒家思想奉为宗教似的意识形态,致使汉代的许多文人学士,从前代的经典文献中去探寻微言大义并进行现世化的解读和诠释。以至于对那个时代的考据学、训诂学等文献学的探索产生了一个繁盛的时期,因此这种带有功利性的复古思想会对生活在那个时代的每个人及其每个家庭的思想潜意识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汉代的经学,是研究和阐发儒家经典的宗旨及其方法的一门学问。汉武帝崇尚儒术,刘兰芝作为一个有一定知识教养的女性,对儒学有一定的理解,儒学中的孝,早期是“父慈子孝”强调的是相互的,后期的汉代经学则是要求子辈对父辈家族家长权威无条件、近似奴性的顺从。文化传习理解体认性的异化,导致封建家长与孩子之间、社会关系之间、不同社会阶级阶层人与人之间在人格尊严方面和生命主体性活力方面扼杀、戕害身处其中的每个社会成员。尤其是这种思想的固化,会对我们人性生命力的饱满产生影子般的囚笼,桎梏了生命的鲜活成长和人性诗意的栖居。人们创生了相关的文化,同时这种相关的文化又反过来对每一位社会成员产生相关正向与负向的文化影响。所以说,从某种程度上这种僵化的汉代经学文化影响了刘兰芝与焦仲卿、焦母与刘母乃至刘兄及其两个家庭,这种文化的影响更是那个时代的文化悲剧。

(六)中国殉道式的婚姻悲剧

没有爱情的婚姻是不幸的,不懂得或不善于经营婚姻同样也是不幸的。在婚姻之中的男女主人公不仅仅需要彼此爱相爱的灵魂与心灵的滋养,同时也需要彼此的善于经营,这种经营也包括与同处一个屋檐下的对方父母的彼此相处。因为古代封建社会大家族、大家庭以聚居不分家为族长和家长的荣尚。这样一方面有利于封建社会生产力及其生产资料的集聚,更主要的是有利于维系封建社会封建家长宗法制的统治及其权威。在封建社会男尊女卑,家族是以男性为中心,由父系血缘关系联结起来的。所以家长就是父系父权的代表,在家庭中握有至高无上的权力。《礼记·坊记》上讲:“家无二主,尊无二上。”《礼记·丧服传》上也说:“父,至尊也。”这个至尊的父家长,是家族中的主宰,“凡诸卑幼,事无大小,毋得专行,必咨禀于家长”(朱熹:《朱子家礼》)。封建家长制在家庭中的专制,主要表现在经济专制、思想专制、严格的尊卑等级、严厉的家规家法等几个方面。在这样等级森严的封建家长话语霸权体系下,其中尤为儿媳妇与公公婆婆的相处非常重要。也就是封建家长霸权对儿媳与儿子的压迫是无须质疑的,家长的训示就是“圣旨”,就是祖宗的规矩,是不容挑衅和挑战的。特别是我国古代家族与家庭中非常讲究“嫡庶有别”的祖宗之法,也就是我国数千年的封建社会的现任家长都是战战兢兢、唯唯诺诺、备受前任公婆压迫屈辱的“孝子贤孙”,除了嫡长子嫡长孙的血统地位之外也只有这样严守迎合和顺从封建家长至高无上的权威与虚荣颜面才能成为一个家庭,一个家族乃至一个国家继承人的必备要件。反过来等他们有朝一日成为家长、族长,他们就不可避免地沾染着封建宗法制胚胎里孕育时的脓血与劣根性,之前的委曲求全、卑微屈辱的媳妇与窝囊的犬子终于可以扬眉吐气了,他们会自觉不自觉地用之前公婆、父母对待他们的办法与手段反过来对待他们的儿媳妇与儿子,施展一下他们的权威、厉害,检验一下家长话语权的威势,体验一下由媳妇熬到婆婆的成就感。比较普遍的是,生活在这样的封建大家族中的男性们,尤其是那些心理和精神备受压抑、压制或者迫害的儿子们促使文学家创作了许多像《孔雀东南飞》乐府诗中的焦仲卿去、巴金长篇小说《家》中的觉新等“零余者”的精神孪生兄弟;而儿媳妇文学艺术长廊则涌现出像《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殉情式的反抗、曹禺《雷雨》中的周繁漪畸形式的反抗,欧里庇得斯《美狄亚》中的美狄亚毁灭式的反抗。现代人们都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古往今来无不是如此。虽然那时候讲究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是还是不难解释。爱情,是两个人的事情,同时也是两个家庭乃至两个家族的事情。在婚姻生活中,有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如何与两家的长辈和谐且相亲相爱地相处。这不仅是每个人在人生成长过程中必须面对且也必须解读的一个人生永恒课题,同时也是古今中外文学家在其文学作品中不断表现与演绎的创作母题之一。刘兰芝和焦仲卿的婚姻生活,就是典型的不幸的婚姻生活。婆婆对儿媳妇不满意,挑三拣四;儿子夹在中间,两边为难;儿媳妇受了委屈,生活难捱。沉默呵,沉默呵,不再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而这种爆发是古代中国式的殉情反抗。

(七)婚姻生活中的人性悲剧

在刘兰芝与焦仲卿的婚姻生活中,他们彼此相爱、彼此理解且彼此包容,却抵不过家庭给的压力。焦母鸡蛋里挑骨头的行为,使本该充满爱情、亲情的家庭生活无不透射出人性中以焦母为代表的残忍、自私、自以为是、丑恶与可怕;以刘兄为代表的虚荣、贪婪、蛮横;以焦仲卿和刘母为代表的可怜可悲、无话语权。自以为冠冕堂皇的借口,不管它出于个人喜好还是代表家族集体利益,它都不能扼杀人性之光、人性之美、人性之善。

家长总会觉得自己是过来人,所以想当然地指导子女的爱情、婚姻及其生活,甚至自以为指导子女的生活是人之天性的秉承。诚然,父母教育自己的子女是应该的,也是必需的,但是父母的指导应该以尊重子女人格平等和个人意愿为前提,建立在理解、平等、尊重的基础上进行。父母给予孩子一些经验,但往往这些经验不是以一种和善的方式给予,而是一种变相的逼迫,强加在孩子的身上。刘兄虽出于好意,但是实则他也是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到了自己的妹妹身上。人性的致命弱点就是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比别人高明,这使得婚姻中总少不了猜疑与痛苦。每个人也都是自私的,计较得失。这些都会给婚姻生活抹上一笔阴影。

二、《孔雀东南飞》多元意蕴体认的意义与价值

(一)珍爱生命,信仰真爱

鲁迅先生在其创作的唯一一部爱情小说《伤逝》中曾说:“人只有活着,爱才有所附丽。”匈牙利诗人裴多菲对于生命、爱情及其自由民主有着这样的理解与诠释:“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这些都说明了一点, 那就是爱情不是人生的全部的追求,也不是全部唯一的意义所在与价值所在。同时我们也应该像诗人食指创作的诗歌《相信未来》中说的那样“相信未来”和相信真爱,无论我们在追求爱情的过程中是一厢情愿,还是两情相悦,请信仰人间自有真情和真爱,也请相信付出总会有回报,但不付出一定不会有回报。请让我们秉承曾文正公“不问收获,只问耕耘”的思想理念和以“无所待”去演绎“有所待”的人生曲目。

(二)经营婚姻,滋养生命

婚姻是两个人的事情,需要两个人用心、用情、用爱去经营。在现代社会,越来越多人选择不婚,他们认为婚姻在某一种程度上说似乎是反人性的,因为选择结婚就限制了自己精神自由与想爱谁就爱谁的权利,其实他们往往忽视了婚姻必须男女双方彼此相互的忠诚与付出才可能行稳致远、羡煞世人,爱情需要付出,但是不一定以相互付出为基础与起点来理解诠释,而我们当代恐惧婚姻的年轻人内心精神深处往往缺少的是付出与忠诚以及对幸福婚姻的信仰和幸福人生的追求。徘徊、游移于爱情与婚姻中的红尘男女往往在利弊、自由与约束、享受与付出之间权衡甚至博弈。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爱情与婚姻彼此之间不能同频共振是人性的悲剧和人类的生存困境。汉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中所涵泳出的婚姻家庭悲剧其实就是人性的残忍与悲剧。唐太宗曾说:“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借鉴前人的事迹,来为自己塑身。经营婚姻,滋养生命。

作为封建家长制的代表刘兄和焦母,尽管某种角度上说他们蛮横专制、冷酷自私,在他们的逼迫下焦仲卿和刘兰芝才走上了自我毁灭的道路。但是在汉这个孝行天下的社会背景下,休掉不令自己满意的儿媳妇和再嫁都是允许的。所以由此可得,刘兄和焦母都没有想要让焦刘二人丧生的念头,他们的本意是想要亲人有更好的生活和归宿,而不是置他们于死地,从诗歌的最后“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旁”就能看出。在当时社会大力推行孝道,父母包办婚姻以及三从四德的女训社会背景下,才出现了婚姻不自主,生命不自由的现象。刘兄和焦母在不知不觉中成为封建礼教的帮凶,他们自认为的正当行为却导致了焦仲卿和刘兰芝在婚姻中屡屡受挫,最后双双殉情的悲剧。所以刘兰芝和焦仲卿婚姻爱情的悲剧并不是因为某个人而起,而是因为处在的特殊社会背景,一个严苛的封建礼教昌盛的社会,可见封建礼教的残酷无情和罪恶本质。《孔雀东南飞》这首汉乐府民族所演绎的故事不仅仅是刘兰芝与焦仲卿的爱情悲剧、婚姻悲剧,也是焦、刘两家人的家庭悲剧,更是社会悲剧、人性悲剧和文化悲剧。

猜你喜欢
焦母焦仲卿孔雀东南飞
浅谈焦仲卿的悲剧
浅析《孔雀东南飞》悲剧之因
论《孔雀东南飞》的悲剧原因及思想意义
焦母嫉妒心理探微
兰芝被遣只因焦母恋子
沈阳求职竞争指数高 东北继续孔雀东南飞
翻飞在性格的掌中
焦母是可以理解的
焦仲卿:一个被误读的人物
孔雀东南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