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师道诗词互动初探

2019-07-12 08:17欧阳娉贵州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贵阳550025
名作欣赏 2019年21期
关键词:后山词作花间

⊙欧阳娉[贵州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 贵阳 550025]

诗人之为词,既有词的本色,又带有诗歌的特点,对比之下诗人形象更为清晰。因词风兴盛,北宋诗人亦作词咏怀、酬唱遣兴,作为此时诗人群体代表的江西诗派,也创作出不少词作。特别是后山诗词之风同异互辨,其诗硬瘦,其词婉媚,又微妙契合。本文试对陈师道诗、词的互动情况进行初探。

一、陈师道诗词互辨

陈师道与苏轼交情甚笃,为“苏门六君子”之一。他诗学黄庭坚,与其并称“黄陈”,是江西诗派中的重要诗人。中华书局出版《后山诗注补笺》,收录陈师道诗682首,数量颇多,题材广泛,风格突出。与存诗规模相比,陈师道词作留存不多,《全宋词》仅录54首,自称:“余他文未能及人,独于词,自谓不减秦七、黄九。”又言:“拟作新词酬帝力,轻落笔,黄、秦去后无强敌。”然其艺术水平高下,颇有争议,历朝接受各异,虽是如此,但不减后山词作之影响。

陈师道作为江西诗派代表,提出诗应该“宁拙毋巧,宁朴毋华,宁粗毋弱,宁僻毋俗”,作诗讲究“拙朴”“瘦硬”,故陈师道的语言是以简练朴拙见长。清代叶燮认为:“宋诗在工拙之外,其工处故有意求工,拙处亦有意为拙。”

而陈师道作词与其诗不同,没有一味追求“苦涩”“枯瘦”,反而专于本色,词风艳丽,语言俚俗,题材多风花雪月、应答酬唱,不少词作符合花间词特征,风格多婉约缠绵、妩媚香艳,范围多涉及男女相恋、离愁别绪之痛,以及悲欢离恨之伤。其中《木兰花减字·赠晁无咎舞鬟》两首颇为知名:

娉婷娜袅,红落东风青子小。妙舞逶迤,拍误周郎却未知。 花前月底,谁唤分司狂御史。欲语还休,唤不回头莫著羞。

娉娉袅袅,芍药梢头红样小。舞袖低回,心到郎边客已知。 金尊玉酒,劝我花间千万寿。莫莫休休,白发簪花我自羞。

“娉婷”多形容女子姿态美好,辛延年《羽林郎》诗:“不意金吾子,娉婷过我庐。”乔知之《绿珠篇》:“石家金谷重新声,明珠十斛买娉婷。”词作以“娉婷”开头,妖娆秀艳的女子形象影影绰绰地出现,其后“红”“青”两色加强了冲击力和画面感。女子起舞用一个“妙”字勾勒,“逶迤”又与前“婀娜”相呼应,此时,女子跳舞拍子出错,然情愫已生,醉翁之意早已不在酒与舞中。下阕继续双方互动,其中“花前月底”尤见情意浓烈,满腔蜜意只待一吐为快却又停了下来,女子的娇羞形象跃然纸上。第二首词也以“娉”字起手,“羞”字收尾,全词中“芍药”“金尊”“玉酒”等词皆是花间词中极具代表性的意象,加重了浓艳纤巧的色彩。四库馆臣评价这两首词“至强回笔端,倚声度曲,则非所擅长,如《赠晁无咎舞鬟》之类,殊不多见”,虽是轻视,然可知此类词风与其诗风迥异。如其诗《放歌行》二首与此类词作虽遣词用句略有相同,但立意却大为不同:

春风永巷闲娉婷,长使青楼误得名。不惜卷帘通一顾,怕君著眼未分明。(其一)

当年不嫁惜娉婷,抹白施朱作后生。说与旁人须早计,随宜梳洗莫倾城。(其二)

与词不同,这两首诗以后宫女子口吻自述。春日时节,本应生机盎然,而年华被锁在这高墙之中。一个“闲”字,与“春”相对,一起一落,更添惆怅,而这境地只因容颜所“误”。前词中的“误”仅是“拍误”,平添俏皮,诗中却是自误,耽搁一生。其后,宫女自矜其颜,虽未得恩泽,只须卷帘见得君主,又担忧见而不得,徒增怨念。一个“怕”字,可见宫女内心的不安与自怜。第二首诗则写女子年轻时自惜姿色,不愿委身,及至年华流逝,容颜不再,只能以过来人的身份告诉旁人“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切莫辜负大好时光,免得他日抱恨,此中遗憾可见一斑。

陈师道的词与诗不但风格相差,且意蕴各异,《赠晁无咎舞鬟》仅停留在词的表面,描绘出一幅歌姬与郎君之间情意流转之画,色彩浓烈,形态生动,然画外再无深意。而《放歌行》则借女子口吻来诉说诗人心中所想,格局更高一层,告知世人往往才名害人,切莫自恃才华而困顿终身。苏轼《洗儿》“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虽是自嘲,却与此诗深意相和。

陈师道作词以“雅”“艳”为重,言情为主,清丽婉约,妩媚别致,风韵卓然,语言俚俗但未入狎妓之流,且自将秦观、黄庭坚引为一派,然其词与其诗枯瘦硬削相比,少为人知,不足以展现陈师道作为文人的完整面貌。

二、陈师道以诗为词

陈师道诗词风格虽迥异,然其致力花间词之外,不少词作亦多用作诗技法,以诗为词,王灼在《碧鸡漫志》中说:“陈无己所作数十首,号曰语业,妙处如其诗。”此类词作不在少数,有学黄、苏痕迹。陈师道以诗为词主要有三:一是诗词题材一体;二是以作诗技法入词;三是词作意境与诗歌意境相洽,层层递进,让陈师道词作又开新气象。

陈师道作诗作词范围甚广,特别是他的咏物之作,无论诗词,都是绝佳。陈师道咏物诗共计141首,其中咏花诗共45首,其中以咏梅为最,多达17首;而其咏花之词亦有13首,此类词占其词总数之24%。陈师道无论诗词都言物皆多,一来固然是因为他经历不广、阅历不够,题材自然受到限制;二则陈师道借物言志,以“真”传情,咏物诗词可一抒心中情趣。宋人陈振孙称赞陈师道的诗“真趣自然”,清人卢文弨进一步指出:“后山之诗,于淡泊中醰醰乎有醇味。其境皆真境,其情皆真情,故能引人之情,相与流连往复,而不能自已。”可知陈师道诗题材相似,乃刻意为之。

陈师道学诗老杜、山谷、东坡,且与苏轼关系极佳,酬唱应和之间,多作诗词,两相比较可知其词技法、意境与诗相同。元祐二年(1087),苏轼任翰林学士,荐其任徐州州学教授。元祐五年(1090),陈师道调任颍州教授。元祐六年(1091)八月,苏轼因遭程颐门人贾易等弹奏不已,朝廷两罢之,以龙图阁学士知颍州,虽任半年余,却与陈师道雅集交游,好不畅快。

苏轼恩师欧阳修曾任颍州太守,苏轼触景生情,作《木兰花令·霜余已失长淮阔》, 陈师道读其词,次作《木兰花·汝阴湖上同东坡用六一韵》:

湖平木落摇空阔。叶底流泉鸣复咽,酒边清漏往时同,花里朱弦纤手抹。 风光过手春冰滑。十事违人常七八。不将白发并黄花,拟下清流揽明月。

此词用字朴素,立意远超闺阁哀怨、男女之情,显然与其花间词迥异,却与其诗相类。上阕写景开头,却非浓词艳句,反直叙湖水平静、天高叶落,一个“摇”字增添画面视觉效果,更加萧瑟之感,正应了秋日之景。此类用法在陈师道诗中常见,通过动词来加强读者的感官冲击。方回在《瀛奎律髓汇评》卷四十四中说:“后山诗句句有关锁,字有眼,意有脉,当细观之。”视觉之后便是听觉,听到的却是泉水呜咽之声,两句至此,用法极像诗句。词至下阕,“十事违人常七八”出自《晋书》卷三十四《羊祜传》:“祜叹曰:‘天下不如意,恒十居七八,故有当断不断,天与不取,岂非更事者恨于后时哉!’”“白发”“黄花”相衬,时间之感清晰,“拟下清流揽明月”又一改之前低沉怅然,超脱世事以求无忧生活的追求跃然而出,言语间亦有五柳先生“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之心。该词作与前文所述花间词区别甚大,以作诗手法入词,七言一句的词牌与诗歌一致,形式整齐,音节和谐;用语简洁精练,质朴无华;炼字造句更是讲究,不见辞藻堆砌,寥寥几笔写景之余更见人情。

总之,陈师道诗词存留数量差异虽大,然各有特色,皆可在宋朝文坛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诗词意境高远,可堪一读,两相结合,方见后山气象。

①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第346页。

② 唐圭璋:《全宋词》,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591页。

③ 〔清〕何文焕:《历代诗话》,中华书局2004年版,第311页。

④ 〔清〕叶燮撰、蒋寅笺注:《原诗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版,第346页。

⑤ 〔清〕纪昀:《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商务印书馆1933年版。

⑥ 〔宋〕王直方撰、郭绍虞辑:《王直方诗话》,《宋诗话辑佚》(本卷上),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55页。

⑦ 〔宋〕王灼:《碧鸡漫志》,见岳珍:《碧鸡漫志校正》,巴蜀书社2000年版,第34页。

⑧ 傅璇琮:《黄庭坚和江西诗派资料汇编(下册)》,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514页。

⑨ 方回选评、李庆甲集评校点:《文选颜鲍谢诗评》,见《液奎律髓汇评》附录(二),第1596页。

⑩ 〔唐〕房玄龄等:《晋书》(卷三十四),中华书局1974年版,第1019页。

猜你喜欢
后山词作花间
后山的遗骨(下)
后山的遗骨
迟到大王噜噜猪
后山
花间炫舞
张蓓:花间堂只是我的一个阶段 会朝着下阶段继续努力
张蓓:花间堂只是我的一个阶段 会朝着下阶段继续努力
浅议李清照词风格的变化与时代的关系
丁学军作品
丁学军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