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运的可然性与理想的人
——论《俄狄浦斯王》的道德倾向与人的理想

2019-07-12 08:17付瑶深圳艺术学校广东深圳518000
名作欣赏 2019年21期
关键词:俄狄浦斯言行性格

⊙付瑶[深圳艺术学校, 广东 深圳 518000]

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讨论悲剧时经常会提到“可然”或“必然”的原则,在《诗学》第七章的第21条注释中谈道:“亚氏认为,事物的存在或不存在,事情的发生或不发生,若是符合一般人的看法,这种存在或不存在,发生或不发生便是可然的。‘必然’排斥选择或偶然:一个事物若是必然要这样存在,就不会那样存在;一件事情若是必然会发生,就不会不发生。”那么在悲剧中反复出现的神示究竟是可然还是或然的呢?笔者认为需要分别来分析。

《俄狄浦斯王》中总共有三个神示,按剧中人物最初接收神示的时间顺序看,第一个神示是忒拜王拉伊俄斯从福玻斯的祭司口中得知,说厄运会向他突然袭来,叫他死在他和妻子所生的儿子手中;第二个神示是俄狄浦斯去皮托向福玻斯求问自己的身世,即他究竟是不是波吕托斯的亲生子,没有获得答复却听到自己将要杀父娶母的可怕预言;第三个神示是在忒拜遭瘟疫后,被俄狄浦斯派到皮托庙求问的克瑞翁带来,他解说是“福玻斯分明是叫我们把藏在这里的污染清除出去,别让它留下来,害得我们无从得救”,即神要求找到并严惩杀害拉伊俄斯的凶手。

从剧情来看,第一、二个神示在全剧开始时实际上已经实现了,第三个神示也随着情节的进展逐步实现,即发现俄狄浦斯是凶手,他自刺双目并要求被驱逐流放。然则神示都是必然的吗?我想不尽然。拉伊俄斯为摆脱神示的悲惨厄运忍心亲自下令要杀害亲生子,牧人可怜无辜的婴儿将他转送他人才导致俄狄浦斯远离亲生父母,不知不识亲生父母,为实现神示制造了重要契机;如果不是俄狄浦斯听到第二个神示逃离科任托斯,他仍是那儿快乐的王子吧?第三个神示实际上只有模糊的字句“一切难堪的事,只要向着正确方向进行,都会成为好事”,所谓清污染、找凶手云云,实际是人的读解,我们从克瑞翁的两个“分明是”(“福玻斯王分明是叫我们把藏在这里的污染清除出去”“神分明是叫我们严惩那伙凶手”)不难听出。王后伊俄卡斯忒在转述拉伊俄斯得到的神示时提到:“不能说那是福玻斯亲自说的,只能说那是他的祭司说出来的。”这样,我们就基本可以这样推断,神示是含糊不清的,而且一般可能是通过祭司之口说出来,听到的人又可能给它加上自己的读解,人们得知神示后采取的行动和态度是不一致的,在这中间充满了种种的偶然和人的选择,怎能说神示的实现是必然的呢?神示是可然而不是必然的,它既然是作为对人的未来的预言在剧中出现,那神示的可然性实际上也就是命运的可然性。对神示与命运在剧中的表现一直是摇曳不定的,充满了选择与偶然,出现这样的情形我认为是索福克勒斯赋予神示与命运的道德倾向以及他对理想的人的追求所致。

在剧中作家似乎显示出社会道德批判家的态度:“愿命运依然看见我一切的言行保持神圣的清白,为了规定这些言行,天神规定了许多最高的律条,它们出生在高天上,它们唯一的父亲是俄林波斯,不是凡人,谁也不能把它们忘记,使它们入睡;天神是靠了这些律条才有力量,得以长生不死。”这里提到的律条依托天神产生,与命运相连,竟然能管束天神(管束凡人自不待言),它的作用是用以保持言行的神圣与清白,这显然已经失去了神话里的意义,我们只要读读希腊神话与传说就可以知道天神与英雄们偏离这些道德律条有多远。这是在作者设置的语境下产生的话语,与神相关的命运因而也染上了道德色彩,为的是强调作者心中道德伦理律条的至高无上与不可亵渎,老王、王后、民众甚至俄狄浦斯在这种情况下与他们的命运相遇:“关于拉伊俄斯的古老预言已经寂静了,不被人注意了,阿波罗到处不受人尊敬,对神的崇拜从此衰微。” 这是对神的崇拜的衰微,他们不敬“神”,他们的言行谁都没有保持完全的清白,必然走向“神”预示的“命运”,即道德审判对他们的惩罚,忒拜的瘟疫以有生命的万物不生育为标志,即象征着他们对人的生命犯下的罪行漠视的惩罚。

作家的这种道德倾向又是与他对人的理想要求联系在一起的。亚里士多德说索福克勒斯“按人应有的样子来描写”,我觉得这并不是说他笔下的每个人物都符合人的理想状态,而是说作者对人物有一个理想的要求。拉伊俄斯与他的妻子显然不符合作家对人的理想要求:为了逃避神示的厄运,竟然不惜犯下杀害亲子的罪行(我们从剧中牧人的回忆中知道王后也参与了罪行)。我们可以说他们是不敬神的,竟然敢于挑战至高的神的意志;但同时我们也可以说他们是信神的,就因为这含糊的神示做出不近人情的行为。从他们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人的愚昧、残忍和自私。与他们的残忍自私相呼应的还有忒拜的民众,他们默许老王的杀子行为,实际上成为这一罪行的共犯。在老王被害后,安享新王除害后带来的太平日子十多年,几乎遗忘了要为杀死老王这一罪行寻找凶手。同样呼应的还有王后与民众等对神示的暧昧态度,他们在人和神之间摇摆不定,时而相信曾经为他们除害的俄狄浦斯的力量,对神示的可靠性表示怀疑、嘲弄,时而又在先知与神示面前惊疑不定。不敬“神”的言行使他们共同走进各自的悲惨命运。

在所有因言行不敬“神”走进“命运”的人中,俄狄浦斯可以说是最无辜的人。他被父母遗弃,不识亲生父母才有了犯下这样大错的可能性;他逃避神示出走,路遇老人也是在自身受侵犯的前提下奋起回击才犯下大罪;他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为忒拜除害因而被拥立为王、娶先王的妻子而又犯下一大罪。凡此种种,似乎作者挥舞命运的道德律条对他的惩罚实在是太严酷了,这样的英雄与无意识犯罪者竟然遭受了最可怕最悲惨的命运!我认为这是因为这样的英雄与好人也并没有完全达到作家对人的理想要求:俄狄浦斯是英雄,他聪明勇敢、充满自信,对城邦来说是英明的君主,对妻子来说是相敬如宾的丈夫,对儿女来说是亲切慈爱的父亲,正是这样高出一般人的英雄身份更能充分展现出作家对道德律条的强调和对他心中理想的人的追求。在冲突迭起的几场戏中,无论是对现时状况的表现,还是从人物口中听到的往事回顾,我们都能看到他性格的不完善之处:他武断多疑,往往没有多少依据就下判断,肆意指责先知与克瑞翁互相勾结意图谋害他,王后阻止他追查身世就疑心她鄙视自己;他固执己见,几乎听不进去任何人的建议忠告,不论是克瑞翁的辩白还是王后的阻劝不合己意就充耳不闻甚至暴跳如雷,惯于我行我素;他冲动急躁,一听到神示就马上逃避,一受到攻击就毫不犹豫地回击;甚至可以说他有些凶暴残忍,只是被推打几下就把所有人全杀了,在询问事由中动不动就威胁他人要打要杀……“糊涂顽固”“凶狠”“阴沉”“愚蠢”之类的字眼,都是剧中人物直接对俄狄浦斯说出来的。我认为有一段话最能集中表现作者的看法:“傲慢产生暴君;它若是富有金钱——得来不是时候,没有益处——它若是爬上最高的墙顶,就会落到最不幸的命运中,有脚没用处。……如果有人不畏正义之神,不敬神像,言行上十分傲慢,如果他贪图不正当的利益,做出不敬神的事,愚蠢地玷污圣物,愿厄运为了这不吉利的傲慢行为把他捉住。做了这样的事,谁敢夸说他的性命躲避得了天神的箭?” 用“傲慢”来概括俄狄浦斯性格的不完善处是十分精辟的,他机智勇敢、善于行动,是一个对自己充满自信的人,作为英雄他的伟大在为忒拜除害一事上达到了顶点,自信也越来越膨胀,而自信过了头就是自负,就是傲慢,作者认为这样子爬得越高就跌得越惨,呼唤正义惩罚他,并且认为这种惩罚是无法逃避的。在剧中,这桩无意识犯下的罪行是经过十多年才暴露出来,这里经历的正是俄狄浦斯已经完成伟大业绩、几乎事事如意从而性格不完善进一步发展的时期,我们还可以看到的是他的性格推动他去一步步地渐揭露真相。

作为俄狄浦斯性格不完善处的对立面,作者安排了一个谨慎的人物克瑞翁,我们看看他和俄狄浦斯的对比:“你是这样祈祷的;只要你肯听我的话,对症下药,就能得救,脱离灾难”(俄狄浦斯语),“不知道;不知道的事我就不开口” (克瑞翁语);“赶快把我扔出境外,扔到那没有人向我问好的地方去”(俄狄浦斯语),“告诉你吧,如果我不想先问神怎么办,我早就这样做了”(克瑞翁语);“你的神示早就明白地宣布了,要把那杀父的、那不洁的人毁了,我自己就是那人哩”(俄狄浦斯语),“神示虽然是这样说的,但是在目前的情况下,最好还是去问问怎样办”(克瑞翁语)……与俄狄浦斯相比,克瑞翁的言行透露出谨小慎微的处世态度,似乎缺乏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但最后俄狄浦斯遭厄运了,要被流放,讽刺的是先前他曾想要流放的人克瑞翁却成了他的审判者与主宰者。这种性格、言行与命运的对比表现出作家的倾向与追求。

克瑞翁作为俄狄浦斯的对立面,这样安排并不意味着就应该完全肯定他而否定俄狄浦斯。应该综合来看待这个问题:在《俄狄浦斯王》这部作品中由于作家的道德倾向与对人的理想要求而突出了俄狄浦斯的性格不完整处,实际上这些是他性格的一体两面,自信发展成自负,勇敢若是没有节制就成凶暴等等,性格好与不好是度的把握问题。我们不能说作家在求全责备,事实上我认为作为一个有着丰富从政经验的政治家与优秀的悲剧家,索福克勒斯强调道德、对人要有理想的要求是十分自然的,他的思考某些地方也是相当深刻的。

“性格应该好。言论或行动若能显示人的抉择无论何种,即能表现性格。所以,如果抉择是好的,也就表明性格亦是好的。” 剧中人对神示和命运存在侥幸的心理,由于个人的道德选择犯下了严重的罪行,人的言行显示了抉择也就表明了人的性格;同样也可以看到是这种个人的观念和选择让他们一步步走进命运的牢笼。这样,作家的道德倾向与对人的理想要求让剧中人的命运染上道德的色彩,强调它的至高无上性,同时通过人物言行、性格与命运的对比(如俄狄浦斯与克瑞翁)与呼应(如老王与民众)表达了作家的理想追求:理想的人言行应该是完全清白、符合道德律条的,应该是选择好性格的。这样作家笔下看似不可把控的命运就有了新的意义,而所谓人的自由意志与命运的冲突、命运的非正义性等等也可以从新的角度来看待。

猜你喜欢
俄狄浦斯言行性格
大瘟疫和俄狄浦斯
读画笔记·自我放逐的俄狄浦斯
分析《俄狄浦斯王》的情节安排
语录
The Cause of Oedipus’Tragedy: A defect of humanity Perspective
性格描绘词
12星座“吃”出性格
漫画论语(四)
喜欢独处与性格孤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