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传媒与传统文化的互动发展研究

2019-07-12 08:17高荆梅崔金静火箭军工程大学西安710025
名作欣赏 2019年21期
关键词:传统内容文化

⊙高荆梅 崔金静[火箭军工程大学, 西安 710025]

近几年,随着《中国成语大会》和《中国诗词大会》的热播,传统文化再一次进入到大家的视野中,认识到了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诗词文化与现代传媒结合形成的舞台表演形式,成功吸引了人们的注意力,这两种传统文化的传播方式就是传统文化与现代传媒相结合的很好例子,并且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本文针对现代传媒和传统文化的互动结合具体展开分析。

一、传统文化发展现状

在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功利思想的双重夹击下,当前传统文化的遭遇令人惋惜,现状更加令人担忧。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王希恩教授认为:“当前中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状况是复兴、衰退和变异三种现象并存。”这种话语定位折射出了我国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背景下的基本现状,无疑是较为科学和权威的。

(一)碎片式发展

现代文化的不断变化和年轻人思想的开放,已经逐渐将传统文化推向了边缘。首先,我国的传统文化内容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变革,很多文化内容在面临新时期的思想观念时都出现了一定的不适应性,传统文化主要以儒家思想为主,与现代文化的创新发展有些脱节,相应地,传统文化也没有进行有效的创新改进,造成传统文化的碎片化发展。其次,伴随着改革开放,越来越多的外来文化进入我们的视野,比如圣诞节、情人节等外来文化不断对我国的传统文化造成冲击,人们在接受传统文化时,总会受到各种文化的干扰。多种外来文化的扑面而来,使得我国的传统文化学习处于碎片化阶段,很难有整体化的学习条件。例如在很多年轻人的生活中,虽然也有过春节的传统文化习俗,但是春节依然变得越来越无趣,很难找到从前的欢乐,一方面是生活压力的加大,另一方面各种外来文化的冲击使得传统文化形式不断减少,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方式的连接中加入了很多其他的因素。这些原因共同造成了传统文化的发展过于零散、碎片,分不清是传统文化还是现代文化。

(二)泛滥式发展

随着各种外来文化与传统文化的竞相发展,同时面对新媒体的技术应用,很多外来文化往往有着更好的适应性和传播性,导致传统文化的发展一直处于劣势地位,传统文化的发展形式受限于现代媒体的约束,对人民生活的影响力大大降低。所以传统文化的发展在面对新媒体浪潮的情况下,很多文化内容向着泛滥化的方向发展。一方面,很多人对传统文化在现代传媒中的应用不够了解,采用断章取义的发展方式,将传统文化发展过程中的弊端全部归咎于传统文化的内容缺陷。另一方面,为了使传统文化在现代媒体中更加迎合某些人的低级趣味,对传统文化的内容进行修改传播,只顾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另外,还有一些学者认为传统文化仍然是现在人们精神食粮的唯一来源,对原有传统文化的精神内容过分推崇,一味地强调传统文化的主导地位,反而让人们失去了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不进行相应的创新改革,盲目地对传统文化进行推进只会造成传统文化在发展过程中泛滥失控。

二、传统文化与现代传媒的联系

传统文化与现代传媒本身就是可以共同发展的内容,传统文化缺少有效的传播方式,而现代传媒又由于文化内容的不足,出现低俗化、娱乐化的传播方式。所以传统文化的发展既需要现代传媒的促进作用,现代传媒也需要传统文化的内容补充,两者可以进行互相促进发展。

(一)现代传媒推进传统文化的发展

在文化发展形式不断变化的进程中,传统文化只有顺应目前的文化潮流,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传统文化应该以现代传媒为发展载体。面对现阶段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各种文化内容的碰撞也会越来越激烈。如果没有过硬的文化主体,仅仅靠着精神文化的内容是难以同其他文化展开竞争的,我国的传统文化一直有着深厚的人民群众基础,而传统文化的发展需要现代传媒的具象结合。尽快将传统文化的内容体现在现代媒体的传播内容中,这样才能让人民群众对传统文化有一个形象化的认识。每个人都可以参与到对传统文化的推进中。很多现代媒体文化都可以在传统文化中进行应用结合,很多新鲜元素都可以融入传统文化中形成现代文化。比如现在流行的问答类综艺节目、影视剧和真人秀等现代传媒内容,与传统文化的结合使年轻人有更加浓厚的学习兴趣,提升传统文化在人们心中的新鲜感和地位,进而让更多的人参与到传统文化的发展中来。

(二)传统文化促进现代传媒的内容提升

随着现代文化内容的不断拓展,很多良莠不齐的文化内容混入到现代传媒领域中,一些媒体内容中甚至会出现一些低俗内容。一方面会影响现代传媒文化的发展,干扰很多现代传媒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现代传媒已经面向青少年人群,健康的传媒内容会干扰青少年的价值观养成。通过传统文化对现代传媒内容的供应,为很多传媒提供了更多有益的文化内容,一是可以提升现代传媒的内容质量,传统文化内容的加入让很多媒体内容有了新的发展活力。二是传统文化以其广泛的群众基础为现代媒体提供了更多观看热度,提升了相关媒体的效益。总而言之,现代传媒需要传统文化的加入,通过传统文化的深刻内容来净化混乱的传媒环境。传统文化与现代传媒融合的不断深入,也使得现代传媒变得更加具有中国特色和教育意义。例如《中国诗词大会》《中国成语大会》的巨大成功就是最好的证明,人们已经开始厌烦那些暴力嘈杂的传媒内容,反而更加向往具有中国特色的传媒内容,这也是现代传媒与传统文化融合发展的一个机遇。

三、互动模式

推动传统文化与现代传媒的互动发展是新时期促进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推动现代传媒跨越提升的战略选择。通过对传统文化与现代传媒互动发展现状和联系的深层分析,揭示了推动传统文化与现代传媒良性互动与协调发展的基本理论,传统文化的宣传报道、现代传媒的文化创意、文化与传媒的深度融合三大互动发展模式。

(一)多种方式推广,挖掘文化传承渠道

现代传媒由于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推广发展,有着多种多样的媒体传播方式。同时传统文化经过了一代代的积累传播,在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都产生着重要的作用,并且已经涵盖人民生活内容的方方面面。所以现代传媒与传统文化的融合发展也就有了更多的组合方式,采用多种渠道的推广发展是非常必要的。传统文化在现代传媒下的传播渠道已经不再是一个制约因素,反而利用现代传媒技术的优势,可以使传统文化的传播有更加广泛的接受人群,并且非常方便快捷,人民群众可以通过信息化的方式认识到传统文化的内涵所在。现代传媒有很强的舆论导向性,可以对社会上的舆论力量进行有效的引导,让人们不自觉地参与到传统文化的接受中来。现代传媒有着多元化的传播渠道和发展方式,对传统文化的互动发展和知名度提升是极为高效的,使传统文化在现代传媒的平台上有着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 提升文创新意,丰富文化融合价值

传统文化在面对现代社会文化环境时,很多传统文化的内容并不适合与现代传媒进行互动发展,所以需要对一些传统文化内容进行改进提升,同时对现代传媒的内容传输更加有效。还可以不断开拓现代传媒的内容形式,比如真人秀节目中加入对传统地域文化的介绍环节、举办传统文化的竞赛等,使得现代传媒的内容与传统文化的对接更加有效。所以传统文化与现代传媒的互动发展需要两者的共同努力,开拓出更加全面的内容形式增加市场的范围,为传统文化和现代传媒的融合结果提供更加广阔的市场占有量。

(三)强化文化融合,开拓传媒新型路径

首先,根据两者的互动要求,不断进行相关技术的探索研发。丰富现代传媒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适应能力,从而可以更好地与传统文化进行内容融合,现代传媒的技术方面和内容形式方面都需要不断改进创造出更好的传统文化发展形式。最好可以以一定的知名度的传媒方式进行应用,使得两者结合的内容形式有着更大的价值体现。其次,在现代传媒和传统文化的融合过程中不断增大融合力度,传统文化作为发展的内容,现代传媒作为发展的载体,两者相互促进、不断改革。借助传统文化的群众基础和现代传媒的广泛传播方式,使得人民群众对传统文化可以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综上所述,传统文化经历了几千年的沉淀发展,我们一定不能让我们的传统文化在文化竞争中失去光泽,借助现代传媒的发展形式让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是我们的责任所在,实现现代传媒与传统文化的互动发展也是文化改革的必经之路。

猜你喜欢
传统内容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谁远谁近?
少年力斗传统
清明节的传统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