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特色文化资源开发战略的思考
——以南宁为例

2019-07-12 14:17广西艺术学院统战部530000
大众文艺 2019年2期
关键词:壮族南宁广西

(广西艺术学院统战部 530000)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艺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文艺战线是党和人民的重要战线。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独具特色、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克服困难、生生不息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撑。”1“要增强文化自信,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上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2壮族特色文化资源,作为文化繁荣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充分的开发研究发展广西壮族特色文化资源是当前重要历史命题。

一、壮族特色文化积淀和资源分类

多姿多彩的壮族风情是南宁文化旅游经济蕴藏的重要特色文化资源,在长期的历史中,形成了多姿多彩的壮族文化,如艺术性文化,节庆文化,风俗文化,服饰文化、饮食文化、体育文化、建筑文化等,传统音乐有广西八音,壮族嘹啰山歌,壮族会鼓、松柏汉族多声部平话山歌、南宁多声部民歌、上林四六联民歌、武鸣壮族山歌、隆安壮族排歌等,传统舞蹈有壮族竹竿舞、壮族骆垌舞、青秀区芭蕉香火龙舞、南宁壮族春牛舞、良庆区香火龙舞、壮族打扁担、壮族九莲灯等,传统美术有点米成画、壮族刺绣等,传统戏剧有丝弦戏、宾阳师公戏、横县壮族采茶戏、邕宁壮族采茶戏、上林壮族师公戏等,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有壮族抢花炮、壮族香火球、壮族斗竹马、壮族迪尺等。民俗有壮族三月三、壮族歌圩、宾阳炮龙节等,民间文民间有妈勒访天边传说、宾阳“老窍”故事、壮族信歌、南宁五象传说,以及三月三、国际民歌艺术节、东盟博览会等重要节日庆典活动,自然风光有顶狮山贝丘遗址、马头古墓群、仙湖岩洞墓葬等古墓遗址。壮族服饰、工艺、建筑有竹疏布、蕉葛布、蓝衣壮、绣球、竹编工艺品等,建筑特色有干栏、望楼、挑楼、水碾或庙宇等。3

二、广西壮族特色文化资源发展开发条件分析

(一)深厚的壮文化历史底蕴

南宁是一个以壮族为主多民族聚居的首府城市。南宁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今已有1690多年的历史。东晋开始南宁建制,唐朝贞观年间唐太宗定名为邕州,由此南宁简称 “邕”,元朝政府时期希望南疆安宁而取名为南宁,1958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南宁为首府,4目前共有青秀区、兴宁区、江南区、良庆区、邕宁区、西乡塘区、武鸣区的七个区,和高新经济开发区、东盟经济开发区、五象新区、横县、隆安县、马山县、上林县、宾阳县等五个县。南宁同时居住着壮、汉、瑶、苗、侗、回等多个民族,壮族为世居的土著民族的首府城市。南宁作为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是广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重要的文化旅游城市,随着历史文化的积淀,在继续打造形成一座历史悠久、具有浓郁的多元质的特色民族风情和东盟多元文化交融的现代化园林城市。5

(二)独特的地理区位优势

南宁位于广西中部偏南,是我国华南沿海经济圈,西南经济圈和东南亚经济圈的结合点,是环北部湾沿岸重要的中心城市,中国面向东盟国家的区域性国际城市,首批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评为的国家生态园林城市,自古以来,南宁就是中国南部著名商埠和物资集散地,改革开放以来,南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产业结构不断得到调整,是广西区域性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交汇中心,是广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具有毗邻粤港澳,面向东南亚,背靠大西南的区位优势,凭借沿海城市中的中心城市,对华南西南经济圈发挥枢纽的连接作用,同时也是对东南亚各国来说是开发的中国的沿海前沿城市,是华南地区重要的铁路枢纽,是连接东南沿海和西南内陆的重要枢纽,是西南出海通道的枢纽城市,南宁在西部大开发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区位优势,这些区位优势有利于保持文化旅游消费客源市场的稳定。6

(三)加快区域发展的条件优势

随着民族边疆区域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精神文化即第三产业的需求将逐步增大,更多的人将选择旅游,休闲文化娱乐等高层次的文化消费方式,并随着南宁作为东盟博览会的永久落户地,广西既是沿海省区,又是民族自治区和12个西部开发区之一,在加大与周边东盟各国的交流交往若同时享有国家经济向西部倾斜,少数民族地区及沿海开放等优惠政策,多重优惠政策叠加,促进了客流和资本的大幅度增加,开放的商业文化旅游市场为南宁壮族特色文化资源开发提供了更好的机遇和更广阔的视野,多元的文化的交流碰撞,为南宁这种特色文化资源开发发展提供更好的条件,市场的开放和政府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提供了更加坚实的经济基础。

三、广西壮族特色文化发展开发战略的思考

(一)坚定文化自信,充分认识壮族特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和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意义

伴随着自治区经济建设发展,广西文化建设全面快速发展所以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不断巩固发展,文化建设在引领时代风尚,丰富群众生活,在教育引领团结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塑造了壮美广西形象。7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充分认识文化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重要作用,确实坚持把文化发展摆在重要的工作位置,促进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同步发展。大力倡导文化繁荣发展理念,树立文化+的战略思维,推动“文化+旅游”“文化+金融”“文化+互联网”等融合发展。在南宁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进程中,在以自然旅游资源作为文化旅游产品主体,南宁民族特色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仍有较大的开发空间,可以进一步推动,民族特色文化资源与自然风光的协调共同发展,增强人文资源和民族文化旅游开发意识,将民族风情、文化积淀与自然山水和谐融为一体,丰富文化内涵和打造独具地方民族特色的产品。

(二)加大规划力度,加大壮族特色文化展业人才队伍建设系统,完善民族文化工程8

壮民族文化文化旅游资源丰富、种类繁多,努力加大整合壮族特色文化资源的力度,形成全局意识,将自然景观与民族文化有力的结合,加大投入力度,深入挖掘和丰富发展文化特色内涵,形成整体优势和规模效应。继续加大营销力度,文化旅游知名度的宣传,形成品牌效应。加大民族文化文化旅游专业人才队伍,继续实施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工程,培养造就高层次领军人物,打造文化艺术创作人才小高地,继续开展学历提升计划、表演艺术人才培养计划,文化名家传帮带计划,艺术明星培养计划,文博人才培养工程等,继续为艺术文化工作者培养和基层演出团队辅导提供专业指导和服务,打造和发展民族区域品牌艺术文化等作品,继续实施南宁市“不设门槛、不问城乡、贯穿全年、覆盖全市”文化惠民活动。4

(三)丰富打造壮族特色文化资源产品和品牌,增强壮族特色文化旅游产品参与性、地域性特点

进一步加大对特色文化旅游资源的传承和繁荣发展,如对各种具有特色的民族文化舞蹈,极具开发潜力的资源有待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准确定位和科学开发区域内具有特色性、品牌性民族文化旅游资源,调整南宁文化旅游产品的结构,满足文化旅游需求多样性的需求。如当前的南宁园博园等利用地区的差异性因地制宜提升南宁文化旅游品位,形成能够代表地方民族特色的文创及文化旅游特色产品和品牌。在南宁壮族文化资源产品开发中充分重视文化旅游产品、文艺作品的可参与性,增强参与性和体验性,以满足当前信息化时代与精神文明建设的文化消费需求。把特色民族文化资源作为商贸项目、投资推介、培育品牌等重要传播和开发形式,促进经济生态文明的同步发展。9

(四)加大文化财政投入,健全完善社区城乡文化服务保障,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增强财政的保障能力,推动文化服务财政支出增长和政府财力增长的相适应,提高社区及城乡文化服务能力,加大社区文化服务专员岗位设置,加大各级中小学艺术类教师岗位设置比例,加强艺术基础及美育教育,提高民族文化素养建设,从基本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逐步过渡到更大程度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发展的需要。如完善各项交通基础设施投资,促进区域交通的便利,增强景区(点)接待设施无法配套以及综合接待能力,继续实施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开展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项目建设。进一步健全完善文化发展社会招商引资的投资机制,增加壮族文化文化旅游的产品开发与市场促销科技含量,加大高新技术介入程度,推动文化旅游科学决策和当前市场现代化、信息化的需求,以适应经济程度发展后,消费者数量的迅速增长,较高层次精神文化需求的引导和满足,形成形式多样,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民共同参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团结和谐良好文化社会局面,共同构建民族特色文化资源良好的投入产出机制,推动民族文化旅游的经济分析与文化研究的深入发展以及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的提高。

(五)兼容开放并蓄,开展文化法制建设,吸收东盟等国优秀文化资源丰富精神文明建设内涵

区域文化旅游的发展从某种程度上取决于该区域经济发展状况,首要重要任务是加大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推进文化法制建设,提高文化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水平。发挥文化知识产权对文化事业,文化发展产业的创新驱动作用,加大新型主流媒体项目建设,推进文化大数据产业应用水平建设,提升文化财产运用权益,营造良好文化知识产权保护环境,提升文化创造活力。吸收东盟各国优秀文化元素,以开放的姿态推动促进民族文化艺术的传承与繁荣发展。

四、小结

中华民族文化自信是民族自强不息、走向复兴的重要历史命题。少数民族世居的背景,赋予了广西南宁深厚的文化积淀,形成了壮民族为主的独特的民族艺术、服饰、戏剧、习俗等特色文化资源,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自治区成立60周年、广西艺术学院建校80周年,面对新时代新机遇,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要开发和运用资源和优势为广西区域打造民族文化特色库,为传承繁荣发展广西优秀文化民族文化艺术作出新的更大积极贡献。

注释:

1.习近平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N],2014年10月14日http://news.ifeng.com/a/20151014/44928424_0.shtml

2.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重要讲话引起广西干部群众热烈反响[N],2017年04月23日 来源:广西新闻网-广西日报http://gx.people.com.cn/n2/2017/0423/c179430-30076598.html

3.南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DB/OL],2017-11-23 ,南宁市文化新闻出版广电局http://wxg.nanning.gov.cn/bsfw/ggbmfw/fwzwhycml/t298973.html

4.广西地方志编撰委员会办公室官方网站 南宁市志[DB/OL],http://www.gxdfz.org.cn/gdtz/#floor_sz

5.南宁市 360百科 https://baike.so.com/doc/4706000-4920343.html

6.林莉.南宁市壮民族文化旅游开发战略研究[D].广西大学硕士论文,2007年6月

7.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西文化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 (桂政办发〔2016〕165号)[EB/OL],http://www.gxwht.gov.cn/affairs/show/17913.html.

8.曹丽.儒家人文精神与我国体育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研究[D].曲阜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2年4月.

9.黄尚茂,唐月.龙州民间艺术传播及其对社会发展的意义[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2月.

猜你喜欢
壮族南宁广西
广西贵港
The Mountains Sing—But for How Much Longer?
《广西戏曲》
眷恋南宁
《Cat’s book》
轻轻松松聊汉语——去南宁出差
毛主席来到我广西
壮族山歌
感受南宁历史,感受美丽南宁
广西诗歌五人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