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神会:乡村里的嘉年华

2019-07-12 05:37
文史博览 2019年5期
关键词:铜锣木鱼香炉

我儿时曾在故乡目睹过一次别开生面的迎神赛会,当地俗称“出会”,现虽已过去70多年,但当时情境仍时常在脑海中浮现。

我出生于浙江嘉兴市郊古窦泾镇,镇北有座三孔石桥,桥南北各有一座庙,好似有位大力神一肩挑着这两座庙,人们都称之为“一担庙”。桥南的叫永昌庙,是百年老庙,香火旺盛,遇有重大法事更加热闹,尤以多年一次的“出会”最为轰动。

7岁那年,在清明过后大忙以前,附近几个村庄联合举办迎神会。巡游队伍从一担庙出发,经镇上转至邻村,再回到庙内解散。这天男女老幼,争先恐后地站在路旁观看。我和大我5岁的哥哥,早早占据有利位置引颈以待。

过了许久,迎神队伍来了,打头的是两名“鸣锣开道”的大汉,他们裸露左臂,用4个小金属环穿过皮肉,像妇女带耳坠那样,把一面比大平底锅还要大的铜锣吊挂在手臂上。另用一根木棍,一头呈月牙形撑在腰间,一头有抓柄,以左手握住,形成一个三角形,固定臂膀。

他们一路走,一路敲着大铜锣一晃一晃的,令人提心吊胆。后面又有两人用同样方法,在手臂上吊挂着一个铁香炉,炉内点燃香柱,一步一步地稳稳缓行。

哥哥告诉我,这叫“提香炉”。这4人中有两位我认识,一个是杀猪卖肉的,一个是推磨做豆腐的,臂力过人。我问哥哥:“他们很痛吗?”哥哥说:“他们吃了七天素,心诚就不痛了。”我半信半疑。

接着是锣鼓队,大锣、大鼓、小锣、小鼓、铙钹,铿锵铿锵地喧闹而过。这些锣鼓原是镇上许多店家闹新春、迎财神时用的,如今凑在一起,阵势不小。然后是乐队,不是城内的军乐队,而是胡琴、笛子、喇叭、唢呐、点鼓、木鱼等。这个“业余乐团”有七八个人,他们平时务农,村上有办婚嫁的,请他们去闹场唱曲,添喜加庆;有办丧事的也请他们去,奏哀乐念佛诵经,超度亡灵。

再后面是高跷队,约20名男女青年农民,腿上绑着自制的高跷,一脚高一脚低地摇摇晃晃行进着,还不时夸张地做出拔秧、插秧、耕田、挑担的姿势,好似他们在泥泞的水田里劳作。

随之而来的是一群妇女,她们头上包着花毛巾,有的双手合十,有的敲着小木鱼,有的手持点燃的线香,口中虔诚地念着经文。

最后,这次巡游的主角出场了。先是4个人,肩上各扛着一块衔牌,上面写着列位菩萨的头衔,好似戏台上包公出巡时衙役扛着“开封府”“正堂”等牌子那样。在他们后面,又有8个人抬着4块匾额,分别写着:“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有求必应”等,这是四乡百姓捐赠的,也是此次迎神的共同祈愿。

在众人的注视下,4个壮汉用两根长杠杆抬着如来佛祖的坐像,缓缓地走来,佛祖慈眉善目,随着轿子上下起伏。然后依次是弥勒佛、观音菩萨。殿后的,是当地民众供奉的“康老爷”,正如许多地方供奉“关老爷”一样,这是我的家乡所特有的。

这种迎神会,乡亲们把宗教信仰、民俗习惯以及自娱自乐结合在一起,类似现代的嘉年华,别具一格,因而印象特别深刻。

猜你喜欢
铜锣木鱼香炉
程家玉
勇闯通天塔第一层
10分钟搞定铜锣烧
神奇的木鱼声
贺红安县铜锣诗社成立三十周年
铜锣的心事你别猜
好看的木鱼
好看的木鱼
三个香炉
木鱼书的“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