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培育“工匠精神”的意义和路径

2019-07-12 11:54唐玲西华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消费导刊 2019年33期
关键词:工匠精神工匠培育

唐玲 西华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一、工匠精神培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的意义

1.有利于实现我国向制造强国发展的建设目标

2018年3月7日,习近平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广东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中国如果不走创新驱动道路,新旧动能不能顺利转换,是不可能真正强大起来的,只能是大而不强。强起来靠创新,创新靠人才。”[1]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因而制造业的升级转型尤为重要。要想实现向制造业强国发展的目标,必须坚持创新驱动战略,大力培养创新型人才。基于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强工匠精神的培养必不可少,工匠精神中所包含的敬业精神、创新精神,都将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精神品质,进而培育出一批具有创新性的技术人才,为实现我国向制造强国迈进贡献自己的力量。工匠精神也将激发出各行各业在职人员的创新创造能力,使企业焕发出生机与活力,从而加快迈入制造强国的步伐。

2.有利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观

青年阶段,正是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青年学生容易受到各种思想、文化的影响,这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而言,是机遇也是挑战。而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工匠精神的培育,有助于学生确立学习目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弘扬工匠精神,对于即将面临择业的青年学生来讲,有着不可或缺的现实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影响大学生择业的因素也层出不穷。就地理位置因素而言,多数大学生毕业后会选择经济收入高、就业机会多的大城市,不愿意将岗位的选择定位到较为贫困的偏远地区;就社会环境因素而言,受“拜金主义”、“盲目攀比”、“享乐主义”等不良风气的影响,大学生在择业时会一味的选择薪资待遇高的工作。将工匠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通过课堂教学传递工匠精神,有利于深化学生对于工匠精神的理解,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踏实学习,树立良好的职业价值观,为将来步入职场奠定基础,工匠精神中所倡导的敬业、进取、奉献、创新等精神,也会加强学生对自己将要从事的职业产生职业认同感、归属感、尊严感和荣誉感,激励学生发挥自我价值,在工作岗位上发光发热。

二、培育与弘扬工匠精神的路径

1.创设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

工匠精神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它的培育和弘扬需要良好的文化环境。校园文化是是每一所学校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具有提升素质、塑造情操和营造氛围的功能。工匠精神中所蕴含的丰富价值内涵,无疑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内容,想要有效将二者融合起来,其一,对于学校的领导而言要用工匠精神中爱岗敬业、鞠躬尽瘁的优秀品质武装自己,积极组织开展以工匠精神为主题的校园活动,并附以评优评奖,以此来引导和鼓励学生,让全校师生共同参与,使工匠精神更加深入人心;其二,对于教师而言,首先,要热爱自己的职业,关爱学生、认真备课,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给学生树立榜样,其次要在课堂教学中融入对工匠精神内涵的讲述,通过讲好工匠故事,展示优秀工艺作品、播放相关影视佳作,营造出浓厚的工匠艺术氛围,使其更加直观真切地感受到工匠精神对于个人和整个社会发展的重要做作用;其三,作为学生而言,要脚踏实地,自觉主动地搜集和了解与工匠精神有关的知识,真正领悟到工匠精神中勤奋敬业、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内涵,并积极和同学进行分享探讨。有条件的学生可以制作相关的标语牌,置于教室和寝室中,以此起到一种激励和警醒的作用。

2.加强顶层设计,提供政策保障

高校是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的主要阵地,其中思想政治教育是主要路径。高校思政教育,旨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其教学内容也主要是围绕政治、经济、文化等相关内容展开,缺乏对于工匠精神的集中阐述,从而不利于工匠精神的深入学习。为了确保工匠精神得到渗透到学生学习的方方面面,学校在进行课程改革和顶层制度设计时,应当将“工匠精神”的学习设立为公共必修课,还要确立工匠精神培育的评价和监督机制,通过制定相关的文件,规范和明确工匠精神培育的具体目标任务、培育方法、考核标准等,让工匠精神的培育得到有效的政策和制度保障;同时,学校还应当成立工匠精神教研小组,定期开展教学研讨会议,深入探讨工匠精神的价值内涵、培养意义和培育方法等,让工匠精神的培育变得严密规范;其次,工匠精神的培育不应脱离其它课程设计,换言之,工匠精神应当融合到高校课程中去,例如大学生职业规划、就业指导和相关人文素养等课程,这不仅有利于促进相关课程的学习,也有利于拓宽工匠精神的外延和内涵。

3.重视实践,加强校企合作

首先,学校要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和社会资源,积极寻求与学校开设专业相对口的优秀企业,为学生创造出更多的实习和就业基地;其次,学校可以定期邀请企业中的优秀员工代表,让他们走进课堂,给学生传授岗位上的必备技能、讲述自己对于工匠精神的理解和相关先进事迹,营造出向优秀职业人学习的氛围;最后,学校要鼓励和带领即将毕业的学生进入到企业中进行实习,只有真正身处工作岗位,才能更加深刻地体验到工匠精神,学生进入企业实习,要将自己在学校中所学到的专业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热爱自己的工作,在实习岗位上尽职尽责,从而真正地将工匠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猜你喜欢
工匠精神工匠培育
90后大工匠
工匠风采
工匠神形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工匠赞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开展『三扶』 培育新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