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过程的信息通信技术人才培养探究

2019-07-12 11:54吴婧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
消费导刊 2019年33期
关键词:课证课程体系院校

吴婧 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

前言:虽然信息通信技术人才培养属于近年来教育界关注的热点课题,但结合实际调研可以发现,企业所需与学生所学脱节、授课标准不统一、职业技能鉴定成绩与学生课程成绩缺乏一致性等问题仍广泛存在于各地院校。为尽可能解决这类问题,正是本文围绕面向过程的信息通信技术人才培养开展具体研究的原因所在。

一、面向过程的信息通信技术人才培养策略

(一)合理确定教学覆盖

结合行业发展实际,为更好实现信息通信技术人才的培养,必须在有限课时内保证学生能够较好掌握4G移动通信系统的传输、交换、接入,并以4G、5G移动通信技术内容作为教学补充,如开展Socket通信协议、ARM移动芯片应用的相关实践,3G技术、4G技术、5G技术之间存在的差异也需要在教学中得到明确,以此更好服务于信息通信技术人才培养[1]。

(二)重点开展有深度的特色专业建设

为更好实现面向过程的信息通信技术人才培养,基于产学研项目的特色专业建设必须得到重视,专业教师需不断开展相关理论一实践研究,并逐步推进教学目标、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实验条件的完善,人才培养的完备性必须得到严格保障。在具体实践中,院校还可以采用“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管”的活动,进一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特色专业建设将由此更好结合面向过程的教学理念。

(三)建立健全技术培养平台

为更好践行面向过程的教学理念,保证学生能够由此尽早熟悉产学研工作流程,技术培养平台的建立健全必须得到重视。如通过与企业合作的方式提供全天候开放式电子测控实验室,学生便能够通过器件功能拓展实践等方式,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技能,如拆装/焊接元器件、使用常用仪器仪表、功能电路维修、芯片功能搭配、基本电路识图与分析、常用电子元器件的识别和检测等。基于技术培养平台,院校还应结合“移动互联技术应用”、“电子产品芯片级检测维修与数据恢复”等移动互联技术应用技能赛事,更好发挥技术培养平台效用,学生的通信组网、技术维护、系统部署、应用设计等方面的综合知识和技能可由此得到更好培养,学生的专业竞争力也能够实现长足提升。总的来说,基于面向过程教学理念的技术培养平台应用可较好提升信息通信技术人才的专业竞争力,并实现学生与专业的无缝对接,面向过程教学理念的应用价值可见一斑。

二、实例分析

(一)课程体系建设

为提升研究的实践价值,本文以某地高等院校的信息通信技术人才培养作为研究对象,该院校在信息通信技术人才培养中严格遵循了面向过程的教学理念,并采取“双主体、四融合”人才培养模式、重构课程体系、探索“课证嵌套”的教学方式进行人才培养,由此构建出“岗位群→岗位核心能力→学习领域→行业企业认证→课程嵌套”认证体系的认证课程体系,信息通信技术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与有效性大幅提升。

(二)“双主体、四融合”人才培养模式

在践行面向过程教学理念的教学中,院校的信息通信技术人才培养模式可概括为:“双主体、四融合”,其中的“双主体”指的是社会企业与学校共同联合办学,通过校企共建的方式建立教学过程管理的企业特征,学生的专业发展获得更为有力支持,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合作的法律依据为校企合作协议,并基于创新实践基地作为人才培养的平台。“四融合”指的是兼职教师与专任教师的融合、企业标准与课程标准的融合、企业用人标准与学校毕业标准的融合、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由此困扰信息通信技术人才培养的诸多问题得到根本性解决,龙头企业的精英人才、先进的认证标准得以被引入教学环节,有职业素养的国际信息通信技术人才培养由此得以实现[2]。

(三)重构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的重构同样得益于面向过程的教学理念影响,结合实际调研可以发现,“课证分离”的教学形式在我国信息通信技术人才培养中较为常见,由于职业技能鉴定与课程考试分离,教学的实用性往往会受到较为负面影响。但在“双主体、四融合”人才培养模式下,院校得以在原有的课程标准中融入行业公认的系统技术标准,课程体系的内涵因此得到极大丰富,这便为优秀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充足动力。

(四)探索“课证嵌套”

“课证嵌套”同样属于研究对象院校面向过程教学理念的应用典型,在保证学生能够较好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前提下,院校省略了各类针对性的考前培训,而是将培训相关内容渗入日常教学,由此学生便能够直接参加企业认证考核,对应课程的资格证书也能够在考核成绩合格后顺利获得,资格证书的获得便相当于学生通过课程的结业考试,“课证融合”由此实现。在“课证嵌套”的具体实践中,院校严格遵循了认证考试指南与课程标准整合原则,并保证同一门课程的不同教师授课具备达成一致的学习效果,但这种一致学习效果的追求不会影响教师的授课方式和个性发挥,教学知识点、认证知识点由此得到重点体现,教师也能够更好发挥自身特点满足信息通信技术人才培养需要。

结论:综合所述,面向过程的信息通信技术人才培养需关注多方面因素影响。在此基础上,本文涉及的课程体系建设、“双主体、四融合”人才培养模式、重构课程体系、探索“课证嵌套”等内容,则提供了可行性较高的人才培养路径。为更好提升人才培养有效性,“慕课”等新型教学技术与模式的应用同样需要得到重视。

猜你喜欢
课证课程体系院校
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课证融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基于课证融通的《电工技能实训》课程改革与实践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
中职助产专业“一专两岗、课证一体”课程体系初探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