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经济活动全球化对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2019-07-12 11:54郭一春中国人民大学
消费导刊 2019年33期
关键词:全球化区域经济

郭一春 中国人民大学

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世界各国在现代化经济建设中,意识到引入先进技术、管理模式的重要性,为了提升资源利用率,各国加强了紧密的合作,为实现优势互补的目标、促进自身的长期稳定发展做出了努力,这就为经济活动全球化的产生和迅速发展奠定了基础。因此,新时期我国在积极加强区域经济建设以及全国整体现代化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对经济活动全球化所带来的积极影响和负面影响产生深刻的认知,只有这样才能够不断发挥自身的优势,巩固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在这种情况下,积极加强对经济活动全球化对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经济活动全球化概述

“经济活动全球化”的理念产生已久,现阶段世界各国在发展中不仅对经济活动全球化的重要性产生了深刻认知,同时也对这一理念进行了不同角度和层次的阐释和理解。

目前,针对“经济活动全球化”产生的原因,世界各国也进行了多个角度的深入研究,从经济角度来看,全球范围内生产要素的自主配置和自由流动是“经济活动全球化”产生的根本原因,即世界各国在积极发展自身经济的过程中,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积极建立了紧密的联系,在互相影响和融合的背景下促进了“经济活动全球化”的产生;从历史发展层面来看,这一现象的产生是人类文明和历史不断向前进步的产物,世界各地人们逐渐加深对其他国家和地区文化、历史、经济以及政治等多个方面的研究和理解,在此基础上必然会导致各国之间产生更多的生产经济交流活动,为“经济活动全球化”的产生和不断发展奠定了基础[1]。

目前,在经济活动全球化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世界各国的生活、文化以及经济发展形势[2]。从本质上来看,发达国家在经济活动全球化中占据着主导地位,而推动这一经济发展形势发展的根本动力则是越来越多的跨国企业,其在运行中为了不断创造最大化经济效益,积极调整了产业结构,也提升了经济活动全球化的影响力。

在深入分析历史发展状态的基础上可以发现,在积极落实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必然会产生的影响集中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在积极落实产业结构调整活动的过程中,会拉近世界各国之间的距离,更加紧密的经济活动关系产生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之间,而在实现投资协作的过程中需要以跨国企业为媒介,在这一背景下高技术产业密集区域开始集中出现在发达国家区域,导致发达国家在世界范围内的主导经济地位被确立;第二,在充分发挥跨国企业的动力作用和发达国家的主导功能基础上,发展中国家在积极进行现代化经济建设的过程中,产生了越来越多的经济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经济产业,这对于发展中国家运行中将自身的比较成本经济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具有重要意义。

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的区域差异

近年来,在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各省、市以及区域在发展中都受到了不同层面和程度的影响,呈现出了明显的区域化差异。从整体上来看,我国广东省受全球化经济影响最大,青海省受全球化经济影响最小;而内陆地区受全球化经济的影响远远小于沿海地区;同时,同其他省、市、区相比,包含北京、上海以及天津在内的工业发达直辖市和包含海南、福建以及广东在内的南部地区受全球化经济的影响较大;而明显的差异还存在与外资以及外贸区域的影响当中。从外贸的区域影响来看,内陆地区受全球化经济的影响明显低于沿海地区;从外资区域影响角度来看,中西部地区受全球化经济的影响明显低于东部地区。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产生的区域差异现象,是由多种因素导致的。其中我国临边和临海等省、市、区在积极进行现代化经济建设的过程中,为了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环境,各地区积极制定并落实了相应的区域性对外开放政策,这一政策是建立在原有经济实力基础之上的,对于当地的发展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从开放政策角度来看,我国与80年代初积极构建了四个经济特区,其中包含厦门、汕头、珠海以及深圳,而在80年代后期所构建的沿海地区以及沿海开放城市已经高达14个,国家为促进这部分区域的经济发展,制定并落实了一系列特殊优惠政策,为进一步加强并开拓国际联系奠定了基础。

三、经济活动全球化对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现阶段,世界各国在发展过程中,都不可避免的会受到经济活动全球化的影响,由于世界各国在经济发展规模、经济发展模式以及国际社会中经济领导地位等方面都存在差异,因此各国受到经济活动全球化的影响程度也有所不同[3]。例如,美国是世界发达国家之一,我国是发展中国家之一,两国相比,受经济活动全球化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明确这一现状,对于我国更加有针对性的明确经济活动全球化的影响以及重要性,积极主动加强我国区域经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不同国家经济发展中受经济活动全球化的影响分析

在经济活动全球化背景下,通常需要以国家经济发展现状为基础,结合不同的经济实力将所有国家进行分类,其中一类为发达国家,典型代表国家为美国,另一类则为发展中国家,典型代表国家为中国。在经济活动全球化的基础上,会从多个角度对不同国家类型产生影响,而世界各国需要结合自身的经济基础以及未来发展规划等,为实现经济发展的目标积极顺应经济活动全球化的趋势,采取有效措施面对多种挑战和影响。

例如,针对发达国家来讲,在经济活动全球化背景下,通常会在经济活动全球化中占据主导地位,由于本身拥有相对雄厚的经济基础,因此在同其他国家建立经济联系的过程中,会获得更多的主导权和话语权,在经济活动全球化背景下,会将逐渐扩大自身的期望市场经济体系作为主要经济建设目标,同时在这一过程中还会采取科学的措施努力保持自身在同其他国家经济往来中的优势地位[4]。一般情况下,为高效完成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目标,会对推动全球金融自由化进程、加强跨国企业之间投资合作等途径进行充分应用。

而针对发展中国家来讲,在经济活动全球化背景下,通常会以发展自有贸易经济为主要经济建设目标,努力在同其他国家之间的经济贸易往来中获得更多的利益,以实现自身的长期稳定发展,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实力。另外,在在经济活动全球化背景下,发展中国家还必须努力提升自身规避和防范经济风险的能力,构建安全的经济发展环境,维护自身在经济活动中的主权,将国家经济被边缘化现象发生的概率降到最低。因此,从整体上来看在经济活动全球化背景下,同发达国家相比,稳重、保守成为发展中国家面对经济活动全球化的主要特点。

(二)经济活动全球化对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多样化影响

目前,中国经济发展中不可避免的需要面对来自在经济活动全球化的影响,而这一影响是具有多样化特点的。从整体上来看通常包含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两方面。

经济活动全球化给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集中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有助于我国在积极进行区域经济建设的过程中,引入先进的管理理念、技术内容以及更多的资金[5]。在这一过程中我国可以积极构建更多的跨国企业,在充分利用更多的资金、提升管理水平的背景下,有助于我国更加高效的实现区域经济建设和发展目标,因此在经济活动全球化背景下,能够给予我国区域经济更加广阔的发展平台;第二,有助于我国更加高效的调整产业结构。在经济活动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在区域经济发展中会逐渐增加劳动资金密集型技术产业,这部分产业来自于发达国家,因此对于我国升级并调整区域经济产业结构具有促进作用;第三,对于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以及综合实力具有促进作用。在在经济活动全球化背景下,我国企业可以拥有更多的机会打入国外市场,在国际市场经济活动中赢得生存空间,这一过程可以促进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

值得注意的是,面对在经济活动全球化环境,我国在积极加强区域经济建设的过程中,必须意识到这一环境给予我国的负面影响。只有这样才能够为我国明确自身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更加准确的把握经济建设机遇、灵活规避国际市场经济环境中的风险。在此基础上才可以更加健康、快速的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建设。

国际垄断组织在经济活动全球化背景下,要想创造最大化经济效益,通常会采用部分措施来破坏其他国家的经济利益,因此我国区域经济建设中,必须对来自于这一方面的经济风险产生深刻认知。正视在经济活动全球化给我国区域经济建设中带来的挑战。

第一,在经济活动全球化背景下,发达国家在世界范围内占据主导位置,而发展中国家同发达国家之间在竞争中处于劣势;第二,我国在积极面对在经济活动全球化的过程中,会不断引入国外先进的管理理念以及生产技术,从而提升我国区域经济建设中部分行业的综合竞争力,但是要想从整体上提升我国的经济建设以及整个行业的发展效率难度较大;第三,我国同其他国家之间的经济往来增加,极大的提升了经济活动的同步性和传递性,因此会严重影响我国的利率以及货币汇率等;第四,由于在整个世界经济环境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发达国家,因此部分资本利益会想我国输送,但是“西化”战略也开始在我国产生负面影响,中国区域经济建设中不可避免的会受到资本主义意识的负面影响。

四、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路径

(一)积极展开产业结构调整

新时期,我国在积极加强区域经济建设的过程中,要想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环境,就必须注重加强互补性产业的发展,以此来实现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这是由于经济全球化的环境中,各国之间频繁的展开国际贸易,贸易合作的方式以及内容呈现出多样化特点,这为大范围的实施区域经济合作创建了平台,在这一过程中,可以极大的带动我国区域经济的建设,而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也必须通过互补性产业的发展来实现对产业结构的有效调整。

在这一过程中,国家方面应制定并落实相应的政策措施,努力集中有限资金,高效培养主导产业,同时将压缩调整战略应用于落后以及出现衰退的产业当中,努力优化配置各种社会资源,升级、调整区域经济产业结构。

例如,区域经济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在实现调整以及优化农村经济结构的过程中,也以实现农业产业化的目标为出发点;而在提高区域企业生产力水平的过程中,还应全面调动工业生产力的配置,努力构建科学合理的工业规模结构;更重要的是,区域经济建设和发展中还必须给予第三产业以高度重视,通过推动服务类型第三产业的发展,来增加就业率,积极开拓潜在市场,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到高效益服务行业当中;积极升级具有技术密集和劳动密集的双重特性技术产品,如机电产品等,促使我国对外贸易能够同经济全球化发展环境产生紧密的融合。

(二)创新经济发展体系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会促使我国区域经济建设过程中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要想不断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就必须从管理和技术两个角度出发注重提升区域经济自主创新能力。众所周知,在经济全球化环境中,各国必须适应全新的国际市场运行规则,这也成为我国区域经济市场创新制度、以及相关体制的重要依据。

国家应创新并逐渐健全区域经济发展体系,重视科学组合区域经济建设中的相关要素,并灵活应用到区域经济体系内部,确保全新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呈现出资源高度优化配置的特点,最终有效提升这一新模式的市场竞争力,在高效利用各项经济建设资源的基础上,提升区域经济的创新功能,为实现产业结构升级、突出区域经济发展优势提供保障。

(三)加大全球化“网络效应”应用力度

在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网络效应”是其最关键的特征之一,因此新时期我国在积极发展区域经济的过程中,所制定的相关发展战略,也应对这一特征进行充分应用,并以此为依据积极构建完善的区域经济网络,为构建准确、科学的经济发展战略奠定基础。

制定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时,严禁通过损害其他区域经济的方式来促进部分区域经济发展现象的产生,而是应当促使各个区域经济建设中呈现出互惠互利的特点。同时,还应从长期发展的角度出发,进行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制定。

(四)构建区域经济开放系统

在经济全球化环境当中,我国要想提升区域经济发展的时效性,就必须努力融入到全球经济体系内部,因此积极构建区域性全方位开放系统至关重要。积极发展区域经济应努力吸收国际上先进的生产要素,提升区域经济发展的开放性以及先进性。经济全球化中,全球范围内流动是生产要素呈现出来的主要特点,在此基础上为全球化市场体系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因此,在全球范围内我国区域经济市场也能够呈现出较强的开放性,就必须促使良好的流动性体现在生产要素当中,为提高经济生产效率奠定基础,最终为高效发展区域经济提供保障。由此可见,将全方位开放系统构建于区域经济建设当中,积极构建开放型经济发展模式势在必行。

(五)落实进口替代战略

在经济全球化不断进步的过程中,落实进口替代战略成为我国区域经济建设和发展的重要途径。要想实现这一目标,构建开放性良好的区域经济环境至关重要。将进口产品替代应用于国内产品以及重化工产品当中时,可以充分发挥政府的贸易保护职能,同时还能够提升我国企业的综合竞争力以及在国际市场上的有利地位,在建立国内市场竞争优势的过程中可以实现进口产品的有效替代,同时还应给予进口替代的发展以高度重视,有效结合工业化与信息化,改变投资驱动外延式的增长模式,在新型工业发展过程中始终坚持提升生产效率这一根本目标,确保进口替代发展战略呈现出集约式和高效率的特点。

结束语:综上所述,从现阶段世界经济发展趋势来看,经济活动全球化已经成为必然趋势。这一现象的产生不可避免的会对世界各国的经济建设现状、产业结构等造成直接影响。面对这一环境,新时期我国在积极加强区域经济建设的过程中,必须对在经济活动全球化的本质进行深入分析,直面这一环境对我国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只有这样才能够准确把握机遇,更加快速的进行区域经济建设。

猜你喜欢
全球化区域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新旧全球化
全球化减速:全球化已失去动力 精读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全球化陷阱
分区域
基于严重区域的多PCC点暂降频次估计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俄青年
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