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大数据时代互联网金融的风险防控策略

2019-07-12 11:54孙梅媚中国人民大学
消费导刊 2019年33期
关键词:监管客户金融

孙梅媚 中国人民大学

一、大数据的概述

(一)大数据的内涵

大数据是指无法在规定的时间内,利用常规的软件工具来管理、获取、处理数据的集合,因此更需要新的处理模式,才能处理动态的信息和资源,才能增强决策力、洞察力和提高增长率。2012年大数据经历了快速发展的一年,从而为大数据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大数据”可以称为“海量资料”,它是庞大的数据库资料,人们分析他整理这些巨大的数据,总结出这些数据之间内在和外在的规律,这对于企业的运营和方针决策均有重要决定意义。

(二)大数据的特点

1.数据的总量巨大

大数据是这个时代的全新的代表事物之一。它的突出特点就是“海量数据”,在工作和学习中,我们可以亲身体验到巨大的数据量。如来自IDC的最新预测报告,大数据是不断变化的,各种可能的来源都有可能产生数据,到2020年,与现在相比全球的数据将会扩大50倍。

2.数据的类型繁多

数据具有多样性, 现有的数据类型不但有文本格式,还有其他的形式包括音频、视频、图片、位置等,多样的数据类型应有尽有,特别是绝大多数的数据是个性化的、有特色的。

3.数据时效性高

大数据要求处理速度快,数据的时效性强。例如当当电商的数据,暑假前期是学校订阅教材和辅导资料的高峰期,数据信息更新快,如果我们的大数据分析出现了延迟,不能及时反馈分析结果,导致仓库缺货或者货源补充不及时,无法满足客户的实际需要,都会造成经济损失,大数据分析也就失去了意义 。

4.数据分析比较复杂

大数据有多层次结构,存在不规则的性。在互联网时代,企业业务需求数据量大、更新频率高。如何使大数据分析适应企业的需求,满足企业的实际需要,这就使企业面临着挑战。

二、大数据背景下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发展

互联网金融融合了金融和互联网技术,互联网金融的主要模式有第三方支付、P2P贷款 、众筹、保险和网络证券、网络小额贷款和网上银行。大数据是互联网技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是网络时代的产物,它的到来我们可以更好地适应网络社会,为传统金融行业的升级和转型提供了帮助,金融行业的发展需要互联网大数据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通过对海量数据的分析处理,有利于统计、查询采购、销售等信息的频率,人们可以以此为依据,做出合理的决策。随着网络覆盖范围越来越广,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的出现产生了互联金融行业。手机银行是互联网金融最先前的产品,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大量的金融产品出现,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互联网金融和众多的行业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越来越多的人使用互联网金融,发展前景很好。但是,国内的互联网金融由于技术层面落后、体系不完善、设备不健全、监管等方面的原因,也面临着竞争压力和严峻的挑战。

三、大数据时代互联网金融行业的风险

互联网金融行业起步晚、发展快,由于管理和监督的法律、法规还不健全,增加了互联网金融的风险。部分P2P平台倒闭,不少第三方支付的机构挪用客户资金,E租宝非法集资,不但给人们带来财产的严重损失,还破坏金融秩序。一旦互联网金融出现安全问题,风险就会加巨,影响社会稳定,因此需要引起公众的注意。

(一)法律风险

参与互联金融的机构大部分是非金融机构,现有法律主要是针对传统金融行业制定的,金融立法不健全,对互联网金融制约少,监管主体不明确,监管力度弱,网络诈骗、金融纠纷时常发生,客户资金赎回困难,金融秩序被破坏。因此需要制定专门的法律来对互联网金融做监管。

(二)监管风险

互联网金融具有跨领域、跨行业、业务交叉等特征,由于跨部门监管不成熟,导致许多领域监管不到位。如果交易过程不透明,互联网的客户信息、运行方式、资金的流动等监管机构很难准确地了解和判断,更不用说采用有效的监管手段来调节了。一些金融机构恰巧利用监管的漏洞,扩展业务,这无形中增加了监管的难度。

(三)技术风险

互联网金融依托互联网技术发展起来,因此互联网的技术安全很重要。一旦某个程序感染病毒或者有黑客,互联网便会快速地传染和扩散,就会引起客户交易信息的泄露和资金的安全,后果将不堪想象。由于交易系统受到网络的支撑,它的脆弱性在大型促销活动中就很明显。 例如“双11”的购物中,海量的定单一天内成交,但是由于系统的原因,会出现打不开网址或者打开网址慢,无法付款等问题,巨大的交易量使系统反应迟钝甚至瘫痪。

近期随着大数据信息和数量的增多,海量的数据得到了存储,以便高效率地进行分析和处理。金融数据对各领域的依赖性越来越大,窃取数据的手段也五花八门,一旦出现数据管理不安全丢失,追回信息则难度非常大。

(四)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是合同双方没有履行合同约定引起的风险。互联网金融还是金融活动,因此它还存在传统金融的信息不对称、违约风险等风险。另外互联网金融也会存在征信体系不完善,太多依靠线上处理业务,线下授信核对不及时,造成信用审核内容不完善,为以后的工作留下隐患。第三方支付方面,买卖双方存在着信用风险,主要表现为买方提前预付了货款,卖方不能按照约定发货。

(五)流动性风险

流动风险是指互联网金融机构由于资金的缺乏,到期的债务无法履行或者无法满足资金方面的需求。互联网金融业务关系到资金的大量流动,一旦资金链断裂,则无法找到资金的去向。第三方支付和P2P业务是流动风险的主要体现,第三方支付主要体现不当使用沉淀资金,没有及时存管备用资金,就容易引起流动性风险。

四、大数据时代互联网金融防范风险的策略

(一)制定互联网金融法律政策

我国的互联网金融行业起步晚,目前还处于发展阶段,政府应该把互联网金融行业现有的法律和法规进行完善,规范行业行为,参照互联网行业员工意见,对该行进行深入调查,深入了解该行业的特点,完善金融法律的内容,修改法律和法规,保障资金的安全。并且要根据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细化金融法律细则,做出详细、补充说明,弥补原有法律的缺陷,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二)加强信用体系建设

关于信用体系的问题,评级机构应及时对互联网平台和客户进行评估,提高金融交易的信用。一方面需要评估互联网金融平台是否合法,技术条件和管理水平是否达标,财务状况是否清晰。另一方面金融机构的外在条件也需要评估,市场准入资格是否具备,还需要审查它的资金流和资产负债情况,才能有效地防控风险。此外,可以引入第三方征信机构,运用大数据技术,提取客户信息,评估客户信用,建立风险模型,科学准确认评估,从而降低金融风险。

(三)加强技术监管,提高监管水平

在网络大数据时代条件下,金融行业的交易需要进行有效的监管,充分利用大数据和信息化的高科技,预测分析用户、交易数据、账户信息,实时监控数据信息,对客户的交易实行线上和线下的监督管理。对一些可疑的非法交易做好提前的预防和监督控制。

进一步完善网络监控体系,建立用户网络信息库,开发人工智能监测违法洗钱行为,通过人脸识别,来确保正确性。对于交易的信息和金金额进行多角度地确认识别,提升监督的有效性。 另外,公、检、司、法部门协调合作,严厉打击非法洗钱和融资行为。避免违法犯罪行为的产生。

(四)强化同行业协作共赢

利用大数据的高科技信息,打破信息壁垒,加强多部门的合作,建立不同部门合作的信息网,不同层次地和深度地加强监管力度和范围,实现多角度全方位地监督管理,通过部门间的合作增强收集客户信息,规避自己的风险,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

(五)加强个人信息保护

互联网时代个人信息非常重要,但是信息泄露是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由于客户个人联系方式的泄露,每天接连不断地收到推销电话,客户个人银行账号信息的泄露,现金被转走。这不但引起了客户的困扰,而且还会造成经济损失。不管从政府层面,还是新闻媒体都需要加强保护公民隐私的教育,让公众加强保护自己的信息,避免泄露给不法分子带来盗窃的时机。

结束语:互联金融行业是依托互联网技术的发展,金融行业与互联网结合的行业。随着互联网行业的高速度发展,我们需要全方面地做好风险防控工作,制定有效的法律,加强监督管理和信用体系建设,加强同行业共赢合作,降低风险几率,保证金融活动的安全,从而为互联网金融行业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健康稳定有序的发展提供有效的保障。

猜你喜欢
监管客户金融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君唯康的金融梦
为什么你总是被客户拒绝?
如何有效跟进客户?
做个不打扰客户的保镖
监管
P2P金融解读
监管和扶持并行
放开价格后的监管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