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人事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手段探讨

2019-07-12 11:54李艳宏集安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
消费导刊 2019年33期
关键词:时期背景事业单位

李艳宏 集安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

在信息技术大力发展的背景下,档案管理也被赋予了更多、更重要的意义。如今,在新时期的背景下,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已经不再仅仅只是传统的文件收集工作了,其还具有着更重要的作用。因此,传统的人事档案管理模式也需要进行改革,以便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步伐。加强人事档案管理,有助于档案工作的高效建设,也有助于加强单位的管理建设,从而更好地服务社会。因此,在信息化社会中,人事档案管理也需要积极地采用信息化的手段。

一、关于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

(一)能够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有效共享

在新时期,整个时代已经成为了一个信息瞬息万变的时代。在这个时代下,信息资源,已经成为了一种不可缺少的战略资源。在社会经济和各个企事业单位的发展过程中,也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积极地采用信息化的管理手段,加强人事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能够有效地促进各项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从而更好地为现代化的社会建设提供推力作用。

(二)能够促进档案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

在事业单位的人事工作中,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在新时期的背景下,建立起一种全面的、多层次的、立体的人事档案管理模式更是势在必行。在信息技术大力发展的背景下,人事档案的信息化管理也有了可行性。积极地采用信息化的管理手段,实现人事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可以促进档案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可以进一步地挖掘出档案信息资源的潜力,从而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三)能够更好地顺应时代的发展

在新时期,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中,信息资源的价值不言而喻。因此,作为事业单位的信息资源聚集地,单位必须要重视人事档案,而加强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建设也是迫在眉睫。只有积极地采用信息化的管理手段,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才能够实现人事档案的现代化管理,从而更好地顺应时代的发展。

二、在新时期背景下的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手段

(一)加强数据库的建设

在新时期的背景下,实现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模式,对于事业单位来说,具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在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之前,事业单位还必须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充分地甄别和合适内部员工的档案信息。然后再建立起电子档案和数字化的管理模式,并且根据单位内部的具体格局来建立起完善的员工基本情况库、工资情况库以及表现情况库等各方面的内容。与此同时,还需要针对人事档案信息进行及时更新,将员工的岗位变动、所取得的科研成果等及时录入进去,确保每一份人事档案都足够全面、足够真实。另外,针对这些信息库,还需要进行模块分类,采用分类检索的模式。这样一来,当需要查阅档案资料的时候,便可以更加快速、更加准确。

(二)加强网络化建设

为了确保人事档案管理足够安全,那么事业单位便可以以自身的网络服务器为数据平台,加强网络建设,重视对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的辅助软件建设,为档案的信息化管理提供一个安全、可靠的网络服务,从而充分地拓展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涵盖范围。与此同时,事业单位也可以合理地划分内部各个职能部门的管理权限,并以此来划分相应的工作模块,将各个部门中的各项数据资源进行有效融合,实现全方位的计算机网络化管理,并以此为基础来建立起一个完善的、安全的、职能的人事档案管理信息网络体系,确保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更加高效,从而更好地为相关的人事决策提供可供参考的依据。

(三)注重网络安全防护

在新时期的背景下,信息技术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并收获了很好的成效。但是,信息技术却也具有着非常明显的不安全性。当事业单位建立起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系统时,虽然整个人事档案的管理模式更加先进,管理工作更加高效,而且也能够很好地顺应当前时代的发展。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在网络化的环境下,单位内部的人事档案信息资源却也面临着一定的威胁。因此,还必须要加强网络安全防护。在这里,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进行:其一,加强网络安全的检测。在单位内部的共享网络设备中,可以安装高效的入侵检测系统,以此来控制单位的网络数据流,防止病毒、木马程序的入侵。其二,设立访问密码。利用这种方式,来防止单位所建立的信息化平台遭受到恶意入侵。其三,积极地使用防火墙技术,加强访问控制,提高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针对性。

结束语:总而言之,在新时期的背景下,信息化技术已经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而事业单位加强人事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也有助于提高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有助于推进人事档案的现代化管理。而且,这还能够更好地顺应当今时代的发展,使得事业单位得到稳定、可持续的发展。

猜你喜欢
时期背景事业单位
“新四化”背景下汽车NVH的发展趋势
《论持久战》的写作背景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文艺复兴时期的发明家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开心一刻
清代时期
新时期的向善向上
晚清外语翻译人才培养的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