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鲜食玉米生产现状及高效栽培经营模式

2019-07-12 02:31易靖方立魁肖若余郭继萱邓生泽刘乾毅刘志斋
南方农业·上旬 2019年6期
关键词:鲜食玉米生产现状经营模式

易靖 方立魁 肖若余 郭继萱 邓生泽 刘乾毅 刘志斋

摘   要     2018年,重庆市鲜食玉米面积3.133万公顷,其中,糯玉米2.840万公顷,甜玉米0.293万公顷。糯玉米品种以京科糯2000、爱糯1号、渝糯系列为主;专用甜玉米品种较少且杂乱,以泰甜88号、金甜678、荣玉甜1号、金中玉为主。耕制以轮作、套作栽培为主,如“玉—菜”“玉/苕”“玉/豆/苕”“玉—玉—菜”等。甜、糯玉米市场化程度较高,价格季节性差异较大,收购价一般在1.5~3.0元/kg,错季(5月底、10月初)销售4~6元/kg。简介了主推的春-秋两季甜糯玉米栽培技术、甜糯玉米分期播种技术,以“农业+旅游”为主的、以“基地+农户+企业”为主的鲜食玉米高效经营模式及以“鲜食玉米—草食牲畜—沼渣液”为主的循环农业高效经营模式。提出了鲜食玉米发展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关键词   鲜食玉米;生产现状;栽培技术;经营模式;重庆市

中图分类号:S513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9.16.005

鲜食玉米主要包括甜玉米和糯玉米。糯玉米起源于中国,于1908年由中国引入美国,并由此传播到世界各地[1];甜玉米于1963年引进中国,80年代开始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2-3]。近年来,鲜食玉米生产在种植业结构、粮食生产能力、农业产业化进程、农业效益和农民收入、改善人们饮食结构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1 生产现状

1.1 面积及分布

据重庆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统计:2018年重庆市鲜食玉米面积3.133万公顷,其中分布在主城及周边的西部区县共1.933万公顷,占61.70%;渝东北部0.827万公顷,占26.39%;渝东南部0.373万公顷,占11.91%。全市鲜食玉米海拔分布较广,海拔200~

1 400 m均有种植,主要还是集中在300~800 m区域内,约占全市面积的57%。其中,糯玉米2.840万公顷,西部地区分布1.920万公顷,占67.61%;东北部0.647万公顷,占22.77%;东南部0.273万公顷,占9.62%。糯玉米面积按区县单独计,长寿、合川、綦江、渝北、铜梁均超过0.200万公顷,武隆、巴南、开县、垫江均超过0.133万公顷;奉节、南川、江津、荣昌、大足、万州、潼南均超过0.067万公顷。甜玉米0.293万公顷,东北部0.180万公顷,占61.36%;东南部0.100万公顷,占34.09%;西部地区0.013万公顷,占4.55%。按区县单独计,甜玉米在开县、奉节、酉阳面积均超过0.067万公顷,巫山超过0.033万公顷。

1.2 主推品种及耕制

重庆市种植以糯玉米为主,品种以京科糯2000、爱糯1号、渝糯系列为主,其余还有西大白糯1号、金糯628、瑞糯2008、海香糯18、玉甜糯1号等甜糯玉米品种。专用甜玉米品种较少且杂乱,绝大部分是大户、专业合作社通过自己的渠道,直接选购的省外(国外)品种,面积较大的有泰甜88号、金甜678、荣玉甜1号、金中玉等。耕制以轮作、套作栽培为主,“玉—菜”“玉/苕”“玉/豆/苕”“玉—玉—菜”等栽培为主;高海拔(>1 000 m)地区主要种植一季糯玉米。

2 市场及规模化种植收入情况

甜、糯玉米市场化程度较高,价格季节性差异较大,收购价一般在1.5~3.0元/kg,错季(5月底、10月初)销售4~6元/kg。据綦江区农技中心连续两年调查,种植一季糯玉米667 m2平均收入2 100元,扣除劳动用工、农资投入(不含地租),纯收入在1 300元以上。甜玉米产业巫山、酉阳发展比较成熟。据巫山县对甜玉米种植农户调查,收购价1.2元/kg,667 m2收入(玉米+秸秆)2 000元左右,扣除劳动力和用工成本(不含地租)600~650元,纯收入在1 300元以上。据酉阳县对甜玉米种植大户调查,甜玉米收购价1.4元/kg,667 m2收入(玉米+秸秆)2 200元左右,扣除生产成本(含地租)1 100元,纯收入1 100~1 200元。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甜、糯玉米市场风险较大,若集中销售有可能滥市,渝北、綦江前几年都出现过卖难的问题,收购价格低至1元/kg,挫伤农民积极性。

鲜食玉米规模化经营面积较小,截至2018年,全市共有(50×667) m2以上种植大户108个,从事甜糯玉米生产的专业合作社125个,龙头企业6个,规模化经营面积0.2万公顷。

3 高效栽培技术

针对不同的地理位置和群众需要,农技部门在传统的鲜食糯玉米栽培技术的基础上,发展出春-秋两季甜糯玉米栽培技术、甜糯玉米分期播种技术两大主推技术。

3.1 春-秋两季甜糯玉米高效栽培技术

该技术不仅能充分利用温、热资源,同时能够保证二季糯玉米在国庆节前错峰上市,适宜重庆市海拔600 m以下中低山区、浅丘、平坝区、沿江河谷地区栽培种植。种植应注意以下风险。1)育苗期低温寒潮。2)病虫草害。3)秋糯玉米在中山以上地区最迟不晚于7月中旬播种[4]。4)市场风险。應用该模式,应注意控制经营规模,上市时间严格控制“一早一晚”,根据收获期确定播种时间,以免集中上市。

栽培要点:1)选择生育期90 d以内,适应性广、抗病力强、穗形美观、鲜果穗食味好的早熟甜、糯玉米品种。2)提前播种,创新育苗方式。在二月底、三月初播种,采用电热温床、双膜软盘和营养钵育苗,提高成苗率,并使移栽时间提前。3)覆膜栽培。通过地膜覆盖,起到抗旱、保温、保肥、保水、抑草的作用,提高单产。4)摘除多余果穗。在春糯玉米吐丝扬花后,对单株上有2个及以上的果穗进行摘除,只保留1个主穗,提高单穗重量,保证糯玉米个头均匀。5)秋糯玉米梯度播期合理,播种从7月初开始到8月15日结束。

3.2 甜糯玉米分期播种技术

该技术可以延长采摘期,满足不同时段市场需要,同时避免集中上市。目前在綦江、武隆等避暑休闲产业发达地区应用较广。该技术各环节与一般栽培技术基本无异,要点主要是分期播种,即:将糯玉米播种时间从4月初拉长至5月中旬,间隔10 d左右播种1次,移栽期从4月下旬至6月中旬,玉米采摘期集中在7月中旬至8月底,刚好满足避暑游客田间采摘[5]。

4 重庆市鲜食玉米高效经营模式

鲜食玉米高效经营模式,主要应用于綦江、酉阳等鲜食玉米产业集中区域,该模式包括以“农业+旅游”为主的鲜食玉米高效经营模式、以“基地+农户+企业”为主的鲜食玉米高效经营模式、以“鲜食玉米—草食牲畜—沼渣液”为主的循环农业高效经营模式。其共同特点是加大一二三产业融合力度,重点挖掘旅游业、食品加工业潜力,从而提高产业附加值,增加综合收入。该模式代表了当前粮食生产由“功能型”向“高效型”发展的趋势,是当地实现产业升级的重要途径。

4.1 綦江区农旅融合经营模式

綦江区将发展糯玉米产业作为当地农户增收的主要产业加以扶持,整合资源倾力打造石壕镇糯玉米生产示范基地,并成功申请了无公害蔬菜生产地认证。当地政府积极搭建产销平台,推动本地品牌“走出去”,将外地市场“引进来”,通过连续举办糯玉米展销会、推介会,使“花坝糯玉米”成为了远近闻名的绿色食品品牌,“花坝玉米节”目前已是綦江区重要的乡村旅游节会,吸引大量主城区市民旅游。致富典型如种植大户李××仅开办农家乐和度假房,一年收入超10万元,糯玉米销售最高峰一天超过4 000元。

4.2 酉阳县基地+农户+企业经营模式

酉阳县依靠毗邻湖北省的有利地理优势,政府将发展甜玉米作为扶贫攻坚的重点产业来打造。目前全县发展甜玉米基地面积820 hm2,其中(50×667) m2以上规模的种植大户共50户,专业合作社2个,龙头企业2个,规模化种植面积359 hm2。当地龙头企业“敏新农林有限责任公司”采用土地流转经营种植和订单收购周边农户产品,引进甜玉米全套加工、冷冻设备,年生产甜玉米鲜穗及产品1.8万吨,2017年收入

3 000万元以上,全部供应湖北市场。

4.3 绿色高产高效模式循环农业

比较成熟的模式有“鲜食玉米—草食牲畜—沼渣液”循环农业模式。綦江区石壕镇糯玉米生产基地严格按照绿色食品规程生产鲜食玉米,在生产区主推重施有机肥+生物导弹和太阳能杀虫灯等技术,全程保证不施农药,减少了化肥污染,同时糯玉米收获后,种植大户免费提供秸秆给周边饲养场做青贮,牛羊粪便经过腐熟后来年又作为有机肥免费提供给种植大户。通过种养结合,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种植、养殖互惠互利,共同发展。

5 重庆市鲜食玉米发展问题及对策

5.1 资金投入不足

专项资金投入严重不足,仅有部分区县如酉阳、綦江将发展鲜食玉米纳入扶贫或效益粮油主导产业,出台扶持措施,给予资金资助。目前,从国家到地方都缺乏扶持发展鲜食玉米的专项资金及规划。建议重庆市从市级层面抓好顶层设计,出台专项产业发展规划,配套落实项目和资金,有计划地组织实施。

5.2 可供选择品种少

重庆市玉米种子市场以销售籽粒玉米为主,无论是甜玉米还是糯玉米都存在市面上专用品种销售少、不好选、买不到的问题。以糯玉米为例,京科糯2000一直是区县种植的主打品种,但该品种从选育成功到目前已近16年,自2015年以来已经有部分区县反应品种纯度和抗性退化,而渝糯等其他品种适口性较差,农民不喜欢、市场不欢迎,暂时还无法取代京科糯2000。甜糯玉米主要由专业合作社自己选购品种,很多品种未经过审定,难以保证质量和维权。建议加大专用型糯玉米、甜玉米品种育种攻关和引进筛选力度,尽快筛选出一批适应重庆特殊气候生态环境的优质高产、抗逆能力强的新品种供大面积生产推广应用。

5.3 机械化程度低

由于受地形、机具及相关配套技术的限制,目前全市玉米全程机械化程度较低,短期内恐难以解决。甜糯玉米后期加工能力不足,与湖北、广东等省区相比,重庆市甜糯玉米采摘后生鲜加工、冷链运输还很落后。建议按照“先易后难,逐步解决”的思路,从比较容易解决的关键生产环节入手,扶持甜糯玉米龙头企业,引进加工设备。

5.4 技术粗放

鲜食玉米各地产量差异大,与密度、耕制、施肥水平密切相关,而相比于籽粒玉米,甜糯玉米在产量提升上潜力更大、难度更小。从近年调查看,精细管理的种植大户,产量均已达到兄弟省市优势主产区平均水平。如潼南、璧山、涪陵的甜糯玉米单产水平较高,玉米667 m2平均产量(鲜重)能够达到900~1 200 kg以上,与湖北、广东甜糯玉米主产区平均产量相当。建议加大技术集成、示范、推广力度。对专业大户、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加大技术支撑服务,在种子、肥料、无公害农药、农械及专用肥等关键配套物资实行重点统供,推广物化技术,确保示范成功。

5.5 品牌影响力不足

要把重庆的鲜食玉米打造出知名度高、影响力大的优质品牌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目前鲜食玉米产业发展仅仅停留在生产端,全市范围内还缺乏大型加工龙头企业带动。目前产地保鲜技术还比较落后,仅限于粗加工,产品线不丰富。建议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引进外地先进技术、企业,集合力量打造“綦江花坝玉米”“酉阳甜玉米”等公众品牌。

参考文献:

[1] 张胜恒,易红华,蔡治荣,等.我国糯玉米种质来源及选育方法分析[A].第四屆全国鲜食玉米暨速冻果蔬大会专集[C],沈阳:2008.

[2] 卢柏山,史亚兴,徐丽,等.新型甜加糯鲜食玉米品种农科玉368的选育[J].种子,2016,35(12):106-107.

[3] 叶志强,易红华,蔡治荣,等.重庆地区甜玉米高效栽培技术要点[J].南方农业,2016,10(19):35-36.

[4] 杜华平,吕运芬.重庆秋糯玉米无公害栽培技术浅谈[J].南方农业,2008,2(4):33-34.

[5] 易红华,张胜恒,刘玉英,等.浅谈重庆糯玉米丰产栽培[J].南方农业,2007,1(1):87-89.

(责任编辑:丁志祥)

猜你喜欢
鲜食玉米生产现状经营模式
鲜食玉米高产高效施肥技术的探究
上海市小白菜高效安全生产现状与建议
国有企业战略管理的难点与对策
贵阳市民营养老院经营模式案例研究
德宏州鲜食玉米产业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