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陀思妥耶夫斯基《卡拉马佐夫兄弟》中底层人物书写

2019-07-14 08:56吴若菡南京林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210000
大众文艺 2019年16期
关键词:上尉长老科夫

吴若菡 (南京林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210000)

对人性的考察与审视是众多作家在创作时所必定要涉及的主题,但鲜少有人能像陀思妥耶夫斯基那样把社会底层人物的独特的善恶观和劣根性挖掘的如此透彻。他的作品对底层社会最真实一面的挖掘往往是通过人物的自身感受、内心分析以及其行为举止来体现,丰富立体的形象与纠结矛盾的双重人格使得社会底层生活的无奈与心酸一览无余地暴露在人世间。

斯涅吉辽夫上尉是《卡拉马佐夫兄弟》中底层人物的典型代表。虽然身为退伍上尉,但穷困潦倒的生活还是使他沾染了底层小人物复杂纠结的扭曲性格。阿辽沙作为小说中“镜子”一般的存在,在第一次与上尉相见时,就已将他看的透彻:“他像久居人下,曾饱受侮辱,然而一朝得势便想抖一抖威风……他好像满心想要打您,可又满心害怕您会打他。他的言语和他颇为刺耳的声音语调流露出一种装疯卖傻的幽默,时而尖刻,时而畏缩,往往虎头蛇尾,不能一以贯之”。小说中,斯涅吉辽夫上尉被老卡拉马佐夫差遣去恐吓背有债务的德米特里,却被其当众揪着胡子拖出老远。对于身处社会底层的人们来说,自尊这种可有可无的东西看似分文不值却极其重要,并在某种程度上与金钱和地位相提并论。然而,残酷的事实却往往并不尽如人意,深处底层社会为生计而奔忙的小人物每天都要经受自尊与肉体的双重践踏,尊严对于他们永远是一件极其奢侈的东西。斯涅吉辽夫上尉面对任何只要触及其尊严的事物都会变得极度敏感与不自信,除了他人的轻蔑与唾弃,任何一丝丝的怜悯和同情的施舍对他来说都是一种精神上的侮辱,就像阿辽沙在小说中对斯涅吉辽夫上尉的评价:“对于一个受到不公正待遇的人来说,人人都出来充当他的恩人,那是不堪忍受的……”在面对卡嘉两百卢布的慰问款时,斯涅吉辽夫上尉的一系列反应准确表现出了底层小人物性格中的扭曲一面:他先是难掩心中的激动,随后却因有失尊严而恼怒,两百卢布的抚慰金使他深受屈辱,因此他选择用鞋跟猛踩钞票,“每踩一下都要愤愤地呼喊、急促地喘气”。同情和怜悯仿佛是压倒斯涅吉辽夫上尉精神满足与贫困现实间的最后一根稻草,一旦超越这个临界值,潦倒的生后会将他折磨至癫狂。斯涅吉辽夫上尉痛恨上流社会,却又拼了命的想融入进去,心中虽然对金钱极度渴望,但为了证明自己的骨气,只能以践踏金钱的方式来挽回内心的自尊。陀氏对斯涅吉辽夫在心理和行为动作上的形象刻画,恰如其分的表现了当时俄国底层人民诚惶诚恐、卑微低贱的一种心理状态。在某一种程度上,斯涅吉辽夫上尉也代表了底层社会中最普遍的一群人,他们极度的自尊自爱,为了虚无的、可有可无的“面子”可以抛弃一切,他们想用微薄的一己之力与上流社会抗争,寻求阶级上的平等,但往往这些不平等却在本质上源于他们内心的不自信与妒忌之心。

底层群众是最容易沦为“看客”的一个群体。小说中的佐西马长老是一个具有神性的完美角色,他对罪孽和爱有着极为深刻的认识,一生中通过传教布道、心理治疗解救无数濒临死亡之人,人人都将他奉为神祗。但可悲的是,佐西马长老对众人无所保留的爱,并没有换得相应的情感回报,俗众对“神”的尊敬与信仰完全都是极度自私与功利性的。在佐西马长老的葬礼上,人们争相“虔诚祷告”,所祈求的确是长老“包治百病”的神效。俗众并没有因佐西马长老的离世黯然神伤,相反他们翘首期待这一刻的到来,迫不及待地想要挖空长老身上最后一滴价值。冷漠、贪婪、自私、妒忌的社会底层扭曲心理在佐西马长老尸体腐臭的那一刻体现的淋漓尽致。陀思妥耶夫斯基以生动的动作和心理描写,使众生百态相跃然纸上,戏剧性的冲突也真实的折射出看客和俗众的真实心理,总结为一句“人们爱看正人君子堕落和出丑”。在佐西马长老身体腐烂迹象刚露头的时候,有的等待者装模做样的伤心摇头,有人甚至不想掩饰得意的心情,这在他们幸灾乐祸的眼中清晰可见。更可怕的是,此时没有人责备他们,没有人说句公道话,仿佛长老就应当为这些俗众贡献出最后的价值。民众爱着佐西马长老的祝福,却又嫌弃他发臭的尸体,转脸就把昔日恩情忘的一干二净。此时佐西马长老高大神圣的形象在俗众心中轰然倒塌,肆意践踏与之前的虔诚祈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陀思妥耶夫斯基将人性中的卑恶赤裸裸地揭开在世人面前,冷峻而深入。

斯乜尔加科夫身上沾染着社会底层小人物的种种劣根性,但他性格上的缺失与极端也来自于家庭与社会所给予他的冷暴力。虽然他是老卡拉马佐夫的私生子,却从小不能享受到一丁点儿作为卡拉马佐夫家族一员的优待,只能以一个卑贱的、任人驱使的奴仆身份出现在众人面前。来自上层社会的嘲弄与潜藏于心中的不忿使斯乜尔加科夫的内心极度扭曲,甚至连收养他的格里果利都无情地辱骂他:“你不是人,你是从澡堂的霉菌里长出来的,你就是这种东西……”。孤僻与沉默是他从小便形成的心理特征,他也习惯于一个人躲在黑暗种注视着他人的一举一动。小时候的斯乜尔加科夫也表现出了与常人迥异的冷漠狠心特质,他可以亲手把猫吊死然后为其举行葬礼。一个从小从耻辱中诞生的人,内心迫切地渴望也能够像一个人一样活着,因此他高傲而不动声色的对任何人都投去蔑视的目光。但生活的残忍与内心对上层社会的妒忌与仇恨使斯乜尔加科夫内在日渐疯狂,他的心中充斥着对所有人的怨恨,甚至憎恨整个社会与国家。

这种“报复性”的心理特质,使斯乜尔加科夫纵火谋杀了自己的亲身父亲——老卡拉马佐夫,并毫无底线与原则地将所有罪责全部推脱于同父异母的兄弟德米特里。诚然,斯乜尔加科夫的扭曲变态心理与从小生活的环境与凄惨遭遇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但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他已然抛弃自我、放弃信仰,他曾说过:“如果我落在基督徒的手里,做了俘虏,他们要求我咒骂神明,背弃神圣的洗礼,既然那里没有什么罪孽可言,那么我全凭理性做主。”在他看来,信仰是一个毫无意义的东西,为了苟且偷生,他可以立马丢掉信仰。一个毫无敬畏的人,一个被仇恨和痛苦蒙蔽双眼的人,一个因嫉妒而失去理性的人,一个渴望上流生活却被无情践踏自尊的人,斯乜尔加科夫没有选择向善的道路,他走了一条最“卡拉马佐夫式”的人生轨迹,人性之光早已被恶的一面所吞噬。但在小说结尾,陀氏依然赋予了斯乜尔加科夫人性回归的权利,他将自己弑父的全部事实向伊凡坦白,并以自杀的方式结束自己的一生,然而这种微弱善意的释放最终并无法挽回过去的恶念,自杀所带给斯乜尔加科夫肉体上的解脱也并不意味着精神上的自由与安逸。

在《卡拉马佐夫兄弟》中,陀思妥耶夫斯基向世人毫无掩饰地揭示了人性最真实、最本质的一面。他用最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社会底层的小人物,他们有的碌碌无为、随波逐流,有的身处绝望之境而终被仇恨吞噬,人人表面嫉恶如仇,背地里却钟爱恶意。但这并不意味着陀思妥耶夫斯基对人性的失望,恰恰相反,他只是把人当作一个善恶交织的复杂共同体,即使阴暗如斯乜尔加科夫也有其可爱的那一面。因而最终决定一个人价值走向的并不是先天的环境,而是后天的精神构造与其内心的道德选择和道德理想。

猜你喜欢
上尉长老科夫
别让歉意成为一种打扰
别让歉意成为一种打扰
休战期(短篇小说)
救人
惩罚
不想再活一百年
狗狗世界
雾在做迷藏
善良也是一种罪过
本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