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小组教学现状与实施策略

2019-07-14 08:56珠海市金湾区第一小学519000
大众文艺 2019年16期
关键词:成员评价课堂教学

杨 锋 (珠海市金湾区第一小学 519000)

《新课程标准》中,对于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教师从传统学习模式、教学模式及管理模式等入手,探索与传统封闭式教学不同的培养人才方式。传统教学组织活动中,缺少活力、组织单调,不能适应现有学生的需求与特点。传统教学模式不重视学生个体差异,如学习能力、智力水平与知识基础等;传统的教学模式重教轻学,忽视了受教育者的个性特点。小组教学,灵活轻快,从学习对象的实际出发,以学习对象的学习能力、智力水平与知识基础、学习兴趣、习惯等差异为基础,提出具有实效性与针对性的教学活动,也是对因材施教教育理论的的具体运用。

一、小组教学概述

1.小组教学的来源

目前,众多国家均使用小组合作学习这种富有创新意识的教学方略与理论。其具有明显效果,被广大民众称为近几十年中最成功最重要的教学改革。不同国家其小组合作学习的名称与形式不同,如前苏联时,称其为“合作教育引”,而欧美国家则称其为“合作学习”。

综合而言,小组合作学习基本形式为合作学习的小组,对教学中动态因素系统性应用实现互动,推动学生学习,评价标准仪团体成绩为主,从而达到教学活动与目标,提升教学效果。

2.小组教学的主要目的

合作学习主要是指学生在两个或两个以上,为了实现共同目标从而进行相互配合。小组合作学习属于以班级授课制度为背景的教学方式,以课堂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基础上,教师推动学生构建学习小组,指导小组成员如何合作,将群体积极效能充分发挥,有利于个体学习能力与动力的全面提升,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任务。有效改变了以往教师课堂教学的“满堂灌”形式,发挥出学生创造性与主动性,从以往的被动学习转变为现在课前收集资料、归纳整理,课堂上教学讨论并总结,课后自我反思的学习模式,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3.“小组教学”现状

自实施新课标后,“小组合作学习”的名词广泛应用与教学之中,好像能够与任何学科相适应,督促学生参与到学习之中,属于高效流行的方法。此评价表明小组合作学习其本身具有明显的优点,但是,很多教师在课堂中尽管有此环节,却对学生仅仅是分组,没有明确讨论过程与目的。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对“小组教学”概念理解不够深入,只是为了合作而“合作”,迎合“新课标”的以生为本的理念,好像不搞“小组形式”就不是一堂优秀的课。

二、小组教学“流于形式”

(一)出现问题的原因

合作学习主要是指团队或小组共同完成任务,更加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参与性、亲历性与合作性。而“流于形式”问题的出现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1.小组人员过多,仅为了分组而分组。研究表明,小组以4人为最佳,现在的教学活动中,发现很多教师,每个小组都不低于6-8人,甚至更多;在公开课、展示课里更是取“形似”,只要有分组就行,在大多数的学生眼中,分组就是改变以往面朝黑板的课堂形式。

2.不是每个小组成员都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在课堂教学,没有详细的合作学习计划方案,课堂上一般指定一名小组成员汇报后草草了事,小组多数成员未参与,在教学中,教师并没有在事前明确进行小组成员的分工,导致合作学习却不合作,发言的永远是少数人;另外,合作学习需要学生之间互动、表达、倾听,而学习中,每个学生都希望表达自身想法,希望其他小组成员倾听,却导致出现谁都不愿倾听、不再倾听的情况,不能构成研讨分为,甚至有些学生“趁机作乱”,导致成绩好的学生更好,而成绩差的学生则更差。

(二)“课堂评价活动”与“小组间竞争”对课堂教学活动的作用

1.“竞争”与“斗争”区分开,教师起主导作用,合理把控课堂节奏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合理评价,能够保护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其学习自信心。但不可“竞争”发展为“斗争”,这要求教师把控课堂气氛,做到心中有数,要注意个体差异、小组差异,创设人人平等,小组平等;在讨论环节因“组”制宜,设立相应议题,避免因问题的难度导致个别小组出现没有结论的局面;小组成员按照顺序,做到人人发言,充分调动每个小组成员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

2.教师的适时评价,给予肯定,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适时的课堂评价,在教学环节中往往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对小组汇报的评价常常一笔带过,忽视了生生之间、小组之间的评价,忽视了对小组集体的评价,更偏重于评价优秀个体及学习结果,忽视评价讨论方法与过程;导致不能将小组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的优势充分发挥,小组教学成为了“过场”,并没有提高学习效率。

3.做到学生人人参与,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与学生的心理表现

授课者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中需要充分考虑学生之间存在差异性,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有机会发挥自身潜能,营造人人平等的教学氛围,展现学生主体地位,在鼓励创新的同时,引导学生人人思考、人人参与。对学生都实行等距教育,保证学生始终处在活动中心位置,促进生生与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提高学生交往合作能力,避免“马太效应”的出现。

三、小组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小组教学发达国家的普遍做法

小组教学模式是现代教学论的重要研究对象,最早在英国与苏联出现。60年代时,部分发达国家教育家也对小组教学研究进行了关注,投放一些力量,利用教育实验分析了小组教学的操作过程、一般特点、功能范围、方法及结合其他教学形式等问题,获得成果显著。而现代,发达国家在中小学课堂教学中小组教学已经成为基本教学方式之一。

(二)具体应用策略

小组合作学习,主要是在教学活动中,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动手实践与合作交流的过程完成共同任务,需要分工明确,实现互帮互助的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具有以下特点:对于某个问题以讨论形式进行解决方案的研讨,讨论过程中学生学会倾听,听取其他小组成员的意见、交流自身看法,或者对评价补充他人的意见、协作中利用不同方式将解决问题的过程展示出来、分享每个人成功的体验,反思自身的学习行为。

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通常以4人为一小组,同一个班级的学生以性格、成绩、能力等为依据分成最优化的4人小组,实现“组间同质、同组异质”的小组合作模式,重视学生学习过程的参与性、亲历性与合作性。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课程实施建议,在课堂教学之前,教师要预先根据各小组实际情况分派任务,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从课前阶段的收集整理资料、到课堂总结汇报,让学生尽可能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独立获得新知,学生也能感受到成功、发现与探索的乐趣。

四、总结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及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理念,课堂教学要以人为本,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突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在教学活动中,要把学生看成有情感、有需要的“人”,而不是知识的“容器”和考试的“机器”,要从传统的教师“主讲”向教师“主导”转变。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是在班级授课制背景上的一种教学方式,即在承认课堂教学为基本教学组织形式的前提下,教师以学生学习小组为重要的教学组织手段,通过指导小组成员展开合作、探究、发现、质疑并解决问题的学习模式,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达到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的目的。

猜你喜欢
成员评价课堂教学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