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丝绸之路的记忆

2019-07-14 12:58赵勇
雕塑 2019年2期
关键词:雕塑家营地帐篷

赵勇

聪明的组织者

201 9年新年伊始,赵磊的雕塑作品入选了“丝绸之路的记忆——2019第六届阿曼国际雕塑创作营”,而我也入选了“丝绸之路的记忆——2019第六届苏哈国际雕塑家营地”。这两个创作营是同时在同一地方舉办。我们如约抵达荒漠中的驻地,驻地有一个百米长的矩形帐篷,走进帐篷,看到两侧树立了十几个方块双人帐篷,在两排帐篷中间是排简易折叠桌椅,这是餐厅,大帐蓬外面有两台拖车简易厕所,厕所内有冷热水淋浴区域,车子的边上有蓄水池。大帐蓬的另一边是组织者居住的传统阿拉伯中型帐篷和存放工具的帐篷,很多当地的雕塑家和组织者都住在那两个中型帐篷里。帐篷的西侧就是一片摆放好石材的工作场地。近三十位来自世界各地的雕塑家将在这里共同工作生活20天。

这次活动他们定的主题是“丝绸之路的记忆”。甚至在宣传资料上也用繁体中文打印了“丝绸之路的记忆”几个大字。创作营的创建者Ali Aljabri告诉我,阿曼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节点之一,在古代经常有中国的商船停靠在马斯喀特(Muscat)与苏哈尔(SoHar)的天然港口。甚至苏哈尔市还刚刚开通了与中国广州的直达航线,因为中国广州与阿曼苏哈尔是友好城市,两地的海运经济贸易往来密切。创作营结束后我在阿曼首都的国家博物馆也亲眼看到了艘中国郑和船队大船的一比三十模型,说明中提到郑和的船队于公元1413-1415年曾在马斯喀特和dhofar (al-baleed)停泊,从事贸易往来。这应该与郑和船队第四次下西洋的时间吻合。6∞年后的今天,Ali Aljabri很高兴有中国的雕塑家前来赴会。最终我和赵磊分别做了《逾沙轶漠》与《阿拉伯海》两件作品,表达了我们对丝绸之路的敬意。

他们为了与外界雕塑家进行交流,提升本地艺术家水平,在Ali带领下,几个热爱做雕塑的阿曼年轻雕塑家于201 2年建立了一个组织,叫做“苏哈尔艺术之家” ( SoHartHouse)。他们在2014年在采石场边上的沙漠举办了第 届苏哈尔国际雕塑家营地(International sculptors camp),从此每年举办一届,到目前已经成功举办六届,一届比一届规模更大。这群充满热情的青年才俊,用自己热情与智慧使得这片荒漠成为苏哈尔市面对世界的一张名片。

这是两个项目分别由位于首都马斯喀特与苏哈尔两个不同城市的出资方赞助。组织者为了节约成本特意将两个创作营放在同一个地点并同时举办,这不能不说是次富有创意的聪明之举。阿曼国际雕塑创作营工作20天,而苏哈国际雕塑营为期16天,规定每人创作一件作品,如有余力可再创作一件小作品留下。由组委会决定雕塑的最终去处,所得款项用于Sohart House的生存与延续。

组织者对现有的资源进行了充分的利用,他们在石雕工作场地边上搭建了几个遮阳帐篷,帐篷下设立了微型的木工作坊( wood

workshop).还在社会上召集了学员办起了木雕体验课,教师则由营地里熟悉木工技能的雕塑家担任。另外,由突尼斯来的穆斯林书法家Mohamed Sahnoun在驻地大帐篷里进行伊斯兰传统书法石雕教学。帐篷中的另一个课程是由土耳其来的女雕塑家SanemTufan对当地女学员进行石材腐蚀浅浮雕教学。学员们在课间总是来到创作营场地观看雕塑家们的工作。组织者的确充分利用了国外来的雕塑家对本地区的艺术爱好者进行艺术的普及与教育。

互助学习的营地生活

“阿曼国际雕塑创作营”和“苏哈国际雕塑家营地之间的区别就是除去都报销机票外, “创作营”这边的9位作者另有少量现金补助。这个“创作营”邀请了9位选手, “雕塑家营地”邀请了20位雕塑家。为什么大家会对这个收入并不算丰厚的创作营依然保持高亢的创作热情呢?能来这里参加活动的雕塑家看重的一定不是收入。大家来的目的很单纯,首先可以做件室外作品留在不同的国度: 其次是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可以相互切磋交流,取长补短;最后就是品味世界各地不同地域的人文气氛。毕竟能来的人都是希望通过交流不断提高思想深度与手艺的高度。创作营也好还是雕塑家营地也好,这类活动正好为有这样思考的雕塑家提供了交流的平台。

这个营地在友好的气氛中聚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雕塑家分享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石匠经验。记得有天我正笨拙地用錾子在石材上下料,一位66岁的巴西雕塑家来到我的身边观看了 会我的动作后。他在征求我同意后蹲下来帮助我打起来,同时示意我注意他錾子的行走方向和錾子头击发的位置点与角度。看着他游刃有余地在石头周围十几下就震掉了我刚才费力想去掉的那块体积,让我心悦诚服。之后他又反复教给我切割石材的操作诀窍,他那真诚的眼神使我非常感动。加上“师父愿意教,徒弟愿意学,所以我很快学到了以前不知道的技能。后来十几灭的过程中我看到他多次很真诚地为其它雕塑家耐心讲解示意标准的姿势和方法。他的名字叫Renato Brunello,他是职业雕塑家,也是善良的人。知道巴西雕塑家Renato的年纪,是因为组织者有天突然为他在工作场地举行了一个热烈而短暂的生日惊喜,正当大家热火朝天地工作时,Ali突然叫大家停手,随后关掉隆隆作响的发电机。然后端出两个大生日蛋糕向RenatoBrunello祝贺66岁生日,于是所有裹着石粉的雕塑家们纷纷向他簇拥过来,以拥抱亲吻的方式表达对这位雕塑家的生日祝福。大家吃完蛋糕后便立刻回到各自的雕塑前继续工作。

另外还有一位五十多岁的西班牙雕塑家Jose CarlosCabello Millan,也是一位非常乐于奉献出自己宝贵时间和精力给人以帮助的雕塑家,他的作品是用三维软件制作的标准扭曲几何形,自己用三维打印机打成等比小稿带来进行放大。这是标准意义上的用数学与尺子进行放大,中途不做任何改动,严格依照小稿进行放大。由于稿件要求对称及依靠数学计算,所以比较耗时与繁琐。因此他很少有时间休息,甚至在别人休息的时候他还在工作。即便在这样的状况下,只要他看到有任何人需要帮助,都会一路小跑过去,将自己的经验无私的传授给其他雕塑家。我经常看到他在其他年轻艺术家的雕塑旁边,或手持角磨机做动作示范,或跪在地上与其他雕塑家共同分析解决问题的办法。每当吊车捆绑别人雕塑准备翻个儿时,他都会跑过去帮助检查捆绑方式是否安全,并全程一丝不苟地关照着参与人员的安全。当我请教他怎么看我正在做的雕塑时,他总会直言不讳地替我找出存在的问题以帮助我做出判断。能碰到这样的人是我此行最大的收获。

有一位来自阿尔及利亚的雕塑家Taher Hedhoud也总是帮助别人吊装雕塑,只要吊车来营地,他就主动上前用阿拉伯语指挥当地吊车进行吊装。无论白天还是夜晚。最终的所有成品安装也是他与其他几位雕塑家在熬夜帮忙的情况下完成的。像这样雕塑家互相帮助的例子不胜枚举,尤其到了临近结束的那几天,同志们都在互相帮助彼此完成作品。创作营就是这样个大家庭,大家用的是同种语言,那就是雕塑的语言。 位五十岁的法国雕塑家Alex Labejof在完成自己雕塑后,打扫完自己的场地就抱着工具路过我这里,我问他:“完成啦,去哪里”? Alex指着一位雕塑家的雕塑对我说:”他的石头大,他可能需要我的帮助,不管他怎么想,至少我自己这样认为。” 说完就爬到一位雕塑家的架子上,帮助他干了两天,最后,被帮助那位雕塑家如期完成了最大的一件雕塑。辛亏Alex去帮忙了,否则那位雕塑家很可能要在大家最后两天参观古迹的时间一个人在营地做自己的雕塑了。

大家都是通过无私的互相帮助中分享自己的技术与经验,大家收获了真挚的友谊。在这样的气氛影响下,我也在工作场地中到处跑来跑去帮助其他雕塑家吊装与切割。 在吊装的过程中,几个出主意的雕塑家各有各的捆绑石头方法,这些方法都是各个国家一代一代的石匠在工作中从失败中总结出来的精华。在创作营中大家在互助切磋中吸取经验。眼睛看着,脑子想着,手头实际操作着,很快我就掌握了很多不同的捆绑方法。可以说,帮助别人越多的人,获得的收获就会越多。这收获不仅是技术或观念的碰撞所产生的火花所引起的成长,更重要的是你会在真心帮助中收获真挚的友谊。我认为这是创作营精神之所在。

国际雕塑创作营从始至今论其本质是为交流经验而产生的雕塑家的聚会。在经验积累问题上我想到了我们国内的石雕创作营存在的问题,想在这里提出我的忧虑。长时间以来,由于我国工人人力相对便宜,所以我们的雕塑家习惯利用工厂的方便条件让工人代为生产石刻或金属雕塑作品。在上个世纪建立新中国之初,由一批学成归国的雕塑教育家通过手把手培养雕塑工人的方式培养了一批雕塑工人并建立了雕塑工厂以服务社会主义建设。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许多城市对室外雕塑的大量需求,大江南北无数雕塑工厂应运而生。时至今日,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在中国培养了大量拥有高超技艺的雕塑技工与具备国际水准的雕塑工厂,雕塑工人的技术已经远远超过学院派毕业的专业雕塑家。目前中国半数以上的雕塑创作营也都是由工人代劳,创作营所倡导的交流经验的初衷已经逐渐失去。我曾经听到参加过中国雕塑创作营的外国雕塑家私下议论,中国的雕塑创作营并不是真正的创作营,甚至不用自己制作雕塑。每当我听到这样的话.心中总不是滋味。这样的结果是我们花了大量资金邀请来的雕塑专家将多年积攒的经验被直接送进了工厂,为其工作的工人提供了大量知识,我们中国的雕塑家和雕塑学生则没有得到太多的经验,所以在国际石刻创作营很少能够见到中国的雕塑家参与。一方面是我们国内雕塑家的英语水平有待提高,更重要的原因是我们的雕塑家很少具备在短时间内独立完成足尺石雕作品的能力。這方面可以借鉴其它国际创作营经验,例如如给每位雕塑家配备1-2名雕塑系的学生作为助手,这样可以将外国雕塑家的石刻经验技巧直接传授给我们的学生,使得国内学生具备走出去参加国际创作营的底气。这里我要向广州美院雕塑系的高蒙教授致敬,因为多年来高蒙老师曾几十次参与国际雕塑创作营,为中国雕塑家赢得良好口碑的同时不忘在教学中积极推广创作营理念,积极鼓励自己的研究生要闯出去参加国际雕塑创作营。至今已经有好几个他教过的学生活跃在国际雕塑创作营领域,并在国际雕塑界小有名气。另外一位经常在国外参加创作营的雕塑家刘洋先生也早在2012年建立了国际雕塑创作营联盟(ISSA),经过数年不懈的努力,他凭借一己之力使得ISSA已在国际雕塑营世界具备了相当的知名度与影响力,ISSA旗下已经汇集了仝世界几十个知名创作营作为其会员。ISSA近年来不断在其国内的微信号上向国人推广介绍其它国际雕塑营的情况,增进了大家对国际雕塑创作营的了解。雕塑杂志也在近几年增设了海外传真栏目,不断向广大读者介绍着国际创作营交流活动。所以,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 定会在国际雕塑创作营世界见到更多德艺双磬的中国雕塑家的身影。

营地汇集着爱做雕塑的人

在做雕塑的人群中一般有两类人:一类是喜欢做雕塑的人,他们是专业的雕塑家。另一类是喜欢雕塑的人,他们是雕塑的爱好者。我注意到这个“雕塑创作营地”中有很多人不是专职的雕塑家。比如其中几位当地的雕塑家,他们谋生的手段多种多样,有当教员的、有当工程师的,有编程序的、也有工人。但有一点是相同的,他们真的喜欢做雕塑,因为他们都利用下班后仅有的几个小时在做雕塑。一位德国的雕塑家Klaus Hunsicker告诉我他参加创作营之前是德国传统意义上的行走中的手艺人,包括木匠、石匠、泥瓦匠之类,德语称这样的人叫'Auf Der Walz',这样的石匠在德国还有百余人存在,德语管这行称作iIFreie Vogtander Deutschlandll,这个行业已经在欧洲有几个世纪之久,在古代他们的工作是到处建造教堂之类的手艺活儿。在德国如果你选择了终身作'Auf Der Walz'这样的手艺人,那17岁就要独自出去生活,必须穿着传统工匠的黑色制服,依靠自己的手艺想方设法存活下来。他们有自己行会组织,甚至有其他德国人听不懂的内部语言,据说是在旧时谈话中不会泄露商业机密而逐步形成了很多单词,传承至今。他参加创作营也是为了体验更丰富的生活,提升自己的技能。西班牙的Jose Carlos是艺术学院毕业,但日常的工作是某机场停机坪的专业技师。做起艺术来也是一丝不苟,全力投入。平时跟上班族一样朝九晚五,可他依然有精力和兴趣在下班后一头扎进小小的雕塑工作室.目前为止也参与了几十个世界各地的创作营了,并不亚于专业雕塑家所投入的时间与精力。 另外一位来自科威特的帅哥fahad Alhaheri平时的工作是侦探,他的工作很难让别人想到他会每天一下班就钻进自己的私密工作室为自己做雕塑,他说他喜欢在工作室独处的感觉。这三位都是“业余选手但在我眼中却都是真正的雕塑家,因为他们具备优秀雕塑家所必须的特质。

另外一位来自罗马尼亚的Ana MariaNegara是非常优秀的年轻女雕塑家。在创作营开始十天后还没有到来,后来听到有人说她的母亲在创作营即将开始时突然去世了。我心想她一定来不了了。可是我错了,有一天上午营地来了位年轻女雕塑家,和她握手时我才得知她就是刚失去母亲的Ana。不一会她就兴奋地挥舞起角磨机爬上石块投入工作,我能理解她的这种见到材料时的兴奋,这就是优秀雕塑家的本能反应。她个子不大可技巧异常娴熟,双手竖握7公斤的角磨机长时问工作可以做到人机一体,且下料速度异于常人。与她交流后了解到她的技巧都是在她参加了近70个雕塑创作营得来的,所以她用了几天时间就轻松完成了她的大蜗牛雕塑,她还抽空去帮助其它朋友修整雕塑。是对做雕塑的热爱才会让她在失去母亲后忘我地工作。是充满友谊且紧张紧凑的创作营生活让她暂时从因失去至亲那种悲痛的情绪中走了出来。

我偏爱喜欢做雕塑的人,因为这些人多是朴实无华且可爱的人。我喜欢这个充满互助精神与友谊的创作营及雕塑家营地,目前这个营地已经持续举办了六届,已经在阿拉伯世界有了名声,所产生的作品们已经融入到阿曼的城市空间中。我强烈地感受到这个营地具备了某种无以言表的气质与吸引力,这是一个老中青三代雕塑家与组织者共同用真心打造出来的大课堂。如果你希望吸取各个国家雕塑家的经验,那就去报名参加国际雕塑创作营吧!

猜你喜欢
雕塑家营地帐篷
帐篷
回归营地活动
恐龙会谈恋爱吗
带上帐篷去旅行
在户外过夜
雕塑家
板龙很呆板吗?
拯救营地
当代雕塑家作品
当代雕塑家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