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教育学院2018年度科研工作发展报告

2019-07-14 13:04邓阎钢赵准胜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9年6期

邓阎钢 赵准胜

摘要:吉林省教育学院2018年度科研工作保持稳中有进的良好发展势头。论文发表和转载情况显示质量提升举措呈现实效,科研课题立项数量维持高位水平,获奖类成果同比大幅增加;但也存在科研成果数量和质量不平衡、立项课题和结项课题不平衡、科研成果分布不平衡等现象,而大部分教研岗正高级人员成果太少、非直接管理类科研课题不规范等问题仍然存在。新年度科研管理工作将从完善微观评价制度,督促监管与加强服务相结合,科研信息发布与咨询答复程序化公开化等措施,切实提升科研质量。

关键词:高质量成果;获奖成果;课题结项;科研服务

doi:10.16083/j.cnkl.1671-1580.2019.06.001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 2019) 06-0001-10

一、科研成果概况

20 1 8年吉林省教育学院的科研工作,坚持以既定的“十三五”期间的规范化和抓质量两条准则,重点做好日常服务,稳中有进,科研成果丰硕。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两项,省级教学成果奖5项;重要刊物论文发表、科研获奖成果等数量上较上一年度有明显增加;C刊发文和转载情况以及刊物来源等指标则显示整体论文质量有所提升。从本年度科研统计情况来看,2018年度学院的科研成果各项指标包括:著作类成果提交15部,经学术委员会评审给予奖励6部;获奖类成果提交27项,经认定奖励1 3项;立项课题29个,结项课题17个;在核心及以上刊物发表论文40篇,其中重要级刊物论文4篇,CSSCI刊物4篇,核心级刊物论文32篇(含《中国教育报》理论版2篇),转载3篇。统计时间截至2018年12月11日。

本年度的科研统计和奖励按照《吉林省教育学院科研成果认定办法》和《吉林省教育学院科研成果奖励实施细则》执行。在本年度科研统计和评定过程中学院多位教师咨询奖励范围问题,考虑到这两个科研文件直接关系到学院教师科研积极性,现将变更要点说明如下。1.论文类奖项由原来的重要和核心两个级别,加入高校更通行的CSSCI刊级(简称C刊),因此在论文部分按明显质量差异呈现重要、C刊、核心三个层次,以提高较高质量论文的奖励力度,激发科研动力。2.国家级报刊理论版发文和转载等情况纳入科研统计和奖励的范畴。如: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上发表的1 800字以上的理论文章按重要级奖励,在《中国教育报》上发表的1800字以上的理论文章按照核心级刊物论文奖励;明确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和“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等转载的文章纳入统计和奖励范畴,分别按文件规定给予奖励。自本办法实施以来,上一年度统计中学院已有教师因成果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转载而被奖励,本年度又有3位老师文章被转载,且另有2位老师因在《中国教育报》上发表理论文章而被纳入奖励范围。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本年度核心期刊认定标准按照《中文核心期刊要日总览(2017年版)》(2018年12月第8版发行)执行,考虑到论文从投稿到发表时间较长,尤其部分期刊论文审查周期超过半年,因而类似特殊情况也适当参考上一版期刊目录。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目录三年发布一次,2019年度的科研成果认定已经完全在本版目录适应周期内,将严格按照已发布的核心期刊目录执行。最近两版目录相比较而言,新版数量稍有增加,而目录调整幅度较大,尤其教育类核心期刊出现较大变动,具体见论文第三部分的细致分析和列举。学院教师在发文前应该查实期刊层次,以规避风险和损失。

二、科研成果分述

(一)论文发表情况

本年度学院教师共提交学术论文44篇,其中核心刊物3 6篇,重要刊物5篇,C刊3篇;经核实及评定,确认核心刊物论文32篇,重要刊物论文4篇,C刊扩展版论文4篇(经查实,从核心调整1篇)。

1.重要级刊物论文

本年度学院共有3位老师在《教育研究》《人民教育》《分析化学》等重要级刊物发表4篇文章,数量上与前两年基本持平。其中,李铸衡副教授发表2篇。具体信息如表1。

从刊物来源看,高影响因子的《分析化学》等是近些年首次发表我院教师文章,而《教育研究》是再度发表学院教师文章,值得庆贺。蔡京玉教授在《基于专业化流程的“国培计划”项日质量控制策略研究》提出“提升‘国培计划应然价值,推动教师培训专业化,须构建专业化培训项目管理及质量控制流程:三维分析培训需求,科学设定培训目标;系统设计培训计划,明确目标达成路径;有序开展培训教学,细化落實培训目标;四级评估培训效呆,立体化验收目标达成度”[3],以研究思考推动国培工作进展。孙世梅教授在《人民教育》上发表的《于永正:语文教育的一味甘草》,是对小学语文界逝去不久的名师于永正的追怀,体现了这个专业共同体的学术情谊。李铸衡副教授继续在《应用化学》上发文,并且在影响因子更高的《分析化学》上刊出成果,保持了高质量科研成果的持续产出。

2.CSSCI级刊物论文与转载论文

年度,CSSCI刊物发文和论文转载情况继续单列为独立类项统计指标。2018年度统计周期内,学院教师在CSSCI刊物(除重要级刊物以外)发表4篇论文,具体如表2所示,但均为C扩。从学位构成来看,3位作者均为博士或在读博士。与2017年5位教师5篇C扩相比,略有下降。作为科研骨干的青年博士,可在提高学院论文质量水平上发挥更大作用。

论文转载方面,本年度有3篇文章被相应学科人大复印资料仝文转载,与2017年度相比数量持平。3篇文章分别是高中语文(张玉新)、小学语文(孙世梅)、小学数学(程明喜)3个学科的教研论文。这说明我院高质量学术论文集中在学科教研方面,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这3个学科也是我院教研实力相对较强的学科。本年度转载情况具体如表3所示。

从C刊论文较多被转载来看,这个高度重合恰体现了论文质量的学术价值。这些论文何以被转载?具体分析3篇转载文章如下。张玉新教授论文《当务之急是“啃”读一本垫底儿的书》,是从新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整本书阅读”这个高中语文教学任务群出发,提出“落实学生读整本书要从教师先读整本书开始,而教师读整本书的当务之急是先要啃读”。继而,聚焦教师“啃读”,依“为什么要啃读,啃读什么书,怎么啃读”三层逻辑展开;批评语文教师“不读书、读书偏、读书挑”等现存实况,并介绍名家读书方法和名师读书启示,提供了很具体的建议,强调以“精读”推动教师专业发展。值得一提的是,这篇文章原是在非核心级期刊《中国教师》上发表,但因质量上乘而被转载[4]。张玉新教授本年度共发表6篇文章,除核心期刊所示3篇,及此篇之外,还有两篇在《中学语文教学》上发表。数年来的科研成果统计显示,张玉新教授的科研产出无论数量还是质量均处于学院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