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经典诵读与智障儿童思想品德教育

2019-07-15 03:37韦拉
都市生活 2019年3期
关键词:智障儿童思想品德教育经典诵读

韦拉

摘 要:新时期,思想品德教育活动不断发展,在教育过程中融入经典诵读活动,可以为智障儿童构建更加完善的教学体系。本文基于经典诵读融合品德教育的具体作用以及智障儿童思想品德教育的具体原则,从经典诵读方式、教学奖励机制、实践教学、教学方法等方面入手,具体分析融合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经典诵读 智障儿童 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对策

引 言

经典诵读与思想品德教育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二者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加强对二者融合方式的研究,可以为儿童创造出更优的教育教学体系。智障儿童本身情况较为特殊,在实际发展过程中,思想品德教育尤为重要,将经典诵读融入其中,可以让智障儿童得到全面的发展。

一、经典诵读融合品德教育的具体作用

经典诵读融合思想品德教育,不仅可以提高语文素养,同时可以有效提高思维水平、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最终养成健康向上优良品格,让智障儿童得到真正的进步。首先通过经典诵读可以提高语文知识、语文能力,对于智障儿童而言,大量高效的语文诵读训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语文能力,同时还可以积累更多的字词。对于智障儿童而言,思维开发、认知工作十分重要,通过经典诵读,智障儿童的思维认知水平得到提升。不仅如此,智障儿童子啊阅读过程中,思想会得到最大程度的开发,通过这种有意识的训练,可以让智障儿童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得到根本上的提升。为了智障儿童的终身发展,必须要加强思想品德教育,让儿童养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等方面,让其养成良好的品德。比如:中华民族道德准则、正确的学习习惯等都会在无形之中影响智障儿童,引导其树立起正确的做人准则,为后续的成长奠定基础。

二、智障儿童思想品德教育的具体原则

智障儿童的成长发育和普通儿童相同,最大的特殊性在于他们的大脑高级神经系统出现残疾,因此此类儿童的选择性、探索性较差,自信心较弱,存在惰性,缺少理想,没有明确的发展目标。而且,智障儿童的记忆力较弱、缺少独立性、批判性、敏捷性,因此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中要从他们身心发展的特点入手,只有抓住他们的特点,才能够保证教育的顺利开展。除此之外,还要遵循思想品德一般规律进行教育,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矛盾转化、自尊自立。在教育过程中要认识到智障儿童虽然智力落后,但也具有主观能动性,要将思想品德教育转化为自我教育,才能充分发挥出思想品德教育的真正功效,让他们主动自覺的按照道德规范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控制。

三、利用经典诵读加强智障儿童思想品德教育的对策

(一)碎片化经典诵读教学时间。将经典诵读教学融入日常教学活动中,利用零碎教学时间,开展诵读教学活动,给智障儿童安排定时、定量的教学内容,通过反复的练习,让其最终可以掌握其中的内容。由上可知,智障儿童的记忆能力较弱,且存在惰性,一次性记忆大量内容,不仅不会对智障儿童的思想品德教育起到帮助,反而会出现一定反作用。比如:教师可以在每天早自习的时间,让学生跟着教师诵读经典选段1-2遍,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需要对学生提出强制性要求,只是带着学生去阅读。每天早自习重复诵读1-2遍,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自然而然地就会对选段内容形成记忆。不止如此,还可以在每节课前五分钟,让学生诵读经典,以此集中注意力,为后续的教学活动奠定基础。以某特殊小学为例,该小学中的德育教师会在每次德育课前选择和课程内容有关的经典选段,组织学生进行诵读,通过阅读让学生静心的同时,也让其对课程内容形成一定的了解[1]。

(二)开发多样化经典诵读方式。兴趣是鼓励学生主动投入学习活动的主要动力,智障儿童也不例外,智障儿童也具有主观能动性,开发多样化的经典诵读方式,激发智障儿童的兴趣,让智障儿童主动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可以让教学效率得到根本上的提升。比如某校教师将《三字经》、《弟子规》配上音乐,作为歌词加入到智障儿童喜欢的儿歌中,智障儿童通过唱歌的方式诵读经典,以此可以加深印象,同时提高对经典诵读活动的兴趣。除了唱歌的方式之外,游戏也是一种良好的教育方法,游戏是吸引智障儿童最佳方式,利用经典选段中的内容设计游戏,让学生参与其中,一起完成游戏,同时也加深他们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以《弟子规》中“虽有急,卷束齐。有缺坏,就补之。”这一段为例,教师可以带着学生修补书本,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其养成独立做事、爱护物品等习惯。

(三)建立良好的教学奖励机制。良好的教学奖励机制,可以激发智障儿童的学习动力,调动此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可以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对具体诵读工作进行详细的划分,为智障儿童规划出科学的诵读计划任务表,然后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给予不同的奖励,鼓励学生天天诵读。对于智障儿童而言,奖励是对其学习行动的鼓励,和普通学生不同,智障儿童对鼓励的接受程度更高,鼓励产生的效果更强。比如:某特殊小学中的教师制作了一个护照本,学生每天完成诵读任务,就可以到教师处盖章,达到一定数量后可以换取不同的礼物。同时诵读情况良好的学生,还可以得到虚拟货币,利用虚拟货币购买更好的礼物,在这样的情况下,智障儿童就会主动进行诵读,在诵读中陶冶品行、学会礼仪文化、学会做人,进一步吸收接受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为思想品德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础[2]。

(四)思想品德教育中融入经典。思想品德教育中融入经典选段,可以提高教学效果,形成示范性教学。比如在思想品德教育中融入《三字经》小故事,《三字经》中有很多古代经典故事,这些故事内容简单,寓意深刻,具有良好的教育作用。以《三字经》中“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为例,教师可以给智障儿童讲述着黄香给父母暖被扇针头的故事,让学生体会到黄香孝敬父母的美好品质。又比如:教师可以在安全出行这一节思想品德教育课程中,联系“缓揭帘,勿有声。宽转弯,勿触棱。”这个片段,借助过马路游戏,引导智障儿童在开门、行走时随时观察,树立初步的自保意识。想要利用经典诵读加强智障儿童思想品德教育,就要在思想品德教育活动中融入各种经典文学,利用经典文学进一步强化教学,改善学生的认知,让可以正视思想品德教育。

(五)提高经典诵读的实践教学。思想品德课程本身的实践性较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知行结合,以此促进学生真正形成良好的品德。比如:教师在引导学生诵读了《三字经》中“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这一段落后,可以让学生回家主动帮助父母洗脚、帮助父母做家务,为父母端茶倒水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以此让学生真正的养成良好的品德习惯。不仅如此,通过诵读经典改善智障儿童的学习态度,形成团结友爱风气,让智障儿童有意识的约束自身行为。以某校教师在课间活动中,将一些游戏的顺口溜,改为三字经等经典文章,学生主动接受、吸收的同时,也会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

总 结

综上所述,思想品德教育是个体成长过程中的重点教学活动,智障儿童作为一个较为特殊的存在,也要积极开展思想品德教育活动。教师想要利用经典诵读加强智障儿童思想品德教育,就要将经典诵读教学时间碎片化,开发出多样化经典诵读方式,建立良好奖励机制,提高教学实践性,让教学活动得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明兰.国学经典诵读与学校德育相融合[J].学周刊,2017(34):135-136.

[2] 邢晓兰.小学语文诵读融合品德教育实践探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7.

猜你喜欢
智障儿童思想品德教育经典诵读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经典诵读教学实践与思考
社区融合教育点亮智障儿童的生活
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及其研究
让伏羲教育的阳光沐浴着孩子们健康成长
唤醒、发掘、传达
从《论语》中汲取文明礼仪养成的营养探析
粤教版思想品德教材中“阅读与感悟”的特征与作用
浅析如何对中重度智障儿童进行语言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