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医生

2019-07-15 03:37唐秋桐
都市生活 2019年3期
关键词:学医扁鹊医术

唐秋桐

近期,总是小病缠身,不知是久坐办公室还是人步中年。不是感冒就是头疼,不是口腔溃疡就是牙龈肿痛,不是口干就是舌燥,不是口苦就是眼屎糊角,弄得我吃点辣椒就上火,如今视力越来越不能与电脑相伴,真耽心哪天就不能敲打键盘写作了。

这时,却让我怀念起过世多年的外公,而且,外公还有个很好听的名字----李回春(书名李学儒),言下之意有回春之术和儒家道德典范之传承。我的外公90高龄才离开人世。他在世时,我们一家人很少生病,因长期你来我往,外公只要看我们谁的脸色有异,就让母亲上山踩几味山药拿回家煎熬喝后就万事大吉,好多时有邻居找外公看病,也是先观看后,先说出病症,再让病人自己确症,然后才处方,而且收费很低,有时家境贫困的除了处方还要免费发药,帮其治疗,人缘在老家甚是很好,他除了医术精湛就是有良好的医德。只可惜我那时没听父亲的忠告,要是那时将外公的医术学到手就好了。

古人做人讲究的是个“德”。判断一个人好坏也是以德为标准,对于一个治病救人的医者来说,更是要求甚高。开中医“望、闻、问、切”四诊先河,被誉为中医脉学“祖师爷”的先秦名医扁鹊的医术就是由神人所传。当时有个叫长桑君的旅客因知道扁鵲与众不同,就在扁鹊开的客栈住了十余年,也观察扁鹊之为人十余年,最后才决定传医术给扁鹊。

首先长桑君让扁鹊服了一种药,然后将所有的秘方书籍授与扁鹊。服药三十天后,扁鹊就具有了隔墙看物,透视人体的特异功能。从此,扁鹊开始行医。《史记.扁鹊公列传》中有一桩著名的医案“扁鹊三劝齐桓侯”。扁鹊运用透视人体的特异功能,看到了齐桓侯的腠理和脏腑,看到了在疾病的不同阶段在腠理和脏腑的表现。如果没有长桑君,扁鹊何来这种特异功能,他又如何能在只看了齐桓侯一眼,就能知道他病之所在。扁鹊后来名闻天下。他不仅医术高明,还为民众着想。他过越国都城邯郸时,闻知当地人尊重妇女,即为“带下医”(妇科医生) ;过东周都城洛阳时,听说周人敬爱老人,即为“耳目痹医”(五官科医生) ;进入秦国首都咸阳,听说秦人喜爱儿童,即为“小儿医”(儿科医生) ,随俗为变。千百年来,扁鹊高超的医术和医德为后人所敬仰,被誉为“神医”。

这就如同明代医学家李梃,在中医启蒙书《医学入门》中提到古代中医的习医规格一样。行医关系到人命,不是品德诚实而不虚伪、性格沉静而有恒心、真正知道长阴功乐趣的人,不可轻易学医。既然人立下学医的志向,就可以商议如何用工。

学医人每天早上面对《先天图》静坐,诵读品味《孝经》、《论语》、《国学》;大有资力者,再遍及《四书》全部内容、 古《易》白文,以及《书经》、《洪范》、《无逸》、《尧典》(理会大意,不必强记)。因为医出于儒,不读书明理,终是庸俗昏昧,不能变化贯通。

学医人每天中午将《医学入门》中的大致内容从头至尾逐段诵读,必须一字不漏,如同自己口述出来一样。就算学医人想专攻小科,也不可不读大科;想专攻外科,也不可不读内科。因为学医只有触类旁通的道理,没有对其他科一窍不通却能精通一科的道理。只是因为医生经验有浅有深,技术有生有熟,所以才有分科的不同。

熟读后,学医人要潜思默想,深究书中意义。稍有疑难之处,学医人就要检阅古今名家方书来增广见闻;或者向医术高明、医德高尚之士恭敬请教,陶节庵说过:心得只是不与俗人说罢了。因为学习中医方药不外乎《神农本草》,学习中医理论不外乎《素问》、《难经》以及张仲景、刘完素、李东垣、朱丹溪。除此之外纵然有小方捷法,终究不是大家气数,千万不可被其诬惑。

学医人对于《医学入门》一书既然融会贯通,而后可以成为一名小医。此后学医人更要努力静坐,诵读儒书医书。学医人渐渐懂得阴阳消长之理后,先为自己治病见效了,再为别人治病;先为亲人治病见效了,再为陌生人治病。直到学医人自己感觉到胸有成竹,即使闭门造车也能天下合辙的程度,然后才可以开门行医。

至于行医后的行为操守,职业道德,尤其不可没有定规。14年5月,我回了趟老家,没想到感触很深:刚开始是周身软,很想睡觉,紧接着就是发烧、咳嗽,医生按重感冒治后好了很多,可一照镜子才发现舌头裂开了好几道口子,伴随而来的是舌疼、喉疼、牙龈疼,在镇上看了好多医生不是输液就是打针吃药,每天就要200多元人民币,快一月仍未好转,病情越来越严重,这不得不让我另寻医治方案,去市中医院一查,才知是被虫咬伤后被感染了。结果,开了3天的药还不到200元人民币,后再去复查就好了80%,就这样我决定返回公司边上班边调理。在公司这边很让我感动的是一位王宗仁老医生,听说是石龙医院的院长退休的,每周一、三、六不为病人看病,还有就是每逢初一、十五不为病人看病,其它时间坐阵执医,而且看病很是认真,每位处方只收10元人民币,这让很多乡邻都在他执医时间很早就来排队等候看病,每天都是近百人,还有很多是幕名远道而来的求医者。王医生时时刻刻都不失清晨的心态,70多岁仍很年轻,这也许就是我们常说的心中有德,便是福的缘故吧!

直到我读了《易经》后,这些问题迎刃而解。中医所走的是与现代医学绝然不同的路。由于现代人在道德上的衰落和思想上的复杂,已不能真正去认识中医的精髓之处,而是只注重经验的摸索和手法的运用。古老中医的独到在于它并不是把人作为一个孤立的个体看待,而是把他与天与地与周围的环境统一起来看,也就是“天人合一”。在这样的理念下,古老的中医对病的认识和治疗手段就完全不同于现代的西医,如今的病人一进去就是照片、CT、验血、尿检等等,好像没设备没机器就不能治病处方了。古人还有到为病人诊断的时候,医生先问病人病症起于何日,再从头到脚,根据伤寒初证、杂证的辩证方法以及内伤、外感的辩证方法逐一详细询问。病人病症虽重,但如果门类明白,医生不诊脉也可以开方;病人病症虽轻,但如果难以分类,医生就必须仔细察脉。

医生诊脉时,男病人要先左手后右手,女病人要先右手后左手,以顺应阴阳升降的气机。先一指单按,以便了解各经病情,再三指总按,以便决断病情总的虚实死生。医生诊脉后一定要对病人说实话:病情是虚证,还是实证;是可治、易治,还是难治;再说出病人有几分证候,来验证自己诊的对不对。如果有说的不对之处,医生应该坦诚请求病人帮助,不可牵强附会,文过饰非,务必从容再议,不可气急败坏,以至于恐吓病人。

如果诊视妇女,医生必须托病人亲属询问病人病症、神色与舌苔,以及饮食情况。然后随病人所便,如果病重就在床边隔着帷帐诊脉,如果病轻就在门外隔着门帘诊脉,而且必须用薄纱罩住病人手部。(贫家不便筹措,医生袖子里自备薄纱。)对于寡妇闺女,医生更要尊敬谨慎,这不是小节。

讨论病情时,医生要明白开释论证。断定病症是内伤?还是外感?是属于杂病?还是属于阴虚?是内伤而兼几分外感?还是外感而兼几分内伤?

议定处方时,医生要根据当前脉象拟定处方,不可稍有隐秘。要根据古代成法,再参酌气候时宜、病人年纪、病人处于顺境还是逆境,以及病人曾经服药与否,(女人要考虑经水胎产,男人要考虑房室劳逸),虽然本于古却不泥于古,真的如同见到病人脏腑。这样既打消病人的疑虑,又不至于自己失误。

在用药之际,医生尤其应该仔细,要写清某经有病、以某药为君药、某药为监制药、某药为引使药。至于丸剂成药,医生本来就应该自己制备,以便药物的新陈炮炙一一合乎规范。何况紧急丸散,病人家岂能仓促采办?但是如果病人家一定要自己制备,医生应该听从病人家意向,这时必须根据《本草》写下按古法制药,不可独出心裁逞巧,使药力受到损伤。

在病机稍有疑难之处,用药不甚见效时,医生姑且在五鼓清晨清心静坐,潜心推究病源,再次为病人诊察改方。

三国时,与南阳的张仲景、谯郡的华佗齐名,并称“建安三神医”的董奉,不仅修道,最后还得道成仙。董奉在人间住了三百多年才仙去,走的時候,他的容貌仍象三十多岁的人。在《神仙传》中有他治病救人的不同寻常的事迹,其中最为后人称道的是中国古老中医的两大经典典故之一“杏林春暖”的故事。

董奉住在山里不种田,天天给人治病却不收取分文。但是,他有一个要求,经他治好的重病患者,要栽五棵杏树,病轻的,则栽一棵。许多年后,他治愈了成千上万的病人,种下的杏树达到了十万多株,蔚然成林。他让山中百禽群兽在杏林中嬉戏,替他掌管杏林。后来,杏树开始结果了。每到杏子熟时,他就在杏林里盖一间仓房,并告诉人们:“欲买杏者,无须奉告,但将一升谷子留下,自取一容器的杏子就行了。”常常有人用很少的谷物换取更多的杏,这时杏林里的一群老虎就会吼叫着追过来,由于惊吓,这些贪心的人就急忙逃命,罐里的杏子因此会掉出不少。到家时,一量剩下的杏总是正好和送去的谷物一样多。对偷杏的人,老虎就一直追到偷杏人的家中把他咬死,死者家的人知道一定是偷了杏,就原封不动地把杏奉还给董奉,并磕头谢罪,董奉就让死者复活。董奉每年把卖杏换来的粮食全部用来赈济贫困人和旅途盘缠不足的求医人。一年就有两万斛粮食象这样被送了出去,他的杏林赈救了无数生命。

后人即以“杏林春暖”,“誉满杏林”来赞颂良医美德。

要想在世间作一个良医,并不易。唐代名医孙思邈在古稀之年撰写《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时,在《备急千金方》开篇著有“大医习业”和“大医精诚”。强调作为一个医者所应具有的医德和医术。“大医精诚”则成为后世医者必须遵循的医德誓言。

孙思邈还谈到作为一个“大医”须涉猎群书的重要性。他说:“若不读五经,不知有仁义之道;不读三史,不知有古今之事;不读诸子,睹事则不能默而识之;不读内经,则不知有慈悲喜舍之德;不读庄老,不能任真体运,则吉凶拘忌,触涂而生。”如果还能懂得“五行休王,七耀天文”,那么“于医道无所滞碍,尽善尽美矣。”

再看如今的医生,又有几人做得到孙思邈在千年前就为医者所设下的规矩和品德呢?

近年来,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瑰宝的中药材屡屡因农残超标、掺杂使假等问题而遭遇信任危机。如:万元藏红花竟是纸做的、硫磺熏过的菊花、某台的综合频道、旅游频道等多个频道播发多个虚假药品(如清苏肺宁胶囊、扫日劳清肺止咳胶囊)广告等等。

记得2011年11月17日,公安部统一指挥29省份警方发起一场打击假药的“战役”。警方发现,假药遍及全国,涉及几乎所有药品种类,流入药店甚至个别地方的医院诊所;制假者在制假的各个环节,都有正规企业提供服务——“不是打击让假药增多了,而是打了才知道假药原来这么多。”警方发现的假药,种类从处方药到保健药,从口服片剂到注射针剂,从中草药到西药,从国产药到进口药等上百个品牌门类,可谓应有尽有。警方在一案中发现假药流向了内蒙古、吉林、辽宁和黑龙江等三千多家药店。假药泛滥,迫使警方不得不以非常规形式亮剑。

在利益驱使下,医疗产品回扣高 黑心医生给病人放17个支架, 很多医生也乐此不疲,并且会主动给病人推荐进口设备做身体检查、价格高昂的进口药品是家常便饭、无病小作、中病大作、大病猛药,少者几百上千,多者数万到几十万,结果是肥了自己瘦了病家。

记得我在2012年中秋节,也是10月1日。这既是中秋节也是情人节的“双节”日子,对于我们这些上班族来说,是联络感情和外出游玩的最佳时间。我们从前一天就开始排好了行程,所以,一直就在这个同事家和那个同事家里高兴团聚。我们长期吃着习惯的工作餐,这几天可谓玩疯了、喝狂了。

这几天还没玩完,就弄得我生了有生以来最有“创伤”的一次病。依平常总觉得是小小的感冒而也,就买了点药吃,结果病没好,反而有加重的感觉。在小诊所找医生把脉一看,又问了问,你快去大医院吧,我这治不好,这下可吓坏了。

我吓得屁颠屁颠的就往镇医院去。一路排队挂号等候,结果从下午14时到的,一直等到17时过还没能等到有医生为我看病,几次的肚疼和头晕,都差点倒下。最后终于等到了我,当医生开了一周的药,说是“胃溃疡”时,只得回家按医生交代的吃药,可三天下来,更不得了,不但没好转,还更加难受严重。

后来,我不得不去了同事们说的最好一家博爱医院,做了个身体全面检查,这可把我吓了一大跳。确诊为肺部感染。光体检就花了1300多元。而且,医生叫我办理住院手续。我拿着体检单就出来找一位相熟的医生。这位医生也是很有名气的,只是今天没上班,但很多常客都去他家里,他看了我的体检单,也要求我住院,但时间是随时找他,还给我开了张入院单。拿了3天的药,说先吃一天,如没好转,还是住院保险。说实话,我拿着这位医生开的药,走在拥挤的街头,心情是及其的低落。

突然,我想起了我外公的徒弟,他也是在老家很有名的中医,也是我的忘年交,他很喜欢我。我就打电话去咨询。他让我过去,第二天,我就去找他,结果他只开了几元钱的中药,并要我找了家小诊所按他的要求打一周的吊针。

我回来后,就照他的说法去做,找了几家诊所,没一家愿意按手上的单方给我打针,镇医院就更不行了。最后在一家小诊所有位女医生答应,帮我打针,就这样,我一边上班一边打针,一周的打针吃药费和加上他开的中药还不到500元,一周下来,我的病就完全康复了,如去住院,最少得花销几千或上万元。

结果,这几年来,我只要一旦生病就去这家诊所,还推荐不少同事去这家诊所,而不去大医院,也不去社区有医疗保险的正规医院。原因是这家小诊所除收费低外,医术也好,关键的是这里的几位医生语言让病者听起来舒心,感觉在这里有那种人人受关爱的感觉。好多时候,我经过这里,总是看到这家诊所内外都是很多的病人在等待接诊。

为病人治好病,这是医生的份内事,纵然医生不求功名利禄,全凭行医养家糊口,也不可过份索取钱财,只能听任病人家之酬谢。如果病人家也一样清贫,医生要分文不取,这尤其体现医生的仁义和清廉。因为别人不能回报医生,天一定会回报医生,如果医生抱着这样一种心态行医,他的医术才能高明、见效。否则天不允许。

医生是能为病人治好病的,只是医生的思想病了,病人的病才难治,就像今天不少无医德的医生。

作者简介:作者系四川宜宾市翠屏区牟坪镇同心村人,生于1968年,男,汉族。1990年7月毕业于新闻写作专科,先后担任过多家报刊杂志特约编辑/记者等职。现系: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宜宾市作家协会会员、山东《望月文学》报编委副主任、中国访谈网特约记者等职。

猜你喜欢
学医扁鹊医术
儿子学医和父母成校友
许愿
浅谈基层中医服务工作的开展
中国古老的神奇医术
华佗学医
论医术与医德的“轻重”
望子学医
讳疾忌医
扁鹊兄长,你在哪里?
从蒲松龄《聊斋志异》的描写看清初的物质文明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