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错纠错”办法助力执法

2019-07-16 08:39刘贤春
中国环境监察 2019年5期
关键词:执法者情形法律法规

文|刘贤春

前不久,山东省生态环境厅印发了《生态环境系统者履职尽责容错纠错实施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引发基层环境监察执法工作者的密切关注。

基层执法者整天面对环境监察对象,各种复杂情况都会遇到,有的甚感棘手,难免客观出错,被追责追究的风险较其他部门要大。《办法》的实施,将帮助执法者放下心理包袱,轻装上阵,更好地为决胜阶段的污染防治攻坚战担当作为。

容错纠错让基层环境监察执法者工作更加踏实有效。基层生态环境部门承担着污染防治攻坚战基础性工作,环境治理矛盾困难多,有的职能交叉、责任模糊,在实际工作中常会遇到政策、法律法规未予明晰、不够具体的问题,难免发生失误或偏差。少数执法者会畏首畏尾、瞻前顾后,进行自我保护,削弱了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执行力和战斗力。有了容错纠错办法,基层执法者就有了一个“护身符”,消除心理顾忌,专心谋对策、真作为。

容错纠错让基层环境监察执法者工作更能放开手脚。生态环境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范围广,技术性强,涉及的政策、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内容多。在实际工作中,既要严格守范、依法办事,又要不唯书,敢于突破。尤其当污染防治攻坚战越往深处,越是难啃的硬骨头,要求越高。以往一些干部因为缺少有效的保护措施表现出求稳怕乱、固步自封、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有了容错纠错机制保障,在遇到问题与矛盾时,就会改善束手束脚、思维僵化的心理,勇于大胆尝试、破冰前行。比如,《办法》规定,“在创造性开展工作中,因国家政策调整、上级决策部署发生变化或政策界限不明确及客观条件限制出现的失误或偏差的”情形,将给予从轻、减轻或免责处理。又比如,《办法》明确“在贯彻落实国家、省委决策部署中,因尚未规定具体工作方法,先行先试出现失误或偏差,或出于公心、履职尽责出现失误或偏差的,将予以容错纠错处理。”也就是说,在履职过程中因客观因素、难以预见情形造成一定损失或不良影响,但主观已按照职责分工、岗位职责管理计划要求履行职责的,将会依照有关程序予以容错,极大地激励了基层执法者创造性地做好生态环境执法体制转型、环境新老法律法规衔接等工作。

容错纠错让基层环境监察执法人员工作更加心情舒畅。良好的心情出效力、出战斗力。当下,由于工作任务繁重,部分基层执法者有种“小马拉大车”的倦怠感,工作缺乏激情。容错纠错《办法》的出台,给了基层执法者真正的人文关怀,所设计的12条界定履职情形、10条严谨的程序,贴进履职实际,富有可操作性,为担当作为、履职尽责的基层执法者提供动力。

猜你喜欢
执法者情形法律法规
逾期清税情形下纳税人复议权的行使
关于丢番图方程x3+1=413y2*
7月起将施行新的法律法规
最新安全生产法律法规 文件提要
最新安全生产法律法规 文件提要
最新安全生产法律法规 文件提要
执法者当成为守法的标杆
探究一道课本习题的一般情形
从特殊走向一般
现行公安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