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浙江打造“全域美丽长寿之乡”的初步研究

2019-07-16 08:54钟晓军辛帝高轶
中国工程咨询 2019年7期
关键词:长寿浙江省养老

文/钟晓军 辛帝 高轶

健康长寿,是新时代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核心追求。近年来,浙江省致力于全省大花园和健康长寿之乡建设。由浙江省委、省政府印发的《浙江省大花园建设行动计划》提出,到2022年,全省打造成为全国领先的绿色发展高地、全球知名的健康养生福地、国际有影响力的旅游目的地。为了更好地开展浙江打造“全域美丽长寿之乡”的研究,由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组织调研组,对“中国长寿之乡”丽水市、桐庐县,“世界长寿之乡”广西巴马县、海南澄迈县进行实地调研,系统分析了相关资料,吸取现有“长寿之乡”的先进工作经验,结合浙江省实际情况,提出“以加强政府领导为主导,以提升生态环境质量为抓手,以壮大健康产业为支撑,以创新养生养老机制为动力,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途径,以开展广泛宣传教育为基础”的工作方法。

一、世界和中国长寿地区基本情况

(一)“长寿之乡”分布情况

“世界长寿之乡”由国际人口老龄化长寿化专家根据百岁老人占总人口比例和相关生态医疗数据进行评选,目前有多家国际机构从事“世界长寿之乡”的评定工作。截至2018年底,有15个地区被认定为“世界长寿之乡”,其中我国占12个,分别为广西巴马县、乐业县、浦北县,广东蕉岭县,湖北钟祥市,江苏如皋市、溧阳市,海南澄迈县、万宁市,河南夏邑县,山东省费县,新疆和田县;国外的3个分别为格鲁吉亚、亚美尼亚、阿塞拜疆三国所在的外高加索地区,巴基斯坦的罕萨地区,厄瓜多尔南部山区的比尔卡班巴地区。

“中国长寿之乡”由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组织认证。从2006年到2016年开展了两届认证,共认证76个“中国长寿之乡”。其中,第一届认证46个;第二届认证30个。得到认证的“中国长寿之乡”分布在16个省,其中浙江省有5个,分别为丽水市、永嘉县、桐庐县、文成县、仙居县,而且丽水市是全国唯一以地级市获评的城市。

(二)“长寿之乡”的共同特点

一是拥有良好自然生态环境。世界上的长寿地区均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森林覆盖率高,水资源丰沛洁净,空气质量优良,气候宜人。农特产品质量安全,无重金属污染,且富含生命必需微量元素硒,这些为健康长寿提供了先决条件。巴马县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每立方高达20000个;土壤、谷物中的硒含量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0倍以上;地磁高达0.58高斯,是一般地区的一倍多。澄迈县饮用水源中富含有硒、锶等元素,符合国家天然矿泉水标准,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一类地区标准。浙江省各个“中国长寿之乡”均具有优秀的生态环境,森林覆盖率均为全国平均水平的3至4倍。

二是崇尚健康积极长寿文化。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历史进程,孕育了寿乡人热爱自然、善待山水、饮食绿色的生活习惯,孕育了善良纯朴、宽厚包容、孝亲敬老的优秀品质,孕育了吃苦耐劳、抗争贫困、争取幸福的创业精神,也孕育了乐观开朗、知足常乐的生活心态。澄迈县历届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老龄工作,每位百岁老人过生日时县政府班子成员都要上门祝寿。桐庐县专门设立“百姓日”,60岁以上老人享受免费“敬老爱老幸福餐”和游览桐庐各大景点的待遇。

三是具有多元化养老模式,积极推广医养结合。桐庐县财政支持建设老年人就医养老院,将安养医院、安居老年公寓合二为一,不仅为老年人提供安全的集中养老场所,也为老年人提供方便的就医环境,让家人放心、老人安心。养老设施完善。桐庐县实施康养设施建设规划,在城市中心区、乡镇、街道分别建设老年人活动中心、文化活动中心,农村行政村实现全覆盖、自然村覆盖率达98%以上。实现民生兜底。各地均出台了老人生活补助办法,按年龄段向适龄老人发放生活补助,使老人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澄迈县每月为高龄老人发放生活津贴,其中90~99岁300元,100~105岁500元,105~109岁700元,110岁以上1200元,2010年至今共约发放1.6亿元。桐庐县对60岁以上的老人提供人身意外险,并为高龄老人每月发放生活津贴,其中80~89岁50元,90-99岁130元,100岁以上330元,春节、重阳节等重大节日也会额外发放节日慰问金。

四是做大做强“长寿经济”。充分利用“长寿之乡”金字招牌,发展大健康、养生养老、生物科技、特色医药产业。巴马县借助与深圳结对帮扶的良机,推动深圳—巴马战略合作,建设“深圳巴马大健康合作特别试验区”,加快发展天然饮用水、长寿食品、健康医养、精品体育、会议会展、生物科技、特色医药七大产业。澄迈县利用“长寿之乡”品牌,积极发展生态农业,桥头地瓜、福山咖啡、澄迈福橙等全国精品农产品,为农民带来年人均10万元以上增收。丽水市牵头成立了“长寿之乡”绿色发展区域合作联盟,通过开展中国长寿之乡特色服务业示范城市、养生(老)名优产品、康养示范基地等认定,倾力打造“长寿之乡”产业、企业、产品、服务等品牌,目前已有53个中国长寿之乡、200多家企业、30多位全国知名专家加盟。

五是充分利用自身经济和医疗养老资源优势。经济发达地区通过建设医疗养老平台,提高全体市民健康水平。目前我国北京、上海人均预期寿命分别为82.2岁和83.63岁,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两地均利用经济优势和医疗养老资源优势,形成了发达地区打造“长寿之乡”的模式。北京市城区通过疏解清退的房屋重点用于养老服务驿站建设,农村地区则通过流转方式将农民自有住宅流转到村集体或村级经济组织,升级改造建成“幸福晚年驿站”,政府对于符合条件的农村“幸福晚年驿站”,按实际服务流量补贴的1.5倍予以资助。上海市依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平台整合医疗服务资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养老机构签约,按照《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服务项目》的规定,结合自身服务能力和资源配置情况,对接住养老人的实际需求,开展巡诊等上门服务。

二、浙江打造“全域美丽长寿之乡”的短板

对标国内外长寿地区以及国内发达地区,结合目前长寿之乡的经济社会发展历程,笔者认为,浙江打造“全域美丽长寿之乡”仍然存在一些短板。

一是长寿老人统计和管理工作不完善。根据浙江省公安部门的统计,2018年全省百岁以上户籍人口3622人,较2017年的3157人有较大幅度增长,但由于浙江省老龄工作相关职能部门未对百岁以上老人单独建档设立动态数据库,且全国公安系统户籍人口数据涉密、岁数统计口径不一、死亡销户时间较长,因此浙江省百岁老人数据不完全准确,难以进行全国横向对比。

二是自然生态环境尚需进一步提升。良好自然生态环境是“美丽长寿之乡”的创建基础。浙江省1市4县“中国长寿之乡”大部分位于浙西南山区,环境质量优于全省平均水平。不过从全省域来看,生态环境质量仍需有效提升。根据浙江省生态环境厅公布的2017年浙江环境状况,省域平原河网水质相对较差,达到或优于三类水质断面仅占38.1%,近岸海域生态环境治理任务依然艰巨,四类和劣四类海水占比高达51.1%。全省县级以上城市仅有35个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全域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仍有一定距离。

三是全民健康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根据《国家人口发展规划(2016-2030)》,2020年全国人均预期寿命77.3岁,2030年79岁。据统计,2018年浙江省预期寿命78.77岁,已超过2020年全国人均水平,但离世界领先的日本(84.2岁)和全国领先的上海(83.63岁)仍有提升空间。预期寿命的提高,需要从基础健康抓起,需要从娃娃抓起,需要政府和社会层面从提高全民身体素质着手,大力提倡运动健康的个人良好习惯和社会良好氛围,为长寿老人储备打好基础。

四是基础设施供给不足,养老养生产品供给不充分。据统计,2017年浙江省80岁及以上人口达165万,而全省各类养老机构养老床位39.56万张,拥有日间照料及托老床位28.75万张,不能满足50%的80岁老人集中供养需求。农村福利型养老机构由于财政资金投入不足,养老设施简单,基础性健康护理设施存在较大缺口,而且大多数空巢老人居家养老,缺乏更多的人文关怀。2017年浙江省老龄程度已达到21.77%。老年群体对特定的衣食住行产品需求大,而目前社会能为老年人专门提供的食物、医疗保障、休闲服务等产品仍不充分、不平衡。

三、推进浙江“全域美丽长寿之乡”建设工作的建议

建设“全域美丽长寿之乡”是一个长期性、系统性的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需分阶段、分步骤推进。总体要以全省大花园建设行动计划为指导,打基础、补短板、强弱项,重点抓好谋划研究、环境提升、产业发展、文化宣传等重点工作,全力推进“全域长寿之乡”的创建工作。

一是以规划研究为统领,全面谋划“美丽长寿之乡”建设工作。浙江省老龄工作主管部门要着手研究分析“全省美丽长寿之乡”建设的优、劣势,适时开展规划编制,明确阶段目标和重点任务,争取到2022年有2个以上地区被列入“中国长寿之乡”;到2025年有2个地区列入“世界长寿之乡”;到2030年全省人均预期寿命达到全国领先水平。通过借鉴创建“中国长寿之乡”的经验和做法,全面提升全省养老事业、长寿文化、长寿产业发展,全省全域争创“中国长寿之乡”。建立长寿老人动态数据库,对全省90岁以上老人进行搜集跟踪,设立信息档案,实时更新。依托正在开展的全省土地质量地质调查,整合地质、地磁、林业、空气、水质、农业等数据,研究建立全省影响长寿的潜在资源禀赋地图,为地方、社会合理有序开发长寿健康产品和服务提供支撑。

二是以提升生态环境为抓手,打造“诗画浙江”大花园。按照浙江省政府明确的“2020年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2022年打造全球知名的健康养生福地、2035年建成绿色美丽和谐幸福的现代化大花园”的目标,积极实施生态环境质量提升工程,严守生态安全,严格产业准入,大力推进绿色发展,抓好蓝天、碧水、净土、清废四大行动,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与修复,使公民生态文明素养再提升、生活环境更宜居。

三是以健康产业为支撑,促进长寿经济高质量发展。依托现有“中国长寿之乡”联盟,建立省级层面相应组织,创建“美丽长寿之乡”品牌。利用资源禀赋地图,以长寿关键元素富集地为核心,发展高端健康食品。多元化发展养生养老旅游,完善各类景区和住宿地点的老年化设施改造,广泛吸引国内外旅游资源。依托特色小镇优势,打造高端养生康养小镇,吸引高端养老群体。加快发展生物医药产业,优先考虑在丽水等重点地区谋划重大平台和项目,打造世界生物医药科技创新高地。

四是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导向,全力提升全民卫生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的覆盖面,确保60岁以上老人全覆盖,实现老有所养、老能就医。加快卫生医疗、体育运动设施建设,推进健康公共服务设施向农村基层延伸。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宣传,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民间体育活动和体育赛事,调动全民运动健身积极性。

五是以创新养生养老机制为动力,开辟养生养老新途径。积极构建“企业家+养老机构+康养老人”组织形式,建立财政资金引导、经营性养老产品企业参与的养老基金,对公益性养老事业和养老机构进行反哺,为老人养身养老提供资金保障。创新医养结合模式,推广“银龄互助”,推广居家养老,支持公立医院参与养老机构建设。积极培育养老服务业人才,将养老服务业人才培训纳入各地人才培育计划,不断提高养老服务水平。

六是以宣传教育为基础,扩大“美丽长寿之乡”影响力。通过开设专栏,讲述百岁老人故事,广泛推广长寿健康的生活经验,宣传敬老爱老事迹,弘扬长寿文化。通过举办推介会、博览会、旅游节、长寿论坛等活动,广泛介绍浙江“美丽长寿之乡”创建过程中的经验,促进乡村旅游、生态食品、医疗保健发展。通过加强与巴马、澄迈等“世界长寿之乡”合作交流,充分发挥浙江省产业、资本、技术优势,协同发展生态农业、大健康、生物医药产业,扩大全省“美丽长寿之乡”的影响力。

猜你喜欢
长寿浙江省养老
《初心》
浙江省温州市籀园小学
养老生活
阅读使人更长寿
长寿还是短命
植物蛋白有助于长寿
浙江省特级教师
——吴淼峰
2018年浙江省高中数学竞赛
养老更无忧了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