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遵义县冉村沟钼多金属矿床成矿模式及找矿标志

2019-07-16 06:25
冶金与材料 2019年3期
关键词:金属矿床牛蹄层状

王 雄

(贵州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一0二地质大队,贵州 遵义 563003)

文章以贵州省遵义县冉村沟钼多金属矿床作为研究对象,目前该矿床研究程度较低,尤其对成矿模式、找矿标志等的研究明显不足。本次研究工作通过对矿床地质特征、找矿标志的研究,探讨矿床成矿模式,以期为区域上同类型矿床的找矿工作提供参考。

1 区域成矿背景

研究区位于扬子准地台黔北台隆毕节北东向构造变形区之松林穹窿北东段,区内构造定型于燕山期,在喜山期经历多次活动[1]。构造形式主要以北东向及东西向较宽缓背斜及紧密向斜为主体,伴随有与褶皱配套的扭性和张性断裂。褶皱轴向有由北东东向转为北东向的弧形构造,单个褶皱形态常呈S或反S形弯转。由西往东有中枢背斜、长岗向斜、松林—岩孔背斜,鸭溪向斜,其中,松林—岩孔背斜(松林穹窿)是研究区内最大的构造单元,为一开阔背斜构造。

2 矿区地质特征

矿区出露地层由老到新有灯影组(Z2dy)、牛蹄塘组(∈1n)、明心寺组(∈1m)、金顶山组(∈1j)、清虚洞组(∈1q)、娄山关组(∈2-3ls)、桐梓组(O1t)、红花园组(O1h)、湄潭组(O1m)、十字铺组(O2s)、宝塔组(O2b)、涧草沟组(O3j)、五峰组(O3w)、第四系(Q);其中,牛蹄塘组为该矿床含矿地层。

牛蹄塘组岩性以黑色含炭质泥岩或炭质泥岩为主,局部夹纹层状或薄层状灰岩,厚21.68~39.74 m。顶部与明心寺组呈整合接触,底部与灯影组呈假整合接触,底部接触面向上约1~1.5 m范围内有层间滑动现象,常见薄层或透镜体灰黑色硅质磷块岩,表明地层内局部具有磷矿(化);钼镍多金属矿呈层状、似层状赋存于牛蹄塘组黑色炭质泥岩下部地层中。

冉村沟钼多金属矿床位于松林穹窿构造北东缘,矿区构造较为简单,矿区西北部发育一条规模相对较大的区域性断裂构造,走向北东—南西向,倾向北西,倾角62°,为正断层。

矿区矿层较为稳定,矿体呈似层状、长透镜状产出,矿体厚0.02~0.07m,平均0.052m。矿床内可分为Ⅰ、Ⅱ、Ⅲ号矿体,其中,Ⅲ号矿体位于矿区东部,是该矿区的主矿体,矿体长约2250 m,宽约2100 m,矿层最大厚度为0.07 m,最小厚度为0.02 m,平均厚度0.053 m。Ⅰ号矿体位于矿区西部,长约1500 m,宽约700 m;Ⅱ号矿体位于矿区中南部,长约370m,宽约270m,规模最小。

该矿床矿石可分为氧化型矿石和黄铁矿型矿石,其中,氧化型矿石品位较低;黄铁矿型矿石与围岩界限明显,矿石品位较高,是矿区内主要矿石类型。矿区矿石常具有条带、条纹、纹层状构造等;矿石主要发育粉砂状结构,局部可见生物碎屑结构、藻包粒结构、草莓结构等。该矿区矿石矿物主要为黄铁矿、胶硫钼矿、红砷镍矿、针镍矿,脉石矿物为方解石、石英、粘土矿物等。

3 找矿标志

3.1 地质标志

研究区内沉积型钼多金属矿床地质找矿标志有:

(1)地层:区内最重要的赋矿围岩为寒武系下统牛蹄塘组底部黑色页岩系,成矿有利岩性段为黑色薄至厚层状含炭质泥岩。

(2)构造:区域上沉积型钼多金属矿多集中分布在松林—岩孔背斜、湄潭背斜及大院背斜周围,背斜构造控制了矿床的产出位置。

(3)风化铁帽:矿石中的黄铁矿经氧化后成为褐黄色的褐铁矿,此外,硫钼矿、针镍矿氧化后的产物发生迁移也会留下褐黄色痕迹,这也是矿区最有利的找矿标志。

3.2 地球物理标志

研究区布格重力异常展布方向与区域构造方向基本一致,总体呈由东向西逐渐减小的趋势。遵义镍钼矿主要分布在布格重力异常等值线梯级带上及其边部,尤其是异常变化较陡的边缘地带,从剩余异常图上看,矿点主要分布在零值线附近、剩余重力异常等值线上。

3.3 地球化学标志

1∶20万区域化探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异常发育,在区域化探分析的39个元素或氧化物中,与镍钼钒矿床有关的主要异常元素有 Mo、As、Hg、Sb、Ba、Ag、Zn、P 等8个。其中,Mo、P Ag、Zn单元素异常与镍钼钒矿套合较好,As、Hg、Sb、Ba则分布于镍钼钒矿床附近。8 个单元素异常中,Mn、P、Ag、Zn、P 元素异常规模较大,强度均达三级,且异常分带特征较好,浓集中心明显。Hg、Sb、Ba元素异常规模相对较小,强度也较低,Hg、Sb异常强度为二级,Ba 异常强度为一级[2]。

该矿床表生地球化学构成特征为:成矿元素异常组合:Mo、Ni;直接指示元素异常组合:Mo;间接指示元素异常组合:Ag、Zn、P、As、Hg、Sb、Ba。

4 成矿模式

随着Rodinia超大陆裂解作用,扬子陆块进入构造活跃伸展期,形成台—盆转换格局,台地周缘及一些构造薄弱带热液活动强烈。一方面形成富含镍钼钒多金属矿物质的海底火山喷流(或上涌高温热流体)流体,是原始成矿流体;另一方面上升流体与海水混合、沉淀出多金属矿物质。研究区在早寒武世气候温暖湿润,海水富含大量的菌藻类,为镍钼钒多金属矿富集提供了前提条件。来自陆源的粘土矿物具有吸附硫化物的作用,能够吸附、沉淀随热液而来的多种成矿物质。成矿期内由于海平面的快速上升使得海水深度增大,使研究区处于有利于有机质大量埋藏和保存的还原环境中,最终形成了牛蹄塘组富镍钼钒矿层和有机质黑色岩系沉积。

微生物对沉积型钼镍多金属矿床的形成起着关键性的作用。镍钼元素所赋存的矿物及黄铁矿中可见显微草莓状及细菌结构发育,指示了有机成矿机制的存在。因为有机质(高碳质)具有吸附性,能够造成钼镍等成矿元素的强富集;同时,大量藻类分解造成缺氧的还原环境有利于镍钼硫化物以络合物形式搬运、沉淀。某些厌氧性细菌,能将硫酸盐中的高价硫还原成低价硫,在这一氧化还原作用过程中,释放出的H2S为金属元素提供了大量的硫来源,因此,厌氧性细菌对镍钼硫化物形成的控制作用显著。

总之,研究区钼多金属矿床的形成受生物和有机质控制作用明显,生物是多金属元素搬运、沉淀富集的重要载体,而有机质是成矿元素沉淀富集的重要媒介。可以推测原始沉积盆地海水中富含微生物且处于缺氧还原环境,沉积盆地中由于深层富盐海水的注入,促使微生物的大量繁殖,在成矿过程中起到了造硫聚矿作用,同时伴有陆源有机质的大量加入,吸附大量成矿元素沉淀成矿是研究区沉积型钼镍多金属矿特有的成矿模式。

通过冉村沟钼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的研究,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对该矿床成矿模式总结如图1所示。

图1 遵义式沉积型镍钼钒矿典型矿床成矿模式

5 结语

(1)牛蹄塘组为该矿床含矿地层,钼镍多金属矿呈层状、似层状赋存于牛蹄塘组黑色炭质泥岩下部地层中。

(2)该矿床主要有地质标志、地球物理标志、地球化学标志等找矿标志,其中,地质标志中的地层标志对寻找该类矿床最为直接有效。

(3)微生物的大量繁殖在成矿过程中起到了造硫聚矿作用,同时伴有陆源有机质的大量加入,吸附大量成矿元素沉淀成矿是研究区沉积型钼镍多金属矿特有的成矿模式。

猜你喜欢
金属矿床牛蹄层状
广西大厂铜坑锡多金属矿床Pb同位素组成对成矿物质来源的示踪
内蒙古林西县北三段银铅多金属矿床成因与成矿模式
湖南仁里铌钽稀有多金属矿床经济价值及其找矿启示
湘南长城岭锑铅锌多金属矿床构造控矿规律研究
火星上的漩涡层状砂岩
轧制复合制备TA1/AZ31B/TA1层状复合材料组织与性能研究
牛蹄病的病因分析及防治要点
供给压力大 郑棉“牛蹄”难持久
农场动物大集合
高韧性抗层状撕裂Q345FTE-Z35钢板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