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杏酮酯滴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观察

2019-07-16 03:00王松国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19年3期
关键词:疗效观察心绞痛冠心病

王松国

[摘 要] 目的 探讨银杏酮酯滴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冠心病心绞病患者75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对照组35例),对照组服用单硝酸异山梨酯片,观察组服用银杏酮酯滴丸。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7.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00%(P<0.05);心电图效果对比,观察组总有效率72.50%,高于对照组(48.57%);血液流变学的改善观察组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银杏酮酯滴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关键词] 银杏酮酯滴丸;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观察

中图分类号:R541.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816X(2019)03-0270-02

doi:10.3969/j.issn.1009-816x.2019.03.023

心绞痛是由胸部不适或疼痛症状组成的临床综合征,通常与冠状动脉异常导致的一过性心肌缺血有关,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所至。据研究发现,心绞痛的发生发展与血液黏度增高有密切关系[1]。本文对75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分别口服银杏酮酯滴丸和单硝酸异山梨酯进行治疗,并观察银杏酮酯滴丸和单硝酸异山梨酯二药的副作用发生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入我科确诊为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共75例。所有研究对象均符合国际心脏病学会及世界卫生组织(ISFC/WHO)制定的相关标准[2]。(1)有心绞痛的典型胸痛特征;(2)胸痛发作期间心电图表现为ST段下斜形或水平形下移,T波倒置,胸痛缓解时这些心电图变化可恢复到心绞痛发作前状态;(3)除外非冠状动脉疾病引起的心绞痛。对入院患者按照住院时间顺序进行分组,观察组40例,其中男24例,女16例,年龄51~84岁,平均(67.82±6.83)岁;治疗前按心绞痛发生的严重程度可分为4级(1级,2级,3级,4级)[3]。5例为1级心绞痛,16例为2级心绞痛,15例为3级心绞痛,4例为4级心绞痛;对照组35例,其中男21例,女14例,年龄47~81岁,平均(66.74±6.25)岁;其中4例为1级心绞痛,16例为2级心绞痛,12例为3级心绞痛,3例为4级心绞痛;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本研究经过医院伦理小组讨论通过,患者或家属同意并签写了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对照组予单硝酸异山梨酯片,20毫克/次,2次/日,8周为1疗程。观察组予银杏酮酯滴丸,5粒/次,3次/日,8周为1疗程。两组在用药期间停用其它抗心绞痛药物,根据病情予以常规综合治疗,包括休息、限盐、吸氧、降血脂、降血压治疗。两组在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临床症状、记录心绞痛发作的分级情况、药物的副作用情况。在治疗的前后记录心电图、检验肝肾功能、血常规等。血液流变学检测;停用一切抗凝药物。两组在治疗前均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4mL,应用爱利生LBY-N7500B全自动血液流变仪检测全血黏度及血浆黏度。疗程结束后采用相同的方法检测血液流变学,对比两组在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情况。疗效判断[4]:(1)显效:无心绞痛发作或发作次数减少≥80%;(2)有效: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50%至≤80%;(3)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或病情加重。心电图效果判断:按照《中国常见心脑血管疾病诊治指南》标准[5]判断。(1)显效:心绞痛发作消失,心电图恢复正常或大致正常;(2)有效:心绞痛发作减轻,心电图ST段回升超过0.5mV但尚未恢复正常,T波由平直为直立或倒置的T波变浅超过25%;(3)无效:心绞痛发作基本与治疗前相同,心电图与用药前无明显变化。

1.3 统计学处理:数据应用SAS 8.0版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处理,计量资料以(x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观察:治疗后总有效率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心电图效果比较:观察组在总疗程结束后总有效率为72.50%,而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8.57%(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血液流变学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2.4 不良反应:观察组有10例出现头昏、头痛、恶心、腹胀、便秘等。对照组7例出现头昏、头痛、恶心、乏力等。两组药物反应均较轻微,不影响临床用药及治疗。

3 讨论

银杏酮酯滴丸属于第五代银杏叶制剂,其活性成分为银杏总黄酮(FG)和银杏内酯(CK)[6],剂型特点为表面积大,溶出速度快、吸收速度快,生物利用度高。其药理作用为选择性扩张动脉血管、改善组织微循环;对抗血小板活化因子(FAP),改善红细胞变形性;降低血脂,清除氧自由基、抗氧化作用,增加三磷酸腺苷(ATP)的合成。实验室证明,银杏酮酯滴丸能改善血液循环,增加缺血区的血流量,有预防血栓形成和促进血栓溶解的作用[7]。作为第五代银杏酮酯滴丸制剂,与普通银杏叶制剂相比,有用药量少、起效快的特点,同时银杏酸≤5PPM,安全性更高。临床研究发现对冠心病心绞痛有效率可达90%以上,对心电图的缺血性表现改善达70%以上[8];观察组服用银杏酮酯滴丸后冠心病心绞痛症状改善总有效率达87.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基本与本研究结果一致;观察组治疗后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达72.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8.57%;同时,本文观察到,观察组在服用银杏酮酯滴丸前后血液流变学的相关指标均有所改善(P<0.05)。在治疗过程中观察到患者在治疗前后的生命体征及血生化中肝肾功能等均无明显变化。由于对致敏成份银杏酸控制在≤5PPM,在治疗期间未发生较为严重的副作用。上述结果提示银杏酮酯滴丸是临床初步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安全有效药物。

参考文献

[1]陈灏珠,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实用内科学(12版)[M].上海: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471-1472.

[2]国际心脏病学会和协会及世界卫生组织命名标准化联合专题组.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81,9(1):75.

[3]梁慧芬.心血管疾病用药指南.中国2010/2011(第六版)[M].香港:美迪医讯亚太有限公司,2011:151.

[4]东洋,于睿.银杏酮酯滴丸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60例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5,13(2):233-234.

[5]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中国常见心脑血管疾病诊治指南[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0:59-60.

[6]刘崇应,梁正勤.银杏酮酯滴丸的临床应用[J].内蒙古中医,2012,31(6):49.

[7]王旋,顾振纶,秦振红,等.银杏内酯A和B混合物对大鼠永久性局灶性脑缺血的保护作用[J].中草药,2007,38(2):241-244.

[8]罗贵全,余冬梅.银杏酮酯滴丸治疗冠心病PCI术后心绞痛的临床观察[J].四川生理科学杂志,2013,35(3):106-108.

(收稿日期:2018-12-18)

猜你喜欢
疗效观察心绞痛冠心病
冠心病一直没有症状,是不是治愈了
心绞痛
老年冠心病患者警惕卧位性心绞痛
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髋关节滑膜炎疗效观察
针药结合治疗偏头痛疗效观察
同是心绞痛,“性情”大不同
中医导痰祛瘀药治疗糖尿病合并冠心病38例临床疗效观察
抗心绞痛联合抗焦虑—抑郁药物治疗41例心绞痛伴焦虑抑郁症状的临床观察
有冠心病家庭史的青年更应戒烟
如何使用冠心病保健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