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合作才能让中美经济共生共赢

2019-07-16 20:10黄奇帆
中国报道 2019年7期
关键词:价值链全球化产业链

黄奇帆

美国挑起的贸易摩擦行为,是逆全球化、逆势而动的行为,有悖于贸易规则发展趋势,损人不利己,必然得不偿失。历史一再证明,以邻为壑、转嫁危机,甚至用极端方法强取豪夺,得逞于一时,绝不会持久。

当今世界国际贸易格局已发生根本变化,不仅仅是核心技术、资本多少的竞争,更讲对价值链、供应链、产业链的控制能力。产业链的一体化、供应链的相互交错、价值链各方面的利益融合,是推动全球化的重要动力。“三链”融合发展必將是捍卫全球化的“万里长城”,也将是抵御各种贸易摩擦的“杀手锏”。

全球贸易格局三大变化趋势

近几十年来,世界贸易格局发生了三大变化。

一是货物贸易的70%是中间品,这意味着大量的产品往往是几百个企业在几十个国家共同创造的。大量零部件和原材料的研发活动以及物流运送或者产品交换的各种活动,都作为生产性服务贸易的方式在展开,服务贸易的比重自然就上升了。二是跨国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不仅仅靠技术、靠资本,更讲对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的管控能力,也上升为重要核心竞争力,跨国公司管控世界,成为世界性大公司、领头羊公司,很重要的一个概念就是产业链、供应链的管控。三是各国贸易规则越来越趋于减关税、减壁垒、少补贴,零关税、零壁垒、零补贴的“三零”原则成为全球贸易规则的发展方向。

在全球贸易这样三个变化趋势中,各国经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美国挑起贸易摩擦,是一种逆全球化、逆全球贸易规则发展趋势、逆供应链和价值链发展要求的行径,只会损人不利己,得不偿失。比如,加征关税,只会造成美国进口商品增加成本,最终由美国全民分担;又如,中国出口美国的货物,60%是美国在华企业生产的,出口美国的产品加税,极大地伤害了美国自己的企业;再如,美国实行冷战思维,有十大类3000多种商品禁止出口中国,让美国人自己关闭了对华出口的市场。

特别是近几个月,美国政府逼迫一批美国企业对中国高技术企业的供应链实施断供,特别像对华为进行一些核心零部件、芯片或者操作系统、软件的封堵。这种封堵固然会对中国企业带来损伤,但这些美国企业在中国市场的份额往往占到20%~50%。这种封堵的行为很可能中国的企业还没倒闭,美国的企业先行死亡。因为任何一个企业突然丢失20%~50%的市场的结果,不是严重亏损就是倒闭死亡。

美国对中国加征关税,最终会将商品的成本压力转嫁给美国民众。此外,在加征关税的产品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美国企业在中国投资公司生产的产品返销到美国的。因此,加征关税也会连带打击到美国在中国的投资企业。

所以在这个意义上,打贸易战没有赢家。我相信美国的企业、民众、经济专家在这方面会有深刻的反思,越反思越会觉得美国政府的行为不合适,会推动美国政府校正自己的行为。

“三链”融合发展是捍卫全球化的“万里长城”

全球化到今天这一步,特别是最近10年,第四代工业革命浪潮的兴起,使得这些高科技领域、战略新兴制造业方面的各种产品,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变得更加一体化。这些领域的产品甚至都不仅仅是70%的中间品作为全球的贸易,在现代高科技领域的产品那70%还只是个平均值,80%、90%都是互相交错的,比如从芯片到各种操作系统的设计,包括人工智能许多软件的开发。全球各大公司之间互相交错的配置,事实上已经根本无法分清是美国和中国之间的还是美国跟其他国家之间的,各个环节都胶着在一起。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认为产业链的一体化、供应链的互相胶着、价值链的各方面利益的融合,恰恰是全球化最重要的推动力,也是全球化各个国家之间产业联系的纽带。这“三链”的发展,必将是捍卫全球化的万里长城,也将是抵御各种贸易摩擦、加征关税搞壁垒的“杀手锏”。

所以在这个意义上,越是发生贸易摩擦,对中国来说越要对制造业的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推动“三增一减一补”。目前我们对全社会的工业制造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三去一降一补”,但是对产业链方面,应该增加中国产业链的品牌集群,增强中国供应链的配套体系,提升中国价值链多方面的跟各国之间的融合;政府就要在“三链”的营商环境上进行改善,降低“三链”融合发展的成本;对企业来说,特别要对自己的产业链、供应链中的薄弱环节“打补丁”,核心环节如果有薄弱点,要补短板把它化解掉。这“三增一降一补”实际也是我们这个阶段抵御贸易摩擦的“杀手锏”。

另一方面,我们应该认识到在全球化的过程中,市场是王牌,中国是一个进出口内需大国,今后的15年,中国每年至少进口两万亿美元,15年就是30万亿美元;我们每年会进口7000亿美元的服务贸易,15年会是10万亿美元。所以今后15年,中国将有30万亿美元货物贸易进口、10万亿美元服务贸易的进口,这将是中国促进世界贸易一体化、全球化的一张重要王牌。

我们要充分认识到,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是王牌中的王牌。中国是当今世界制造业最大的产业链制造业体系,也同时拥有相对匹配的、比较完善的供应链,同时我们各个环节要素成本比较低,也充分体现价值链效益,在全球价值链综合体系中,中国的比较价值链最高。在这个意义上,用“三链”这个“王中王”来推动发展,中国经济发展有足够的底气和回旋余地。

全球贸易产成品/中间品占比变化

没有什么理由让中美贸易斗得你死我活

分析美国贸易赤字问题,不能仅仅看货物贸易总量差额来片面研判中美经贸得失关系,还要从美国的经济结构、金融特征深入分析,才能搞清为什么美国不仅与中国,事实上和全世界多国几十年来都是贸易巨额逆差的原因。

一是因为美国的产业结构。15%的制造业,80%的服务业,致使全国的消费品和产成品大部分都靠进口,加上中国产品价廉物美,这是在美国进口总量比重较大的原因。

二是因为美国的国内储蓄状况。美国国民净储蓄率只有1.8%,必须通过进口贸易赤字大量利用外国储蓄才能平衡。美国人是比较喜欢透支的,甚至透支到卖房子、抵押房子来消费的地步,而中国人比较节俭的,甚至把消费应该用的资金都尽可能地变成买房子的储蓄,这个情况跟美国正好反过来。这两种消费习惯其实也产生了一种结果,中国人把大量的钱变为储蓄,然后也买了美国国债,美国的透支发债也刺激了美国经济发展,这个过程也是一种两国人民之间的消费习惯互补。

三是美国的金融能力。美国利用美元作为世界货币的地位,对全球收取铸币税,必须依靠进口,才能支付美元,从而收取铸币税,几美分的印刷成本,就要世界提供100美元的商品。

四是中美产业比较优势互补的结果。跨国公司利用中国生产成本低、配置能力强、基础设施好等优势,来华组装产品、销往包括美国在内的全球各地。事实上美国是世界最大的金融力量所在国,中国是世界产业市场最大的、增长最快的发展中国家,资本和市场这两个环节是互补的;另一方面,美国有世界上最高的技术发展水平,中国有世界最强的工程设计和制造的能力,技术发明以后总会要变成产品,变成影响世界的产业,在尊重知识产权的情况下,美国的技术发明和中国的工程设计制造结合在一起,才能变成改变世界的产品强国。就像美国苹果公司,几乎90%的产品都是中國制造,在尊重苹果知识产权的基础上,两方的企业各得各的利益,产品销往全世界。

在这样的背景下,美国政客大讲贸易逆差吃亏,挑起贸易摩擦,是倒打一耙,得了便宜还卖乖的行径。总的来说,中美两国经济共生体的内涵是客观存在的,是影响世界的。中美两国之间合则两利,带动世界经济发展;斗则俱损,同时破坏世界经济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有一百条理由搞好中美贸易合作,而没有什么理由让中美贸易之间斗得你死我活。

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弗格林和柏林自由大学教授奥利兹认为中美两国是经济共生体,对世界经济发展有高度影响力,近几十年的发展证明了两位教授观点的确切性,中美经济共生体对世界的作用也越来越大。所以这就是为什么习近平主席6月18日应约和特朗普总统通话就能引起全球股市走势上升、引起各国家经济专家和企业家振奋的原因,这也说明了中美两国之间的关系对全世界都有广泛影响。所以我们不管是研究中美两国关系,还是研究资源优化配置、贸易摩擦,都不要忘了世界经济发展的格局变化,也不要忘记当今世界中美两国经济共生体对世界的重要影响。

在这样一个立场上,我们不愿打贸易战,但也不怕打贸易战,如果美方一意孤行,实行单边主义,那我们奉陪到底,中国有这个定力和决心。但同时,我们更多地希望中美两国主动合作,最终使两国经济能够在合作中共生共赢。

猜你喜欢
价值链全球化产业链
浅谈低碳价值链构建——以A公司为例
“饸饹面”形成产业链
基于价值链会计的财务风险识别与控制
新旧全球化
医疗器械包装发展价值链
产业链条“链” 着增收链条
全球化减速:全球化已失去动力 精读
试析基于价值链理论的成本管理模式
全球化陷阱
产业链春之奏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