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先生二三事

2019-07-16 20:10吕雷祎一
作文通讯·初中版 2019年6期
关键词:每节课体育馆黑板

吕雷祎一

每当看见黑板上挺秀清瘦的文字,或是一双沾满粉笔灰的手掌,我总会想起那位清奇的先生。

“先生”这个称谓,是先生教我们的。因此想起先生,我总会心生敬意。先生讲课时,我也常觉得他就是从前学堂里的“先生”。一次,我们要学一篇古文,大约那时并不急着赶课,兼有一种情致,先生翻开课本,从纸盒中拈出一根白粉笔来,背过身去,洋洋洒洒写下几大黑板的字———大略是原文和译文。这一过程颇为有趣。因他是一个字一个字地写,我们也就端坐在座位上,一笔一画地临。

先生时而蹲马步,时而直立如松,动作颇矫健。虽然他不时解释一两句,但静默得长久了,底下有些运笔如飞的同学不免叽叽喳喳起来。这时,先生只是转过身,以他那孤傲而有神的眼睛扫视一圈,教室里便安静下来,只有白粉笔在黑板上抑扬顿挫的声音了。

我最喜欢的,是先生每节课前写给我们的积累素材的名句。虽然有同学说这不过是照抄现成的流行的语录,但我想,先生将每节课的一段时间留给我们,使稚嫩的心灵浸润在远古的心绪中,终究是不大一样的。笔记本中至今还有那时放进去的一片干花,边上写着“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正是那苏子的诗句,令我长久地怀念起我那时的诗情和受到的感染。

我有幸做了先生的课代表,因此能大概摸清先生的行踪———他总是“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先生很爱运动,上课写完板书偶尔会拉拉筋、抻抻腿之类,中午更常常到体育馆里打羽毛球。作为课代表的我去问作业,常穿越长长的楼梯,到体育馆里去。有时还得垂手静立于一侧,等待几位老师打完一局球,先生才有空儿来和我说明。这时,我真感觉自己是松鹤仙人的书童,翩翩地要到凡间去传递消息了。

有时先生也像个小孩子。或许由于我和先生同样泡着枸杞菊花茶,也可能是某次课上我背诵了只需抄录一遍的白氏《天净沙·秋》,总之我和先生很要好。一日将上课时,先生突然悄悄塞给我一个小纸包,让我收好。我很好奇,偷偷用指尖拨开了看,是凤梨酥还是肉酥已经记不得了,总之是一块金黄色的小点心,三下五除二被我吃了。大约是先生见我平时好吃,因而对我的一些關心吧,现今想来仍觉温暖而好笑。

还有一件令人悲伤的事,某一周,先生接连几天没来上课。我们以为他病了,后来得知,由于母亲过世,先生告假回家了。中年丧母之痛,想必悲伤二字难以尽言。再见到他的场景,我现在还记得:平时神采奕奕的先生好像霜打的茄子,腰板儿虽然直直地挺着,却有几分掩饰不住的憔悴。当他像往常一样站在课桌旁俯身看我们的功课,他身上有股深沉的、醇厚的药与酒的苦味,像涨潮那样漫过来;然而他沙哑的嗓音,仍不断为先哲的诗作着注脚……

渐渐地,先生恢复过来,仍以那双锐利的眼睛教导着、凝望着我们。刚上中学的两年里,先生就这样一直教授我们。许多那时他教我们做的事,如评论、抄写之类,如今方觉是极有用的。那些琐碎中的一片寄望与用心,也就从绵绵的日子里越发体味出来。我现在很少能见到他的身影,不知诸事都还好吗?

教师点评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先生的饱满形象,是在小作者的成长过程中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文章选取了几个典型的场景来集中展现人物各个侧面的性情,真切动人,栩栩如生。此外,在回忆性的叙述语言中,小作者融入了丰富的情感:有感恩、崇敬,还有对旧时光的眷恋。语言平实深沉,意旨深远。

(程少峰)

猜你喜欢
每节课体育馆黑板
既有体育馆场地扩声系统提升改造
我会跳绳
长在黑板上的诗
晓黑板
迷宫弯弯绕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黑板
北京 小学初中将打破每节课45分钟惯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