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赋能健康大湾区

2019-07-17 02:13
今日中国 2019年7期
关键词:粤港澳大湾中医药

AR技术应用到手术中

粤港澳在医疗卫生方面进行深度合作,共同打造健康大湾区。

南国春来早。北国还是冰封雪飘之时,南粤大地已经春日融融了。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发布一周后的2019年2月25日,第二届粤港澳大湾区卫生与健康合作大会在深圳开幕,62个涉及疾病防控、医疗技术、人才培养、科技创新、产业合作等方面的三地合作项目的签约文本完成交换;三地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签署了《粤港澳大湾区卫生健康合作共识》。

这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广东省会同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在医疗卫生方面进行的深度合作,三方着力打造健康大湾区。

蓬勃发展的大健康产业

《纲要》用一个章节的篇幅,介绍了打造健康大湾区的各项措施。

这次,三地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签署的《健康合作共识》中特别提到,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鼓励港澳投资者在粤港澳大湾区投资医疗卫生服务;积极支持粤港澳中医药合作交流,促进中医药“治未病”学术研讨、理念推广与文化普及;支持粤港澳高校、医疗、科研机构(企业)共建中医药实验室、产业园;支持国内外投资者在粤港澳大湾区投资生物医药领域;共同推进医养结合,为港澳长者来粤养老提供健康、安全、舒适的场所与服务。

广州金域医学检验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梁耀铭表示,中央对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提出了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战略定位,有利于广东省整合大湾区的资源,集中力量发展科技创新。像金域医学这样的高科技健康服务企业,正探索粤港澳的创新合作机制,利用香港的国际化优势,汇聚全球医检技术创新资源,助推粤港澳大湾区生物医药建设。

作为内地第一家赴港探索高科技医疗服务的第三方医学检验机构,金域医学也在不断探索创新机制,以产学研合作为切入点,在粤港澳大湾区医检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方面尝到不少甜头。

近年来,广州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迅速,涌现出一批如广药集团、金域医学、达安基因、万孚生物等细分领域的龙头企业。但从目前来看,广州市生物医药产业相比于省内外部分发达地区,在产业集聚度、市场品牌、自主创新和人才队伍等方面,并没有形成非常明显的比较优势,特别是与国际先进水平有一定的差距。伴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基础设施的加快推进,大湾区内城市与城市之间的联动越发密切,研发、智造、科技、营销等高端要素的流动越发频繁,广州市生物医药产业将迎来新一轮的黄金发展期。

根据《广州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五年行动计划(2017—2021年)》,到2021年,广州生物医药产业规模实现5000亿元人民币,占GDP比重超4%,有望成为广州未来在全球引领发展的一个新领域。

中共广药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楚源表示,粤港澳大湾区有着优越的区位优势、教育资源优势、人才优势、有利的投融资环境和不断完善的科技创新发展平台,粤港澳三地在产业基础、医疗资源方面也具有互补优势,适逢医药健康产业发展机遇期,粤港澳大湾区医药健康产业未来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医疗优势互补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分校校址

香港拥有健全的医疗体系和专业的医护人员。根据彭博社2016年发表的报告,香港在55个经济体中被评为“最高效医疗系统”。而今,各界预期香港可以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事实上,香港与内地在医疗方面早已有紧密合作,根据CEPA框架,香港具有合法执业资格的注册医疗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到内地短期执业。此外,本地大专院校近年也积极到内地开设医院,充分反映香港看好大湾区医疗前景。

香港西医工会,近年致力于推动香港医生到内地执业,并曾多次组织考察团访问内地医院,早在2010年已与广州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签订医疗交流合作协议,希望能在南方医院内设立诊所,但是因为香港与内地在税收、牌照、药物注册制度等方面不同,计划被搁置。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已经通过8项便利港澳居民的措施,包括香港高端人才可在大湾区9巿获个人所得税差额补贴,相当于享受“港人港税”。香港西医工会会长杨超发直言,随着大湾区的医疗新发展,到内地行医的吸引力将会大增。

2012年7月,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开始试业,是进入大湾区的先锋,为两地医疗发展作出重要贡献。据介绍,香港大学深圳医院是由深圳市政府全额投资、香港大学管理的大型综合性公立医院。医院以深港合作为契机,全面引进香港大学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优势学科,并优先打造“六大”诊疗中心,包括生殖医学及产前诊断中心、肿瘤综合治疗中心、心血管治疗中心、骨科与创伤中心、器官移植中心、感染性疾病综合诊疗中心。同时,医院设立国际医疗中心,提供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高端医疗服务。

2018年10月10日,香港大学深圳医院与香港赛马会深圳复康会颐康院签署合作备忘录

香港大学深圳医院于2015年9月通过澳洲医疗服务标准委员会(ACHS)全机构认证,2017年11月正式成为国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2018年6月,医院成功入选广东省高水平医院建设“登峰计划”培育单位,将全力打造集“医、教、研、管”为一体的四个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化中心,包括医疗中心、医学人才培养中心、医学科技创新中心和医院管理创新中心。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分校亦计划在深圳成立新的医学院及直属医院,包含临床、儿科、基础医学、生物信息等17个医学专业,同时进行本硕博培养,目标是提升大湾区医疗服务至国际水平。根据规划,医学院的附属医院,将包括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深圳市龙岗区人民医院,远景规划是建立附属医院至少3家,床位总数不低于5000个。

近年来,深圳也为港澳独资在深开办医疗机构创造了宽松条件,设置了专门的办理窗口,并承诺办理时限为15个工作日。目前,深圳已有8家港资独资医疗机构。深圳目前选定了7家公立医院、香港选定2家医院两地病人转诊试点工作。自2015年10月起,移居内地的香港长者已经可以在港大深圳医院使用港府资助的医疗券支付基本医疗服务的费用。

香港全力支持中医中药发展

香港特区政府全力支持香港的优质医疗服务于大湾区发展,同时也支持中医药业持续发展。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表示,推动香港中医药发展是本届特区政府工作重点之一,将落实中医中药发展委员会的多项建议,包括筹建香港第一所中医医院。同时,加快成立永久的政府中药检测中心,发展香港成为中药检测和品质控制的国际科研中心。

香港食物及卫生局中医医院发展计划办事处总监张伟麟称,香港首间中医院预计2024年底启用。届时,将军澳中医医院将扮演“转化者”的角色,结合现有医疗系统,联系公私营的中西医提供者及相关机构,建立医、教、研平台,满足市民对中医的需求,同时加强教育、培训及科研的合作,打造“中医药旗舰”。

中医在香港百年来广受信任。不少专家认为,香港可以作为中医药走向海外市场的前沿,粤港澳三地联动,制定中医药国际标准体系,传播中医药文化。

全国人大代表、百成堂集团主席李应生表示,中医养生文化是有效的安老、养老方式,以预防保健为主,着重固本培元,认为香港应借助养老产业的发展趋势,打通医疗人员的执业阻隔,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养生、养老事业带来新动力。他说,香港几所中医药大学毕业的中医师水平都较高,也具有国际化能力,但香港没有成立中医院,毕业生都是以个体户的形式在当地执业,即使他们可通过CEPA到内地进行私人执业,但亦不能在内地的公立医疗机构中任职。“这是很遗憾的事情。”所以,他建议逐步开放内地公立医疗机构对香港注册中医师执业的限制,以及考虑在大湾区内使用在港注册的中成药,促进两地中药行业的发展,相信有利于吸引年轻一代人到内地工作,从而配合大湾区发展规划的实施。

粤港澳大湾区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承担着建设世界医疗高地的重任,机遇与挑战并存。在粤港澳大湾区医疗产业的发展中,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尤为重要。无论是在医学学科建设上,还是在医疗创新人才培养上,粤港澳三地高校都拥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与环境。三地医学院校若能借此契机不断深化合作,共同培养国际化的顶尖医学人才,将为粤港澳大湾区卫生健康事业提供更优质的人才保障。

猜你喜欢
粤港澳大湾中医药
大咖论道:大湾区超级“极点”强势崛起!
大湾区地产新定位
编读往来
粤港澳大湾区:差异就是最大的价值存在
珠江水运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有了“计划表”
新机遇,新飞越
中医药走遍全球再迎变革
首部中医药综合性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诞生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屠呦呦获奖向世界证明中医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