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分享式阅读教学推进《红楼梦》整本书阅读

2019-07-17 04:17郑超
关键词:红楼梦

郑超

摘   要:在高中推进《红楼梦》整本书阅读的时候,绝大多数学生反映“读不下去”。名著的分享式阅读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潜能,并助其寻找到名著整本书阅读的门径,最终积累和形成适合自己的整本书阅读的经验。

關键词:分享式阅读教学;整本书阅读;《红楼梦》

名著的分享式阅读教学,就是“要在师生共同阅读名著的基础上,教师把分享自己的阅读经验与学生阅读经验的分享融合在一起”[1]。其教学目的:一是创建一种轻松、和谐、友好的阅读生态,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潜能,并助其寻找到名著整本书阅读的门径;二是将师生在阅读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共享,通过聚合经验最终引导学生积累和形成适合自己的整本书阅读的经验。

笔者在推进《红楼梦》整本书阅读的时候,曾遭遇不小的阻力,绝大多数学生反映“读不下去”,原因包括书厚如砖、人物关系庞杂、首尾莫名的神魔色彩、书中夹杂的大量古诗词……显然,如果没有外部助力,学生单枪匹马的阅读活动很难进行下去。基于这样的现状,笔者就分享式阅读教学推进《红楼梦》整本书阅读的具体应用进行了探索。

在《红楼梦》这种精微、复杂且对阅读的要求较高的整本书的阅读中,“有能力的阅读者”(主要是教师)在选书、阅读、回应,再选择、再阅读、再回应的整个阅读环节中可承担起激趣、引领、示范的责任,帮助学生探索阅读全书的门径,并将学生的独立阅读从基础阅读层次推进到检视阅读、分析阅读层次。

如果说《红楼梦》的全书阅读是一场旅行,作为“有能力的阅读者”的教师就是全程陪同的导游、同伴,他负责选择《红楼梦》的版本、策划阅读的路线,帮助学生读者理清小说庞杂的人物关系,梳理整体的艺术架构,然后通过衍生话题的探讨,带引学生读者感受、欣赏红楼人物形象,探究人物的精神世界,共同思考研究《红楼梦》这一被喻为“封建社会百科全书”的“世情小说”的多元主题和艺术价值。

笔者将这一场《红楼梦》整本书的分享式阅读之旅,分为三段旅程。

一、分享激趣,阅读入门

这是《红楼梦》整本书阅读的起始。阅读方式是师生集体分享共读。

具体操作如下:

1.教师选择合适的版本,截取书中相对完整的故事片段印发下去。

2.师生共读,教师示范阅读,分享个体阅读的体会与经验。

分享阅读的目的:创建一种轻松、和谐、友好的阅读生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潜能,进而帮助学生寻找到《红楼梦》整本书阅读的门径。

笔者截取的是“一个娇杏(侥幸)的甄贾(真假)故事”,这是第一、二回中出现的一个相对独立却颇有意味的小故事。故事中的小丫头“娇杏”只是“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几眼”而改变了自己的人生,一路从一个小丫头变成官老爷的妾,再到有儿子的妾,再到扶正为夫人,她的名字似乎早已预示了她的命运。人物的名字充满隐喻,预示了人物的命运走向,这是《红楼梦》写作的一个独特标记。而这个明显有揶揄中国古典小说中“私定终身后花园,落难书生中状元”套路的小故事,却是书中难得的大团圆结局,娇杏这个小丫头无“命”却有“运”,她的结局似乎好过了书中所有其他女子,特别是她和曾经的“小姐”甄英莲(真应怜)之间的对比,让人唏嘘。另外,娇杏这个人物的有趣之处,还在于她是连接甄士隐和贾雨村这两个人的一条纽带。甄家的败落和贾雨村的上升,折射了那个社会的很多讯息。最后,甄士隐与书中神魔部分的关键场景“太虚幻境”的牵扯,贾雨村与书中现实部分的核心场景“贾府”的关联,还有甄士隐去(真事隐去)、贾雨村言(假语村言)的姓名隐喻,如果解读下去,都能打开一片新的阅读天地来。这些都可以成为《红楼梦》整本书阅读的全新打开方式。

在集体分享共读过程中,笔者有选择地朗读其中的片段,意在通过语音的轻重缓急、停顿变化,以及“节点”处片言只语的点拨,引导学生梳理情节线索,共同探究人物的精神世界,并尝试从人物分析入手,让作品里的精彩故事真正摇曳生姿起来。此外,教师个体的阅读体会与经验分享给学生提供了《红楼梦》整本书阅读的一条门径。

二、独立初读,分享共进

这是《红楼梦》整本书阅读的主体部分。阅读方式是以学生读者独立阅读为主,辅以各种形式的阅读回应、阅读分享。

具体操作如下:

1.学生根据教师留下的各种提示形成对全书框架的整体印象。

2.学生独立阅读全书。

3.定期通过教室板报、微信公众号、微信群等平台进行阅读回应、分享。

在这个过程中,分享的对象要拓展,可以是师生交流、生生交流,也可以是网络中“阅读同伴”的交流;分享的时空也可以拓展,不能仅限于课堂、教室。

分享阅读的目的:学生根据引导自主初步阅读,形成对全书框架的整体印象,了解作者曹雪芹“写了什么”,并将这个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共享、聚合。

在这一过程中,笔者除了规划阅读路线、实时指点之外,还“邀请”了四位“地接导游”,他们都是书中的人物:第一位是第二回中“演说荣国府”的冷子兴,第二位是“抛父进京都”入贾府的林黛玉,第三位是“游幻境指迷十二钗”的贾宝玉,第四位是在第六回“一进荣国府”、第三十九回二进荣国府游大观园的刘姥姥。

四位“地接导游”的出场,首要目的是帮助学生理清书中的人物关系。《红楼梦》中的人物关系庞杂,民国初年兰上星白编了一部《红楼梦人物谱》,共收七百二十一人,又收《红楼梦》所述及的古代帝王二十三人、古人一百一十五人、后妃十八人、列女二十二人、仙女二十四人、神佛四十七人、故事人物十三人,共二百六十二人,每人略考其生平及传说。以上合计,共收九百八十三人。我们的阅读虽不至于要观照到以上所有人物,但书中荣、宁两府的重要角色,特别是红楼十二钗正册、副册、又副册的相关人物,她们在书中的身份地位,与其他人物的关系,没有“导游”或“导览”,将会成为阅读的一大现实困境。那四位“地接导游”其实是作者曹雪芹特意的安排,也是这位高明的作者天衣无缝、不露声色的阅读指引。可是,即使是这样尽职的指引者,没有教师的引荐,恐怕也会被没有什么阅读经验的学生轻易地错过。

引入“地接导游”的第二个目的是帮助学生架构起全书的情节框架。除冷子兴之外,另外三位人物,宝、黛二人不仅是全书的主角,还是贯穿全书的线索性人物,刘姥姥与贾府的三次交集,则是贾府由盛转衰的几大重要节点。其实除去那四位“地接导游”,作者曹雪芹还贴心地设置了“指示牌”——回目标题。然而学生的阅读现实是:打开书就从正文的第一个字开始读起,却没有阅读目录、回目的习惯。因此,通过阅读目录进行内容检索,在一定的时间内抓出一本书的重点的略读或预读,这些检视阅读的读书方法,当由教师手把手地去教学。

教学中,笔者还设置了两个特别的活动环节:其一是指导学生选择一个人物,并按照人物检索的方式编写人物相关情节的精彩提示,这类似于播放进度条上的重要节点提醒,可以帮助初次阅读者快速找到相关情节;其二是组织与人物或者故事相关的话题的衍生探讨,这些探讨利用微信公众号平台发布,或在班级教室的“阅读角”张贴,并以发帖、跟帖模式呈现分享内容。

三、定向分享,再读提升

这是《红楼梦》整本书阅读的高阶阶段,阅读方式是互文阅读和定向分享阅读。这个阶段的阅读是《红楼梦》整本书反复阅读的开始。

具体操作如下:

1.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经验的分享与积累,努力使自己达到分析阅读的第三阶段:像是“沟通知识一样地评论”[2]《红楼梦》,进而结合自身的阅读体验,努力去触碰作者想要呈现却又刻意隐藏的主题。

2.教师有选择地引入特殊的“有能力的阅读者”(对《红楼梦》的主题进行了探索、思考的文学家、评论家),截取其相关评论文字,引导学生进行互文阅读、定向分享阅读。

分享阅读的目的:引领学生阅读分析“大家”的观点,然后将其纳入自己的思考中,接着回到作品,重新探索、寻觅,形成一个螺旋式上升的阅读循环圈。

笔者尝试着引入了三个大家:鲁迅、蒋勋、毕飞宇。

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将《红楼梦》定义为“清之人情小说”,并且在描述各家对小说主题的不同解读时说道:“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3]

学者蒋勋说:“《红楼梦》是可以阅读一辈子的书。我是把它当‘佛经来读的。因为处处都是慈悲,也处处都是觉悟。”“我们不只是在读《红楼梦》,我们在阅读自己的一生。”“《红楼梦》的作者引领我们去看各种不同形式的生命,高贵的、卑贱的、残酷的、富有的、贫穷的、美的、丑的。”[4]

作家毕飞宇说:“你不读《红楼梦》,你就不会懂得中国的宗亲,你就无法了解那个巨大的、隐形的、神秘的中国,你就无法懂得中国的社会为什么会是‘人情社会,你就没法认识‘人情社会的温暖和‘人情社会的邪恶。”他又说:“我记得自己在大学时候,第一次对《红楼梦》感兴趣,是阅读了周汝昌解读《红楼梦》的书,因为我自己只看到曹雪芹写了什么,而看不到他的未尽之意,而周汝昌的解读让我着迷,看完他的书,再回头阅读《红楼梦》,有种拨云见日的感觉,后来迷上了各种版本的《红楼梦》解读著作,蒋勋、刘心武,张爱玲,每读一本,对照原文,都能给我新的启发。”他还说:“有另外一部《红楼梦》就藏在《红楼梦》这本书中。”[5]

需要指出的是,在定向分享阅读的全过程中,我们所追求的阅读氛围同样是轻松自由的。“客观、真实、常态”是分享式阅读所追求的体验氛围,而居于中间地位的“有能力的阅读者”,其阅读习惯、阅读品位也将以一种示范、引领的方式,不动声色地、友好地渗入到每一个层次的阅读训练当中,潜移默化地激发学生的阅读潜能,进而助其积累和形成适合自己的阅读整本书的经验。

参考文献:

[1]赵福楼.名著导读怎么“导”——关于分享式阅读教学的探索[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8(1):29.

[2][美]莫提默·J.艾德勒,查爾斯·范多伦.如何阅读一本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164.

[3]鲁迅.鲁迅全集(第8卷)·集外集拾遗补编[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179.

[4]蒋勋.蒋勋说红楼梦[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7:4.

[4]毕飞宇.小说课[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7:47.

猜你喜欢
红楼梦
《红楼梦》处处都是慈悲
论《红楼梦》中的赌博之风
从《红楼梦》看养生
话中话:《红楼梦》直接引语中的元话语分析
《〈红楼梦〉写作之美》序
《红楼梦》(四大名著大字本)
论改琦《红楼梦图咏》的观看之道
茹志鹃与《红楼梦》
《红楼梦》中侠义抒写述论
《红楼梦》(纪念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