泠然希音

2019-07-17 08:04王先岳
书画世界 2019年5期
关键词:笔墨山水画家

王先岳

南朝谢赫以“气韵生动”为绘画第一要义,其中“韵”者,本义乃指声韵,由此或可溯源绘画与音乐的密切关系。清人王原祁曰:“声音一道,未尝不与画通。音之清浊,犹画之气韵也。音之品节,犹画之间架也。音之出落,犹画之笔墨也。”这是从艺术精神的角度,肯定了绘画与音乐的相通性。依宗白华之论:“中国的建筑、园林、雕塑中都潜伏着音乐感,即所谓‘韵。西方有的美学家说:一切的艺术都趋向于音乐。这话是有部分真理的。”故宗氏论画,每以音乐术语出之,如:“天地是舞,是诗(诗者,天地之心),是音乐(大乐与天地同和)。中国绘画境界的特点建筑在这上面……自由潇洒的笔墨,凭线纹的节奏、色彩的韵律,开径自行,养空而游,蹈光揖影,抟虚成实。”

青年画家王然深谙“乐画一如”之理。因其生于艺术世家,从小即兼修音乐与绘画,后又入京师深造而得名师言传身教,故其山水画创作多以悠远空灵、清幽玄淡的韵致取胜。味其画境,但觉其意弥新,情思微眇,神采浮动,万物浮游于尘垢之上,充溢嘘风漱雪的清气灵韵,恍然似有迷离天籁遄飞其间,泠然希音,不绝如缕,其神韵之缅邈,远引若至,临之已非,适道俱往,引人入于“与碧虚寥廓同其流”的生命静观之境。

王然的山水画从传统中脱胎而出,但又与吸纳西画观念的当代新水墨艺术颇多秘响旁通之处。大而言之,稽古出新,融通中西,既是百年来中国画现代转型的一种历时性策略,又是艺术家在跨文化语境中重构与再释中国画技道的一种共时性方案;小而言之,它们则是画家为适应时代审美诉求而质文代变、会通履远的必然方式。而王然山水迥异于时风之处在于:其新观念、新形态的建构绝不以解构传统乃至颠覆、消解笔墨的文化记忆与属性为前提和代价,而是将新体系、新语言的拓殖与创构坚实地建立在传统文化资源与东方艺术精神的基盘之上,重申东方美学与古典精神的价值和意义。在文化焦虑情绪普遍弥漫的当下,这种选择与方位赫然凸显为一种文化自觉意识,成为画家重塑中国画艺术精神和人文理想的维度与鹄的。

斯言非虚。对于王然的山水作品,即便是不经意间的飘然一瞥,我们也会被其既显虚旷古淡而又神采弥新的秀韵清姿打动。她的作品,既遥承玄妙圆融、无言大美的古典精神,淡然无极地散发出古韵悠长的诗性特质,又近袭回归自然、视觉审美的现代意识,匠心独运地彰显出新特的原创品格。就其古韵而言,其实相无相、湛然空明的画面境界,舍形悦影、疏影清魂的山水意象,洗尽铅华、皭然不滓的图像格调,正妙契玄远清虚的古典山水精神:唯玄可以舍筏登岸而道显,唯远可以宁静超脱而气冲,唯清可以超凡绝俗而格高,唯虚可以无滞于物而神逸。以其新意而论之,画家以古典园林为主要题材,运用对景写生与游观取象相结合的独特方式,从自然山水与人文景观的结构、形态、肌理、质地与阴阳晦明的变化关系中提炼出全新的语言元素,重构了个人化、现代化的笔墨结构与图式形态。概言之,无论其图式、色彩、笔墨、光影,还是其神韵、格调、意境等,无不曲尽其妙地呈现出“古不乖时,今不同弊”的自觉性与自洽性。

王然山水最可称道者在于:其古韵今格的新山水形态,乃建立于人的自由精神的拓展与生命意识弘扬的基础之上。—画家以造化为基源,以心源为烘炉,有效地持守了中国山水固有的宇宙意识、诗性特质与人文境界,重构了与天地自然对话的精神空间,确证了东方美学价值的当下意义。具体言之,王然建构了以“气韵”为精神旨归、以声律节奏为笔墨意蕴的“乐画合一”的美学观。明代陆时雍谓:“有韵则生,无韵则死;有韵则雅,无韵則俗;有韵则响,无韵则沉;有韵则远,无韵则局。”又云:“物色在于点染,意态在于转折,情事在于犹夷,风致在于绰约,语气在于吞吐,体势在于游行,此则韵之所由生矣。”依此品味王然山水清逸玄远的山水境界,疏影清魂的山水意象,古韵今格的笔墨语言,谓其在神韵悠然的音乐节律中,庶几经历了自由精神的拓展与生命意义的轮回,不亦宜乎!

猜你喜欢
笔墨山水画家
空蒙山水间
《山水间》
山水朋友
酷炫小画家
笔墨厨神
笔墨厨神
笔墨厨神
为练笔墨才写荷
山水聚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