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山水画的走向

2019-07-17 08:04张书青
书画世界 2019年5期
关键词:时代内涵山水画

张书青

内容提要:中国山水画艺术是世界美术史上的瑰宝。山水画历经千年发展,已形成了完整独立的绘画体系。在20世纪中国社会的巨变中,山水画创作发生了巨大变革,新思想、新材料、新技法的运用带来了新气象,但文化内涵、个性追求和生活体验的缺失,使得当下山水画创作发展呈现出一面是创作繁多、一面是寡味平庸的状态。在东西方文化交汇中逐渐转型的当代中国山水画还需要把握好时代脉搏,回溯山水画传统的精华,挖掘出山水画独有的人文与精神内涵。

关键词:山水画;历史传承;现代转型;时代内涵

一、中国山水画的历史与传承

中国画是中华文化的象征之一,山水画作为中国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独特的文化内涵,与中国画的发展血脉相连。山水画是画家对客观自然的艺术化表现,是情感的物化和精神的表达。它既是一种在时代中传承不息的文化形式,又是一种精神载体和生活方式。

山水画的成熟较人物画要晚些,其雏形可追溯到古代用以标记战略位置的军事地图。山水画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作为中国哲学思想的一种视觉化叙述,它的产生与中国人寄情自然的山水观密不可分。先秦时期,老子在《道德经》中已经提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观点。西汉时期,董仲舒提出“天人合一”的学说,这些都影响并促进了中国山水画的发端和形成。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山水画审美体系初步建立的时代,那个时期民族大融合、社会大动荡、思想大交锋,具有独立语言特性和艺术形式的山水画便有了进一步发展的机会,并开始走向整个地主、士大夫阶层,成为他们表达自我意识形态的特有载体。此时,山水画在形式上虽尚处摸索阶段,但其时复杂的社会环境、激烈的思想碰撞造就了极具魅力的艺术品评与审美理论。

隋唐时期的山水画,在前人的基础上修正了山水的位置关系,改善了“人大于山、水不容泛”的情况,使得山水画于视觉透视关系上更加自然和谐。展子虔《游春图》的创作,标志着独立的山水画科的正式出现。隋唐以后,山水画的体系、形式和内容逐步走向完善,形成了它特有的创作规范,逐渐成为传统中国画的主导:五代时期在构图法、墨法、笔法、皴法,甚至是材料的研究上都让后人难以企及;元人尚意,多以山水为对象表达笔情墨趣,笔法成为此时的核心问题;明清时期一路走向对完美构图法则与笔墨内涵的终极追求,另一路却又打破壁垒,面对真山真水直抒胸臆。

经过历代画家的不断实践和持续创造,山水画艺术已经发展成为以笔墨为造型要素,集诗、书、画、印于一体的艺术形式,是世界美术史上独一无二的瑰宝。与西方古典主义风景油画相比,古典主义风景油画更加强调真实地描绘画家所见之景,中国山水画则强调“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其重点在“心源”二字。山水画也重视形态特征,并非是对描绘对象的真实状态不设要求,也要求画山是山,画水是水;但更重视心源与精神,在形似的基础上还有重神似的要求,并着重表达画家内心的情感。庄子强调“不形而神”,荀子则说“形具而神生”,苏轼有言“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指出在山水画创作的形神关系中,落脚点实则在于传神。这一过程实际是不将模仿山水景观的外在形象的相似与否作为评价艺术水平高低的标准,而是提倡借物抒情,将形与情两者互相融合,达到根据作画人的内心情感塑造艺术风格、提高艺术表现的目的。正是因为减少了写实标准的束缚,创作者的内心情感得以更自在地表达,山水画的艺术风格才更加鲜明和多样。

长达千年的发展历程,使得中国山水画大家林立,佳作频出。从“荆关董巨”“刘李马夏” 到“ 元四家” “ 明四家” “ 四僧”“四王”“扬州八怪”,再到现当代的吴冠中、黄宾虹、李可染、傅抱石等,其深刻的精神内涵、丰富的创作风格、精练的绘画理论,对于当代山水画家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艺术和精神宝库。“追根溯源”是为了“借古以开今”。回顾山水画的发展过程,瞻仰前辈大师的艺术风采,汲取山水画传统中的精华,研究和传承那些既富含时代气息,又极具个性特点的山水画佳作,发展笔墨技法、表达形式,并创作具有时代性的山水画作品,进而攀登新的艺术高峰,是当代山水画家的历史使命。

二、当代中国山水画的现状与问题

画中自有时代。自鸦片战争始,工业革命后的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打开了古老中国的国门,在这一历史背景下,从西方舶来的事物一概被视为“新”的而受到先进的知识分子阶层的接纳和欢迎,旧日的传统则越发显得“落后”因而受到否定和批判。在整个民族救亡图存的历史大潮中,文化领域自然不可避免地在碰撞和冲击中不断革旧立新。西式绘画方法被引入,并在现代中国的美术教育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延续千年的中国画也走上了变革之路。

百年大变革里,社会结构与生产关系的巨大改变,导致了对传统在继承上的选择性扬弃和局部上不可避免的断裂。同时,源自西方的现代工业文明以其远超过农业社会自然经济的生产力水平,给中国人带来了从视野到世界观的巨大冲击。此外,书写方式的改变更是从深度上影响了中国人的审美经验与结构,以毛笔为媒介的传统山水画正是处在了这样一个两难的环境中:是回归传统的审美标准,还是尝试拼接有着“现代”标签的外来审美体系,成为当时每个画家不得不直面的问题。

在中西方文化的交汇与碰撞中,随着现代、后现代思潮的涌入,20世紀80年代之后的中国山水画艺术体现出了越来越多的“现代性”和“前卫性”,并涌现了实验水墨、抽象水墨等许多新的艺术形式。这些新形式一定程度上表达了当代的审美意识和观念,并重塑了水墨画的现代图式语言。近20年间,在经济发展热潮的推动下,当代山水画创作呈现出较为活跃的态势:创作道路多元化、个人风格多样化,与此同时,艺术理想与价值倾向的差异性也展现出鲜明的格局。应该承认,相对于20世纪上半叶,在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变迁中,当代山水画的创作,于关注现实生活、表现时代情感、创新绘画语言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突破,并更明显地体现出对传统笔墨技法的重新认识和观念转型,视觉特征表达、多元化的笔墨实验和文化价值重构成为山水画新的时代特征。在学习传统审美价值表现语言的基础上,当代山水画家们进一步发掘和拓展,尝试与西方当代艺术进行对话,吸收其艺术观念和表现形式,并将其嫁接到传统山水画中,使其得以进行现代转型。

但我们也必须认识到, 面对艺术的“现代化”,当代山水画的发展还存在着重重问题。

一部分山水画家在回溯传统的过程中,因为其在选择与坚持上的迷茫,停留在了“模山仿水”的階段,排斥对于前人既有成就的任何改变,从而将对古人的作品加以模仿作为最主要的创作方式,导致走不出流行了千余年的已臻成熟的文人笔墨程式,作品千篇一律。山水画作为中国地主阶级文人士大夫们游戏笔墨的方式和“澄怀观道”的重要途径,具有特殊的文化属性。基于前人在山水画创作方面的巨大贡献,当下的山水画创作的确有必要深入学习传统精髓,但不能忘记的是,与古为徒的目的是为了借古开今,而非拘于其形、食古不化。

一部分山水画家则迷恋于手法的创新和现代话语的构建,试图改变乃至放弃旧的形式语言体系,另辟新路,却在艺术品市场的泡沫中,在功利主义、创新求变的追逐中,受制于制作的规范性和工艺性要求,缺乏意境,有的笔墨粗劣、语言苍白,形式也是草率,或过于直露,对客观自然表现粗浅,从而丧失了传统山水画的诸多人文内涵,失去了山水画意境营造和笔墨表现的高度和深度。一些山水画作品只有雷同的形式,但体现不出真正的个性语言,其表现的内容和形式之间也没有太多的联系。这使得当代的山水画呈现出一面是创作繁多、一面是寡味平庸的状态。

此外,与传统的疏离,也使得一部分画家缺少对于传统的研习,有的甚至强调“水墨”仅仅是绘画的“媒材”。在西方现代派形式主义艺术的影响下,也有人尝试以突出形式的方式来构建山水,以形式作为主要表现内容,甚至落脚于形式至上。这种尝试虽扩大了山水画的视野,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创作的思维方式,却更容易沦为只重形式的笔墨构成,削弱甚至抛弃了山水本身的精神内质,反而隔断了自身与传统中国画的联系,乃至消解了本应存在的精神特征和文化内核,丧失了画家自我性情的真实表现力。

三、当代山水画的出路与拓展

山水画作为一种有着悠久历史的艺术

表现形式,其审美与风格与时俱进、层出不穷,但山水画作品中的山水意境与作画人之情感,却非凭空而来。通过笔墨来表达山水、创作山水,自古以来都是源自美好的山水景观给人带来的从感官到心灵上的触动。“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唐代李白《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审美的对象几乎未变,而审美之人已轮转千年。当代山水画应以表达当代人的精神与心理状态、审美趣味为己任,但同时必须坚持从传统中寻找语言与风格的源生点。如何深刻把握历代作者物化于山川之内的人格心态与精神内质,如何准确地把握当下的时代特征并表现当代人的精神生活状态,如何用当代人的视角去阐释和描绘山川,都是当代应该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清初石涛云“笔墨当随时代”,艺术的价值标准是有时间性和时代性的。当代的山水画家应尝试把握时代的脉搏,清醒地意识到当今的中国社会正处在一个快速发展的新时代。当代审美与传统山水画之间存在的距离乃至隔膜,正是源于当下的工业化、信息化社会与传统农耕中国社会的巨大差异。在现代化的快节奏生活中,人们必然对自然山水产生疏离感。在中国社会历经百年巨变后,当代人的衣食住行、文化思想等都与前人大大不同。尽管传统文人画创造出了不可磨灭的文化成就,但于当下而言,传统文人画中常表现出的对于现实的冷漠以及消极避世等,都与我们这个富于创造力的时代格格不入了。因此,当代山水画家必须赋予其作品以新的生命,寻找新的题材,表达对新时代、新生活的感悟,使其作品反映时代特征,既能批判性地继承自身的文化传统,也能对自然环境在工业化、信息化进程中不可避免的恶化和社会生活中存在的横流物欲、精神钝化等种种异化进行关注。因此,在这样一个现代化的社会生活中,当代山水画须在题材上有所突破,既要保持其自身的水墨形象,又要通过笔墨融入当代生活中去,使其成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见证者”。

此外,东西方文化的强烈碰撞导致了思想与知识结构的复杂化,引发了山水画创作和审美标准上的摇摆不定甚至相互冲突。但这些都并非摒弃山水画精神支点的理由。任何一种艺术都是一定“文化”的艺术,其形成与表现都是对文化的一种阐释。离开文化谈艺术,就像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传统山水画艺术所反映的中国文化特质,是在长期的历史演变中所积淀和孕育的,是深刻区别于世界上其他民族文化的、内在的特性。面向全世界,当代山水画要坚持自身的中国文化的艺术表达这一身份,发扬其作为中国艺术自身的特性,同时可以通过有选择地吸收西方艺术的某些观念,丰富和扩充山水画的创作方式,从而进一步丰富山水画的审美内涵。事实上,当代山水画已经从西方现代艺术中汲取了许多有价值的东西,如色彩、结构、肌理、拼贴、透视、观念等。面向当下的中国社会,当代山水画要使自己成为现代精神和文化的一种艺术表征,要以现代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去深入挖掘自然和生活,力求以创造意识赋予山水画新的品格,寻找新的语言,表现新的感觉,在作品中融入对生活的感受、对社会的认识、对人生的情感,并注入时代精神,挖掘山水画独有的人文与精神内涵,为中国当代山水画的突破性发展提供契机。

猜你喜欢
时代内涵山水画
论南宋山水画的艺术审美性
纸巾山水画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挖掘爱国主义的内涵
论儒家“自强不息”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程灿山水画作品
魏晋风流的时代内涵分析
论党的群众路线的时代内涵
张自启中国画——山水画
张和平山水画欣赏
明代山水画家蓝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