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山水画衍变浅析

2019-07-17 08:04肖莹
书画世界 2019年5期
关键词:元代山水画

肖莹

内容提要:作为一个被少数民族统治的时代,元代的艺术不仅没有出现倒退现象,反而推陈出新,中国艺术史上终于又出现一座高峰。尤其是山水画的衍变,其“尚意重韵,妙在笔墨”的特点区别于前朝,也为后世的审美与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元代;山水画;衍变

一、元代山水画概况

元代,汉人处于社会底层,许多文人士大夫生不逢时,唯有隐逸林泉,借笔墨抒解愤懑,山水画成为人们最好的精神寄托。发展至元代,山水画成为画坛主流,并为后世开创了广阔的前景。这一时期的创作方向主要有两种:一是以陈琳、赵孟等为代表的画家,依旧沿袭两宋时期重法度的审美格局,追求细致典雅和春雨润物式的古雅格调;另一种则是在前朝山水的基础上推陈出新,以高克恭、“元四家”为代表的画家重笔墨,尚意趣,而不拘于形似,使得山水画更可玩味。中国山水画在这一时期达到了抒情与写意极致融合的境界。

二、元山水画衍变的艺术特征

1.师法前人,融会众长

董其昌在其《画禅室随笔》指出:“元之能者虽多,然秉承宋法,稍加萧散耳。”恽南田在《南田画跋》中指出:“宋法刻画,而元变化,然变化本于刻画,妙在相参而无碍。”这些反映出元画虽师法宋画却又有新的发展。如黄公望和赵孟均取法董源、巨然、荆浩及关仝,但绘画风格截然不同。赵孟绘画风格以清丽典雅、洇润疏秀见长,黄公望绘画风格则以清奇俊逸、刚健雄强为特色。

2.以书入画,追求笔墨

“书画同源,以书入画”是元代绘画推陈出新的突破点,也是促成文人画风的标志。东晋顾恺之提出“以形写神,形神兼备”的创作理念,主要强调线的表现力。经过隋唐五代宋辽金的发展,画家们总结出形式多样而系统完善的线描法,如高古游丝描、柳叶描、铁线描等。线描之意虽有用笔,但多为描绘人物,尤以表现衣纹为主。将其用于描绘山石、花鸟则显得单一,虽有气韵却缺失风骨。而将书法融入绘画中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作为中国特有的艺术形式,书法发展至元代已臻成熟,且在用笔上富于变化。将书法用笔融入绘画中能够丰富绘画造型与用笔情趣,但书之形体同画之造型又有区别,如何将书法用笔与绘画造型相互融合与转化是解决此问题的关键。元代画家意识到这一点,并做出尝试和总结:首先,要求画家胸有成竹,对描绘对象进行深入了解,这样才能做到下笔肯定,笔简形具,形神兼备;其次,追求山石勾勒皴擦的节奏韵律和浓淡干湿的墨色表现,以笔墨彰显山水神韵。至此,终成“以笔塑形,立其骨,以墨色取意,分五彩显神韵”新的绘画表现形式。

三、元代山水画衍变成因

1.文人士族出世隐居,寄情山水

“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和源于自然的哲学顿悟,使中国人自古就对山水有着特殊的感情和眷恋,很多文人雅士宁可舍“天下”也不舍林泉丘壑之乐。因此,每当社会处于周期性大变动时期,文人士大夫就会因仕途不顺、社会动乱而出现群体性隐逸的局面。他们与高山流水相伴,与明月清风相随,以寻求灵魂的归宿。在历史的轮回中,元文人士大夫们同样面临此种局面。面对异族入主,得一官半职不如与世无争,求全于乱世更成为元文人士大夫们保全气节的首选。倪云林隐于太湖之边;吴镇自称“梅花道人”,于居住处植梅百株;王蒙自称“黄鹤山樵”,在黄鹤山中建造“白莲精舍”;朱德润“饮三江水,食吴门莼”;王冕隐九里山,“买舟下东吴,渡大江,入淮、楚,历览名山川”……他们寄情山水以抒发情志,成为影响元代山水画创作较大的客观因素。

长期的林泉生活为画家们积累了大量的创作素材和资料,从而为山水画技法和创作理论的衍变奠定了基础。正如吴镇在《梅道人遗墨》中云:“人能知画竹者,不在节节而为,叶叶而累,却不思胸中成竹,何自而来……故当一节一叶,措意法度之中,时习不怠,真积力久,因信胸中真有成竹,而后可以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吴镇的“适兴说”、倪瓒的“逸气说”、汤垕的“写意说”等多种创作理念的出现,才有高克恭的苍润沉雄、黄公望的高华清逸、倪瓒的简淡疏远和王蒙的细密繁茂等不同的风格流派。

此时画家们的作品凝聚着他们的理想与情思,达到了凝神聚气、作品与生活化一的境界。如倪瓒山水,虽取法自“荆关董巨”,但简洁的三段式处理和渴笔淡墨所描绘的萧瑟凄凉之景,更多地折射出作者生不逢时、落魄多舛的苦涩与悲痛。

2.文人墨客聚集,皇族嗜好者推波助澜

元代画坛出现了一种新的现象:一些财力雄厚的缙绅常召集一些文人墨客于门下,合作书画,切磋诗文艺事。其中尤以倪瓒、曹知白、顧瑛等为代表。倪瓒“门车常自满,樽酒无时空”,他还建清阁,修云林堂,藏书画千卷;曹知白在江南每天栽花会友,怡然自乐,经常资助贫困落魄的文人画家,甚至对那些因家贫而无钱丧葬之人伸出援手,因此众多文人雅士慕名来附; 顾瑛,家中藏古书名画众多,每日以诗画自娱会友,并广招天下文人墨客。元代出现了大批这种醉心艺术文玩又好雅集的人,给当时画坛不同画派的交流与碰撞提供了平台。这成为元代山水画变革的重要契机。

元代皇室贵胄也有部分爱好书画鉴赏者,如忽必烈的曾孙女大长公主不仅收藏了大量的珍贵画作,还常邀大臣或文人进宫对藏品进行品鉴。据《清容居士集·鲁国大长公主图画记》记载:“鲁国大长公主集中书议事执政官、翰林、集贤、成均之在位者……酒阑,出图画若干卷,命随其所能,俾识于后。礼成,复命能文词者,叙其岁月,以昭示来世。”再如元文宗,他创办了奎章阁,下设艺文监,监管书画文物的收藏保管和书籍的征购和编撰。又如,元顺帝成立宣文阁,下设崇文监,亦设鉴书博士,收录一些艺术作品。元代统治者虽为马背上的民族,不善书画,但经过仁宗、文宗、顺帝以及大长公主的推动,当时的绘画艺术有了一个相对宽松的创作环境,这为民族绘画在历史上的延续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元代山水绘画的变革,有中国传统绘画艺术自身发展的内在规律,是政治生态背景下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元代山水画的衍变为明清及近现代山水画创作的审美及发展奠定了基础。

猜你喜欢
元代山水画
论南宋山水画的艺术审美性
纸巾山水画
王绎《写像秘诀》中的肖像画技法研究
从民族文化交流视角论元代蒙古族汉文创作的产生与发展
《雪霁里的故事》
程灿山水画作品
张自启中国画——山水画
张和平山水画欣赏
明代山水画家蓝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