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良好语文阅读习惯的三个步骤

2019-07-19 06:17李荣侠
语文天地·初中版 2019年1期
关键词:语句习惯文本

李荣侠

“读”占鳌头,阅读已经成为学生积累丰富语言文化知识和生成灵活语用技能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必然发展途径。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则是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要话题。叶圣陶先生对于教育的本质有这样的论述:“把某些精要的东西为自己的血肉,养成永远的习惯,终身以之,永远实践,这才对于做人真有用处。”换而言之,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是提升自身语言文化素养的有效办法,值得尝试。

一、预读质疑:发现问题

预学是学生自觉、主动学习的开始,也是积淀认知感触和发现问题的缘由。阅读需要学生从文本的文眼、主旨、作者等多方面出发,围绕各自的阅读主动筛选有价值的信息,为他们有针对性破解难题奠定坚实基础,预学质疑,利于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带着疑问主动从语篇中筛选相关的有价值的语句,以此来帮助学生深化理解感知,满足其探究需求。

预读质疑,利于学生真正聚精会神地阅读,从中发现更多有价值的信息。如,在《春》的阅读引导中,不妨鼓励学生在预读质疑中有针对性提出自己的问题,在深入研读文本的过程中找到“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脚步近了”的喜悦之情,让学生在阅读《春》的过程中真切感受到春的与众不同。对此,我建议学生反复朗读,围绕“盼望”与“喜欢”进行深入思考。很多同学在阅读中纷纷提出了自己的意见,有的同学说,作者为何用多样化的修辞手法来表现自己对春天喜爱之情;有的同学说,作者为何要突出写春风、春雨、春花等特有的景物;有的同学说,文末所提出的“春天像……”有着怎样的用意,等等。

带着问题阅读,能够勾起学生的好奇心,帮助他们在深入阅读的基础上获得深层次理解感知,利于形成更为丰富的认知。带着问题研读文本,能够让学生由被动应付学习者向主动深思探究者转变,真正调动起学习的主动性和激情,从而在深入思考中发现问题,生成丰富的感知体验。

二、诵读摘录:聚焦亮点

阅读的过程其实就是学生与文本、作者、语境进行深入对话的过程,也是学生有效认知识记的过程。多诵读摘录,能够让学生从学习要点中找出亮点,形成更为丰富而深刻的感知印象。

诵读摘录,能够给学生更多不一样的深层感触。如,在“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语段学习中,无论从语言表达、词句运用还是修辞手法运用,都有很多值得研读探知的地方。对此,教师不妨建议学生反复朗读,在朗读中运用笔记圈划出相关重点,鼓励学生在诵读摘录中找出相应的语句。很多同学围绕“济南冬天下雪情景”,摘录了其中精华语句,像“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并注释:用山尖的白来与天的蓝进行对比,形成了色彩艳丽的景象。有的同学摘录了“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并注释:运用拟人和通感,让读者感受到下了雪的济南更是那么有情趣,值得欣赏一番,等等。

针对阅读素材中的亮点,可建议学生进行反复朗读,鼓励他们在诵读中主动认知积累,在聚焦亮点的基础上获得深度感悟。结合学生的诵读积累,多鼓励他们运用小组对话交流、组间争辩等方式进行熟读,定会利于他们在增强理解感知的基础上获得更多深刻认知,形成不一样的感触体验。

三、读写结合:读以致用

阅读是一种主观投射的看,是读者与作者、文本等进行对话的过程。“不动笔墨不读书”则是阅读中不可缺少的良好习惯。运用好读写结合,让学生从阅读中摘录相应的话题,鼓励他们在多样化的表达中找出相应的内容,能够使学生形成更多理解感知。读写结合运用,让学生在主动融入語篇中找到更多的运用切入点,利于其在深入发现问题中有针对性找出相应的有趣点。

读写结合,能有效激活学生的认知。如,在《秋天的怀念》阅读中,作者史铁生对母亲的怀念可谓是充满着真情,对母亲有无尽的爱,对母爱的赞美,对“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悔恨之情,及先年对母亲不解的懊悔,都是入木三分,跃然纸上。对此,可建议学生运用读书笔记和课堂随笔的形式找出其中的精彩内容,围绕其中的内容,可引导学生针对各自的发现主动梳理相关认知体系,让学生从作者母亲的最后话语“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中体味隐藏其中的浓浓爱意。很多同学在描述中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主动提出相应的观点,围绕自己的阅读感知主动说出自己的真心话,等等。

综前所言,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阅读习惯,远比掌握某种学习技能更有意义。在阅读指导中,多关注学生的认知积累和读写结合,多给他们自由尝试和主动表达的机会,定会利于他们在深入探知交流中获得丰富认知,切实提升自身的语文表达综合运用技能,满足他们的多样化发展需要。

作者单位:安徽省宿州市萧县思源实验学校(235200)

猜你喜欢
语句习惯文本
上课好习惯
重点:语句衔接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如何搞定语句衔接题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
作文语句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