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科围手术期系统化护理对手术临床效果的影响分析

2019-07-19 05:46安珂
健康大视野 2019年14期
关键词:系统化护理围术期护理麻醉科

安珂

【摘 要】 目的:研析麻醉科围手术期开展系统化护理对手术临床效果的积极影响。方法:择取2018年3月-2019年1月到本院就诊并实施手术治疗的92例病人为对象,依据围手术期护理方法的不同将这些病人纳入实验组、普通组,各组46例,普通组施予常规麻醉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方法的前提下开展系统化护理,评比两组病人手术麻醉效果的差异性。结果:实验组一级麻醉率显著高于普通组,而三级麻醉率、四级麻醉率显著低于普通组,说明实验组病人手术麻醉效果显著优于普通组(P<0.05)。结论:对接受手术治疗的病人开展围手术期系统化护理,能使麻醉效果有效提升,以保障手术操作顺利完成,效果理想。

【关键词】 麻醉科;围术期护理;系统化护理;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5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1005-0019(2019)14-157-02

麻醉学科在各类手术治疗中的临床应用率极高,麻醉效果的好坏直接关乎手术质量和病人预后情况,因此,确保麻醉效果对手术治疗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但临床实践中,随着麻醉药剂的广泛使用,使手术病人疼痛感减轻的同时也会影响其机体神经功能,致使术后认知功能有所降低,并对病人心理健康构成不良影响[1]。故加强围手术期麻醉护理工作,是提升手术疗效和预后效果的关键所在。该研究主要研讨麻醉科围手术期开展系统化护理的效果情况,详述内容如下:

1 对象、方法

1.1 病例来源

择取2018年3月-2019年1月到本院就诊并实施手术治疗的92例病人为对象,这些病人来自泌尿科、胃肠外科、肝胆外科、妇科、骨科等多个科室,全部病人符合相应的临床手术适应症,对该研究的方法、目的知情同意,排除听力障碍、认知障碍、心肌疾病、失语及配合度较差者。当中37例行全身麻醉,28例行局部麻醉,27例行复合麻醉;包括50例女性,42例男性,年龄21-73岁,中位年龄(47.2±8.16)岁;依据围手术期护理方法的不同将这些病人纳入实验组、普通组,各组46例,两组病例的性别构成、年龄等基线资料经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1.2 方法

普通组施予常规麻醉护理:手术之前,麻醉科护士仔细核对手术病人的各项住院记录信息,掌握患病者的疾病类型、病情严重程度及手术类型等相关情况;手术中密切关注病人的体征指标水平,谨防意外事件和异常反应出现;手术后与床位管理护士进行手术病人的相关交洽工作。

实验组在常规方法的前提下开展围手术期系统化护理,详细方法:(1)手术前护理干预。麻醉科护士在手术前向病人讲解手术麻醉的流程和注意事项,介绍所用药物,引导病人摆放正确的配合体位,确保呼吸频率正常;提前讲解手术后镇痛泵等设备的具体使用方法,介绍其止痛作用,并让病人自愿选择。另外,主动了解病人心理状况,帮助其缓解术前负面情绪,积极满足个体需求,以增强病人的信任感和安全感,做好相应的心理准备,保持乐观、轻松的心态,进而更好地配合临床医师。(2)手术中护理干预。病人进入手术室以后,麻醉科护士需全程陪同,予以合理的心理疏导,减轻病人的紧张、恐惧心理。麻醉时,让病人尽量放松身体,使身体保持弓虾状,以显露脊椎间隙部位,方便麻醉师进行操作,期间注意询问病人反应,保证麻醉操作能够顺利开展。与此同时,护士随时做好麻醉异常反应的搶救准备,常规准备抢救设备和有关药品。在病人意识清醒时,要求手术室内工作人员注意说话语气与谈话内容,避免谈到病人的病情状况。(3)手术后护理干预。术毕后,快速用温水清洗病人皮肤上的残留血迹和药物;在病人下手术床后,注意整理被子,做好保暖护理。对意识清楚的病人,可向其告知手术结果,然后将病人护送到病房内进行持续观察治疗。对全身麻醉的病人,拔管动作需轻柔、熟练,防止对其面部皮肤形成损伤,整个护理过程严格开展无菌处理,在唤醒全麻病人时,护士宜语调温柔、声音清脆,耐心询问手术中有无不适感受及清醒后身体状况,然后将病人护送到病房内进行持续观察治疗。

1.3 评估指标

评估两组病人的麻醉效果及手术后恢复情况,具体标准:若麻醉诱导过程正常开展,术中没有出现不良状况,病人表现、反应良好,术后身体机能和认知功能恢复正常,评定为一级麻醉;若麻醉诱导过程较顺利,术中没有出现不良状况,病人表现、反应一般,术后身体机能恢复效果一般,评定为二级麻醉;若麻醉诱导过程存在一定困难,术中出现一些不良状况,病人表现、反应欠佳,术后身体机能恢复效果较差,评定为三级麻醉;若麻醉诱导过程存在很大困难,术中出现较严重的不良状况,术后身体机能恢复效果差,需使用药物才能恢复,评定为四级麻醉[2]。

1.4 数据处理

使用SPSS22.0软件对各项数据予以计学分析,计量数据表达为(x±s),数据比对经t检测;计数数据表达为(n/%),数据对比经x2检测;对比差异具统计学意义时以P<0.05来表示。

2 结果

实验组一级麻醉率显著高于普通组,而三级麻醉率、四级麻醉率显著低于普通组,说明实验组病人手术麻醉效果显著优于普通组(P<0.05),详细数据见表1:

3 讨论

麻醉作为外科手术过程中的一项重要操作环节,其通过抑制病人的中枢神经和周边神经传导功能,使其疼痛感受显著减弱。为进一步提升临床麻醉的实施效果,此研究将系统化护理用于麻醉护理工作中,该护理方式的优点是以病人为核心,施予优质化、系统化的护理干预措施,并提供全面而整体的关怀服务[3]。具体而言就是麻醉科护士提前评估术中可能出现的风险问题,采用合理的措施进行预防控制,积极做好心理疏导、健康宣教、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护理等各环节工作,确保麻醉效果符合手术需求,进而提升手术疗效和改善预后成效,帮助病人身体机能尽快恢复[4]。该次研究的结果指出:实验组一级麻醉率显著高于普通组,而三级麻醉率、四级麻醉率显著低于普通组,说明围手术期系统化护理有助提升手术病人的麻醉效果。

综上,对接受手术治疗的病人开展围手术期系统化护理,能使麻醉效果有效提升,以保障手术操作正常开展,建议在临床中持续推广。

参考文献

[1] 刘婷.系统化护理对全身麻醉手术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影响观察[J].当代临床医刊,2017,30(03):3119.

[2] 徐法军.麻醉科围手术期系统化护理对手术效果的影响[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8,25(21):169.

[3] 李依桐.麻醉科围手术期系统化护理对手术效果的影响[J].名医,2018(02):70-71.

[4] 关丽娜,王莹,侯程程,等.质量控制模式在麻醉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麻醉安全与质控,2018,2(04):204-207.

猜你喜欢
系统化护理围术期护理麻醉科
麻醉科特色教学查房模式探讨
基于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麻醉科住院医师术前访视
麻醉科住院医师在疼痛科轮转期间临床教学实践与探索
系统化护理对肺癌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的影响分析
系统化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身体功能恢复的影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行玻璃体切除术的围术期护理体会
临床护理路径在子宫肌瘤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
腹主动脉瘤75例围术期护理思路构建
系统化护理对输卵管结扎术的影响
浅谈二级医院麻醉科的建设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