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难而不止步,为有“暗香”来

2019-07-19 06:09黄梅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19年6期
关键词:新方法暗香文言文教学

黄梅

[摘   要]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教师要利用现代教学设备等手段,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让学生收集历史故事,课前进行背景讲解;创设展现平台,让学生走入古人内心世界;注重文言阅读技巧的传授,授之以渔;优化教学过程,重视积累夯实基础。进而提升教学效率和水平。

[关键词]高中;文言文教学;尝试;新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9)16-0006-02

众所周知,由于受時间、历史的影响,现代人确实比较难以理解文言文,需要有丰富的文言知识积淀方能略懂一二。虽然高中教材只是要求高中生粗略读懂浅易的文言文,但阅读量少的高中学生心里还是抗拒阅读文言文的,由此导致高中教师也怕教文言文,这是高中古诗文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文言文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文言素养是一个合格的高中生必备的基本素养。文言文蕴含着我们中华文化的精髓,因此要实现中华文明的传承就自然少不了阅读理解文言文这一方式。

再来看看高考文言文的考查情况。这几年高考改革如火如荼,可是不论怎样改,古诗文的比重都是呈上升趋势的,文言文类题目卷面赋分19分,分值稳定,所占比重比较大,但是学生得分率又较低,平均分常不过个位数。面对这样的状况,笔者一直在思索:语文教师如何才能将文言文教学的局面打开,让学生摸索到学习文言文的门道?

笔者曾在自己任教的两个普通教学班做过问卷调查,调查显示学生对于文言文学习的恐惧心理仅次于写作,惧怕学习文言文的学生比例达到了78%。通常一进入文言文单元的学习,学生就会拿起有文言文注解的参考书,不愿动脑地直接看译文,所以文言文教学效果不甚理想。

经过这几年的教学实践,笔者在尝试了多种方式后逐渐摸索出了一些教授文言文的技巧和方法。

一、利用现代教学设备等手段,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当下的学生接受的知识更多元化,更容易接纳从网络途径获取的视、听信息。借助多媒体传授知识确实有一定的优势。那么,教师该如何利用多媒体激起学生学习兴趣?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是说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如果教师能够因势利导地利用好多媒体,这对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是有帮助的。

比如在教《荆轲刺秦王》这课时,笔者在课堂上播放了同名电影中一段精彩的视频,全体学生顿时被影片中剑拔弩张的紧张氛围吸引,投入剧情中。视频结束后他们仍在讨论,笔者就利用学生的好奇心,适时提出问题:荆轲为什么要去刺杀秦王?刺杀需要做好哪些准备?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被带动起来了。结合视频的教学比传统的口述教学更直观生动,有利于良好教学效果的取得。

除此之外,游戏法也是笔者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如在教授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前,笔者跟学生说:“古代文人流行玩一种游戏,他们对这个游戏的喜爱与现在大家对‘王者荣耀的喜爱程度不相上下,但是古人的游戏更高雅,到底这个游戏怎么玩?我们要通过学习了解古人的游戏规则,然后我们也来玩一玩这个游戏。”学生一听可以玩游戏,学习热情顿时高涨了起来,有了阅读的兴趣,进而大大提高了上课的效果。

二、主动让学生收集历史故事,课前进行背景讲解

作者在创作文言文时往往处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中,所以在教学中,教师不能单纯地讲课文,还要进行背景介绍。

比如在教学《过秦论》前,需要学生先去了解先秦时期的历史。于是笔者给不同的学习小组分配了不同的任务,有些小组负责收集有关六国的知识,有些小组负责收集秦统一六国后颁布的政策……各学习小组成员先在组内进行讨论并总结出重点知识,再由一名组员向其他组的学生介绍。在这样一个收集讨论的过程中,学生的历史、政治知识得到了拓展,同时也加深了他们对课文的理解。这种任务使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激发了他们的阅读学习兴趣。

三、创设展现平台,让学生走入古人内心世界

高一学生入学的时候笔者提出要求,让学生不要买任何有文言文注解的资料,为的就是让学生专注于教材,防止学生对译文产生过度依赖。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充分调动他们参与课堂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但传统的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只会让学生昏昏欲睡,学习效果不佳。怎样才能将文言文教学变得有声有色?笔者在课堂上做了如下尝试:

遇到人物角色较多的文言文,就以班级学习小组为单位,让每个小组选派组员进行角色扮演,并将人物的语言翻译成现代汉语。比如《鸿门宴》中最精彩的部分就是宴席过程中两派势力的暗流涌动。笔者让每个小组从这一部分中分别选择一个人物进行演绎(不能选同一个人),并在有限的时间内,讨论如何将这个人物的语言翻译成现代汉语,讨论结束,由各小组的代表共同进行这部分的人物对话表演。沉闷的课堂因为学生的积极参与而充满生气,笔者也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这一活动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印象,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

再如教学《子路、曾[皙] 、冉有、公西华侍坐》这篇文言文时,笔者同样采用这种方式进行引导,即各学习小组先进行角色认领,经过合作讨论后,由小组学生代表共同进行现代文对话表演。

通过这些尝试,笔者发现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心理发生了细微的变化,由原来的抗拒逃避变成了有所期待。高中学生尚处于青春期,他们或多或少存在着表现欲及希望被关注的心理,而教师若能适时创设一个平台并给他们展现自我的机会,则可发展学生的个性并加深他们对知识的记忆。

四、注重文言文阅读技巧的传授,授之以渔

在阅读文言文时,学生往往会不注意文章的章法结构,一头闷读。其实阅读理解文言文也是有技巧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文言文的对称结构。例如在教授《兰亭集序》时,笔者让学生找出他们不能理解的句子,很多学生都指出他们不能理解“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这句话。笔者先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这个句子的结构特点:这是一句对偶句,对偶句是指用两个结构相同、字数相等、意义对称的词组或句子来表达相反、相似或相关意思。然后让学生利用这一特性理解句意。通过“内”与“外”这两个字,学生应该可以知道这两个分句句意应该是相反的。那么只要先弄懂一句,通过逆向思维就可以推出另一句的意思了。笔者进一步引导学生,让他们从他们认为更容易理解的那句入手。学生都觉得“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这句相对好理解,他们通过关键词“或”“寄所托”“放浪形骸”,知道这是指一类把自己情怀寄托在自己喜好的事物上,所以就无拘无束、非常自由的人。在理解了这个句子之后,再问学生上半句的意思,很多学生就能顺着笔者的思路理解了前半句写的是另一类人,他们喜欢在室内和别人面对面地畅谈。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就能较为轻松地理解比较复杂的句子了。用同样的方法再让他们去分析文中“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的意思,学生也能比较容易地分析了。

这一方法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容易理解和掌握的,所以每遇到这样的句子笔者总会提醒学生利用句式特点去帮助理解。从课后交流和测试反馈的情况来看,这种方式对于帮助学生消除对文言文的恐惧还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的。

五、优化教学过程,重视积累,夯实基础

俗话说“字不离句,句不离篇”,文言文的学习过程应始终贯穿这一理念。字、词、句的掌握是学好文言文的基础。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会不厌其烦一遍又一遍地重复讲解字词知识,所使用的教学方法也比较呆板,这会使学生听得云里雾里,不得要义。那么怎样做才能事半功倍呢?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首先,笔者强调读书的重要性。 阅读文言文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感,且通过阅读他们可以体会到文言文中的美。在王勃眼中的滕王阁壮美秀丽,所以文章《滕王阁序》用词华美,洋溢着作者的壮志情怀,这种美和情怀恰恰需要学生通过多次朗读去慢慢体会。文中王勃巧用典故来表达自己的豪迈之情,这份豪情也需要学生通过多吟咏才能体会得到。但我们普通学校的很多学生懒得读,遇到生僻字也不愿翻字典去查阅。当感觉到学生进入了倦怠期,笔者就适时采用奖励的办法。奖励对于高一、高二的学生来说还是具有一定的诱惑力的,对调动学生的朗读积极性也起到一定的作用。

其次,每节文言文课笔者总会留下最后五分钟,让学生将本节课上过的内容进行复习。把文章当中的文言现象或以同桌讨论或以个人总结的方式进行复习。因为每节课教学的内容不算太多,学生还是可以通过自主学习方式进行小结的,如果等一篇比较长的文言文上完之后再去小结,对普通学校的学生来说难度就增大了。当然教师在最后还是要进行归纳总结的。

通常情况下,一个单元的文言文教学结束后笔者会及时进行一个单元小测试。测试的形式不一定是传统的试卷测试,可以是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的文言抢答赛或者以个人为单位进行的默写书写比赛等等。这样的活动可以让学生产生新鲜感,他们会好奇教师下回又会组织怎样的比赛,他们又会得到什么名次和奖励,进而更加努力地去学习文言文。而文言教学课堂也会因为形式多样的活动更具趣味性。

总之,文言文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头戏,教师不仅要营造轻松的学习环境,打消学生的畏惧心理,强化基础知识的教学。还要在历史文化背景的介绍中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强化学生对课文逻辑的梳理;在字、词、句式的教学中加强学生基础知识的积累;在朗读训练中培养学生的语感,让他们把握文章感情;在学习方法、技巧的教学中强化学生的技能,培养他们的预习习惯。这样多管齐下,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理解文言文的能力与课堂教学质量。

[   参   考   文   献   ]

[1]  陈璐.如何提高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效率[J].学周刊,2014(2):150.

[2]  陈文芬.高中語文文言文教学策略探讨[J].都市家教,2013(7):59.

(责任编辑   农越华)

猜你喜欢
新方法暗香文言文教学
暗香袭人
梅花
青莲
作品二
新课改下初中文言文教学探析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方法
新理念 新模式 新方法
文言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文言文教学之流弊及矫治
让文言文教学迸发思维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