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人文类核心学术期刊与中文学科互动建设研究

2019-07-21 15:13李岳阳于仟航姚雅晴吕炎王洪宇窦可阳
山东青年 2019年5期
关键词:互动关系学术期刊

李岳阳 于仟航 姚雅晴 吕炎 王洪宇 窦可阳

摘 要:中文学科建设是近年学术界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在各大高校以及学术研究人员的带动下,我国的中文学科基本呈现平稳健康发展。以此为背景,笔者决定从学术期刊切入,并以吉林省三种代表性学术期刊——《文艺争鸣》,《社会科学战线》,《吉林大学学报》为例,通过深度挖掘核心学术期刊相关内容,最终得出学术期刊与东北地域文化学术的互动关系及与中文学科建设的动态联系,提供学术期刊对于中文学科的建设成就和建设经验。

关键词:学术期刊;学术资源;中文学科建设;互动关系

关于人文类学术期刊的归类

本次研究范围内的三种期刊都是具有代表性的,大致上可以分为反映人文类学术期刊的两种主要类别:一类是专门性学术期刊,即专门刊登中文学科和文学相关文章的学刊,如《文艺争鸣》。第二类是综合性学术期刊,如《社会科学战线》。此外还有高校学报——《吉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以上两类学术期刊各有侧重,也有不同的发展方向和定位,对待这一系列问题需要我们用整体的眼光来研究。

一、《文艺争鸣》

《文艺争鸣》是由吉林省文联主办的学术刊物,在吉林省学术界享有声誉,同时也是一本在全国范围内极具影响力的优秀学术期刊。它关注新兴热点话题,专注于文艺理论和文学评论,内容充实,观点新颖,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它曾获得中国优秀期刊奖,并被多次评为中文核心期刊。该期刊站在学术的前沿,专注于学术性和创新性,讲求理论与思辨,呼应学术界的中心论调,并且能够不断发出自己的声音,体现出优秀学术期刊极大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同时,该刊物立足本省,面向全国,打破了学术地缘的制约,成为具有全局性影响力的学术刊物,与《社会科学战线》《吉林大学学报》等构成了期刊领域引人注目的“吉林现象”。

学术话题与学术活动

《文艺争鸣》对于学术问题的把握是十分敏感的,会有定期的学术研讨会以及其他相应的学术活动。近年来《文艺争鸣》承办诸多学术活动,在全国范围内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如:在长春召开的中国当代文学史料研究中心成立暨学术研讨会,由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谭五昌教授和德国汉学家顾彬做客“文艺争鸣大讲坛”,以及在长春召开的“强制阐释论”理论研讨会等。

其实《文艺争鸣》相关的学术活动早已形成常态,杂志社时常就热点问题举办相应的学术研讨会、座谈会等相关学术活动。同时,也很重视与相关高校的交流与合作。这些学术活动不仅可以促进期刊本身的完善,推动学术问题的解决,探求新观点与新方法。而且还可以提高相关高校在文学研究领域的影响力,开拓学术视野,对高校教育教学实践和科学研究将产生积极的作用。

从期刊的定位来看,《文艺争鸣》已经突破区域界限,成为拥有广阔视野、全国性的文学艺术理论批评刊物。它讲求的是学术性,理论性,思辨性,而尽量淡化功利性。栏目设定也是突出创新性,主要设置了“视点”,“史论”,“理论”,“随笔体”,“评论”,“视野这几个栏目”。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視点”这一栏目的设置,侧重于学术研究的前沿,扎根于新时代和新环境的土壤,与现阶段热点话题相连接。此外,“随笔体”也是一种创新。这一栏目对打破学报体呆板僵化作出有益尝试,其目的是恢复文学批评语言的诗性与灵性。总体来看,《文艺争鸣》是文学与艺术界具有权威性的学术期刊,它的栏目设置与相应的学术活动都为新时代新阶段中文学术发展提供了动力。

《文艺争鸣》与中文学科

从期刊性质上看,《文艺争鸣》是文学与艺术相结合的学术性刊物,主要侧重于文学批评、文学理论等,在这一方面可能会为中文学科提供学术思维上的新思路或新方法。但是,它对于中文的其他分支学科的贡献似乎不大。从《文艺争鸣》的选稿中可以看出,期刊较少涉及汉字学、古代文学等内容,而偏重于文艺理论方面的研究。近年来,该期刊更加关注新学科以及社会发展趋势,注入了时代元素。例如,对于人工智能美学给予了相当的关注,显示该期刊已不仅停留在理论层面的探讨,更是着眼于对时代脉搏的精准把握。

二、《社会科学战线》

《社会科学战线》是由吉林省社会科学院主办的大型综合性社会科学类学术期刊,其主要研究方向为哲学、历史学、文学、社会学、教育学、管理学等人文社会科学的各个学科,秉承“以学术为本,开风气之先”的办刊宗旨,不断追求学术品位,关注时代问题,突出理论深度,逐渐形成了“沉稳、厚重、深刻、典雅”的风格。艺术品味也十分独特,坚持以传统国画为主题的封面设计,在封二刊发学人照片,封三刊发书法作品,封底刊发名家油画等作品,并以多种彩色插页宣传学术会议、推介最新论著。

《社会科学战线》早在1978年便创刊发行,是改革开放后国内第一本综合性的社会科学刊物。作为一本综合性期刊,对于中文学科相关的学术思想与热门话题的引导并不显著,但作为广义文科领域的学术平台,却是东北地区人文社会学科问题探讨和学科发展的重要阵地,其中,中文学科也受到了相当程度的重视。就期刊传统而论,该刊物一直对中国古典文学较为关注,也取得了相应的成就。选文较早形成了以大家、名家为主的传统,并通过名家的互相带动形成良好的学术景观,比如陈来先生受其老师哲学家张岱年先生的影响,早与《社会科学战线》建立联系。在中文学科的其他领域,早期《社会科学战线》刊登有关现当代文学的文章也不在少数,中国古代文论领域也颇具规模。

此外,《社会科学战线》在作者队伍建设方面的整体观也极为严谨。创刊伊始,便本着“立足本省,面向全国”的理念,作者范围包括了国内的许多顶尖学者,同时严格控制省内作者发表文章的数量,以体现期刊征稿、组稿的公平性和整体眼光。发展至今,期刊的发行已经覆盖了三十几个国家,与英、韩、日等国的著名学者都有联系。所以,《社会科学战线》成为世界了解中国学术动态的一个重要窗口。

就《社会科学战线》的发展现状,我们可以对其未来发展状况进行初步预测。目前来看,吉林省乃至国家对《社会科学战线》的支持力度逐步加强,国家每年资助期刊建设40万元,吉林省则给予50万元的资助,加上专项项目近90万元的经费和其他性质的补助,期刊现阶段运行状态良好。深厚的历史积淀,加上作者与读者群体数量和质量作支撑,期刊后续发展动力充足。

关于栏目设置的调整与规划

近年来,《社会科学战线》做过一些栏目上的调整,这是适应当下学术风尚、社会价值背景下的有益尝试。上世纪八十年代,由于学界对于纯学术、纯文学的提倡,期刊相对重视古典文学。而现阶段,该期刊在中文学科方面更加重视文艺学领域的文章,关注重要的理论问题,对于概念阐释的关注相对降低。由于与国际的互动日益增加,期刊也开设了“斯拉夫文学理论”此类专栏。古典文学领域仍坚持耕耘,效果良好。现在期刊对有关古典文学尤其是唐宋之后文学的文章刊登也不少,选题集中在雅正文学,题目也比较宏观。在现当代文学方面,由于已有像《文艺争鸣》这样的专门性期刊来做,而且效果也不错,在学术研究的意义上讲,期刊也没有做重复工作的必要,所以这一领域的文章的比重相对较少。

相关学术活动

学术活动一直是期刊与学术共同体联系的重要方式。从学术活动的组织思路上来看,主要有两条线索。其一,定期与学界学者展开学术座谈会,学术研讨会等学术会议的传统,比如在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社会科学战线》主办了关于中国学术回顾与反思的学术活动,邀请了吉林大学孙正聿教授等各领域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反思。其二,注重利用互联网络,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推出专门公众号并与学者们建立网络联系,主要模式是群聊,通过期刊与媒体的联系实现与学术共同体的联系,进而实现与国内学术前沿乃至国际学术前沿的联系。在2014年主办的一次编委会学术会议中,正式提出了“新融合发展”的理念。举办了与中文学科关系密切的学术活动,如杜甫学会、苏轼研究会研讨会,以及与吉林大学白杨教授共同举办的华文文学研讨会,与长春师范大学举办的女性文学研讨会、近现代报刊文献与文学的研讨会等等。通过类似的学术活动,《社会科学战线》也逐渐凝聚了国内外的众多学者和人才队伍。

学术热点问题

关注热点、引领风气向来是《社会科学战线》的传统。譬如,在1978年5月,《光明日报》刊载了著名的《时间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社会科学战线》也在同年第三期刊物登载了相似主题的文章。由学术热点问题引出的学术活动,本身来讲是对于中国整体学术的一次探讨,当然这其间也必然涵盖中文学科。比如中国社科院文学所的高建平先生对美学学科发展做出的总结,对于中文学科也必然会有影响。对于热点学术话题的关注和跟进,表明《社会科学战线》是聚焦学术热点,引领学术潮流的“领航”期刊。

三、《吉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创刊于1955年7月,为双月刊,是由国家教育部主管、吉林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由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编辑部出版,倡导学术观点创新、学术体系创新和研究方法创新,努力为提出新理论、形成新学派、取得新成果搭建理论平台。

该刊物注重思想性与学术性的统一,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科学性与时代性的统一,既倾心探索学术理论,又密切把握时代脉搏,追踪学术热点,关注理论前沿,走一条理论联系实际、学术结合时代之路,刊发了一批在学术界产生广泛影响的学术力作,形成了鲜明的风格和特色,以高雅的学术品位和严谨的学风,在学术界和期刊界赢得了良好的声誉,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关于高校学报与学科建设之间的互动性关系

总体说来,吉大学报这种综合类的期刊,刊登的中文类文章并不太多,与中文学科联系的紧密程度有限,单纯从杂志角度来看,学报的办刊宗旨并不是引导某个学科的发展,但从学科建设的宏观视角来看,该刊物对于中文学科的学术研究无疑起到了一定作用,学报在编辑、出版、整合并融入到市场这一系列过程中,在客观上对中文学科建设起到了薪火相传的奠基性和传承性作用。

四、学术期刊与学科建设的互动关系探究

一方面,学术期刊是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引领学科建设的发展方向,能够及时反映学科建设的优秀成果,形成学术积淀,对学科建设有促进作用。另一方面,学科建设为学术期刊的编辑提供了理论基础和人才保障。学科建设中专业研究方向的确立为学术期刊的特色化和专业化奠定基礎,学科建设中人才梯队的组建为学术期刊的发展形成一支水平较高的专业作者队伍。

从表面上看,学术期刊并不是专门以某一类或者某几类学科发展为目的的,但是从本质上看,学术期刊尤其是核心学术期刊都是学科热门问题和观点发表的主要平台。目前,我国各类学术期刊良莠不齐,并且存在着选刊质量偏低以及论文堆砌等问题。其主要原因是学术期刊的市场化倾向造成的。若要针对性地解决此类问题,我们势必要回归到学术期刊本身,找寻期刊和学科的原始联系。

(一)为学科发展提供重要平台

毋庸置疑,学术期刊为重要学科话题和学术观点提供论争的阵地,此外,也为学术思想提供学术资源。以《文艺争鸣》为例,它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以及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文艺争鸣》的一大部分文章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新华文摘》等著名期刊转载与引用,从而扩大了中文学科学术资源的传播范围,为中文学科发展提供动力。

(二)引领学科建设的发展方向

核心学术期刊的选稿制度比较完善,专业的作者与编辑群体使文章质量得以保障,因此,期刊内的话题以及论点都是优中选优的,对于学科发展的大趋势也是能够精准把握的。比如,《文字争鸣》在20世纪与21世纪交界时期重点关注的“新世纪文学”相关问题,以及最近《社会科学战线》推出的“改革开放40年”专题,在社会历史大背景下对中国学术发展进行反思与展望等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引领着学科建设的方向。

(三)积累学术资源,培养学术人才

这样的作用在高校学报中体现的更为明显。高校学报是为高校师生创造学术话题空间,促进学术探讨和新的研究课题而产生的,以高校学报为代表的学术期刊首先是通过筛选稿件进而达到筛选人才的作用。期刊的不同定位以及核心期刊对于稿件质量的严格把控使作者群体质量提升。学术期刊对于学科知识的建构和完善也起到了显著的作用,尤其是对于时代性的学术问题起到引领作用。

(四)促进学术规范,净化学术风气

学术期刊尤其是高校学报是该高校以及相关学术组织发现,培养与发展优秀学术人才的重要阵地。以《吉林大学学报》为例,相关的编辑出版机构都和吉林大学联系紧密,成为高校教师以及部分学生发表观点的重要阵地。学术期刊所筛选的学术文章代表了相当一部分优秀的学术研究成果,也划定了前沿热点话题和学科理论。优秀的学术期刊可以从内容上规范学术思想,引导学术思维,进而带动学科与期刊的良性发展。

此外,具有学科特色的专业性学术期刊对学科发展和高校建设起到了不可忽视的引领作用。首先,它们是顺应学科发展趋势的,在应对学术思潮变化与发现学术热点话题方面均做出较大贡献。学术期刊的背后是作者与读者群体的支撑,在学术领域,它可以起到筛选人才的重要作用。其次,它在科研经费的分配与发放、强化高层次人才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提升科学研究水平、以及培养拔尖创新型人才方面都起到了明显的推动作用。优秀的学科成果是学术期刊优质稿件的来源,由此,学术期刊得以顺应学术潮流稳步发展,并不断提高期刊文章的质量,促进学术期刊的长远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学科建设是高校工作的核心,它为学术期刊的编辑提供理论基础和人才保障,同时,学术期刊要依靠学科建设,主动服务于学科建设,不断优化栏目设置,打造学术精品。无论是从理论上看,还是从实施路径上看,实现学术期刊编辑与学科建设的有效互动,不仅是可行的,而且对于二者的长远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当然,学术期刊编辑与学科建设的互动不是简单的相加,而是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过程。学科建设离不开学术期刊这个重要的工具和平台,而学术期刊的发展也离不开学科建设的支持,二者是良性的“互动”关系,共同为国家的学术发展助力。

[参考文献]

[1]赵伟 马云鹏 论学术期刊编辑与学科建设的有效互动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6期 第34卷.

[2]杨玉圣 学术期刊与学术规范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2期第21卷.

[3]杨树喆 地方高校加强中文学科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以广西师范大学为例 高教论坛 2013年12月第12期.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文学院,吉林 长春  130012)

猜你喜欢
互动关系学术期刊
我刊获评四川省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期刊
学术期刊引证指标
学术期刊引证指标
河海大学学术期刊创办百年
祝《导航定位与授时》学术期刊创刊
虚假学术期刊累及一线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