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当下,设计在当下,梦想在当下
——对话壹舍设计创始人方磊

2019-07-22 06:45编辑张羽
中国建筑装饰装修 2019年5期
关键词:设计师设计

编辑 张羽

重庆新华协信中心售楼处

壹舍设计创建于2009 年,是集室内设计、环境设计、软装设计等一体化的综合性专业设计公司,主要从事商业空间、办公空间、高端楼盘样板间、高档别墅、精品酒店等设计项目。通过多样化设计经验的磨练与累积,公司拥有资深的服务团队,其项目获得多项国内外设计大奖。公司对设计素质要求极为严谨,以专业团队的努力协作,从空间、材料、 家具、软装,各个环节丝丝入扣,确保为客户提供至高水准的个性化定制服务。

作为华侨城、华润、万科、保利、融信、融侨、新华协信、路劲、嘉华、九龙仓、仁恒等一线地产商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壹舍设计打造出华侨城苏河湾、华侨城新浦江城、宁波华侨城欢乐海岸、上海华润外滩九里、路劲地产上海院子、嘉华嘉御庭、重庆新华协信星光68、合肥万科森林公园等一系列重量级作品,并以其优质的服务和良好的信誉获得了业界的一致赞誉。

方磊,知名室内设计师,壹舍设计创始人。

近年来获得诸多国内外室内设计大奖。擅长用现代简约的美学精神展开空间多维描述,以克制与平衡的手法、表像和内在的矛盾统一来表现丰富而纯粹的设计本质。方磊认为设计师思维是感性与理性的结合,设计工作实际是表里不一的呈现。他喜欢用设计语汇解构空间内涵,并执着于将设计演绎到极致,屡创精彩的设计佳作。

编者按:

壹舍设计和本刊于3 年前结识。在本刊近几年的约稿当中,壹舍设计用专业的态度、完美的设计为读者呈现了一个又一个精彩的项目。在编者看来,壹舍设计和他们的创始人、设计师方磊在设计中表达了非常重要的一点——将业主本身最重视的元素、或者空间业态的本身需求通过设计引入其中。这不仅体现了设计师在设计方面的水平,也表现了设计师对业主的深入了解和与业主碰撞后产生的火花。而方磊本人的设计风格也在每一个项目中得到非常充分的体现,并且贯穿始终,成为壹舍设计的特色与亮点。

重庆新华协信中心售楼处(组图)

编辑:听到重庆新华协信中心售楼处斩获2018-2019 意大利A’Design Award 的最高奖项铂金奖时的心情是怎样的?能不能和我们聊一下参选此次奖项角逐的始末?

设计师:非常感谢组委会对壹舍设计团队以及我本人的认可。本次我们一共选送了3 个项目,且均收揽奖项:重庆新华协信中心售楼处斩获铂金奖,One Casa 展厅荣获金奖,上海中鹰黑森林秦公馆获铜奖。这些作品能脱颖而出是非常开心的事情,我们也会继续努力创造更多的优质作品,不辜负大家对我们的认可与期待。意大利A' Design Award 赛事是国际知名的全球性设计比赛。我们参赛的3 个项目囊括了不同的空间类别,这些类别也是我们壹舍最为擅长的,并具有壹舍明显的特征和代表性。我们参赛的目的,就是希望让这个知名的国际奖项、专业的国际评审团来检验我们的作品,让我们对我们的设计有更加清晰的认知——项目在国内能够获得赞誉,在国际上是否同样能够获得认可。

编辑:壹舍设计在此次参选项目中的设计理念是什么?是通过哪些方面表现出来的?是否是壹舍设计一直以来始终坚持的设计理念?您认为此次项目能够取得荣誉的原因是什么?您对好设计的标准是什么?

设计师:重庆新华协信中心售楼处是我们公司迄今为止做的体量最小的一个售楼处。空间小又要求功能全、同时又别具亮点,无疑是充满挑战性的。我们创造性地引入互联思维,整合奢侈品购物的场景感,又结合重庆依山傍水的城市形态,以现代手法演绎山的起伏、水的绵延,混搭出极具视觉冲击力的多元层次,完成空间的艺术化表达。

上海中鹰黑森林秦公馆的业主是一对85后夫妇,从事时尚电商行业。工作环境造就了两人时髦的品味与挑剔的眼光。在业主喜欢素雅的黑白灰色系的基础上,我们还将业主的喜好、他们所收藏的潮牌元素都融入进来,同时又考虑到整体空间的匹配平衡感。比如一进门就能看到业主收藏的限量版KAWS 玩偶,这就是这是家的识别度,也是其灵魂所在。

One Casa 展厅并不对外开放,主要用于接待VIP 客户。在这个不算大的展厅中,我们将建筑概念引入室内,各区域既连接又独立,壹舍原创研发的不同风格的家居也在移步换景中都得以呈现。作为自己的甲方来设计这个展厅项目,发挥度会更稳妥一点。当然也要考虑成本因素,所幸最终的呈现效果也很理想。

这3 个项目在设计过程中都非常注重视觉呈现、体验感受以及情感关联,小中见大,每个作品都有自身的独特价值。

壹舍设计 One Casa展厅

我认为设计是没有好与坏的,大家对于好坏的认知度各不相同,正如“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空间设计师来说,“以人为本”真的很重要,要注重人在空间内的体验,感官效果、功能细节这些方面都需要好好思考掂量。

编辑:您是在什么样的契机之下建立了壹舍设计?您的设计理念是在设计之初就已经形成,还是在壹舍设计发展了这么多年的基础上慢慢形成的?您是如何理解设计师这个角色?作为公司管理者,您对于吸纳人才的标准又是什么?

设计师:当初成立公司是一个偶然的机会。十年前我在一家知名事务所工作,由于身体原因选择休长假。当时刚好有业主邀请我为他们的项目做设计,于是顶着极大的压力来完成这件事,最终作品呈现在业界和地产界的口碑也还不错。后续便有新的项目开始陆续和我个人进行接洽。为了能更好地运转下去,就开始组建自己的团队。而最终成立公司,这在我看来是自然而然的过程。

我的设计理念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没有一个设计师天生就是设计师,作品的呈现度、辨识度等都是在后来不断的磨练中才衍生的。我个人比较喜欢现代简约风格。做设计不是为了趋于表象的呈现,我会更注重设计本质,这些也是我在项目中逐渐挖掘、领悟到的。

正如近期谈论颇多的“996”或者“007”,设计师需要通过漫长、复杂的过程才能将想象中的内容最终在图纸上呈现出来。这期间是非常艰辛的一个过程。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特点,在外界看来设计师是一个很酷很赞的行业,也有一些人认为设计很辛苦,但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好玩又很有趣的职业。

对于我们的团队来说,很大一部分成员是85 后、90 后。随着就业年龄层日趋年轻化,我们也很乐意吸纳多元的力量来融入团队,形成思维碰撞,迸发更多的闪光点。从常规上来说,迫于工作的压力和强度,我们希望新员工能够快速融入团队,整体营造一个轻松的团队氛围。这些也都会最终体现在工作的点滴之处,希望大家在辛苦工作的同时,度过每一个愉悦时间。

成都花漾锦江C栋入口

编辑:您是如何将极简、或者是时下所称的“性冷淡”设计风格应用到豪宅的设计中,并且既提升品位、又能表现业主的尊荣?您又是如何在极简和尊贵中保持平衡的?您能结合您的1-2 个项目给我们举例说明一下吗?被贴上“性冷淡设计师”标签,您是什么想法?

设计师:我不知道曾几何时我就被贴上了“性冷淡设计师”标签。对于这个标签,我是持辩证态度的。这标签在一定程度上承载着设计的辨识度,在近两年的过程中我也希望自己能打破这个局面。设计师不应该被赋予一种过于明显的标签,设计行业理应是非常多元的。在“性冷淡”设计风格之外,我也会有其他不同视角的作品呈现。

现代简约风格是我颇为擅长的,我把其运用到豪宅设计上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我认为简约与尊贵二者并非对立的。尊贵可能有些人对于这个词的理解更多的偏向于尊崇、奢华上。但我想强调的是:奢华的概念可以是多元视角,可以是基于生活方式的理解,无关价格。因此,极简也可以是是尊贵中的一种表现。值得庆幸的是我以现代简约手法操刀豪宅最终也取得了不错的呈现效果,比如成都花漾锦江、上海苏河湾这两个项目,透过设计表象,传达出了豪宅更内核的关注点。当然这两年市场趋势也发生了很多变化,但我还是希望我们的作品更具国际化、更具前瞻性,只有这样才不易被市场主流因素所影响。

编辑:壹舍设计目前属于“明星设计师”效应下的设计事务所。在短期和长期的未来发展中,您将会如何壮大整个事务所的设计实力和力量?短期和长期的目标是什么?

设计师:坦白讲我本人是倾向活在当下的状态。但作为创业者来说,我不得不去考虑壹舍设计今后的发展方向,自然也会摒弃自身随性的想法。作为设计公司,我们极其注重我们的作品,因为作品即产品。我们密切关注行业的动态趋势,会更多地思考如何把我们的作品提升得更好,同时也要去思考三五年之后的方向。很多时候我们在设计的项目中会做一些新的尝试,也正是在不断的摸索、突破中寻到新的方向、趋势。

在公司既有的室内设计业务基础上,我们正在有条不紊地研发原创家居单品,目前还在不断的调整、磨练中。我们的短期计划是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能有一个好的状态呈现给大家。

至于长期目标,我现在不太想谈太长久。我会更多着重思考如何在不断的变化中寻找一个可行的方向,也会考虑如何去拓宽我们的业务范围,去尝试先前未进入的状态。可以说这是我们近三年的计划。

苏河湾1街坊滨水别墅(组图)

编辑:您如何看待现在国内的设计行业和设计市场的?从国内走向国外,您和壹舍设计用了很短的时间,这是如何做到的?近年来,很多人都在谈“凛冬”,您认为设计师应该如何应对当下市场?您认为未来市场将会更好或更糟?

设计师:国内的设计市场好坏参半,这是必然的。因为国内市场板块大、份额大,相应的设计师群体也很庞大;但国内的审美相较于国际趋势来说还是有所欠缺、有所滞后,主要表现在国内跟风现象比较明显,爆红某一元素之后大批跟风、随波逐流,于我而言是比较反感这种行为的。当然,这两年国内趋势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再像之前那样追求浮于表面的东西,这说明我们的行业开始趋于理性,是好事。

众人认为我们从国内到国外用时短。但其实我们前5 年都在埋头苦干做设计,很多好的作品当时都没有发表。等大家了解到已经是几年之后了,前期的沉淀在无形中就被忽视了。但这段时间的沉淀其实是一个很重要的积累过程。俗话说“十年磨一剑”,非一朝一日能成就一件事情。正因为有这段时间,才有了现在的壹舍。在好的作品得到国内认可之后,我们也希望进一步走向国际化。虽然这条路会有点艰辛和漫长,但我们也会坚定不移的走下去。

对于这个市场我并未觉得有“凛冬”的时候。在N 年前最寒冬的时候我们自主地放弃了很多项目合作,因为那些项目不是我要坚持的,我深刻了解自己要走的方向。其实现在的市场也并没有多糟糕,国内的市场呈现一片繁荣景象,多元的环境给予设计师更多崭露头角的机会,而且未来的趋势应该会更好。至于有些设计公司经营不下去我觉得也有多种原因,不能全归咎于市场凛冬。设计师要知道自己要做什么,要有长远可持续发展的思维。在这个过程中一旦坚持下来,那就离春天不远了。

编辑:您和壹舍对客户有没有什么要求?会对客户有选择性吗?如果在设计理念和方案上无法和客户达成一致会怎么处理?有没有设计呈现比较好的作品?壹舍近期好像有几个新项目推出,能提前剧透一下吗?

设计师:作为壹舍来说,我们是两条腿在走路。在坚持的同时,还会有一些多元的突破在里面。我们呈现给设计圈的作品有强有力的辨识度,同时有了一波很优秀的忠实客户群。而另一方面由于造价、市场等原因,我们也会去做些适度的调整。当然这不是妥协,对于专业设计层面的东西还是要坚持,要站在设计师的角度以专业的知识去引导客户,传达设计想要的点。双方想法上互相碰撞,又有设计师的专业引导,这才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结构。因为设计师该做的,就是专业领域的传达和艺术设计上的升华。

F House(组图)

落地呈现最满意的作品是F House,因为设计师与甲方都是我自己,和其他案子一样要和“业主”沟通,这里我面临的是两个自己进行对话,就会有不同的立场讨论。在问答过程中我能进一步明晰了解自己想要的东西,设计时也无可避免要考虑到成本控制与设计的关系,所以最终呈现出来的效果要高于我们以往的案子。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我也能够进一步理解业主的一些想法,让我本人也进一步得到提升。

壹舍每年都处于一个高产的状态,高端项目南至海口,北至沈阳等都在同步进行。我们正在进行的北京东直门8 号院的高端项目,建筑设计架构优势显著,在此基础上我们来做室内设计,包括1 个售楼处、4 套样板间。我相信这个项目最终呈现出来会在北京当地乃至整个行业、市场上都会有不错的反响。

编辑:您在设计上有没有一些个人的习惯,比如对待颜色或者形状或者材质的选择或者偏好,会影响到整个设计的?

设计师:既然大家给我贴上了“性冷淡设计师”标签,就说明这个标签的特征性很直观地体现在我的作品上。我的项目在颜色上其实很单纯、素雅,颜色的呈现饱和度较低,黑白灰贯穿辅助颜色呈现。而我也会以一些家居软饰上有一、两个跳脱色彩呈现。形状上更偏向于直线型,棱角分明的线条型状态,在项目的主材上基本不会超过5 种,3 大主材加上2 大辅材,大的材料配比会在5 种以内。

编辑:设计圈很大,有些人把设计当成了装修,又有设计师把设计做成了艺术品,对此您是如何理解的?

设计师:设计是装修的前端。设计师不是装修工人,而是一个塑造者,是艺术视角的呈现者。而艺术更多的是一种比较抽象的视觉效果。虽然两者都是视觉的一部分,但设计空间和设计产品需要落地给人使用,因此具有较强的功能性;而艺术的概念比较模糊。我们会在空间中呈现一些艺术的状态,以视觉效果为主,比如装置、作品等,因此最终呈现三者是相辅相成的。

编辑:您参与很多跨界活动,是出于哪方面的考量?对于设计方面有何影响?下一跨又想在哪个领域?您还成立了自己设计的家具品牌,能简单的介绍一下吗?

设计师:设计是一个非常好玩的事情,这个行业中有很多乐趣存在。我认为在这个有趣的行业内,可以去多做一些有趣的事情。而另一方面,纵观国内的设计圈,大家可能更多地会停留在一个行业的视角。而我希望跨越这个行业去了解外界的动态,丰富自我认知。正如我之前跨界涉足到时尚类、汽车类、培训类等行业,通过不同的视角去了解世界,对我本人来说就有很大的帮助。因为设计师不只是一个空间设计师,同时也该是审美学家、色彩学家,需要去感受时尚潮流前端。这些东西在最终我们操刀相关空间的时候,也是一个反哺的过程,会带来很多收获。

下一跨已经在讨论实施了,因为平时比较喜欢音乐、喜欢听歌,现在希望尝试音乐方面的跨界,找音乐制作人量身定做属于我的单曲。这纯属个人爱好和想法,希望多年老去时,能有更多不同的回忆留下来,不让自己的人生留下遗憾,我想这会是一个非常好的体验。

编辑:您平常有什么业余爱好?这些爱好对培养性格、培养设计习惯有哪些帮助吗?

设计师:爱好除了音乐,还有品酒。很多时候爱好是性格使然,我并不会刻意培养爱好,去年因为一个好朋友的推荐慢慢爱上了品酒,现在也了解了不同酒的类型、口味等酒文化。设计师要学会在忙碌中享受生活,为此我还会定期外出旅行,在努力工作之余去感受不同国度,享受大自然的美好馈赠,让自己更好地放松,才能呈现更好的设计。

爱好在有些时候能反哺设计。在沉淀思维时,借助音乐旋律让自己放松,能激发设计灵感。旅行也能开阔人的视野,这也是我的创意源泉之一。

猜你喜欢
设计师设计
小小设计师
设计师访谈
何为设计的守护之道?
《丰收的喜悦展示设计》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创意设计师
设计秀
有种设计叫而专
天才设计师
设计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