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肠胃不和型慢性浅表性胃炎临床研究

2019-07-22 01:31马令贵汪娟
健康大视野 2019年13期
关键词:慢性浅表性胃炎中西医结合

马令贵 汪娟

【摘 要】目的:评价慢性浅表性胃炎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方法: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西药组患者给予常规西药治疗,结合组患者在西药组基础上给予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积分,记录两组患者幽门螺杆菌根除情况,评价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在症状积分方面,治疗后西药组和结合组患者症状积分均有改善,结合组患者改善更为明显(P<0.05);在幽门螺杆菌根除方面,结合组患者幽门螺杆菌根除率更高(P<0.05);在治疗效果方面,结合组更高(P<0.05)。结论:肠胃不和型慢性浅表性胃炎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改善患者症状积分,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肠胃不和型;慢性浅表性胃炎

【中图分类号】R259.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019(2019)13-0-01

慢性淺表性胃炎在临床较为常见,发病因素多,包含物理、化学性损伤,幽门螺杆菌感染等,患者胃黏膜固有层会出现慢性炎性病变。慢性浅表性胃炎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患者临床表现还很大程度上受到疾病病情因素影响[1]。多数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仅存在有腹痛、腹胀、反酸、食欲不振等表现,还有患者无明显表现。当前临床上在慢性浅表性胃炎治疗方面以西医治疗方式为主,随着中医学发展,中医在疾病治疗方面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关键[2]。本文选择近年来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进行研究,评价慢性浅表性胃炎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8月-2018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肠胃不和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6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西药组患者32例,男性与女性分别21例、11例,年龄28-64岁,平均(43.5±3.7)岁,平均病程(8.4±2.5)d,结合组患者32例,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10例,年龄27-64岁,平均(43.9±3.4)岁,平均病程(8.7±2.6)d,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等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有可比性。纳入标准:(1)患者符合中医肠胃不和型诊断标准;(2)患者经电子胃镜检查病情确诊;(3)患者不存在严重器官及系统性病变。

1.2 方法

1.2.1 西药组 西药组患者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胶体果胶铋胶囊(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123278,生产单位:福建省泉州罗裳山制药厂),3粒/次,3次/d;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93560,生产单位:太极集团重庆涪陵制药厂有限公司),20mg/次,2次/d;多潘立酮片(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31280,生产单位:上海信谊天平药业有限公司),10mg/次,3次/d。持续治疗28d。

1.2.2 结合组 结合组患者在西药组基础上给予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半夏泻心汤药方:半夏12g,干姜、甘草、黄连各6g,黄芪9g,党参10g,大枣4颗。呕吐者加10g竹茹,12g生姜;大便稀者加10g炒白术。水煎服,1剂/d,持续28d。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包含胃脘疼痛、嗳气、嘈杂泛酸、腹胀、纳呆食少,0-3分,无症状0分,3分为重度。记录两组患者幽门螺杆菌根除情况。评价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显效:患者侯正积分降低超过70%,胃镜检查有明显好转;有效:患者侯正积分降低30%-70%,胃镜检查病情改善;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所有试验数据均运用SPSS20.0数据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其计量资料通过t来进行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症状积分情况 西药组和结合组患者治疗前症状积分分别(10.3±3.5)分、(10.2±3.7)分,治疗后分别(8.9±3.8)分、(5.3±2.9)分,治疗后西药组和结合组患者症状积分均有改善,结合组患者改善更为明显(P<0.05),具体情况见下表1:

2.2 两组患者幽门螺杆菌根除情况 西药组和结合组患者分别19例、18例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两组患者幽门螺杆菌根除数分别10例、15例,根除率52.6%、83.3%,结合组患者幽门螺杆菌根除率更高(P<0.05)。

2.3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情况 西药组患者治疗有效率71.9%(23/32),结合组治疗有效率93.8%(30/32),结合组更高(P<0.05)。

3 讨论

慢性浅表性胃炎的出现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密切相关,临床治疗中往往以幽门螺杆菌治疗措施为主,选择胃黏膜保护药、抑酸抗酸等措施,治疗效果不是十分理想。根据中医理论,肠胃不和型慢性浅表性胃炎属纳呆、胃痛范畴,患者胃失和降、胃气上逆[3]。半夏泻心汤应用在肠胃不和型慢性浅表性胃炎临床治疗中有非常好效果,药方中半夏开结散寒,黄连对幽门螺杆菌生长有抑制作用,党参可保护胃粘膜,主要合用,可和胃降逆,补气和中,取得理想治疗效果。

本次研究表明,在症状积分方面,治疗后西药组和结合组患者症状积分均有改善,结合组患者改善更为明显(P<0.05);在幽门螺杆菌根除方面,西药组和结合组患者幽门螺杆菌根除率52.6%、83.3%,结合组患者幽门螺杆菌根除率更高(P<0.05);在治疗效果方面,西药组患者治疗有效率71.9%,结合组治疗有效率93.8%,结合组更高(P<0.05)。

综上所述,肠胃不和型慢性浅表性胃炎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改善患者症状积分,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高雯聪,王永林.荜铃胃痛颗粒联合兰索拉唑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研究[J].现代药物与临床,2018,33(12):3179-3182.

周毛吉.藏药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疗效及应用价值[J].养生保健指南,2019,(8):313.

刘玉如.黄芪建中汤加味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处方药,2018,16(12):119-120.

猜你喜欢
慢性浅表性胃炎中西医结合
金铃调胃汤治疗肝胃不和型慢性浅表性胃炎52例疗效观察
隔姜灸在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中的应用与评价
中药汤剂联合中药足浴及耳穴压豆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