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线治疗重度骨性关节炎临床分析

2019-07-22 01:31闫尚峰
健康大视野 2019年13期
关键词:临床效果

闫尚峰

【摘 要】目的:探究对重度骨性关节炎应用埋线治疗的效果。方法:将88例重度骨性关节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分别对患者实施常规针刺治疗(对照组)、埋线治疗(观察组);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实施组间对比。结果:治疗有效率为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且组间差异显著(P<0.05),前者為88.63%,后者为56.81%。结论:对重度骨性关节炎应用埋线治疗的效果良好,故而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重度骨性关节炎;埋线治疗;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68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9)13-0-02

重度骨性关节炎属于骨科常见病变类型,其主要是因为骨质增生、膝关节软骨变性而出现的骨关节疾病,临床也将其称之为退行性关节炎、膝关节增生性关节炎;疾病发生后患者局部会出现显著的疼痛和不适,影响其膝关节部位功能,甚至限制患者的正常活动,故临床需要及时对患者实施有效的治疗。目前临床可应用于重度骨性关节炎的治疗方法较多,本次研究主要针对埋线治疗的详细情况做出分析,旨在供相关工作参考,本次研究详情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6年5月到2018年6月之间收治的88例重度骨性关节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包括44例对象。对照组患者的年龄为32-62岁,平均年龄为(53.16±2.08)岁,患者中男女分别为20例和24例,其病程为2-17个月,平均病程为(9.06±3.24)个月;观察组患者的年龄为32-63岁,平均年龄为(53.21±2.11)岁,患者中男女分别为21例和23例,其病程为2-16个月,平均病程为(9.11±3.08)个月。两组患者的基本情况均相近(P>0.05),因此组间可做统计学对比。

1.2 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针刺治疗,指导患者保持在卧位或者舒适坐位,选择患者膝关节局部的血海、足三里、阳陵泉、犊鼻、梁丘、阴陵泉、肉膝眼等穴位,平补平泻法针刺,针刺得气后留针半小时左右,每周治疗2次,8次为1疗程,持续治疗3个疗程。给予观察组患者实施埋线治疗,选穴:后背:肝俞、肾俞;夹脊穴:L3-L5夹脊穴;局部:梁丘、血海、阳陵泉、阴陵泉、足三里。操作:用碘伏消毒局部皮肤,用消毒镊子将特制的PGLA线体置于埋线针管内,右手持针迅速将针刺入穴位,得气后,压下弹簧将线体留置于穴位内,快速出针后敷医用输液胶贴。每10天治疗1次,3次为1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1]。

本次治疗期间均指导两组患者保持充分休息,减少体力劳动,同时避免上下楼梯或频繁蹲下,均在完成治疗后1个月对患者治疗效果实施观察。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情况,并对其效果实施评估,治疗后患者膝关节部位肿胀、疼痛等不适感消失、日常活动基本不受限制表示痊愈;治疗后患者的局部疼痛和肿胀情况显著缓解但尚未消失,膝关节部位活动功能显著改善表示显效;患者的膝关节活动功能障碍、局部肿胀和疼痛情况均轻微缓解表示一般;治疗后患者各项异常均无改善表示无效;其中一般+显效+痊愈的比例之和为总有效率。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所得数据使用SPSS25.0软件进行处理,其中的计数资料采用%统计,并用χ2实施检验;检验所得的P<0.05均表示数据差异显著。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较高,且和对照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两组对比的详细情况见下表1。

3 讨论

重度骨性关节炎属于常见的关节炎性疾病,病情发生后人体通过代谢可自行完成一定程度的修复,但是其修复能力有限,故而多数患者常常伴随有显著的疼痛、关节活动受限等情况,影响其正常生活,临床则需要及时给予患者有效治疗[2]。针刺是重度骨性关节炎治疗过程中的常见办法,其通过对患者的相关穴位实施消毒和刺入,能够从一定程度上松解粘连,帮助局部的无菌炎症情况得到缓解,进而帮助患者恢复,但是其应用效果有效,因此临床考虑应用其他相关方法对患者治疗[3]。埋线治疗重度骨性关节炎在近年临床中较为多见,其埋线过程中使用的线体属于人工可吸收缝线,植入人体穴位后,逐渐降解为水和二氧化碳,与人体代谢相吻合,不存在排异反应。而且线体进入穴位通过刺激经络,感传到相应脏腑,调整人体的气血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这对于患者的不适症状缓解具有显著作用,而当患者的疼痛和局部肿胀情况均得到改善后,其关节僵硬和活动受限情况则可随之减轻,进而可显著发挥较好的治疗效果[4]。而作用一种可吸收缝线,本次所用的材料基本不会在患者机体内产生凝结成团现象,有效的避免了治疗后材料残留而影响局部舒适感,因此埋线治疗重度骨性关节炎的前景广阔[5]。本次研究对其临床效果分析可见:治疗有效率为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且组间差异显著(P<0.05),前者为88.63%,后者为56.81%,结果中数据体现了观察组所用相关治疗方法的优势。

综上所述,将埋线方法应用于重度骨性关节炎的治疗中,可获得良好效果,因而该方法的推广应用价值显著。

参考文献

孙文善.临床实用微创埋线技术[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7:20-26.

王瑾,姬长锁,廖荣和,等.皮下浅层埋线疗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观察[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6,7(15):20-22.

侯玉玲,杨才德,路勇,等.中国穴位埋线疗法系列讲座(三十七) 杨氏3A+疗法膝五针埋线针刀治疗膝骨关节炎[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6,14(20):97-99.

杜燕.穴位埋线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研究[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 40(9):710-712.

杨才德,赵达,包金莲.中国穴位埋线疗法系列讲座(四十三) 八会穴为主埋线对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7,15(2):113-114.

猜你喜欢
临床效果
紧急宫颈环扎术治疗宫颈机能不全致宫颈扩张临床分析
小柴胡汤加减治疗中风后眩晕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临床效果初步评定
关于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增生病38例临床观察
早期应用大剂量美托洛尔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观察
白眉蛇毒血凝酶与泮托拉唑联合应用于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评价
观察奥曲肽治疗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
兰索拉唑联合抗生素三联疗法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观察
替米沙坦不同给药时间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分析研究
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