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急性胆囊炎临床分析

2019-07-22 01:31杨浩鑫
健康大视野 2019年13期
关键词:急性胆囊炎安全性中医药

杨浩鑫

【摘 要】目的:分析运用中医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治疗效果,探究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于2017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84例急性胆囊炎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均为42例,其中对照组实行常规的抗生素治疗,而观察组实行中药医治,即采用大柴胡汤加味治疗,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治疗有效率进行对比。结果:治疗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39%,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8%,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90.48%,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7.62%,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其中P<0.05。结论:对于急性胆囊炎的治疗采用中医治疗的方法不仅能够明显的提高治疗效果而且能够有效的降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值得广大医护人员进行推广和研究。

【关键词】中医药;急性胆囊炎;大柴胡汤加味;安全性

【中图分类号】R256.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9)13-0-02

急性胆囊炎作为一种多发性疾病,通常是由于肠道细菌感染、化学刺激造成[1],患者发病时常表现为腹部剧烈疼痛,并伴有触痛以及腹肌强直等症状,对患者的生活和健康带来极大的影响[2]。对于该病的治疗,常规的治疗方法为西医的抗生素药物治疗,虽然治愈率较高,但是治疗后患者会出现不良反应[3],因此我院为了探究采用中医药治疗急性胆囊炎进行了本次研究,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7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84例急性胆囊炎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均为42例,对照组患者年龄在20-68岁,平均年龄为(48.48±5.21)岁,女性患者19例,男性患者23例,病程在1-7天,平均病程(4.68±2.43)天,其中高烧患者25例;观察组患者年龄在21-67岁,平均年龄为(48.53±4.09)岁,女性患者18例,男性患者24例,病程在1-7天,平均病程(4.21±1.65)天,其中高烧患者24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以及体温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在征得患者及其家属同意下进行,且经过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均符合急性胆囊炎检验标准。

1.2 方法

1.2.1 西药抗生素治疗 对照组患者实行常规西医抗生素治疗:静脉注射头孢唑啉钠,取5g混于250ml生理盐水,每天一次,另外静脉滴注甲硝唑,每次100ml,每天两次,连续治疗一周。

1.2.2 中医药治疗 观察组患者采用中医药治疗,即采用中药方大柴胡汤加味治疗:柴胡15 g,茵陈蒿10 g,黄芩15 g,半夏15 g,大黄10 g ,白芍10 g,生姜15 g,厚樸10 g,栀子10 g,枳实15 g,以水煎服,每天一剂,分早晚两次服用。对于发热患者应在此基础上配合服用黄连清热解毒汤,以水煎服,每天一剂。连续服药一周。

1.3 评定指标 (1)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后,对两组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进行统计,即出现头晕、恶心以及皮肤瘙痒红肿的例数,计算不良反应发生率。(2)治疗有效率:根据患者的腹痛缓解境况以及体温恢复情况进行分析,按照恢复程度不同,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从而计算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数据以率(%)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方法,各组间差异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和χ2检验,(P<0.05)表示数据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两组患者治疗一周后,对两组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以及治疗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进行统计,得出,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39%,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8%,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其中P<0.05。详细数据见表1。

2.2 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 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90.48%,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7.62%,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其中P<0.05。详细数据见表2。

讨论

急性胆囊炎是一种急性腹痛疾病,患者发病后会导致各种并发症,胆囊结石为常见并发症,患者患病后,病情反复,极易导致胆囊化脓甚至坏死,给患者身心带来伤害[4]。西医认为急性胆囊炎是由于细菌感染和胆囊管阻塞造成的,对于该病的治疗最关键的就是使用抗生素杀死胆囊内的细菌,但是临床研究发现,患者在使用抗生素后,虽然细菌能够在短时间内被杀死,但是细菌产生的各种致病毒素却无法消除,并且在使用抗生素时,细菌会逐渐产生抗药性,使得治愈率降低,达不到治疗的目的[5]。

我国中医认为,急性胆囊炎属于“胆胀”、“胁痛”等范畴,是由于饮食不规律、心情抑郁以及感染湿热导致,治疗的关键就是疏通脉络,排解湿热。因此我院选用中药方大柴胡汤加味进行治疗,主要利用柴胡、枳实疏肝行气和利胆清热的作用,同时配以大黄达到泻毒清热的疗效,再以白芍和栀子用来调节气血,各种中药材配合使用,已达到根治急性胆囊炎的作用。我院经过本次研究,发现使用中医药治疗有效的提高治疗效果、降低了不良反应发生率。

综上所述,对于急性胆囊炎的治疗采用中医治疗的方法不仅能够明显的提高治疗效果而且能够有效的降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具有更高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王列萍, 陈慧娲.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胆囊炎临床分析[J]. 内蒙古中医药, 2017, 36(18):47-47.

王亚波, 季晓亮, 朱小刚. 中药联合经皮胆囊穿刺造瘘治疗高危急性胆囊炎21例[J]. 浙江中医杂志, 2016, 51(4):258-258.

程征, 王琴, 石岩. 大柴胡汤加减治疗急性胆囊炎的疗效及对内毒素、内皮素的影响[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6, v.25(7):740-742.

张静术. 肝癌介入术后并发急性胆囊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及临床护理[J]. 中国医药指南, 2016, 14(12):222-222.

盖吉钦, 倪雷, 赵威,等. 恶性梗阻性黄疸ERCP支架植入术后并发急性胆囊炎的危险因素与治疗[J]. 肝胆胰外科杂志, 2016, 28(4):273-277.

猜你喜欢
急性胆囊炎安全性中医药
新染料可提高电动汽车安全性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中医药在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中的应用
从《中医药法》看直销
LC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早期急性胆囊炎临床疗效对比分析
腹腔镜与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比较
中医药立法:不是“管”而是“促”
ApplePay横空出世 安全性遭受质疑 拿什么保护你,我的苹果支付?
乳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分析
消炎利胆片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疗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