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2例的临床观察

2019-07-22 01:31赵传营
健康大视野 2019年13期
关键词:中医颈椎病

赵传营

【摘 要】目的:观察临床32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采用中医治疗的效果分析。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在2017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共64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依据其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西医治疗)与观察组(中医治疗)各32例。结果:经治疗,观察组患者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同时两组患者疼痛程度评分比较,对照组为(5.32±1.67)分明显高于观察组的(2.84±0.53)分。比较结果存在可比性(P<0.05)。结论:以采用中医方式对于临床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不仅其临床疗效显著,同时可有助于患者疼痛程度的明显改善,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中医;神经根型;颈椎病

【中图分类号】R2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019(2019)13--01

由于目前关于神经根颈椎病医学发病机制的研究,其发病原因具有的一定的复杂性,主要是包括骨源性、盘源性及颈椎关节错缝等因素的影响,致使其神经根受到压迫后而产生相应部位的疼痛,同时对患者的正常活动功能也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作为目前骨伤科常见的一种疾病,神经根型颈椎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从而严重影响到人们的身体健康与生活质量。对此,以我院收治的64例该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应用中医方式治疗的疗效观察。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在2017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共64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依据其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2例。其中对照组男性患者19例、女性13例,年龄为32-63岁、平均为(47.75±3.64)岁,病程为0.8-5d、平均为(2.95±0.83)d;观察组男性患者14例、女性18例,年龄为32-63岁、平均为(47.75±3.64)岁,病程为0.8-5d、平均为(2.95±0.83)d。两组患者均符合中医诊断与西医辨证中关于气滞血瘀型颈椎病的要求标准,并签署本次研究知情同意书;并排除患有多系统疾病或精神疾病等患者。其基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主要以包括:前3d采用125mL的20%甘露醇予以1次/d靜脉堵滴注的治疗;并以2mg的地塞米松混合10.9%氯化钠注射液予以100mL,1次/d进行静脉滴注治疗,并同时以治疗后1周给予患者250mL的甘油果糖氯化钠注射液予以1次/d的静脉滴注治疗。

而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中药药枕联合当归芍药散的病症加减治疗,其中药药枕组方主要包括:20g的赤芍、姜黄、当归、羌活与延胡索,以及10g的乳香与防风,将其研制成细粉后装入棉绒所制成的布袋作为睡枕在患者休息时使用,其高度应依据患者颈椎生理的最佳曲度为宜。另外,当归芍药散则主要包括:15g的鸡血藤、伸筋草与葛根,12g的泽泻、以及10g的川芎、白术、茯苓、延胡索、白芍与当归。以温水煎煮煮的方法取200ml药汁以2次/d分早晚服用,1剂/d。两组患者均以10d为1个疗程进行治疗。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与疼痛程度评分,其疗效评价指标包括:痊愈是指患者临床表现症状与体征降低超过90%以上;显效则是指其临床眩晕及麻木等表现症状改善程度在70%-90%之间;好转则是指患者临床症状表现改善程度在30%-70%之间;无效则是指患者症状改善程度<30%。以及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患者疼痛程度进行评分,其分数越高则表明患者疼痛程度越为严重(总分为10分)[1]。

1.4 统计学分析 依据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其计量资料以()表示,以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以 检验。比较结果存在明显差异(P<0.05)。

2 结果

经治疗,观察组患者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详见下(表1);同时两组患者VAS疼痛程度评分比较,对照组为(5.32±1.67)分明显高于观察组的(2.84±0.53)分。比较结果存在可比性(P<0.05)。

3 讨论

通常情况下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表现以颈部肩臂疼痛为主,并以肢体远端部位开始延伸,不仅使其上肢感到沉重无力的线性,同时对于颈部的活动造成一定的限制。在祖国医学中,该症则主要属于“痹症”或“颈肩痛”的范畴,在其发作机制中主要以气滞血瘀证作为常见[2]。由于其气滞而造成血行受阻从而导致气行的不畅,并在相互作用影响的情况下导致气滞血瘀、经络痹阻引起疼痛、麻木等表现症状的发生。对此,关于该症的中医药治疗应主要以活血祛瘀、理气止痛为原则,其方中当归与白芍主要可起到滋阴养血与缓急止痛的功效;而伸筋草与鸡血藤则主要发挥活血补血与疏通经络的效果;其延胡索与川芎主要具有理气止痛与活血祛瘀的作用;茯苓与白术则不仅可燥湿健脾,同时对于避免活血理气之功太过与调理脾胃,以及气血的生成可起到主要的作用;而泽泻则可发挥利水渗湿与消愁炎症水肿的功效;另有葛根则具有解痉祛风与生津舒筋的作用。诸药合用则可对于神经根型的颈椎病具有显著治疗效果。依据薛平武.[3]文献研究显示,以现代医学对于当归芍药散应用的研究发现,可对炎性因子IL-6水平的降低具有明显的作用,同时以利用对其红细胞压积、聚集指数与变形指数等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善对于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康复发挥重要的作用。此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3.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25%,同时两组患者疼痛程度评分比较,对照组为(5.32±1.67)分明显高于观察组的(2.84±0.53)分。比较结果存在可比性(P<0.05)。综上所述,以采用中医方式对于临床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不仅其临床疗效显著,同时可有助于患者疼痛程度的明显改善,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石学慧, 谭涛. 针药结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2例[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6, 12(15):57-58.

王福育. 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2例疗效观察[J]. 中国中医药咨讯, 2015, 2(36):140-140.

薛平武. 颈痛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2例临床观察[J]. 中医杂志, 2015,19(2):177-178.

猜你喜欢
中医颈椎病
颈椎病与老年痴呆
游泳 赶走颈椎病
颈椎病的简便贴敷疗法
关于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增生病38例临床观察
推拿配合热敷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89例
针刺颈椎病穴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
钛项圈治颈椎病有科学依据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