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质量改进在预防产后出血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2019-07-22 01:31王燕萍杨亚萍
健康大视野 2019年13期
关键词:持续质量改进产后出血

王燕萍 杨亚萍

【摘 要】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在预防产后出血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120例产妇。按随机数字表法将120例产妇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两组均予以常规预防产后出血护理,观察组60例产妇采取持续质量改进模式进行护理。对照组采取常规模式进行护理。对比分析两组产妇经护理后的肛门排气恢复时间、产后出血量、子宫复旧时间。结果:观察组60例产妇肛门排气恢复时间、产后出血、子宫复旧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科采用持续质量改进模式、成立护理质量控制自查小组可以提升护理质量以及避免产后出血。值得临床推广和广泛应用。

【关键词】持续质量改进;产科分级管理;产后出血;子宫复旧时间

【中图分类号】R19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019(2019)13--01

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逐渐成熟,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医疗质量的越来越高的要求使得现代医疗工作者更需要科学的护理模式加强产后安全性。提升剖宫产产后护理质量以及加强护理专业性对预防产后出血护理有重要意义[1~2]。为此,本研究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60例产妇采取持续质量改进模式进行护理,旨在为预防产后出血护理提供依据。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120例产妇。按随机数字表法将120例产妇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观察组60例患者采取持续性护理干预,其中年龄最小的20.5岁,年龄最大的34.6岁,平均年龄(28.24±3.25)岁,孕周29~34周,平均(31.26±1.45)周。对照组60例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年龄最小的20.9岁,年龄最大的35.4岁,平均年龄(28.61±3.24)岁。孕周29~34周,平均(31.42±1.52)周。两组患者资料无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60例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60例患者采取持续性护理干预。(1)首先成立2个持续质量改进小组,小组成员评估产后出血高危因素,建立相应的产后出血评估表,提高组内成员对产后出血的防范意识,组内成员划分相关责任,严格规范产妇在交接时的护理细节,满足产妇及其家属的需求。使组内部年资不同的护理成员分工,明确促进产妇产后恢复的护理目标,加强持续质量改进小组成员对产后出血的认知与鉴别,确立清晰、明确的责任,促使产后护理人员尽责任的落实护理措施,可尽早的识别产后出血,培训重点突出预防产后出血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实施产科分级管理等核心制度,由护理经验丰富的产科人员负责高危产妇。(2)通过落实心理护理舒缓产妇的紧张情绪,落实全程导乐式分娩,以真诚的态度倾听患者的心声,采用温和的态度对产妇进行鼓励,通过一对一的护理服务加强对产妇的看管。严密处理各个产程,准确评估出血量,使护理人员掌握按压宫底以及评估出血量的方法。(3)2个持续质量改进小组成员还要依据自查、互相监督等确保持续质量改进。护理人员给予患者安慰与鼓励的同时使护理工作深入,利用轻柔的音乐、触觉分散法消除疼痛带给患者的不良影响。提供护理指导减轻患者机体痛阈值。通过互相监督加强产妇护理团队的合作程度,合理安排人员对产妇阴道出血、子宫收缩进行密切观察。此外将护理措施登记入表,并通过相应负责的评价与监督持续改善护理质量,在预防出血护理同时予以保暖护理,同时合理搭配饮食增强产妇的体质及免疫力,持续不断的对护理方案进行整改与完善。对产妇进行饮食指导,为产妇做科学合理的饮食搭配,以此为促进产妇产后身体恢复、避免产后出血奠定良好的营养基础。

1.3 指标判定 统计120例患者肛门排气恢复时间、产后出血、子宫复旧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临床资料后纳入SPSS21.0软件处理统计学数据,两组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样本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60例患者肛门排气恢复时间、产后出血、子宫复旧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3 讨论

采用持续质量改进模式有利于完善护理,使护理中的问题可以及时的纠正与改善,通过采用相应的护理措施了解产妇的心理状态,疏解产妇郁闷、烦躁等不良心理狀态,避免产妇出现较大的情绪波动,影响血液循环[3~4]。持续质量改进模式实施后,产妇的产褥期护理质量得到提高,其广受产科医师、护士及患者的青睐,该护理方式以提升患者产后安全性为护理前提,不断改进完善护理措施,避免产后出血,有利于促进产妇家庭和谐、健康,并且产科分级管理等核心制度的执行中重视高危因素对产妇的影响,由资深护理人员进行护理,可降低危险性[5]。本次研究结果说明持续质量改进模式有助于产妇快速恢复健康,避免产后出血。

综上所述,产科采用持续质量改进模式、成立护理质量控制自查小组可以提升护理质量以及避免产后出血,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徐新, 郑莉丽. 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模式对精神科病房不良事件管理效果的影响[J]. 齐鲁护理杂志, 2017, 23(1):111-112.

黄天雯, 肖萍, 张伟玲,等. 以等级医院评审为契机持续改进骨科优质护理示范病房质量[J]. 现代临床护理, 2017, 16(7):59-62.

邓冬梅, 黄琼, 陈雪. 回访意见原因分析对特需病房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影响[J]. 全科护理, 2017, 15(14):1765-1767.

黎世勤, 李炎, 聂炜娟,等. RBRVS绩效考评在护理一级质量控制管理的应用评价[J].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16, 14(6):129-132.

马艳会, 周玉华, 张媛媛. 信息化在临床护理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方面的研究[J]. 中国民康医学, 2016, 28(4):98-100.

猜你喜欢
持续质量改进产后出血
持续质量改进对血液透析患者钙磷代谢的影响
不同给药方案对剖宫产术后出血产妇的心率及血压影响
益母草注射液联合缩宫素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
持续质量改进在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持续质量改进方法在呼吸感染护理中的运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