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NA与FHR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

2019-07-22 01:31胡鲲程刚杨通宇
健康大视野 2019年13期
关键词: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股骨粗隆间骨折

胡鲲 程刚 杨通宇

【摘 要】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ENA)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FHR)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分为PENA组(30例)和FHR 组(30例),检测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3 、7d血清促炎细胞因子(IL-6 、TNF-α)和抗炎细胞因子(IL-10、 TGF-β) 含量水平。结果:两组术后3 、7d血清IL-6 、TNF-α、IL-10、TGF-β含量水平较术前升高(均P<0.05);两组术后7d血清IL-6 、TNF-α、IL-10、TGF-β含量水平较术后3d降低(均P<0.05);FHR组术后3 、7d血清IL-6 、TNF-α、IL-10、TGF-β含量水平高于PENA组(均P<0.05)。结论:FHR炎性应激影响明显高于PENA。

【关键词】股骨粗隆间骨折;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炎性细胞因子

【中图分类号】R683.4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9)13--02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髋部骨折之一,多发生于股骨颈基底部到小粗隆以上部位[1]。2014年1月—2017年12月,我科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ENA)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FHR)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各30例,并从血清炎性细胞因子的变化探讨其治疗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1月—2017年12月在贵州省黔南州中医醫院骨伤一科住院经髋部CT 证实为股骨粗隆间单侧骨折者60例,随机分成PENA组30例,其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65~85(72.45±4.67)岁。Jensen-Evans 分型:I 型16 例,II 型14例。右侧20例,左侧10例。合并高血压13 例,冠心病8 例,脑血管疾病6例,糖尿病5例;FHR组30例,其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68~89(74.12±5.33)岁。Jensen-Evans 分型:I 型18 例,II 型12例。右侧19例,左侧11例。合并高血压12 例,冠心病9 例,脑血管疾病8例,糖尿病6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手术方法 (1)PENA组:患者仰卧位,臀部垫高,C臂机透视下对患者进行牵引复位,复位成功后,轻度内旋、外展位维持牵引。选择骨折位置进行手术切口,取大粗隆顶点上方纵切口约5cm,逐层切开皮下、筋膜、肌层,触及大粗隆顶点,于其顶点偏外侧开口器开口后,C臂机透视确保导针位于股骨髓腔内,近端扩髓,选用合适主钉置入,安装瞄准器,做粗隆下外侧切口。术后进行抗生素治疗,防止感染。术后24h进行抗凝治疗,术后3d复查X射线片,患者被动康复训练。(2)FHR组:患者取侧卧位,经后外侧入路,对患者进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术后对患者采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术后24h进行抗凝治疗,术后48h内拔除伤口引流管,术后3d后患者被动康复训练。两组均随访12个月。

1.3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分别于术前和及术后3 、7d晨8:00采集肘静脉血,分离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促炎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抗炎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0(IL-10)、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含量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统计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 计量资料采用t 检验,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血清IL-6 、TNF-α含量水平比较 两组术前血清IL-6 、TNF-α含量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 、7d血清IL-6 、TNF-α含量水平高于术前(均P<0.05);两组术后7d血清IL-6 、TNF-α含量水平低于术后3 d(均P<0.05);FHR组术后3 、7d血清IL-6 、TNF-α含量水平高于PENA组(均P<0.05)。表1。

2.2 两组血清IL-10、TGF-β含量水平比较两组术前血清IL-10、TGF-β含量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 、7d血清IL-10、TGF-β含量水平高于术前(均P<0.05);两组术后7d血清IL-10、TGF-β含量水平低于术后3 d(均P<0.05);FHR组术后3 、7d血清IL-10、TGF-β含量水平高于PENA组(均P<0.05)。表2。

3 讨论

临床研究显示,手术创伤对机体的炎性应激影响较大,促炎细胞因子及抗炎细胞因子作为有效反映机体炎性应激状态及程度的重要指标,其波动幅度的控制程度成为评估手术方式创伤的重要指标。临床中研究常见的促炎细胞因子如IL-6 、TNF-α,IL-6参与炎症反应和发热反应,TNF-α能激活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使血管内皮细胞通透性增加,调节其他组织代谢活性并促使其他细胞因子的合成和释放。IL-10、TGF-β是临床中研究常见的抗炎因子,IL-10是一种抗炎性因子,发挥下调炎症反应,拮抗炎性介质的作用。TGF-β可以影响多种细胞的生长,具有免疫调节等功能。促炎与抗炎因子相互调节对于手术创伤应激程度了解及患者术后机体的康复效果均有极高的临床意义。本文结果显示,两组术后3 、7d血清IL-6 、TNF-α、IL-10、TGF-β含量水平较术前升高;两组术后7d血清IL-6 、TNF-α、IL-10、TGF-β含量水平较术后3d降低;提示PENA与FHR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均有手术创伤炎性反应。FHR组术后3 、7d血清IL-6 、TNF-α、IL-10、TGF-β含量水平高于PENA组。这表明FHR治疗创伤大,引起的炎性应激反应较强。因此,临床上在进行术式选择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考虑。

参考文献

谢飞.DHS 和PFNA 内固定对于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Harris评分的影响[J].中外医疗,2017,36(5):50-51.

猜你喜欢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股骨粗隆间骨折
全髋关节置换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患者股骨颈骨折有效性与安全性分析
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观察
股骨粗隆间骨折的DHS与PFNA治疗探讨
PFNA和DHS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比较
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疗效观察
人工关节置换和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分析
加长型PFNA治疗股骨近端骨折合并股骨干骨折23例疗效观察
动力髋螺钉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对比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PFNA内固定失败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1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