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介入治疗中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的作用研究

2019-07-22 01:31林志霞刘大城周应舒
健康大视野 2019年13期

林志霞 刘大城 周应舒

【摘 要】目的:分析肝癌介入治疗中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技术的作用。方法:以2016年12月-2018年12月间入本院治疗的47例肝癌介入治疗患者为研究主体。于治疗前与治疗后7d对其行常规平扫与DWI技术处理,评估其扫描结果。结果:介入治疗后的肿瘤体积小于治疗前(P<0.05)。治疗前后,患者在不同扩散敏感梯度值(b值)下的ADC值(近似弥散系数)对比差异明显(P<0.05)。且治疗后同b值条件下的ADC值均高于治疗前(P<0.05)。结论:为肝癌介入治疗患者行DWI技术处理可评估患者的肿瘤形态和血管密度等情况,进而评定疗效,具有较佳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肝癌介入治疗;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9)13--02

肝癌的临床发病率较高,其早期症状较为隐匿,多于疾病中后期被确诊,易错过最佳治疗时机[1]。临床中多采用介入治疗方法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延长其生命周期。而DWI技术是该疗法的疗效评定方法,可通过病灶体积与形态变化等评估判定治疗方案的合理性。研究中以2016年12月-2018年12月间入本院治疗的47例肝癌介入治疗患者为主体,旨在探究肝癌介入治疗中DWI技术的作用,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6年12月-2018年12月间入本院治疗的47例肝癌介入治疗患者为研究主体。其中,男28例(59.57%),女19例(40.43%);年龄范围是44-79岁,平均(52.12±1.66)岁;肿瘤直径为3.2-9.5cm,平均(6.12±2.54)cm。

1.2 方法 于治疗前与治疗后7d对患者行常规平扫与DWI技术处理:纤为其行肝脏扫描处理,轴位扫描采用T1WI和T2WI序列,并行T2WI序列冠位扫描和DWI扫描。叮嘱患者取仰卧位,为患者行呼吸门控装置与体部线圈(八通道相控阵)固定操作,行磁共振扫描仪扫描。参数设置为层间隔为2mm,层厚为8mm,矩阵为128*128,NEX为1,视野介于36cm*36cm与45cm*45cm之间。TE值设置为37.4-90.2ms间,TR值设置为6000ms,患者于不同b值(50、100、300、500、700s/m2)下行深呼吸与屏气状态下分别扫描。

1.3 观察指标 观察其DWI信号,通过成像软件制作ADC图,图像质量由2名临床经验丰富的医师进行评估,将质量合格图像作为病灶区域ADC值的测定标准。以2WI序列所获扫描图像为病灶范围依据,并于同位置的肿瘤组织内部随机选择5个兴趣区,其面积均为90-100mm2,应避开区域内的坏死血管与区域。测量同层面于不同b值下的ADC值,并测定平均值。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通过SPSS16.0软件加以处理,肿瘤体积和ADC值用()表示,行t检验,若P<0.05,则说明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肿瘤体积 介入治疗前的肿瘤体积为(204.32±31.24)cm3,治疗后为(144.54±20.37)cm3(t=10.989,P=0.000)。

2.2 对比ADC值变化 治疗前后,患者在不同b值下的ADC值对比差异明显(P<0.05)。且治疗后同b值条件下的ADC值均高于治疗前(P<0.05),详见表1。

2.3 影像學分析 DWI技术下,图像均存在轻度伪影,但不影响图像质量。当b值增大后,图像质量逐渐变差,当其取100s/m2时,图像伪影较多,变形严重,病灶原型观察难度大,ADC测量难度大。

3 讨论

肝癌在我国的新发肿瘤中占比58%左右,高居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二位[2]。其早期症状隐匿,确诊时多为疾病后期,经肝脏移植或手术治疗已无法取得最佳疗效,而放化疗同样具有局限性。介入治疗是其最佳疗法,可消灭肿瘤细胞,阻断其供血过程,进而改善其生活质量。DWI是介入治疗的疗效评估方法之一,其在DWI图像中选取不同的b值,以测定ADC值,进而评估肿瘤变化。弥散可反映机体内部物质的实际转运情况,并能评估其物理与生理过程[3]。DWI技术下的ADC值可评估机体肝脏组织内部的水运动情况,进而评估肿瘤内部结构变化,展现癌细胞的增殖、坏死与凋亡等变化过程。降低肝脏组织的弥散水平后,肝脏病灶的变化情况可清晰显示,说明癌细胞的动态变化会干扰到ADC值。而不同b值下,ADC值会发生变化,所以需要确定b值,以清晰显示ADC值,使其稳定性增强,对肿瘤变化的评估效果更具精准性[4]。

结果为:介入治疗后的肿瘤体积小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同b值条件下的ADC值均高于治疗前(P<0.05)。可见,DWI技术可评估肝癌介入治疗的疗效,测定肿瘤的病理变化,进而指导治疗方案的改进与调整。

参考文献

刘全发.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在肝癌介入治疗52例中的应用[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6,25(5):125-125.

王缉胜,郭泽波,黄柳明.肝癌介入治疗中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的作用研究[J].中国CT和MRI杂志,2015,9(7):69-71.

侯毅斌,王忠富,戴志京, 等.肝癌介入治疗中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的作用研究[J].中国CT和MRI杂志,2015,8(2):40-42.

陈柱,肖恩华.肝癌介入治疗的功能性磁共振成像评价研究进展[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4,4(1):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