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超声联合多普勒超声用于良性胆囊息肉样病变诊断价值分析

2019-07-22 01:31孙安奎
健康大视野 2019年13期
关键词:血脂检验心血管疾病临床价值

孙安奎

【摘 要】目的:分析高频超声联合多普勒超声用于良性胆囊息肉样病变诊断价值分析。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本院收治100例良性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进行高频超声联合腹部超声检查,将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比较,分析高频超声联合腹部超声的诊断准确率。结果:联合诊断误诊率为3%(3/100)、准确率为97%(97/100),病理诊断误诊率为0.00%(0)、准确率为100% (100/100),两者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超声联合多普勒超声用于良性胆囊息肉样病变诊断中,准确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血脂检验;心血管疾病;诊断;临床价值

【中图分类号】R4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9)13--01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发生改变,且加上环境污染愈加严重,致使各种疾病发病率不断上升,而良性胆囊息肉样病变作为一种常见疾病,该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可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和日常生活带来极大影响[1]。本研究为探讨高频超声联合多普勒超声用于良性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诊断价值,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1月-2019年1月本院收治100例良性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为研究對象,其中男性患者59例,女性患者41例,年龄79-25岁,平均年龄(55.36±1.30)岁。全部患者均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自愿参与本次研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全部患者均进行高频超声联合多普勒超声检查,在检查前一天告知患者不可进食高脂肪食物,或使用影响胆囊收缩的药物。禁食时间:检查前1天晚餐后,禁食至少8小时,直至第2天早上进行空腹检查。检查时,患者根据自身情况取左侧卧和仰卧位两种体位,如有需要可取坐位、站位或胸膝位。检查过程中:在患者入右肋间和肋缘下等部位深入探头,行多切面检查胆囊情况,若发现可疑病灶对可疑处放大,给予重点观察。记录胆囊病变部位、大小、回声、形态、边界、周围血流信号等。样本容积选取1mm3(1×1×1mm), 声速与血流为60°。

1.3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使用SPSS23.0软件分析,均数标准差“”表计量资料,t行组间、组内比较;百分比(%)表计数资料, 行组间比较,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病理检查与联合诊断结果比较 经病理检查结果显示,100例患者均被确诊为良性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其中炎性息肉、胆囊结石、胆固醇息肉、腺瘤分别有23例(23.00%)、28例(28.00%)、29例(29.00%)、20例(20.00%)。联合诊断结果检出97例,检出率为97.00%,误诊率为3.00%。详情见表1。

联合诊断中:形状方面-桑葚状、团状、乳头状59例,基地较宽27 例,基地较窄14例;回声方面-高回声69例,较高回声10 例;等回声14例,较低回声7例;腹壁情况方面-正常65例,增厚35例;发病情况方面-单发52例,两枚36例,两枚以上12例。

分析胆固醇息肉与炎性息肉患者的年龄情况、病灶直径、胆囊壁增厚情况,胆固醇息肉分别为(47.88±2.62)岁、(6.20±1.45)mm、(4.61±1.17)mm,炎性息肉分别为(47.44±2.33)岁、(6.26±1.55)mm、(4.98±1.28)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胆囊息肉样病变在临床属常见疾病,发病率高,且可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良性病变和恶性病变,但无论是良性或恶性病变,及时进行早期诊断对治疗该疾病至关重要[2-3]。为探讨高频超声联合多普勒超声用于良性胆囊息肉样病变诊断价值分析,本研究针对本院收治100例良性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资料进行分析,以期为临床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本研究显示:高频超声联合多普勒超声误诊3例、确诊97例,准确率为97%,和病理检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析年龄情况、病灶直径、胆囊壁增厚情况,胆固醇息肉分别为(47.88±2.62)岁、(6.20±1.45)mm、(4.61±1.17)mm,炎性息肉为(47.44±2.33)岁、(6.26±1.55)mm、(4.98±1.28)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使用高频超声联合多普勒超声对诊断良性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诊断率和病理检查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减轻了患者因手术带来的痛苦,有效提高了治疗效果。分析原因:高频超声诊断与多普勒超声诊断在临床是常见的两种诊断方法,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疾病检查中,而用来诊断良性胆囊息肉样病变,其准确率更高[4]。有大量研究表明,良性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采用高频超声联合多普勒超声诊断给患者带来的创伤较小,并且实用性强,操作方便简单,对操作要求不高,但由于多普勒超声在诊断相似病变检查时特异性较低,会影响准确度,而通过高频超声造影技术,可以更清晰地将微血管循环和血流信号显示出来,弥补了多普勒超声的准确性和特异性的不足之处,联合诊断准确性更高,因此两种诊断方法优势互补,将诊断效果充分发挥[5]。受外部环境与样本例数等因素制约,关于高频超声联合多普勒超声用于良性胆囊息肉样病变诊断的深入价值分析,有待临床进一步研究予以分析补充。

综上所述,良性胆囊息肉样病变使用高频超声联合多普勒超声进行诊断,可提高可信度,诊断准确率高,临床推广和使用。

参考文献

严稳开.高频超声联合多普勒超声诊断良性胆囊息肉样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6,1512:1224-1227.

何朋.高频超声联合多普勒超声用于良性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诊断价值分析[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304:158-159.

李楠.经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高频超声诊断良性胆囊息肉样病变的价值[J].华西医学,2016,10(1):54-57.

敬子洋,孙维伟.高频超声联合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良性胆囊息肉样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外医疗,2015,3423:179-180.

张竹丽.高频超声联合常规超声在胆囊良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144例分析[J].中国民康医学,2017,2920:88-89.

猜你喜欢
血脂检验心血管疾病临床价值
外科手术治疗颞叶脑挫裂伤的临床价值分析
腰硬联合麻醉中右美托咪定的应用及意义评析
分级检验在血脂检验中的应用价值